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28 11:11:16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内容预览: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全在与历史的对比中让他们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爱生命。

  3.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

  4.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针对某一问题阐明自己观点的写作能力。

  5.初步培养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能力

  二、教学策划

  (一)策划理念: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注重将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访问调查结合;注重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注重学习活动与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形成相结合;注重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二)策划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进程中,战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积累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并将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促使他们的树立为人类和平事业而奋斗的理想。

  我们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南麓,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柏举柏大战场,三国时期,曹操亦曾率部征战于龟峰山下,至今仍有楹联留于人间,到了现代,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以王树声大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领,王树声同志的家乡乘马岗乡是全国闻名的将军之乡,至今那里还留下了许多旧战场遗址,还有许多见证过当年战斗的老人及其后代,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走进乘马岗,走近那里的人们,去感受战争,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料搜集和校外活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校外活动阶段,探访战场旧地,了解风情人情;开展社会调查;第三个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准备演讲、辩论。

  前两个阶段都注意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第三个阶段,注重集中活动。

  第一个阶段: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①图片中的'战争:注意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并弄清其出处来源。

  ②文学中的战争:描绘战争的文学作品收集,写出其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影视中的战争:介绍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

  ④成语中的战争: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典故不少,搜集它们,并弄懂这些成语典故的含义。

  ⑤诗词中的战争:古今中外,与战争有关的诗词不少,收集起来,注意对这些作品赏析品味,理解背诵。

  ⑥史料中的战争:收集历史当中的著名战例,弄清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战争中寻求启发。注意收集岁月长河中,在战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⑦想像中的战争:展开合理的想像,描绘示来战争的情形,注重由现代战争引发想像,感悟未来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⑧数据中的战争:收集二战,两伊占海湾战争的有关数据,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第二个阶段:校外活动:参观访问调查

  开展活动前,各组应预设调查访问重点

  活动分四组进行:第一组:参观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和革命史博物馆,了解麻城人民在为新中国成立及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而产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动人事迹。侧重了解有关“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建军”鄂、豫、皖苏区建立等有关史料。

  第二组:旧战场纪念地采风:深入麻城市乘马岗乡杨泗寨、得胜寨等地参观,了解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地战斗的情况。

  第三组:将军故里今昔,深入到王树声同志、张才千同志、陈再道;王宏坤等同志故乡,听将军的后裔进述将军的故事,激发学生们对将军们为中国革命胜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请将军故里的民间艺人为学生教唱红色歌谣。如《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别山》等。

  第四组:前往河南新县田铺乡河铺村,探访许世友将军故居,瞻仰墓地,了解其生平事迹,了解将军传奇的一生。

  第三个阶段:整理资料,为活动展示作准备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准备,同学们手中已经掌握的材料比较丰富,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它们,使之系统化,材料按下列线索进行整理:①影视欣赏;②图片展示;③讲述故事;④知识竞赛;⑤发表演说;⑥开展辩论

  第四个阶段:活动展示

  展示过程:第一板块,影视欣赏,放影电影《太行山上》,利用战争的画面,创设活动情景。

  第二板块:展示战争图片,让图片直观揭示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

  第三板块:英雄故事讲述,讲一讲历史上的战斗英雄,麻城籍的将军故事。

  第四板块:战争知识竞赛①背诵有关战争诗词;②展示有关战争的成语、典故、名著;③介绍有关战争的文学名著;④经典战例汇集等内容都可以做为竞赛范畴。竞赛可以从必学题、抢答题、风险题等几个方面设题。

  第五板块:发表演说。演说话题可以从“红军精神”、“长征精神”、“缅怀历史”、“珍惜和平”等几个方面确定话题,让学生发表演说。

  第六板块:辩论。辩论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题“世界将会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辩题“世界不会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块:办一期专栏,展示学生写作的调查报告或参观访问心得、日记等。

  三、教学反思

  (一)语文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它是通过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世界观的。我们这次活动,是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历史课,也不是政治课,因此应该遵循语文的学科特点,活动的安排和展示,突出语文味,如演讲、写调查报告等。

