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2-01 09:37:04 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

  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 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感情朗读法。

  学法:朗读法、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出现白线

  江面平静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读通课文,认读生字。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用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过程:

  一、歌表演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四位动物朋友要来的我们一起学习语文,你们欢迎吗?

  学生带头饰表演唱《劳动最光荣》。

  师:是的,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要*劳动来创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劳动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想办法解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师: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奖励你们听录音机的阿姨读课文,不过老有个小小的要求:读到哪手要指到哪,眼睛要看到哪,比比看谁是最佳小听众?

  生听录音读课文。

  师:录音机里的阿姨读得好听吗?你们能像阿姨一样读课文吗?下面,老师当听众,你们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读读课文。

  师:同学读得真起劲!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呢?

  指名读分段读课文,小评委点评。

  师:课文是会读了,那生字是不是也会了呢?

  同桌合作读生字,互相帮助。并说说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师考生字。

  游戏:“找字卡,读字卡”。

  三、再读课文,想象说话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

  学生自由回答刚才读了课题提出的问题。

  出示挂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来介绍,鼓励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在这渗透劳动习惯养成教育。

  把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了解羽字的演变过程。

  2:能够正确地读写这些词语,并能准确掌握正确的词语搭配。

  3:了解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积极参加育锻炼,并积累有关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认读本课的生字。

  教学准备:识字教学课件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让我们更健壮》一课。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图片)对了,他们是唐僧师徒四人从西天取经回来要参加北京举行的20xx年举行的奥运会,他们为了做好赛前准备工作,便来到了体育馆想锻炼一下身体,使自己更健壮,可是当他们刚要进去时,就被体育馆的'馆长拦住了,馆长友善地说:要想进去锻练,得过四关。唐僧师徒四人挠头了,孙悟空真所谓机灵,他说:请二年四班的学生帮我们闯四关怎么样?行不行呀?学生说:行!

  二、第一关:请同学们听好,你能说出一些体育运动吗?

  生:滑雪、滑冰、跳远

  三、闯关成功,孙悟空高兴极了,他说同学们就是聪明。

  第二关:老师这有一些体育运动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知道是什么?(出示图片)(打羽毛球、打篮球、踢足球、打棒球、投标枪、掷铅球、学拳击、跳皮筋、练武术、玩单杠、溜旱冰。),看看你们不看图片能否正确读出来?再齐读,谁愿意当小老师上前面领着全班学生认读一下。

  四、拿出自己准备的生字卡片,以前后桌为小组,认读生字。

  1、同学们齐读。

  2、开火车认读。

  3、现在老师将这些生字宝宝头上的帽子摘下去,看你们还认不认识它们了?

  第三关:看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呀,真让我老孙佩服呀,那么同学们能记住它们了,你能给他们组词吗?

  五、第四关:

  1、把声调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2、照样子,连一连。

  六、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这时馆长宣布四关已过,现在唐僧师徒四人可以进入馆内锻炼身体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更健壮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美观地在虚宫格中书写本文的8个生字。

  2、认识1个部首。

  3、正确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难点:学会8个生字美观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式认读卡片生字并组词。

  二、指导书写:

  1、观察例字,并说一说那个地方需要注意什么?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羽、球、杠。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选出优秀的字,鼓励评价。

  三、完成课后题:

  1、看看,说说,涂色:说一说有哪些体育项目,然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说话练习:创设情境:如:值日的时候,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写信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文训练,这一习作训练过去已安排过三次。多次安排写信训练,目的是为了加强习作的就用性训练,一给人写信你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较自由。而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针对来信"学会写复信,这就跟写信不同了,得仔细读读来信,搞清来信写了哪些事事,重点讲的是什么,然后针对来信的内容写,给对方一个答复。

  2、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针对教材提拱的赵老师的一封信,给老师写一封信。赵老师的来信主要写了两点:一是赵老师调离一个月后,回顾与五(1)班同学相处的日子肯定同学们"学习上都有上进心,成绩也不错"接着指出五1班同学班级集体荣誉感却不如五2班,这封信就针对来信的内容,按习作提示的要求,对五1班同学的缺点应该采用如何的态度,作为重点写在回信中,介绍"目前同学学习、生活情况……"然后再把自己想告诉对方的其他事情写上去。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针对来信的内容回信。

  2、从老师的信中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并通过回信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努力听从老师的教导,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要求和重写好回信:1要针对来信的内容写。2回信要有重点,把来信中最关心的事写具体。

  教学难点:明确赵老师来信中最关心的事,搞清楚班级在加强集体荣誉感上,如今做了什么,成绩如何。选择这方面最好、最令人欣喜的情况写复信。

  四、教学准备

  在班级工作中,时一步强调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将为集体服务、为集体增光的决心落实在行动上。把取得的成绩记载下来。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写回信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2、针对"习作内容",按照"习作要求""习作提示"开始复信/。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复习过去我们学过的几次写信练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这次习作的任务是要"针对来,给赵老师写一封回信。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明确写回信的要求。

  (1)自学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内容。

  (2)针关键复信,讨论给人写信和写回信有什么区别?通过同桌上议,全班讨论明确给人写信比较自由,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回信必须针对来信的内容与,那么"赵老师的来信"写了什么呢?

