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优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优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优推1
【教学目标】
1、认识“夏”字,辨认“夏”字中的笔画于笔画名称。
2、学习用绘画方式描述夏天景色,加深对“夏”字含义的理解。
3、学习认字朗读,激发文字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绘画工具和材料,美术空心字“夏”每人一张,夏景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今天应老师带来一幅美丽的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夏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景物。
二、感受夏季特征,加深“夏”字的印象
1、这些景色一般会在哪个季节出现呢?(夏天)
2、这个就是夏天的“夏”,我们和它交个朋友吧。
出示“夏”字卡片,与幼儿一起数笔画,逐一出示与“夏”字相关的笔划卡片,并一一对应辨认笔画名称。
3、除了刚才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景物,夏天还有哪些特别的景物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曾见过的`夏天景物。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及时出示教具或简笔添画。
三、欣赏儿歌《夏天里》
1、老师把夏天的美景编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示范朗诵。
2、出示儿歌《夏天里》,让幼儿找找夏”字。
3、教师配乐朗读。
4、幼儿边看夏景图边念儿歌。
活动延伸:
出示美术空心字“夏”字,让幼儿在画面上填画与夏天相关的景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优推2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今天学习的《夏》,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
2、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不少吟咏四季的古诗。演示多媒体画面(春、冬、秋、夏)。正如当代作家梁衡所言: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但作者却敢于履新涉奇,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夏》。
(二)初读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部分(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3、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末段总结上文。)
(三)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它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麦香。)
B、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对比手法:(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万物都在向上)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A、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B、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了夏之热烈。)
C、品味语言: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句话中“挑”,似乎让人听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举”似乎看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匍匐”生动地表现了瓜秧的腰肢抖动,这三句都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同时三句又构成了排比,非常形象地写出了夏天农作物迸发出的'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夏天的热烈。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②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的句子。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②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
(四)师生归纳文章主题:
本文抓住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三的仿句练习。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黄的暖,如麦浪,如玉米,象征着丰收的稀奇。冬之色为梦的白,如银霜,如飞雪,昭示着生命之安静。
2、根据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征写一段夏景。
3、课下搜集写夏的诗词,整理到摘抄本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梁衡《夏》教案优推】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4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教案01-2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21
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08-22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11-04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04-2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03-24
推小车教案10-18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