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1、重点:
⑴感知艺术形象。
⑵欣赏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⑶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2、难点:
课文的难点是理解作者除塑造范进这一典型形象外,还塑造了以胡屠户为代表的另一类人物的形象。胡屠户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如果说作者塑造范进这一形象是为了表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那么塑造胡屠户这一类典型则不仅表现的是封建科举制度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产生恶劣影响,而且在更大范围内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
3、能力点:
⑴展开联想和想像,感知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
⑵把握作品主题,欣赏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识字(二)7.木禾米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画写好“竹”字。
教具:卡片,图,投影仪。
学具:卡片。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已经学习过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同学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说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木禾米竹
1.师分别出示图片,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借助图下拼音读准字音。
(1)mù(2)hé(3)mǐ(4)zhú
木禾米竹
2.生观察字形,分别说说共有几笔,并用到了哪些笔画
木共4笔,第二笔是竖,不是坚钩。
禾共5笔,第一笔是“ノ”
米共6笔,第一笔是“ヽ”第二笔是“ˊ”
竹共6笔,第三笔不同分别是“丨和亅”
3.小组内讨论:
4.了解字义。
师:木,就是树木的木,木是象形字,上有枝下有根。你还
能用木来组成哪些词语?
生:(木门、木头……)
禾,就是禾苗,指庄稼小苗,你能用它组成哪些词?
米、竹同上。
5.指导读字音
师范读,生练习读。
(二)学习“木禾米竹”的写法。
1.生观察生字卡片上生字书写的特点。
生汇报,自由说。
2.生模仿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每一笔的位置。
师进行指导。
如:竹两个撇的位置。米撇和捺的位置。
三、巩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
木门木工大米小米竹子
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的都非常好,老师希望你能记住今天学过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五、板书
7.木禾米竹
mùhémǐzhú
木禾米竹
木门木工禾苗大米小米竹子
六、作业
1、书写本课4个生字一个一行
2、用生字组词看谁的最多!
3、要求:准确。
七、自评
教学内容:8.口耳目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口耳目舌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设计意图: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D?D读通顺?D?D读懂?D?D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于孩子的心间了。第6个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并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点评:
1、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首诗歌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即使个别的地方学生一时不懂也不必大讲特讲,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慢慢提高,在读中感悟大地母亲的的无私奉献精神。
2、续写诗歌,升华感情。在全诗的学习中,教师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学习热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朗读,并鼓励学生阅读后把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在感受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后自然而然的流露自己的感情进行诗歌的续写。
本课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在城区,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学生由于。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所复习的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七年级也需要运用灵活新颖的形式来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等,都可以使文言文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被动为主动,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2、品味精彩语句,培养自己的语感,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复习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积累词语,掌握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的音形义。
培养自己的语感,品味精彩语句。
难点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力求从“文言”和“文章”两个层面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媒体课件,学生做好自主复习,为更好地理解复习内容做准备。
授课过程
准备行囊(字词复习)
导语: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乘着时空的列车,穿越时空的隧道,来一次惊险的的旅游。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一家人还在睡梦中,这一危急时刻,是真是假呢?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一起体验一下吧!哦,对了,出发前检查一下自己的行李,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自我检查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呓yì语齁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①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② 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③少顷:一会儿。 ④ 既而:不久,紧接着。
?⑤几欲先走? 几:几乎。 ⑥众妙毕备? 毕:全、都。
? ⑦未几:不久。 ⑧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 ⑨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⑩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翻译句子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划分节奏
会|宾客大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老师强调 文言翻译的要求“信”“达”“雅”,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 沂水县西片区联研学校校级教学能手评选
教学设计比赛
姓名: 单位: 学科:
------密------封------线------
2、互相检查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2)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
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会宾客(举行宴会)
(3)、一词多义乳 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妙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
绝 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呼 忽一人大呼
呼呼风声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检查,有些同学准备的十分充足,也有的同学在同学的帮助下刚刚整理完毕,希望你平时细心些,夯实基础方能前行。生活总会把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加油!
