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读者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读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读者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三年级语文《小读者》教学反思
在《小读者》这篇文章里,介绍了一位普通的小学生——李真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叔叔提出来,充分体现了她对朋友认真负责,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同年龄孩子学习。
作者在描写李真真时,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的渲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像背书似的.说”……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她的天真、腼腆、谦虚、执著,对于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非常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边读边体会。
在教学2—11节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划出描写李真真的语句,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选择其中一句,细细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认真研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真诚的孩子,我是从悄悄地掏、不安、小声、低头这些词中看出来的。她向朋友提出错误时是十分真诚的,毫无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灵晶莹纯洁,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有的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对朋友认真负责的孩子,我是从一本正经、像背书似的、十分认真看出李真真把发现错别字当一回事,认真指出朋友的错误。”还有的说:“李真真是个很尊重人的孩子,当她看到编辑叔叔尴尬的脸色时,就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搁在他的办公桌上,你看她,多体贴他人啊。”
学生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他们是那么的细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给了他们想象的自由,就像脱去束缚的翅膀,可以飞得更远。就是这样一种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种个人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小读者教案2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 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四)、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 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2、分男女生朗读。
2、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课件出示)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2、自由分段背诵,分小组互背,指名背。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3、集体订正。
4、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5、写字指导。
(四)完成《写字》、《语文练习》
(五)课外阅读:《自读课本》14、15课。
四、达标测评:
找形近字组词。
帕( ) 呜( ) 塞( )
—( ) —( ) —( )
小读者教案3
【教材简析】
一个普通的小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部提出来。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习文中主人公李真真的这种精神,对朋友要认真负责,对事情要认真负责,对学习要认真负责,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对生活也要认真负责。
【教学目标】
1认识“辑、诧、典、幺、尴、尬、辣、唔”等8个生字。积累词语。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默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学着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句。
5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或展示课件:同学们在课余时候常常喜欢阅读一些少年儿童读物。说说各人平时喜欢阅读哪一种读物?为什么喜欢?
2谈话引导:优秀的少年儿童读物是小朋友的好伙伴。好伙伴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有一个小朋友,看见好伙伴的身上有一点灰尘,就帮他擦干净;看见好朋友有一点错误,就想办法帮他改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读者》的内容。
3揭示课题:(课件演示课题)
7小读者
●字词教学
1本课共有8个生字:“辑、诧、典、幺、尴、尬、辣、唔”。
“辑、诧、辣、唔”都是左右结构,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要提醒学生注意:“辑”字的读音是“jí”,不要误读“qí”。“诧”字的读音是“chà”,不要误读“zhà”。“辣”字左边的“辛”下面是“丿”,不是“丨”。“唔”字在文中的读音是“ńɡ”,不要误读“wú”。另外,“典”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注意写正确。“幺”字在文中的读音是“yāo”,不要误读“me”。“尴尬”是个双声词,正确的读音是“ɡānɡà”;识记字形要注意它们的偏旁。
2理解词语:“编辑、诧异、出版、杂志、一本正经、字典、火辣辣、错误、良师益友”。
这些词语大多不难理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编辑、出版、杂志”等专门的词语,教师可作适当解释,但只要简单了解即可。如:“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课文中是指做编辑工作的人;“出版”——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杂志”——定期出版的刊物。
●阅读教学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读通课文。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阅读中有不理解的词句,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如:
①“诧异”一词,可以把词分解开来理解:“诧”是“惊讶”的意思;“异”是“奇怪”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觉得十分奇怪”。
②“将信将疑”一词,应先抓住“将”字,了解它是“又;且”的意思,就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是“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③“尴尬”一词,因为其音、形、义都需注意,可以用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办法来解决。通过,得知“尴尬”有两项解释:一是“处境困难,不好处理”;二是方言的说法,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联系课文内容,显然是取后者。
④“一本正经”一词,意思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可以通过或成语词典的方法;也可以联系生活中常用的语汇或者用造句的办法来解决。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思考讨论:“良师益友”这个词语怎么解释?怎样理解“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句话的意思?为什么编辑大叔叔要把李真真这个小姑娘以及千千万万的小读者称为“良师益友”?
引导学生根据预习课文的思考和深入学习课文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望着小姑娘的背影和那跳动着的蝴蝶结,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想像:编辑叔叔当时会想些什么?
4深入理解关键词句。
找出课文中表现小姑娘神态表情和语言动作的词语和句子,试着读出小姑娘的语气,体会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特别要认真地读这句话:“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体会小姑娘行为的思想基础。
要求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小姑娘为什么要跑那么多路到编辑部去提意见?小姑娘这样做表现了她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还可以引导讨论:小姑娘这样做是不是有必要?能不能用别的办法提意见?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
●练习指导
1“阅读芳草地”有一个“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的练习。这是本单元训练的一个重点。“诧异、将信将疑、尴尬、一本正经”等词,可以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尝试解决。既然是要求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词语”,就应鼓励学生各显其能,能够大致了解词语的意思,不一定要求解释十分确切。
2“词句活动室”有两项练习。第一项练习是成语的积累:仿照例子,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照样写几个。指导学生写的时候,可以引导他们发现,一个词语中要求填空的两个字,恰恰是一对近义词。如:(深)情(厚)谊、(千)言(万)语、(狂)风(暴)雨。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词,也便于他们记忆。而试着再写几个,则是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词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所填的词,只要合乎词义即可,不要强求一律。
另一项练习是标点符号的运用。这是包含有问答对话的句子,人物说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引语的前面、有的在中间、有的在后面。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并逐步熟悉引号、冒号等的正确用法。指导练习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对照课文,然后说一说引号、冒号等的用法。
参考答案如下:
①“你找谁?”我诧异地问。
②小姑娘见我不说话,脸上现出不安的神情,小声地问我:“叔叔,我提得对吗?”
