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

时间:2025-01-26 09:11:51 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2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通用)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2篇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以及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电阻器的种类和符号。

  (2)会熟练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2.探究能力目标:

  熟习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科学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

  模拟到商店买电线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还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开展科学探究,实施新课

  (说明:为了帮助学生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探究,老师特地将本节内容安排成两个探究循环。第一循环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这一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旨在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要素,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第二循环探究温度对金属电阻的影响,这一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目的在于消除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神秘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立起对未知世界探究的自信。)

  1.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

  师:上一节课已经学过,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所加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导体的电阻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1)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由什么因素决定?

  (随堂实验1:仪器:长度、粗细都不同的铜丝和铁丝各2~3根;组织形式:每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形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段导体,一段是铜丝,另一段是铁丝,它们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生:长度、颜色、材料、粗细(横截面积)、硬度、体积、质量。

  师:将以上各项进行初步筛选,得出两段导体最明显的不同在于三个方面,即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点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该随堂实验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发散思维,并收集到有关两段导体的差异方面的众多信息,再借助聚合思维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为下一步的猜想和假设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

  (2)猜想: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决定的。

  师:为了判断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实验。

  (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

  (点评:本实验设计包括了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原理的设计,以及实验电路的设计,由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整个设计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为下一步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奠定了基础。这与《物理课程标准》在实验设计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是一致的。)

  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②实验原理:电压相同时,通过测定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③实验电路与器材简介:如图26所示。

  附材料情况表(用投影打出)。

  (4)进行实验。

  (点评:由同学们推荐一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其余同学提供思路,同时负责记录数据,教师负责启发引导学生将测得的具体数据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结论。这样安排符合《物理课程标准》对探究能力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并认识到它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让他们明白人类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①研究长度对电阻的影响(必须选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电阻丝)。

  生:(选②和④进行实验。测出i2=________,i4=________。)

  师:从实验结果得:i2r4。结论:粗细相同的同种导体,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②研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必须选长度和材料相同的电阻丝)。

  生:(选①和②进行实验。测出i1=________,i2=________。)

  师:从实验结果得:i2r1。结论:长度相同的同种导体,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③研究材料对电阻的影响(必须选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电阻丝)。

  生:(选②和③进行实验。测出i2=________,i3=________。)

  师:从实验结果得:i2r3。结论: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5)分析论证(板书)。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来决定的,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6)评估。

  回顾以上操作,看看有何不妥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即每次实验是否确实做到了控制其他变量不变,而只让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由于我们是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判断电阻的大小的,是否每次实验都保证了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相同。若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出了充分考虑,该实验结果应该是可靠的。

  2.探究温度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什么关系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的导体逐一进行实验,可以借用一下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各种材料的比较”这一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并按科学探究的程序进行独立探究,解决这一问题。以下过程全由学生完成。)

  (1)提出问题:金属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吗?

  (2)猜想:

  生(甲):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生(乙):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生(丙):金属的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设计实验:

  ①实验原理:保持电压不变,用打火机给导体加热,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②实验电路:如图27所示。

  (4)进行实验(随堂实验2:也采用两人一组的分组实验形式。)

  用打火机给日光灯管的灯丝加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加热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减小,说明灯丝的电阻在增大。

  (5)分析论证(板书):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评估:

  在以上操作中,我们选用日光灯管的灯丝(钨丝)进行实验时,保证了钨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只是用打火机给它加热,提高它的温度,且电源的电压也不变,因此该实验结果是可靠的。若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多用几种金属进行实验。

  (7)交流与合作:

  各名同学将自己在实验中的最具创新的想法、做法记在一张小纸片上,在班内宣读,然后放在自己的小“档案袋”内。各小组把实验结果写成一份实验报告,并张贴在“实验天地”中,便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说明:导体对电流的作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所有的导体既有导电能力,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利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我们制成了各种规格的电阻器。出示实物:圆柱形固定电阻器、调光台灯。)

  (板书)电阻器的分类及符号。

  三、巩固知识、进行练习

  完成书后本节所附练习。

  四、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知识小结:

  1.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决定的。

  2.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阻器的种类及其符号。

  科学探究过程小结:

  提出问题→猜想设计→进行实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五、布置作业、拓展探究

  1.在课后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利用同学们设计的另两种实验方案(一是将两导体串联,通过测电压来比较电阻的大小,二是将两导体并联,通过测电流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再次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目的是将探究活动拓展到课外)。

  2.如何为你家新买的空调配置合适的电线?

  (点评: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设计的出发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各科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未来的社会要求人们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作出决策、会解决问题,而掌握这些技能的根本途径就是亲身经历手脑并用的科学探究过程。由此设计了这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例案。

  2.本设计从模拟到商店购买电线的真实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内容,经过两个循环的科学探究,获得相关知识后,再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与《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一致的。

  3.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学生要倾听教师的教学,更加强调了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之间还要相互倾听、交流与合作。在进行随堂实验1时,教师首先认真倾听了学生对两段金属丝的不同之处的描述,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待学生已基本交流完毕后,教师再决定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介入多少。在探究决定电阻的因素时,让学生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这为“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提供了理想场所。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2

  【学习目标】

  1、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了解导体电阻受温度影响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学习流程】

  上节知识回顾

  1、什么是导电体?

  2、什么是绝缘体?

  3、电阻的概念:

  合作探究

  活动一:引导学生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思考下列问题猜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心或者铝心,为什么不用铁心?

  (2)为什么有的导线芯比较粗?

  (3)不同规格的电炉丝,为什么有的长,有的短?

  综合上述问题猜测影响电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进行设计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要研究这些因素对电阻是否有影响,我们要通过实验验证,但是,多个因素同时研究比较困难,我们一般要把所研究的因素提出来,对其它因素进行控制,让它不变,看研究对象与这个因素间的关系,也就是____________法。

  为了用实验来探究,大家需要准备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个电阻定律演示器。独立思考:试验中,我们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来探究

  活动三:进行实验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练习控制变量法)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是绝对不能导电的物体B.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D.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B.导电性能好的导体电阻小

  C.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D.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3.实验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玻璃是,但玻璃在受热发红后会变成,这个事实说明绝缘体与导体之间绝对界限,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发生转变。

  4.照明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把两段灯丝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搭接后灯丝的电阻将变____;接在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将变_____。

  5.在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而采用控制变量法。

  (1)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两根导线是______和______;(填代号)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C和导线______;

  (3)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的____的关系,应选用导线A和导线______

  6.(拓展题)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好坏,小春同学连接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其中A、B两个接线柱是用来接人待测物质的。

  (1)实验中,应保持电源的_______不变;

  (2)要比较物体导电性能的强弱,可通过观察图中的______来判断;

  (3)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甲、乙两种物质后,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1A和0.5A,则导电性能好的是____物质。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相关文章: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11-28

《11.7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05-10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10-24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01-19

《电阻》教学反思05-17

《电阻》教学反思06-26

《电阻》教学反思07-13

《电阻》教学反思[热]05-17

电阻教学反思模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