拜访老朋友(作家作品)
一缕轻盈的风,一曲优美的歌,让我们心灵得到一丝欣慰,几分充实。更让我们高兴的是途中遇见了一位老朋友,然后我们一起拜访一下。
1、《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文章选自《虞初新志》,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语文教案 篇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的>总结:刚才我们进行了条件的整理,可以把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摘录下来,也可以画线段图。如果用列表的方法,先把已知条件这样整理。
教师>试题中两个表格的异同)
师:其实,列表时根据需要,也可以把问题填进去。
评析:在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徐老师再次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不断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潜在的课程资源,不断丰富他们的数学认识与体验。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列表方法的理解,徐老师没有强调列表的重要性,而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了知识之间的比较,使学生在摘录信息,制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在静态的思考中,学会合理选择信息,处理有效信息,最终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列表法的优越性。
三、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列表或用箭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出示书上65页)
学校图书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摞摞的字典,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你能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吗?你可以用列表法或者用箭头表示的方法来整理,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你觉得图中哪些信息是已经直接告诉我们的?看这个图时,要特别注意些什么?有的同学还不知哪里入手,谁来当个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生:有一个本数是需要自己数出来的。
师:是哪一个?(左边的)对,这个条件是隐藏的,先要找到。
学生继续练习。
师:讲评学生作业。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求什么?(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列表和用箭头的表示方法。教师逐一讲评)
(1)168÷6=28(毫米) 420÷28=15(本) 28×18=504(毫米)
(2)168毫米→6本 420毫米→?本 ?毫米→28本
师: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是先求什么?你觉得用这种方法解题,感觉怎么样?
生:很清晰,列表后,一看就知道接下去求什么。
师:生活中经常用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像一开始我们播放的录音。下课后,同桌可以商量什么时候用列表方法比较简单些。
(机动练习)
评析: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最后一个环节计算一摞字典的高度,让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课始呼应,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评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徐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枯燥的解决问题策略变得生动、有趣、易懂。课始,请学生观察情景图,描述问题与条件,加深了学生对事情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真正走进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中,教师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合理调控,设计了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主线的一系列活动。其间,徐老师不是靠语言的描述来突出教学重点,而是不着痕迹地让他们不断尝试、观察、比较,进而体会用列表法整理实际问题所提供信息的重要性。由此说明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度,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课末,老师又将生活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学以致用。
综观整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合理地摘录信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相互接纳、合作、交流,并不断反思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气息。短短40分钟,真正是教学“无痕”,精彩“有痕”!(作者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小学副校长)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学会写观察日记,养成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
2、以“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为例,练习动手操作,记录培育过程。
3、以“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为载体,练习写小的“观察日记片段”。并试着在活动结尾,学会整合几次的观察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观察日记”。
4、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豆娃娃”的培育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观察、记录、交流。
教学难点:
在实践、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出一篇真实、完整、充实的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简单介绍“豆娃娃”的培养方法。
1、关注学生的培养情况,与学生交流培养过程中的发现与问题。
2、阅读学生的日记片段,进行评价与鼓励。
3、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之间交流,彼此观察对方的“豆娃娃”。
欣赏他人的“豆娃娃”及相关日记,获得启示与帮助。
把“豆娃娃”引进班级,与同学们共同欣赏、观察、交流趣事。
二、习作中期
组织培养“豆娃娃”的活动。
根据自己的培养情况,进行记录,写好“观察日记片段。”
1、培养十天后将自己的“豆娃娃”带到学校。
2、彼此介绍自己的豆娃娃及在此过程中的问题及趣事。
3、学会整合日记片段,形成相对完整、充实的日记的方法。
4、选读评价。
5、作文评改。
6、佳作欣赏。
完成其他内容的观察日记。
三、习作终期
建议学生把“豆娃娃”带到学校,与同学们的.进行比较与交流。
鼓励同学们彼此参观自由交流。
能不能将几次日记片段整合成一篇内容完整、充实的日记呢?
读几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评价。
三批结合,进行批改。
将优秀作文进行展览。
鼓励生活中进行这样的观察。
尝试着按照老师的方法培养“豆娃娃”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实践过程及观察所得。
与老师共同分享实践的收获。
四、习作延伸
可以小组间交流、观察、欣赏日记片段。
学会处理已有的素材、找到合适的过度方法,写出完整的观察日记。
借鉴、修改完善作文。
批后修改。
阅读优秀作文
留心生活,记录生活。
帮学生创设学生一个生活场景,学会有意识的观察。
边做边写,有生活,有内容,真实而不失生动。
老师的建议与鼓励是他们坚持并不断并有所进步的动力。
互相学习,也是互相鼓励的过程,在关注中更加注意自己的实践与记录。
检验同学们的实践成果,激发彼此学习、交流的愿望。
通过彼此观察、彼此交流、阅读能受到启发、拓宽思路、学会评价。
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让内容变得更科学、更有条理、更丰富。
读文指导,给予方向。
批后改,是一种个别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为下次习作打好精神基础
观察生活,记录生活,让生活变得有痕迹。
语文教案 篇7
教具准备
1.春天的声音:春雨声、春雷声、小鸟叫声。一段春天的音乐。
2.带认读字的笋芽儿,字取出后是一张张笑脸(唤唠 扭抚揉 漆滋润 钻辫冈 豪笋轰)。
3.一段带认读字的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笋、唤”等14个生字,会写“冈、世”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了解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春天的美好及笋芽儿成长过程中勇敢、顽强的品质。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课件展示春天山冈图)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到春天的山冈上,听听春天的声音吧!(播放春雨声、雷声及小鸟叫声)沙沙的春雨、隆隆的雷声、可爱的小鸟在呼唤谁呢?
