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02 09:12: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合集]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8篇[合集]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习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③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③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部分,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部分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特点:大

  类属:哺乳动物

  鲸 种类:须鲸 齿鲸(虎鲸)……

  吃食

  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默读课文,体会父亲说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四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九个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慢条斯理、一五一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持之以恒的精神,教会学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父亲说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尽力做事的精神。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谈谈自己爬山的感受吗?

  生:谈感受。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山》这篇文章,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词能读准吗?

  生:试读——同桌互读——指生读(强调崎岖)

  师:老师发现,凝视的“凝”不好写,我们一块来写一写。

  生:写两个

  师:认识了生词,我们再来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26年前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爬山的经过。

  师:谁来补充一下,从爬山这件事作者学到了什么?

  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师:这里有个词“沉静”你怎么理解?

  生:沉着冷静不动摇。

  师:理解了这个词,再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生:“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我们把问题整理一下,“学到了什么智慧?”

  师:在爬山过程中,父亲的话或许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帮助,默读课文,请随笔画出父亲的话语。

  生:认真读,认真画。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老师都被同学们感染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谁来读读画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顶的句子——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语文教案 篇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一、字音

  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

  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ü er

  (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

  (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

  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

  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

  标调识记口诀:"有ɑ不放过,无ɑ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隔声符号运用: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用(’)隔开,如皮袄(pí’ǎo)。

  3、拼写注意事项

  拼写规则要领:i单独成音节时,前面加y,如衣(yi)。u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 把u写成w,如乌(wu)。ü行的韵母,前面无声母时,应加y,ü上两点省略,如雨(yu);ü 行韵母跟j、q、x相拼,省略ü上两点,如居(ju)、去(qu)、需(xu),与n、l相拼,两点不 能省略,如女(nü)、吕(lü)。 大写和连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汉字拼写时,要按词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开写。

  韵母儿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ér tóng,"花儿"拼作huār。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gui(归),lun(论)。

  b p m f w只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波"只能拼写成"bo",不能拼写成"buo","我"只能拼写成"wo"不能拼写成"wuo"。

  4、 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5、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书写

  《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在中考考试中,查考汉字,主要是为了准确区分常见的同音字,能够辨析简单的形似字,能够理解常见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和意义,同时要要求同学们书写汉字笔画清楚,字形正确、规范。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汉字考查一般放在语音考查的后面,或者与语音题结合在一起,试题分值往往二到四分。有的采用选择的形式,有的采用让同学们根据拼音书写汉字的形式。考查的内容都是在教材中出现,常用常见又易错的词语。此外,同学们还应该了解汉字构造,掌握常见字的笔顺、笔画、辨析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熟练使用汉语工具书,学会部首和音序检字法。

  对于汉字的考查,不局限于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在阅读题中,也常常考查同学们对于汉字的理解。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以教材为基础,逐课进行汉字的积累。把每一课中出现的重点字词都罗列出来。对于多音多义字,应该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析汉字的准确读音和意义。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辨析他们的区别。

  (一)纠正、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分辨形旁,注意字音。如"贝"多和财物有关,"亻"多和 人有关,"饣"多和饮食有关;"纟"多和丝、棉、麻有关,"氵"多和水有关;"衤"多 和衣服有关;"月"多和身体有关。

  2.看清声旁,分辨同音字,如"沧"不要写成"沦","经常"不要写成"经长"。

  3.分辨形似字意义,如"菅"和"管";分辨同音字意义,如"抱负"与"报复"。

  4.记住少数带多数。"辶"和"廴",从"廴"的字只有三个:"廷、建、延",其余均从"辶"。

  5.不随意简化

  (二)笔画和笔顺

  在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抬笔,就是一笔或叫一画,这些点或画就叫笔画。

  汉字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勾、折、提。每一种笔画有一种或几种变形写法。

  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常见的笔顺规则有以下八种:

  先左后右,如"认"、"助"、"则"、"仁"等;

  先上后下,如"王"、"旦"、"恩"、"梦"等;