  (二)活动要注意学生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大胆说话的能力,如在访问的时候,有的学生羞于开口,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大胆交际,问访向前,要求全体参加访问的学生要写好访问提纲。

  (三)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要让学生注意收集。麻城的红色歌谣已经被列入黄冈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活动中,红色歌谣的收集工作还做得不够。

  四、教学训练题设计

  1.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年,班里开展了纪念活动——“长征颂”诗歌朗诵及演讲比赛,赛后,将有关文稿编辑成册,已经确定了两个栏目:㈠回忆长征;㈡民族脊梁。现在,请你继续完成下面三项工作:

  ⑴设本文集再设两个栏目:a.________ b. ________

  ⑵为本文集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请向你的朋友,写一封简短的推荐信,推荐本文集。(2分)

  2.请以“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主题拟两条标语。(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学作品都与战争有关系,请选择一部作品,按要求填写卡片

  《水浒传》、《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妮日记》(3分)

  作品名称_______________;作者及国籍(朝代)_________

  我最难忘的情节________ ; 我最难忘的人物: ___________

  关于此人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战争智慧,也是生活智慧,请选择下面列举计策中的一计,调动你的生活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例来说明它在生活中的运用(2分)

  以逸待劳 声东击西 抛砖引玉 擒贼擒王 釜底抽薪

  我能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参加辩论双方的观点,你赞成哪一方面的观点,试为该方写一段辩论词(3分)

  正方:战争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反方: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阻碍历史的发展。

  我赞成________方观点,我的辩论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1至4题。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词语。

  2、懂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得具体些,能正确填写“的、地、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自由拼读,作好答题准备。

  2、指几名中下生拼读。

  3、指名在小黑板上正确填写相应的词语。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指名读第(1)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中等生读第(2)组两个句子,比较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4、指名读填写后的两个句子,注意把填写的词语读出重音。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谈话导入。

  2、自学准备。

  3、指名在小黑板上填写,然后逐题讨论。

  4、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几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体会“的`、地、得”的用法。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这两个句子分别在哪两篇课文中出现过?

  2、自学准备。

  填上适当的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中几个“多么”要读出重音。

  五、完成《作业本》第1至4题。

  课后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练习第5、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自学短文,读后讨论:短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我们”指谁?这两个贫苦农民的孩子要求当红军时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

  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情感体验点:

  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查字典或词典)。

  ②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本文写作的思路: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四、研读与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3.全班交流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 请说出理由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背诵1-3段。

  二、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学第4—7段, 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可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赏析好词佳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上述问题。

  2.略读第8—10段,体会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给予肯定。)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名 称 特 征

  春草图(草报春):嫩绿、多、软

  春花图 (花争春): 繁茂、艳丽、芳香

  春风图(风唱春):温暖、柔和

  春雨图(雨润春):多、轻盈、细密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名称 角 度(顺序) 写 法 修 辞

  春草图: 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拟人

  春风图: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5.学生质疑交流:

  ①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③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三、拓展延伸:

  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春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识记

  A“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词的音形义

  B关于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

  2.理解分析

  A小说的情节结构

  B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传神的细节去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人物速描的写作

  〖教学设想

  1.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及整体阅读训练,第二课时分析人物形象

  2.相对于《祝福》此课阅读难度低些,难点是如何将学生的阅读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金钱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上来

  3.有必要补充之前的相关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关于人间喜剧及选文之前的相关情节

  二.整体阅读,圈点批注

  情节.人物描写.动词与形容词的运用.关键语句

  三.整体阅读检测

  (一)掌握下列加点词的音形义

  面面相觑弥留

  逆情背理执著

  恬退隐忍箍桶匠

  癖好轻手蹑脚

  憔悴撬

  (二)简答

  1.主要人物是

  2.葛朗台的幸福

  3.小说围绕一个什么矛盾冲突展开?

  4.什么地方是小说的开端部分?

  5.作者用了那些事件去表现葛朗台是一个守财奴?