⒉(出示带拼音字卡:笋芽儿)谁会读?(注意儿化音“芽儿”的读法)
⒊请看图找找笋芽儿,看清它是什么样的。把它的模样说给小伙伴听。
⒋(出示笋芽儿实物)同学们,这就是竹子的芽,冬天长在地底下,外面这一层一层的叫笋壳。
⒈学生看、听
⒉个别读,再齐读。
⒊互相交流对笋芽儿的认识。
朗读感悟
⒈下面让我们来读读笋芽儿的故事吧!
翻开书第8页,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
⒉课文读完了,小朋友,和我们一起说说是谁把笋芽儿唤醒了?笋芽儿表现怎样?
3.你们愿意怎样读这篇课文?
⒋好,我们合作读书,在小组内分角色练读,好吗?老师就做笋芽儿的妈妈,欢迎我这位妈妈加入吗?
(指导学生读好三处地方,指导的同时谁愿意读谁跟读)
⒌刚才,我们是合作读书,现在,我们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⒈学生自读。也可邀请伙伴一起读。
⒉生一:是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唤醒了笋芽儿。
生二:笋芽儿开始很娇气,后来勇敢地往地面上钻,最后终于钻出了地面,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
⒊我们想分角色来朗读。生一:我喜欢春雨姑娘,我想把春雨姑娘的美读给大家听。
生二:我想做威武的雷公公,我想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
生三:我想读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的美景,真是太美了!
⒋欢迎
师坐于生中。小组反复练读
师生分角色美读
指导:①春雨声要轻,
②“扭,钻”引导做动作读
③春光美好语气稍夸张一点,突出美
⒌自由展示读。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⒈在美好的春光里,笋芽儿不再是娇气的沉睡在地下的竹宝宝了,她已经努力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笋芽儿多高兴啊,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个有趣的游戏呢!(出示带认读字的笋芽儿)谁能准确地读出它们肚子里的字,它们就会露出笑脸来,小朋友,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吧!(唤唠扭抚揉漆滋润钻辫冈豪笋轰)
⒉下面我们用字卡开火车识字。
⒊小朋友,我们再比一比,看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面一段话。(课件展示:带认读字的一段话(认读字用红色标出)老师把印的.发给学生。
⒌这几个粗黑的字就是我们这一课要认的生字,我们现在看着老师这里的生字卡片,再来读一遍吧!
⒈学生试读,自由认读。
学生开火车识生字。
生自读,再齐读。
轰隆隆,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不顾**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钻出了地面,揉了揉眼睛。它在春雨的爱抚和滋润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它站在山冈上,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⒌认读字卡
词句积累朗读欣赏
⒈这篇课文描述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⒉可以抄在写字本的后面,还可以把你们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⒊同学们,下面我们分小组轮读,在朗读课文中我们一定也会为笋芽儿自豪,一定也会拥有一份与笋芽儿一样自豪的心情。
⒋这篇课文描写笋芽儿的成长过程真美呀,春雨姑娘低声唤醒她,雷公公大声地呼唤她,竹妈妈百般呵护她,明亮美丽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励着她,笋芽儿从一个撒娇的小姑娘,到钻出地面,长成健壮的竹子,让我们在春天的乐曲声中一齐把课文美读一遍吧!
(播放春天的声音,音乐。)
⒈我想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抄下来。
⒉(学生积累词句,抄写。)
⒊分小组轮读
⒋孩子们齐声在配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教师引读)。
指导写字
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坐端正,写几个漂亮的字吧!
⒉(出示本课要写的字词)小朋友,你们发现今天写的与以前我们写的有什么不同吗?
⒊对,咱们写词语的时候要注意词语要连在一块写,可不能把它们拆散了。小朋友,这可要记清楚哦!
我们先写左边的三个字
冈:与“风”区别,风往外吹,“冈”往里钩。
轰:两个“又”紧挨“车”下,不能分开。
喊:里面的小横不能丢
再写三个词语
世界:师范写“世”字笔顺,首横长,竖折不能写成竖折钩。“界”字撇捺宽。
笋芽:自己观察自己写
呼唤:两个都与“口”有关,左窄右宽才好看。
⒈生准备书写。
⒉今天要写的不但有字,而且还有词语,以前光写字
⒊先练习写词。
相机展示一下孩子写的字
轰隆隆,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不顾**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钻出了地面,揉了揉眼睛。它在春雨的爱抚和滋润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它站在山冈上,自豪地说:“我长大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04-29
语文教案05-01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