  先横后竖,如"十"、"干"、"主"、"井"等;

  先撇后捺,如"人"、"文"、"令"、"义"等;

  从外到内,如"同"、"月"、"闻"、"风"等;

  先进后关,如"园"、"田"、"因"、"国"等;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少"等;

  先里头,后旁包,如"断"、"画"、"函"等。

  学习掌握汉字笔画和笔顺规则,有助于我们正确查检字典、词典,指导书写,还能使写出的字

  体工整美观,提高书写速度。

  (三)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的意义,另一部分表示字的读音。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

  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主要有六种。

  左形右声:偏 铜 冻 征 硝 城

  右形左声:攻 劲 削 瓢 故 雌

  上形下声:管 霜 爸 芳 崖 界

  下形上声:慈 斧 贡 忿 凳 膏

  外形内声:固 病 阀 园 裹 衷

  内形外声:闻 问 闷 辩

  (四)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有些字形体相近,不细心分辨就容易写错、用错。例如,"未来"的"未"和"末梢"的"末",区别仅仅在起笔两横"的长短,意思却完全不同。

  正确书写和运用形似字,主要靠认真。把字形认准,字义弄懂,一笔一画认真书写。还要在积累词汇的同时,分辨形似字。

  有些字读音相同,这类字叫同音字,例如,"唤""换""涣""焕"都读"huàn","壁"和"璧"都读"bì"。还有些字读音相近,如"浊"(zhuó)和"烛"(zhú)。分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从字义入手,并且记住经常和什么字组成词使用。

  不止一个读音,不止一个意义的字叫多音多义字。分辨这类字也要从字义入手,记住读这个音时表示什么意思,读另一个音又表示什么意思。例如:薄,用在"薄板"中读"báo",表示厚度;用在"薄弱"中读"bó",表示单薄、弱;用在"薄荷"中读"bò",是一种植物的名称。

语文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要求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八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纟礻”五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

  教学准备

  物品模型、吹塑纸底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1?课前给每张课桌发一个“宝盒”,盒子里装着“电视”“沙发”等物品的模型。

  2?谈话激趣:小朋友们,课前老师给你们发了“宝盒”,快打开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

  3?学生自由活动,通过触摸、观察、交流,初步认识电视、电话等物品。

  二、反复引导,认读词语

  1?教师引导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了那些物品吗?能借助模型上的文字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吗?

  2?同桌合作,借助拼音认读物品名称。(可以由一个同学出示物品,另一个同学认读,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方法。)

  3?反馈:

  A?谈话:谁能把自己认识的物品大声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B?学生到讲台前举着模型大声读或领读。

  C?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点击出示相应的汉字及图片。

  评价并表扬学生的自学情况。

  4?齐读屏幕上的词语。

  三、师生合作,学习偏旁

  1?多媒体出示“发”“沙”,引导学生比较两字在字型上有什么不同。

  A?同桌讨论。

  B?学生自由发言。

  C?教师小结:“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偏旁,叫“三点水旁”。

  2?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偏旁。

  A?教师引导:你们还认识哪些偏旁?(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偏旁及一些相应的汉字。)

  B?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偏旁的?(从父母、书上、电视等生活中学习生字,处处留心。)

  C?教师小结引导: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很多,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3?学生没有说出的偏旁,教师介绍。

  4?巩固练习。游戏方法:发给学生带字的头饰,根据老师的口令,同偏旁的字迅速排队,看哪队排得又对又快。

  四、自主探究,识记字形

  1?小组合作,识记汉字。

  2?反馈:你记住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编顺口溜、编儿歌等方法识记字形。(奖励识记方法好,记得多的同学。)

  五、联系生活,了解特征

  1?多媒体演示一组录像。

  内容:在整洁美观的房间里,小朋友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在台灯下专心地做作业,在电视前观看精彩的节目……

  2?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电视、电话等用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呢?