  6.找出这些事件的起点,用相同的类型的短语概括出来,作为小标题。

  四.分析情节结构讨论上面5.6两题

  板书总结

  交代葛朗台其人:执著狂.占有狂.痴情.癖好

  揭示矛盾冲突: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

  抢夺爱财

  发现梳妆匣惜金如命

  抢夺

  交回

  诱骗继承权骗财

  提出

  诱骗狡猾欺诈

  骗到

  看守密室

  守护金子守财

  兑换金子

  结局

  临死抓法器贪婪执著

  临终嘱咐

  讨论:我们常说小说的情节安排要做到波澜起伏,松弛适度,缓急结合,试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情节有哪些波折.

  三次冲突-----财产的抢取与占有

  四次缓和----财产的保护与死守

  五个转折点

  五.练习

  见一课一练

  六.课外练习

  1.批注本文的人物描写

  2.试比较此文与祝福刻画人物所使用方法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小说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动的人物动作描写和传神的'细节,人物的性格与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

  二.理解小说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1.提问:葛朗台的身份是一个暴发户.投机商.他爱财如命的性格从文中哪些语言中表现出来。

  A.身份

  美丽的金洋

  这交易划得来

  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

  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

  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是交易

  B.性格

  简直是反动派抹自己的脖子

  要不要花很多的钱

  我有我的伤心事

  即使要我一百两百法l也行

  我不能让事情搁在儿牵肠挂肚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总结:人物语言要表现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2.讨论课后练习三

  三:讨论生动的动作描写

  精读“抢夺梳妆匣”“临终抓法器”两节

  三.讨论传神的细节

  细节描写: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所作的细微、具体的描绘,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事物的特征.

  四.总结.小说的主题

  五.比较、鉴赏与评价

  1.本文中除了正面从语言、动作等角度去表现葛朗台以外,还用了侧面表现,从文中找出这些实例加以分析

  2.小说以___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小说中也可以有议论,小说中的议论往往用来评价人物、事件,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意愿与态度,请从文中找出议论性的句子,并加以分析,体会这些议论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2.与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阅读

  参考角度A主题B人物形象C塑造人物的方法

  七、练笔布置

  人物描写,写一个执着于某一事物的人,侧重于语言与动作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思路】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4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学习生字,并且书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2、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 请同学们用上“称赞”一词来说一句话。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以“称赞”为题目的文章,随机出示:称赞(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让学生问)

  4、同学们问的题目非常好,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出示:小刺猬──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

  看图片:我们对刺猬已经很熟悉了,浑身长满了刺,圆滚滚的,可爱极了!可对于獾我们并不了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长相吧!看图片。

  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刺猬 小獾 板凳 粗糙 但是 泄气 傍晚 椅子 瞧 留下

  (学生读,教师及时正音。)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

  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

  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再请同学来读读)

  (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2、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3、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4、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出示三个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乱顺序给学生看,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5、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6、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师:是啊!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称赞,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弃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终于做成了板凳。

  7、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因为称赞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为_____称赞能______________

  8、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五、练习说话

  1、举例:***最近写字写得很端正,我想对他说:“你进步可真大啊!”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2、做心情卡:

  ( )月( )日,( )夸我( ),我心里觉得( )。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从中领悟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整体认读中认字学词。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悟出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新引思,目标定向

  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到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它呀!十分苦恼,因为它整天没有事情做。今天,它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去呢?(想!)

  好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板书课题。

  既然是快乐的小公鸡,我们应该怎么读?是的,高兴地读,那让我们一起高兴地读一遍课题,好吗?(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

  一(7)班的同学很爱动脑筋,勤学好问是你们最大的优点。今天,你们能表现一下给老师看吗?读了题目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自由地说,老师边听边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想知道小公鸡去哪里寻找快乐?它找到的快乐是什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想法和小公鸡一起向着快乐出发吧!板贴:小公鸡的图片

  二、稳抓生词,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听课文录音

  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生:课文一共有七个自然段

  2.播放课件,趣味读词

  刚才大家听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读得怎么样了。老师先从文中请来了生字宝宝。

  整天 烦恼 蜜蜂 姐姐

  田野 池塘 报时 耕种

  传播 庄稼 苦恼 花丛

  (1)老师大声读,全班同学小声跟读,老师小声读,全班同学大声跟读

  (2)男女生赛读,男生女生,谁先来?(我先来)女生先来。

  老师及时表扬学生并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深读交流,探究体验

  1.自由读2、3、4 自然段,想一想;小公鸡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遇到了谁?

