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 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 照 晒 被 盖 午 收 脱 躺 合 眼 睛 摆
5、师生共做识字
四、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五、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语文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纸制品(纸杯、纸盒、纸片)陶瓷类(碗、杯、盘子)金属类(脸盆、茶壶、锅盖)塑料(积木、杯、响板)杂货类(青菜、木头、布)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声音。
(1)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唱歌的时候,你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除了手和脚能发出声音外,我们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发出声音吗?
(2)幼儿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不同的声音。(幼儿自由探索)
(3)出示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用空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幼儿自由探索搓一搓、碰一碰、捏一捏、挤一挤等制造声音)提问:声音好听吗?如果配上音乐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运动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第一次探索。(利用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们觉得好玩吗?
3、第二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与乐音)。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的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2)播放《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3)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噪音让人不舒服?对身体有哪些坏处?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乐音会使人听了心情愉快。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教育幼儿平时在游戏当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延伸活动:老师带你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声音好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7个,读准平翘舌音。
2.了解故事内容,背诵文中的诗词。
3.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知道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4. 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
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板课题,齐读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交流
音:轼 辙
形:州
义:皓月、婵娟
2.分组读课文
3.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采用各种形式背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听配音全班读
4.各组比赛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故事,真是人间亲情浓于血。
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方法的文字。
3、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解词语,通过朗读和默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除让学生学会字词句和掌握课文内容外,还要让学生获得观察方面的知识,受到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和浑天仪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主识字
1、在晴朗的夜晚,你们仰望蓝天,会看到些什么呢?
2、过渡: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孩子也喜欢观察夜空,还数过星星。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
3、板书课题。请学生坐端正,齐读课题。
4、请同学打开课本,大声读课文,读课文之前谁来提醒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5、师提出读书要求:一是遇到你觉得难读的字,一定要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了。二是读书时身子坐正,左手压住书本,右手拿笔,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星空景色。
2、齐读课题。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课题时不拖音。
3、坐端正,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让学生借助以前的生活体验,把看到过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对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做一定的了解,并对仔细观察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二合作交流
1、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现在轻轻地把课本反扣在桌上!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2、开火车读。
3、齐读。
4、指名接读课文,随时纠正读音。
1、学生举手指认卡片上的字的读音。
2、学生用开火车的方xx流读生字。
3、学生齐读生字。
4、按要求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别人朗读。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识记生字,读通课文。以读为主,变换方式,让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内容。
★体会书籍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读书的兴趣。
★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感的报酬”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游戏
一、复习导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理解巴罗先生付给作者报酬的方式如何“特别”
(4)思考:从“不是…就是…甚至…”所连接的这个句子中你感觉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小气)
(二)学习第二——第九自然段
1.默读解决问题:找出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在自然段前面画上你喜欢的符号。
2.学生汇报
(三)学习描写巴罗先生的段落(2.3.5.7.9)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读,思考:在这段中你认为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有关的.词语吗?(热情)
(2)学生汇报。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3)通过看图体会“到处”,体会巴罗先生的藏书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在这段中巴罗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师板书:大方。从哪里能看出巴罗先生的大方?
(3)指导朗读此段。
3.学习第五、七、九自然段
(1)默读思考:巴罗先生的大方还表现在哪里呢?
(2)学生汇报。(厚厚的、微笑)
(3)再读第五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通过理解句子“这些还是我保留下来的,值得的第二遍的书”体会巴罗先生不仅藏书多,读过的书也多。通过理解“沉吟”体会巴罗先生选书时用心良苦。
(4)思考:巴罗先生用心良苦的选书,又慷慨大方的送书,你认为他还是个小气的人吗?说说理由。
(四)学习描写“我“的段落(4.6.8)
(1)指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我”在巴罗先生送书前爱读书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遗憾”和“钦佩”.指导朗读
(2)自读第八自然段,思考:在巴罗先生送书后“我”爱读书吗?从哪里能看出来?(不爱读书——爱读书)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一本《正义永存》使作者爱上了读书,那么那本关于人类学的书又对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2.学生汇报,思考:“我”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这是谁的功劳?为什么?