  3?全班交流。引导用“(什么)能(怎么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也可以请学生讲讲关于这些物品的小故事。

  六、自选物品,训练表达

  1?过渡谈话:电视、电话等物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很喜欢他们。

  2?从所给模型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几件,说一段话。(先同桌练习,再全班交流。)

  七、巩固练习

  1?在“智慧迷宫”里识字。(多媒体课件)

  2?小制作:设计我的家。

  方法:每人发一张吹塑纸底板,按底板上的文字提示贴图(每张底板的提示不同)。

  选取贴得又快又好的,放到前面展示。

  八、作业

  材料制作:用所给的模型进行创造性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并在作品后附文字或拼音说明,下节课开展览会。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 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准确、形象、生动的说明事物。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式。

  教 具:

  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松鼠图片,由图片解说导入:

  二,检查阅读:

  (一),作者介绍:

  布丰:法国动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用30年的时间写成了《自然史》。

  (二),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驯良 矫健 帽缨 榛子 榉子 橡栗 蜇伏 苔藓 分杈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和顺善良。( ) 2,精巧细致,灵活敏捷。( )

  3,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

  4,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 )

  5,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不动。( )

  三,阅读检查与探讨:

  按要求概括松鼠的特征 (1,用几个词语。 2,用一句话。 )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分析:

  1,课文是怎样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的

  2,文中哪些方面说明了松鼠的“漂亮”

  3,文中哪些方面说明了松鼠的“驯良”

  4,文中哪些方面写了它的“乖巧”

  5,除了上面介绍的三个方面,文中还介绍了什么

  6,从全文的结构来看,本文说明的顺序是什么

  五,思考与讨论:

  (一),下列句子写出了松鼠怎样的`特点

  1,它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2,它好象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3,它们是十分警觉得,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比较下列句子与课文中有何区别,并说说课文中的词语为何不能去悼

  1,尾巴翘起来,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2,松鼠不敢下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说明文要求语言的准确、实事求是)

  六,课内训练

  (一),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尾巴老是翘起来。 B,它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C,它用前瓜往嘴里送东西。 D,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

  (二),找出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句( )

  A,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B,(松鼠)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C,松鼠的叫声很响亮,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D,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

  (三)用课文中的话回答,松鼠搭窝巧在哪里

  A,窝通常搭在____________。B,搭窝时先___________。C,再用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D,窝口朝_______。E,窝口上有________。

  (四)讨论与探究:

  鸟儿各有不同的生存环境,有的栖居于山林,搏击风雨,充满野趣;有的被人养在笼中,百般宠爱,风雨无忧。你愿意做一只笼养的鸟还是生活在大自然的鸟呢请写一段话表明心迹,并请说明理由。

  七,总结与作业:

  板书设计:(略)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袖、恕、吩”等七个生字。理解“气急损坏、风吹雨淋、屈服”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理解神话故事内容。有感情朗读中,表达独特的感悟。

  3、感受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火种的伟大壮举与英雄品质。感受神话的艺术魅力,发生对神话的阅读兴趣。

【教学程序

  1、走近神话,引发阅读期待。

  2、走进神话,引导阅读感悟。

  3、走出神话,引领阅读逾越。

  一、走近神话

  今天,俺们阅读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

  读课题: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五个字时,是怎样的感觉?

  但当你预习时,读了这篇神话故事后,重新来面对课题,又有怎样的感觉?

  师:让俺们呼唤英雄──(生)普罗米修斯

  二、走进神话

  这节课,俺们可以讨论什么?(普罗米修斯的伟大与痛苦。俺们读课文时的感动。)

  1、研读课文,感悟普罗米修斯的伟大形象:

  师:哪些地方表示了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让俺们深深感动?

  ⑴就在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凄惨景象,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拿取火种。

  读这句话时,俺们能感悟到什么?读懂了什么?(善良、勇敢)

  师导:俺读到了他的与众不同?谁来说说他与众不同在哪里?

  (看到人类的倒霉与痛苦,没有一笑而过,或一叹而过。原本与已无关的事,却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

  多么伟大的普罗米修斯呀。让俺们满怀敬意地朗读这句话。

  ⑵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那里拿取了火种,他拿到的是什么?

