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时间:2024-09-15 09:16:17 教案 我要投稿

爬山虎的脚教案2篇(精)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爬山虎的脚教案2篇(精)

爬山虎的脚教案1

  教学目的:

  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视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新了解到一种植物——爬山虎,学习到爬山虎有绿的那么新鲜、看的那么美舒服的叶子(学生背描写叶子部分的句子)它啊,不仅有这么美的叶子还长着脚呢?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6课,自由读3-5自然段,在读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爬的句子并画起来。

  二、学习3-5自然段

  1、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并画起来。

  出示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根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读一读

  2、画简笔画,区别“茎”和“柄”。

  3、找出描写爬山虎脚位置、样子、颜色的词。轮读句子。

  4、画出细丝。(枝状的图片)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这么不起眼的脚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仔细观察)

  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在前面学叶子部分的时候,我们叶圣陶爷爷观察的叶子也非常仔细,才能发现叶尖是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6、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们了: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是一顺儿朝下的呢?叶子和脚是有联系的,而我们的叶爷爷写文章每段也是有关系的,说明叶爷爷观察的怎么样?因此我们在观察一种东西的时候也应该仔细观察

  7、现在老师就能变一个小魔术,让爬山虎的脚动起来,出示一段视频。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看看叶圣陶爷爷他是怎么写的,边读边圈出表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出示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9、想想这些动词好在哪里?这些词能不能换?为什么?

  什么叫触?什么叫巴?学生表演感受这两个动词。采访学生什么感受。(用词准确)爬山虎是不是一天两天就爬上去了?所以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才得出的结果。(连续观察)

  再次播放视频,学生看着视频复述内容。

  假如你就是爬山虎,生读。

  10、爬山虎的脚能巴在墙上是靠这些小圆片。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观察的怎么样?(连续观察)对比昨天学生观察一次。

  从哪里还能看出小小圆片有如此大的力气?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么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1、触着墙的脚能爬,那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样呢?找出句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就变成了灰色。

  可见墙对于爬山虎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所以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爬山虎长在墙上。从这里又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观察的怎么样?(连续观察)

  三、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

爬山虎的脚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行”,启发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部分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及相应对策

  (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爬山虎,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异常活跃,肯动脑筋,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课教学内容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深入、细致的观察习惯和能力。首先,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的命名会倍感兴趣,有助于诱发观察的欲望;其次,在表达方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细致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

  四、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1、虽然爬山虎到处可见,但学生尚未留心,更谈不上深入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动手采摘实物并带到课堂,这样,就可以亲眼目睹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像树枝,细得像头发丝,每一根的头上有一个小圆片,长的位置是在叶柄的反面,教师采用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反面”一词,了解到爬山虎“脚”的位置,进而观察到爬山虎“脚”的颜色,枯萎后“脚”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嫩叶等等,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习惯。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与其生长规律有密切联系。有必要采取课件演示,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到爬山虎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4、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5、让学生动手协作粘贴,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媒体设计

  1、爬山虎虽然是一种藤本植物,但学生由于缺少观察并不了解,有必要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此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2、利用课件讲读第四自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清楚地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

  3、由于作者深入、细致地观察,描绘了“一墙美丽的爬山虎”,但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认识,还需要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真切地看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墙的。

  4、课件定格特写配合实物观察,让学生对爬山虎“脚”的变化有一个整体和对比感受。

  5、通过课件展示家乡美丽的爬山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3、教师归纳(板书:样子、怎么爬、变化)

  4、老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课件出示:

  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深入学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余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

  2、观察实物(学生自由发言)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3、观察实物并讨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

  4、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爬山虎的茎、叶、脚,加以小结。

  5、复述第三自然段。

  6、提问启发: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柔弱)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上墙吗?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并在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2、[课件演示]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

  鼠标点击第三句,指名学生朗读,问:这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使“一脚一脚”下出现绿色横线)

  3、“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板书:触、巴、拉、贴)(教师点击鼠标,使这四个动词下出现红色线条)

  4、[课件演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

  问:能否将四个词语交换顺序?(不能)

  5、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

  6、讨论:能否将“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学生演示讨论结果)

  7、[课件演示]展示爬山虎一脚一脚顽强地往上爬的情景。

  8、检查自学结果,理解最后比喻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我们已经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怎么爬的特点。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还讲了什么?共分几层。

  2、该自然段回答了哪两个问题?(板书:枯萎、牢固)

  3、[课件演示]爬山虎定格特写。

  从爬山虎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齐读最后一句,并理解其含义。

  总结问题,升华激情

  1、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小结: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在墙上一脚一脚顽强往上爬的情景,此时此刻,孩子们想对爬山虎说些什么吗?

  3、[课件演示]美丽的爬山虎。

  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剪出爬山虎美丽的叶片贴在墙壁上。

  4、教师总结:鼓励大家亲手种植一棵爬山虎,美化家园,美化生活。

【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爬山虎的脚》教案07-27

爬山虎的脚教案06-09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01-30

《爬山虎的脚》教案优秀10-16

[精]爬山虎的脚教案07-30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08-28

(优选)爬山虎的脚教案06-18

《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05-14

《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04-03

【优秀】《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10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