  (1)个别学生反馈:小公鸡在路上遇见了老牛、青蛙、蜜蜂。

  (2)老师放课件,并随时板贴老牛、青蛙、蜜蜂的图片。

  2.引导质疑,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公鸡在哪遇到它们的?它们分别在干些什么?

  (1)分小组读2、3、4自然段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老牛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青蛙

  小公鸡在——遇到正在——的蜜蜂

  (2)齐读句式

  小结;原来小公鸡遇到它们时,它们正在做自己能做的事呢,咱们来看看,小公鸡会跟它们说些什么呢?

  3.出示小公鸡与老牛的对话图(放课件),品读并体验

  (1)齐读对话。

  (2)个别读,引导小公鸡是怎么问老牛,老牛才会乐意回答呢?

  (有礼貌),那你来问问吧!谁还愿意问老牛?

  表扬学生;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相信老牛一定会很愿意告诉你做什么最快乐了。

  (3)齐读老牛说的话

  老师随机板书;耕地

  (4)引导质疑;老牛为什么认为给人们耕种田地就快乐呢?

  (5)演一演;老师扮农民,学生扮老牛。

  请一位学生上台戴头饰扮演老牛

  农民:好大的一片田地,我用锄头什么时候才能翻好呢?

  老牛:我来帮你耕地吧

  农民:谢谢你!

  (6)采访老牛:听了农民的感谢,你现在心情如何?你为什么高兴?

  预设:很开心、很高兴,因为我帮了农民伯伯的忙。

  你作为老牛,愿意将你的快乐说一遍给大家听吗?(个别读)“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就很快乐了。”

  (7)男、女同学分角色读老牛与小公鸡的对话

  过渡:小公鸡遇到了老牛爷爷,知道老牛爷爷的快乐是帮人们耕种田地。接下来小公鸡遇到了青蛙哥哥和蜜蜂姐姐,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4.出示小公鸡与青蛙、蜜蜂的对话图(放课件)

  (1)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哥哥教小公鸡什么办法呢?

  预设:小青蛙教它说为庄稼抓害虫,就会快乐了。(板书:抓害虫)

  (1) 这就是青蛙哥哥的办法,如果你是青蛙哥哥你要怎么说?咱们一起来读读青蛙哥哥说得话,为——齐。

  (2) 小公鸡问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它找到快乐了吗?(没有)

  (3) 它又接着去找了,你瞧,路上遇见了蜜蜂姐姐,小公鸡就问它(引读):“蜜蜂姐姐,怎样才能快乐呢?”蜜蜂姐姐是怎么告诉她的,女生一起把这句读一读。(板书:传花粉)

  小结并过渡;哦,原来小公鸡一路走来,遇到了勤劳的老牛爷爷,庄稼的小卫士青蛙哥哥,勤快的蜜蜂姐姐,它们都说了自己的快乐,小公鸡走呀走,还会遇到谁?它们又会说什么?

  (1)让学生自由地想象

  (2)反馈(啄木鸟医生、狗、猫头鹰……)

  小结并过渡;有礼貌的小公鸡一路都在寻找快乐,它请教了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啄木鸟医生……。天已经黑了,它还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快乐,于是,它回到家来问谁?