  连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

  引:

  火使人类从黑暗走向──

  从寒冷走向──

  从痛苦走向──

  从疾病走向──

  从野蛮走向──

  假如没有普罗米修斯,结果会怎样?

  是呀,普罗米修斯的伟大正在于造福人类!

  让俺们再带着全人类的感激之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

  ⑶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这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

  你们读懂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宙斯为什么要惩办普罗米修斯?

  从火神的“悄悄”能想到什么?

  师导:俺读到了选择!你们讨论一下,普罗米修斯面临怎样的选择?

  自身自由──自身痛苦

  人类的幸福──人类痛苦

  人类幸福──自身幸福。

  人类痛苦──自身痛苦

  普罗米修斯选择了什么,放弃了什么?

  这是怎样的回答?(理直气壮、毫不犹豫、惊天动地、愤怒)

  “俺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一次朗读普罗米修斯的回答──

  2、感受普罗米修的痛苦,为他的伟大作证:

  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还在于他可以忍受各种痛苦,那么他忍受了怎样的痛苦呢?

  ⑴普罗米修斯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谁能通过朗读把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表达出来?朗读练习。

  从句中,普罗米修斯遭受哪些痛苦?

  他遭受到的痛苦只有这些吗?

  炎炎夏日,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寒冬腊月,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漫漫长夜里,他将接受怎样的痛苦?

  ⑵白昼,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他的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接受的痛苦,就永远没有尽头了:

  你读这段话时是怎样的感受?再读读,说感受。

  (无法想象、生不如死、惨绝人寰)

  最痛苦的是哪一点?(没有尽头)

  在这样的痛苦面前,假如火神或其他天神再来劝他供认错误,归还火种,他会怎样回答?

  激情朗读: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⑶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

  这是怎样的悬崖?(恐怖的、地狱般的)

  ⑷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尽管悬崖如此可怕,尽管痛苦如此巨大,但普罗米修斯……

  读这句话。

  问:你读时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敬佩、肃然起)

  激情引导:

  一年了,普罗米修斯没有向宙斯屈服。

  一百年了,───

  一千年了,───

  几千年了,───

  同学们,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作出了多大的牺牲!

  为了人类,普罗米修斯震撼了天上人间!

  让俺们再来聆听他惊天动地的回答:

  “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俺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供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3、拓展,再次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坚强与伟大:

  出示:

  “在看不到光明的夜里想念着光明,在危机四伏的时刻神往着生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艺术家提香,在自身的一幅作品《微笑的普罗米修斯》上题下的一句哲理。为人间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被天父宙斯缚在高崖上,日夜不停地遭受着雷劈头颅、鹰啄肝腑的折磨,但他依然微笑,因为他知道自身的生机还在。

  讨论:普罗米修斯为什么微笑?(战胜了宙斯造福了人类)

  普罗米修斯还可能有哪些表情?为什么?

  4、感受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的欢欣:

  ⑴教师激情,同学朗读:

  同学们,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天神永远接受痛苦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寒冷带来温暖的天神永远接受苦难吗?

  能让这位为人类驱走痛苦带来幸福的天神永远遭受倒霉吗?

  不,不能!好人一生平安,好神也应该一生平安。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⑵再次朗读:

  俺们应该感谢善良勇敢的大力神,让俺们全人类的恩人脱离痛苦,重新获得了自由。让俺们再次为他的自由而欢呼:

  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⑶讨论:

  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后的第一件事,会做什么?

  三、走出神话

  1、俺们学习这篇课文,仅仅是读这一则神话故事吗?当初作者仅仅是为了写一个故事让人们消遣吗?