3.思考讨论:如何理解“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的报酬”?把其他邻居和巴罗先生给作者的报酬比较。
4.巴罗先生是作者永远感激和怀念的人,指导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二到九自然段
四、你想对巴罗先生和“我”说点什么呢?
五、总结文章叙述顺序
六、布置作业
课后积累文中好词好句。提出希望,全课结束
语文教案 篇6
6.小巷深处
林莉
总体构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人物性格和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思路
按照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这四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文章中体味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学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用感人动心的MTV《懂你》创设情境,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冲击与震撼, 引起共鸣,张扬学生个性,真正理解、
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懂你》,创设情境。
一、导入
同学们,几年前香港曾经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评选活动,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荣登榜首吗?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
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世界,就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母爱。可是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出生一个月的婴儿,被遗弃于荒野,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把她抱回家,并倾注了她所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二、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①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②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品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事例,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学生朗读,全班学生点评
3、老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感悟课文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平凡的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他的。
2、播放《懂你》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情字为突破口,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
设计亮点
把品读课文设计为亮点。
专家点评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记述了一个盲母亲收养我,为我付出了无私、深沉的爱的感人事迹,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深沉、无私、伟大的母爱。本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感受母爱的伟大,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品品、说说当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电教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教学进行得顺畅,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使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获得了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科融合, 自读自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2、本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了质疑的教学环节,引出了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较为明显。本教案中MTV的运用,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巷深处》叙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可在平实的叙述中却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感情是抽象的,很难通过字面分析理解。本教案的读贯穿始终,默读、轻声读、自由读、范读、配乐读等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逐步获取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2、练习设计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内感受到母爱,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从而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另外,本教案的结课较为成功。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有了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一堂课的收口也是如此。本教案的结课从上一环节MTV入手进入课内,又拓展开来,真诚地请学生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回味隽永。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二、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方法
1、课件教学。小组学习。教师导学。
2、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
一、走进作者
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希默兰的故事》 、《漫长的旅途》等。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就是是《安恩和奶牛》,曾作为丹麦的语文教材,广泛流传。
二、正音释词
miǎn tiǎn 腼腆羞怯; biě 干瘪瘪 ; zhě 七皱八褶;
Cáo 嘈杂 ;xiè 卸货 ;wēi依偎 ;jiàn 相间
xiá cī 瑕疵 ;dú小犊 ;zīzhū 锱铢必较 ;
chóu chú 踌躇
三、整体感知
安恩为什么带着她家的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读了全文你觉得安恩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初识安恩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这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安恩的?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头奶牛?写奶牛对表现安恩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五、走近安恩
阅读课文3-19自然段,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安恩对买牛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六、人物形象归纳
年老贫困、勤俭朴素、
沉静安详、善解人意、
善良慈爱、自尊、富有同情心
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朋友,像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极富慈爱之心。
七、课堂小结:随着我们对文字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就让我们翻开文学史,走进色彩斑斓的文学长廊,和大师交谈,认识他们用心灵与智慧塑造的一个又一个经典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魅力与风采。
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希望同学们亲近文学,推开这扇神奇之门,真正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领略其绮丽的风光。
七、预习布置:第五课的预习
课堂练习 一、整体感知
1、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要理清情节的开端、发展和高潮)。
2、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 -§2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
课堂小结 随着我们对文字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就让我们翻开文学史,走进色彩斑斓的文学长廊,和大师交谈,认识他们用心灵与智慧塑造的一个又一个经典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魅力与风采。
课外作业
学习文章中作者对安恩老太太的人物刻画的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描写人物的短文。
板书设计人物形象:
年老贫困、勤俭朴素、
沉静安详、善解人意、
善良慈爱、自尊、富有同情心
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朋友,像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极富慈爱之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03-04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2-16
语文教案02-17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