  5.(1)齐读5、6自然段

  (2)学生反馈;它回到家来问爸爸

  (3)出示问题;为什么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说得不一样呢

  引导:它们虽然说的不一样,但它们都在帮助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

  它们觉得这就是快乐。

  引读:所以公鸡爸爸告诉小公鸡————(齐读)

  出示重点句;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过渡:是啊,他们都是在 ——帮助他人(出示“帮助”

  (4)(出示带田字格的帮)师: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预设:加一加,拼拼音……

  (5)引导学生观察。

  (6)师:“我们观察一个字可以观察它的结构、田字格的位置、笔画变化,这样就能把字写好看了。”

  (7)师范写,生书空,描红。

  (8)师:“但是这个‘帮’自己一个人很孤单,于是它找来了它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助’),这种找朋友的方法我们叫他组一组,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教过你的方法,观察一下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9)引导学生观察。

  (10)师:“小朋友们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看大林老师怎么写,咱们一起来书空。现在请你们拿出本子,将帮助写一遍。写完的请举手”

  (11)生书写。(提示学生的坐姿)

  (12)师:“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写得又端正又整洁”

  老师引读;你现在就是公鸡爸爸,你会对小公鸡说————(个别读)

  你们都是公鸡爸爸,会对小公鸡说————(齐读)

  老师随机板书;帮助别人,就会快乐

  6.(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公鸡听到你们的声音了,它真的找到了快乐,那就是——报时

  四、联系实际。感情升华。

  下面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声高兴地读—遍全文。

  1.配乐朗读

  刚才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我感觉到了你们的高兴与快乐,哪位同学能将你生活中的快乐事说出来和我们大家分享吗?

  2.说一说;你生活中快乐的事。

  让学生自由说,老师及时引导并表扬。

  3.总结:是啊,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你会觉得很快乐,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老师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比一比看谁帮助别人做的事情多,谁就是最快乐的人。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公鸡

  小公鸡 报时

  老牛爷爷 耕地 帮助他人

  青蛙哥哥 抓害虫 就会快乐

  蜜蜂姐姐 传花粉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描写其中5个,积累词语10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马鸣加,他喜欢小学的生活,很聪明也很活泼,但有时也很马虎。他有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想不想听听一个发生在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6马鸣加的新书包

  3、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词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其中注意“婶”是前鼻音)

  b)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指导书写:愧,注意最后两笔)

  c)分节朗读全文。

  3、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个填空。

  马鸣加是()。他有()只书包,准备()。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4、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

  1、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马鸣加语言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2、学生交流。

  3、出示: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4、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读出马鸣佳说话时不同的语气,体会他不同的心情。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根据提示语“不同意”,我们了解到马鸣加说这话时带有反驳的语气,说明他对于妈妈的说法不赞成,不服气。)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这句话要读出懊悔、失望的语气。)

  描写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5、文中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还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听清要求:找到描

  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交流。

  1)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这一心理活动说明马鸣加当时自信满满。)

  2)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假如你是当时的马鸣加,会怎么想?)

  学生加上语气词,情感体验完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练习。

  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后我反思了一下教学过程,觉得有一些做法可以进行调整:

  1、学生自己阅读时间不够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学了生字并读通了课文,但在让学生寻找有关的句子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如我让学生找有关马鸣加心理想法和话语的句子,这需要学生通篇读文章,边读边思考边划线。因为担心教学进度,所以我在只有少部分学生举手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回答,这是部分反应稍慢的学生跟不上。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够

  本单元要求之一是“想象”,要求学生想象出课文之外的内容。在教学马鸣加因换新书包而忘带书与作业本时,我设计了一个想象:如果你是马鸣加的同学,见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马鸣加说什么?我的本意是让学生体会马鸣加听了同学的话感到羞愧从而理解“羞愧万分”的意思。但学生的回答停留在老师会如何惩罚马鸣加,同学们对马鸣加的嘲笑以及马鸣加应采取补救的各种方法上,而我也没有采取引导,而是生硬地想想马鸣加的想法,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我当时补一句:“当时马鸣加的脸上会是什么表情?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就比较顺畅地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语文教案 篇9

  一、导入: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白鳍豚的文章。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为“淇淇”。

  补充资料:20xx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2.交流字词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 奢望shē 容纳nà

  3、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3)、如果白鳍豚灭绝了,那么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为了保护仅存的这些白鳍豚,你认为长江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

  (5)、除了白鳍豚之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濒危动物?你想为它们做点什么?

  三、展开联想

  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一写“孤独的淇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回顾教案11-17

【经典】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03-04

语文教案03-14

语文教案03-15

语文教案03-19

语文教案03-21

语文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