  出示:

  一位作家的话: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因给人类带来火种而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后,年复一年历尽折磨,完全凭借着忍耐和意志而坚持不屈服于主神宙斯的威吓。假如有人具有这样的睨视命运的勇气和抗争的意志,他也可以成为鼓励整个人类更有意义地前进和生存的永恒精神。

  你理解到什么?(普罗米修斯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永不屈服,勇敢抗争。勇气、忍耐、意志。)

  2、拓展阅读:

  诗──《普罗米修斯》。

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作者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刚学汉语拼音,认识了部分生字,对阅读和识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根据我班同学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了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上,学生们能够借助拼音准确的识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9个生字,学习偏旁“门”、“舟”。

  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看图观察能力及想象力的进一步训练。

  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字的认读(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具:月亮、小船剪贴图,彩色星星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磁带(歌曲《小小的船》。

  学具:每人一张印有月亮、星星的画纸,彩色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你喜欢晴朗的夜空吗?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引出课题。今天,月亮姐姐就来到了我们班。月亮姐姐问好:“一(五)班小朋友你们好!”(互相问好)“能说说我长的什么样吗?”(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呢?(弯弯的,像香蕉、镰刀、小船)

  3、这样美丽的月亮姐姐挂在蓝蓝的夜空中是多么美丽呀!有一位名叫叶圣陶的老爷爷把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板书课题)

  4、学习“船”字。顺口溜:几只小舟就是船。偏旁“舟”。

  5、读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出示课件,随音乐教师范读课文,生评价。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齐读课文。指导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5、情景中学习、检查生字(课件辅助)

  (1)除掉课文中的熟字,集体认读词语。

  (2)除掉词语中的辅助熟字,认读生字。

  (3)集体讨论记字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并全班交流。

  (4)认读生字,和生字宝宝打招呼。

  6、读课文,生字宝宝已经认熟了,能把课文也读熟练吗?

  三、读读、想想、说说

  1、听音乐《小小的船》说感受。

  2、找最喜欢的伙伴背诵课文。这么美妙的歌曲,小朋友想不想把歌词也记在心里呢,并表演出来呢?

  3、背诵课文汇报,评出最佳表演奖。

  4、词语训练。( )的船 ( )的月儿

  四、延伸活动

  1、如果你有一双翅膀来到这美丽的“小船”里,你会看见什么?(启发谈话)

  2、把你看到的东西画

  板书设计

  1、 小 小 的 船 2、画个小船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导课环节: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小小的船资料。如果学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3.归纳总结大意环节: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多请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口读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落实生字听写。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4.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教学重点:

  1.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知道蟋蟀、青蛙、蝉都是奇妙的歌手,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分别用翅膀、声囊、响板发声的。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行仿说练习。

  2.感受它们的“奇妙”;读懂“奇妙”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整体感知,回忆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9课(出示课题:奇妙的歌手),齐读课题。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复习巩固词语。

  1.齐读词语。

  第一屏:合唱队 组织 嗓音 蟋蟀 振动 优秀 洪亮

  2.开火车读词语。

  第二屏: 呱呱呱 知了知了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声囊 响板 又响亮又有节奏 十分动听

  3.引导学生对第二屏的词语进行归类,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屏; 悦耳的琴声 翅膀 呱呱呱 又响亮又有节奏 声囊 知了知了 十分动听 响板。

  (重点引导学生竖列进行词语归类,使学生从小动物的叫声、声音怎么样、哪发声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四)全班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不用嗓子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因为它们都不用嗓子唱歌,所以说它们是奇妙的歌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的归类积累,复现课文内容的大意,为学习新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细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奇妙”,读懂“奇妙”。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2段,感受蟋蟀发声的奇妙。

  1.感受蟋蟀的“歌声”悦耳。

  教师胸前贴小黄莺图片饰演小黄莺。

  导语:森林王国就要举行音乐会了,我要去寻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个合唱队。有一天,我飞到草丛里,听见蟋蟀在唱歌。

  教师做出听声音的动作,引导学生读出小蟋蟀的叫声。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课件出示: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歌声的“悦耳”(指名读)。