③“对,对,谢谢!”我望着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语言实践
“语言直播厅”的要求是“以编辑的身份给小姑娘写一封信”。这个练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原因之一是“以编辑的身份”,让三年级小学生去设想成年人的心情,表达具有编辑这种特定身份的人物的语气,比较困难一些;原因之二是“写一封信”,则要将口头练习转为书面练习,而“以编辑的身份”写信,就不仅要求书信格式规范,更要体现相应于编辑身份的文字功底。所以在训练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掌握要求的难度。
如果进行上述练习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以李真真自述的方式进行语言实践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先理清课文内容和脉络顺序,然后设想自己就是李真真,亲自经历了这件事情以后,把经过情形告诉别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想像,如:“你是怎么发现错别字的?”“你当时怎么想?”“你怎么会想到直接去杂志社提意见呢?”“在杂志社里,你会有什么心理活动?”“回来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等等,帮助学生顺利地表达。
【实践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错别字诊疗所”活动。让每个同学做语言文字小大夫,从书报刊物、标牌广告、影视节目等的文字中,找出错别字或用得不正确的词语,并试着加以改正。然后在小队或中队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通过活动,激励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小读者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展法;
②抓重点段的方法;
③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六、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板书:
提意见
小读者编辑
良师益友
小读者教案5
教材分析:
《小读者》这篇课文写了一位年纪不过八九岁的小姑娘,发现了杂志中的两个错别字就来到编辑部给编辑提意见.通过对小姑娘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小姑娘的形象栩栩如生,使人读后深受感动.感受到小姑娘的纯真、善良、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德育与情感:体会小姑娘的品质,美好心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小姑娘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姑娘纯真、善良、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3.分角色朗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自主学习本课10个生字.
2.理解文中描写小姑娘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
3.感受小姑娘纯真、善良、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具准备:
1.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2.语文朗读磁带.
3.教学挂图或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读书,看报,在这时我们有一个光荣的称呼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换个说法,当你在读书时,你是一个正在读书的人,读书的人就叫读者,同学们你们年纪尚小,因此是:小读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8课,板书:18小读者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请你边读边用笔圈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还有印象较深刻的句子.再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反馈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把你们圈出来的生字新词记在练习本上,在小组内互相学习,解决不了的查阅工具书或字典词典.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重点讲解.
您:对长辈的称呼.
掏 萄 淘 “及”加“绞丝旁”等于级
(同音形近字)
师:不理解的词语,谁能帮助解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堆积如山:东西堆积成象小山一般.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尴尬:不自然.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的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将信将疑:近义词半信半疑,也就是有些相信,有些怀疑.
四.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1.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懂得了什么?
a生:一个小姑娘为了杂志中的两个错别字,到编辑部找到编辑.
b生:小姑娘为了两个错别字,不顾路途遥远来到编辑部,“我”为此深受感动.
c生:小姑娘很纯真、善良、认真负责.
……
小结: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姑娘不顾路途遥远来到一个少年读物编辑部,指正最近出版的杂志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本节课我们做了初步了解,认识了生字理解了新词.
作业布置:
一个生字抄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查生字,默写生字.
2.说课文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范读文列出提纲理清条理,引导学生分段.
板书:读者来信幸福
听意见惭愧
发感想感动
学生根据分段提纲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
学生反馈,师总结.
板书:第一段:(第1自然段)编辑看到读者对刊物的赞美很幸福.
第二段:(第2 12 自然段)小姑娘不顾路途遥远来到编辑部指正错别字.让编辑很惭愧
第三段:(第13自然段)“我”感受到小姑娘那纯真美好的心灵.我从小姑娘身上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
a学生: “我” 读读者来信心里很高兴
b学生:来信都是对刊物的喜爱,赞美.
c学生:收到读者来信,“我” 感到幸福.
3读这一段时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d学生:读这一段时要读出高兴、赞美、幸福的感情.
四学习第二段
“ 我”是一个少年读物的编辑.“ 我”所看到读者的来信都是对刊物的喜爱和赞美,于是“ 我”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一个小姑娘来到编辑部来提意见.
4根据提示自由读课文
a出现在 “ 我”面前的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年纪不过八九岁.)
b小女孩来到编辑部到底来干什么?
(小姑娘来到编辑部来提意见 .)
c出示重点语句,理解含义.
小姑娘从书包里拿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面有两个字错了.”
(1)“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
(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2)从小姑娘的表情中你体会到她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回答
“恩”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的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从“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中体会小姑娘的想法,进而从中体会到什么?
(3)从这些重点句子中你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重读课文时的语气.
(5)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的语言、动作的词语.
(6)文中“ 我”的情感变化.
小结:
“ 我”和一个小女孩的对话明白了,小女孩为了指正刊物中的两个错别字,不顾路途遥远来到一个少年读物编辑部,指正最近出版的杂志中出现的两个错别字.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纯真善良认真负责的美好心灵.
板书设计:
读者来信幸福
听意见惭愧
作业布置: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小读者教案】相关文章:
小泥人教案07-27
《小螺号》教案09-02
小蛋壳教案07-23
小纸杯教案08-07
小帮手教案11-01
《小蜗牛》教案12-22
《小乌龟》教案10-22
有关小松鼠教案09-26
语言小螃蟹的教案10-11
中班教案小骑兵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