  (2)小蟋蟀们都来夸夸自己这美妙的歌声。(全班齐读)。

  2.读懂对话并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渗透奇妙。

  (1)教师继续饰演小黄莺走到学生身边,随机出示课件,师生、生生对读对话。

  结合标点的变化,引导学生读出夸奖的语气。

  课件出示: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2)引导学生读好蟋蟀唱歌“不是用……是用……”的语句,并且知道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3.建立联系,强化发声的奇妙。

  (1)听蟋蟀叫声的录音,感受小蟋蟀歌声的“悦耳动听”。

  (2)结合音频与蟋蟀发声部位建立感受奇妙。

  学生说说自己观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奇妙、奇特等词语。

  预设:奇妙/神奇/奇怪/奇特/……

  教师适时出示四字词语(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丰富学生语言,引导学生积累。

  4.拓展阅读,丰富知识,深化奇妙。

  (1)结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过渡语:当我知道小蟋蟀是用翅膀发声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还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说说你们有没有问题也想问问小蟋蟀呢?

  预设:生1:蟋蟀用翅膀怎么发生呀? 生2:蟋蟀为什么能用翅膀发声呢?

  (2)在学生所需时出示拓展资料:解疑:小蟋蟀怎么用翅膀发声的?

  课件出示:我翅膀下面有许多小齿(chǐ)。左右翅膀一张一合,快速摩(mó)

  擦(cā) 振动,就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知道了吗?

  (3)通过看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小蟋蟀用翅膀发声的奇妙。

  5.分角色再读第2段。

  小结; 多有意思,多奇妙啊,让我们分角色完整地再读读这一段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指导学生读懂小黄

  莺和小蟋蟀的对话,有语气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分角色朗读做好铺垫;针对学生的质疑引入拓展资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识字。

  (二)以读代讲,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读好3、4段。

  过渡语:后来小黄莺又发现了小青蛙和蝉两位奇妙的歌手。它们之间又说了些什么呢?现在请大家四人一组分角色读读课文3、4自然段,一会儿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1.小组分角色练读,读好小动物的对话。

  2.学生进行赛读,读出小黄莺夸奖的语气以及发声“不是用……是用……”的语句。要求其他同学做到认真倾听。

  3.学生交流:说说从他们的读中听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进而感受发声的“奇妙”。

  4.指名补充黑板上青蛙和蝉两部分的板书,检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对话。

  教师出示词卡全班同学齐读词卡,一名学生贴词卡把板书补充完整。

  板贴词卡:又响亮又有节奏、声囊;十分动听、响板

  5.观看视频调动听觉视觉感官,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对第2自然段的指导学习后,采用赛读的激趣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3、4自然段,体现“教—放”的学习过程;通过帮助老师补充板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懂3、4自然段内容;最后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动态视频相结合,感受青蛙和蝉发声的奇妙。

  (三)回顾词语,回归整体。

  1.结合板书进行小结,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小动物发声的奇妙,带着这种感觉再次自读课文。

  2.出示儿歌,复现本课的生字,强化记忆。

  过渡语:课文变成了小儿歌,再来夸夸这些奇妙的歌手。

  课件出示 小黄莺成立合唱队,

  优秀歌手来组队。

  蟋蟀歌声真悦耳,

  ,似琴响。

  不用嗓子用翅膀。

  青蛙唱歌呱呱呱,

  声音响亮节奏强,

  不用嗓子用声囊。

  蝉儿唱歌很动听,

  知了知了银色满,

  不用嗓子用响板。

  设计意图把上课伊始时的归类词语再次由板书完整的.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横向观察,回归课文整体,强化记忆;通过阅读由课文浓缩而成的儿歌,增强学生阅读的乐趣,同时复现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多识字。

  三、拓展阅读、练习表达,进一步感受奇妙。

  (一)结合课文内容引入拓展资料。

  过渡语: 合唱队成立了,在这些优秀歌手中,可不是只有小蟋蟀、小青蛙和蝉这三个不用嗓子唱歌的小动物。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证据就在第5自然段中,快读读我是从哪知道的? 指名回答

  过渡语: 今天我也请来了2位同样是不用嗓子唱歌的奇妙的歌手!大声喊出它们的名字。

  1. 出示小蜜蜂和响尾蛇图片及文字。

  2. 借助拼音学生自读拓展文。

  拓展文1

  dà jiā hǎo ,wǒ shì mì fēng 。xiǎo huáng yīng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hěn

  大 家 好, 我 是 蜜 蜂。 小 黄 莺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很

  hǎo tīng ,jiù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hé chàng duì 。qí shí wǒ yě bù shì yòng

  好 听, 就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合 唱 队。 其 实 我 也 不 是 用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wǒ shì kào chì bǎng xià miàn de jiān piàn zhèn dòng cái

  嗓 子 唱 歌 的 ,我 是 靠 翅 膀 下 面 的 肩 片 振 动 才

  néng fā chū shēng yīn de ,nǐ jué dé qí miào ma ?

  能 发 出 声 音 的, 你 觉 得 奇 妙 吗?

  拓展文2

  dà jiā hǎo ,wǒ shì kào wěi bā shàng de jiǎo zhì huán chàng gē de xiǎng wěi

  大 家 好, 我 是 靠 尾 巴 上 的 角 质 环 唱 歌 的 响 尾

  shé yǒu yī tiān xiǎo huáng yīng zài shā mò lǐ tīng dào wǒ de gē shēng ,jiù hěn

  蛇,有 一 天, 小 黄 莺 在 沙 漠 里 听 到 我 的 歌 声 , 就 很

  gāo xīng dì yāo qǐng wǒ cān jiā le tā zǔ zhī de hé chàng duì 。méi xiǎng dào hé

  高 兴 地 邀 请 我 参 加 了 它 组 织 的 合 唱 队。 没 想 到 合

  chàng duì lǐ yǒu hěn duō hé wǒ yī yàng bù yòng sǎng zǐ chàng gē de gē shǒu ne ,

  唱 队里 有 很 多 和 我 一 样 不 用 嗓 子 唱 歌 的 歌 手 呢,

  duō bù kě sī yì ā !

  多 不 可 思 议 啊!

  (二)争当小作家,根据资料仿说练习。

  1.回顾写作顺序。

  (1)“师问学生答”第2段,凸显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小黄莺飞到草丛里。

  听见谁在唱歌?——听见蟋蟀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 ,歌声好像悦耳的琴声。

  小黄莺说什么?——小黄莺说:“小蟋蟀,你的嗓音真动听!”

  小蟋蟀怎么回答?——小蟋蟀轻轻地说:“你说错了,我唱歌不是用嗓子,是用翅膀发声的。”

  (2)“生问师答”第3段,强化写作顺序特点。

  (3)“男生问女生答”第4段,深化写作顺序特点。

  2.学生自主发现三段相同的写作顺序特点。

  课件出示:小黄莺飞到哪?

  听到谁在唱歌?

  歌声怎么样?

  小黄莺说什么?

  对方回答什么?

  3.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学生再读文自编童话故事。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歌声怎么样?小黄莺说些什么?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

  词语,用不同的语句表述。)

  4.学生展示汇报。

  运用评价的机智,鼓励每个学生自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编故事的兴趣。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资料;通过游戏回读课文2、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发现写作顺序的特点;最后通过编故事的环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意思,使学生的发言充满新意;在充分的鼓励之后激发自编故事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汉字、发展语言,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语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四、看拼音卷,落实听写。

  1.看拼音写生字,巩固生字的书写。

  2.大屏幕反馈,鼓励学生在最后一个空里将课堂上学习的词语加以运用:与众不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稀奇/少见/奇妙/奇怪/新奇/神奇等。

  3.推荐阅读书籍。

  师: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用嗓子也能唱出动听歌声的歌手呢,请你们代替小黄莺去找一找,也把它们编进童话故事里面吧。给你们推荐一本书《法布尔昆虫记》这里面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会让你们找到想要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小卷子的形式让学生回归整体感受动物发声的奇妙;通过看拼音写生字的

  形式当堂检测学生的生字掌握及书写能力,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小儿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3-01

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03-04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