  3、初读"赵老师的来信"。知道赵老师来信上写的内容。我们如何根据赵老师的来信,写回信呢。

  (1)如何具体回信的问题学习"习作提示,懂得我们应该如何给师长、亲友写回信。(明白来信内容一一答复。在答复对方要知道的内容后,还可以把自已想说的其他事情写上去。)

  (2)再读"赵老师的来信。说说赵老师想知道的是什么?

  4、根据上面的学习讨论,明确必须以自己班在"集体荣誉感"方面的情况为主要内容,给赵老师写回信。

  (1)学生谈谈我们班在提高集体荣誉感、搞好班级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取得哪些成绩有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2)说说以上内容,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想对赵老师说一说?

  (3)在上述前提下,复习书信格式。

  学生写信,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发现的问题指点。如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应作全班性交注流、指导。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继续完成习作。

  2.教师以一、二习作为例,指导评改。

  (二)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教师巡视,对优秀学生及有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教师在巡视中注意选择两作品,准备作为交流、评改的例文。(一有普遍的问题,经修改可以成为较好的作品;另一是优秀的作品)。

  3、交流评改。

  (1)明确"习作要求"即是评改要求,应按这一要求评议。

  (2)第一存在些问题经评议可以成为优秀作品的,第二是优秀作品。

  (3)按习作要求评改外,还得考虑书信正文的格式。

  4、评议后,修改,完成。对后进生要给以鼓励并个别辅导。

语文教案 篇6

  内容预览:

  20.俗世奇人

  冯骥才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

  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

  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

  (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

  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提问:

  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

  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句,句式上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有绝活人的称道、佩服。第2句,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写出人们的生存方法,地地道道也强调了人要生存,就要有绝活。第3句,作者并没有太夸张,这里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泥人张的手艺高超,无与伦比。第4句,找乐子写出海张五的嚣张气焰。如将找换成其他的动词玩、叫等,表达效果就不够恰当了。

  (四)分析人物。

  文章刻画了刷子李和泥人张这两个奇人,人物性格鲜明。

  提问: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五、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2.教师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一书,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中的其他篇目,如《苏七块》《冯五爷》《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六、小结

  本文以两位手艺人(刷子李、泥人张)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语文教案 篇7

  教法展示

  1.设计导语

  人之所以高出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他会说话,有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人类自会说话始,就逐渐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怎么回事呢?它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学好语言呢?课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我们解开了这些谜。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三个部分各自的中心句,并加以体会。

  参考答案:①“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②“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或“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③“语言不但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是各种交际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种”。

  3.介绍“语言”知识,完成练习一

  在介绍“语言”知识时,可根据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水平”而定深浅多少。下列知识点可资选择:

  ①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②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组成)。

  ③语言的特性(社会性、全民性、符号性)。

  ④语言的起源(“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惟一正确的解释……”——恩格斯语)。

  ⑤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发展是缓慢的、渐变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各个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成分发展中的一致性,语言成分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⑥语言的分类(参考有关专著)。

  4.课外完成统习二,即写一篇短文,用一两个实例阐述“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

  教案点评

  本文论述的虽然是学术问题,但作者并不是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力求通俗、浅显,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使人容易接受。依据这个特点,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然后介绍有关语言的一些知识,如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等,结合练习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实现教学目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几个同学读课文,同学们对他们的朗读给予评价。

  全班齐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复习生字和会写字。

  教师可出示词语卡片,也可用课件演示词语,请学生变换形式读熟。

  清晨、亮堂堂、照耀、闪闪发亮、闪耀、累了、裙子、礼物、方便、念叨、您、简直。

  学生自己念书上田字格中的生字,选择最有效的识字方法,用最快的.速度记忆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读6个会写字,口头组词。

  2.看一看哪几个字是过去课文中出现的?

  3.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发现识字的有效方法。如“闪”可以这样记:有一个人,一闪就进门了。“人”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

  学生抄字头,练书写。

  (四)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请学生评价。

  (五)反馈。

  听写6个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体会威尼斯在美丽和独特的风情。

  2.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二段,通过学习,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图画投影片数框,文字投影片数框。

  2.录音一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做练习纸上一、二、三;做完的和书上校对;校对完的大声朗读。

  2.交流。

  3.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纵横交叉的河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船是市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板书:交通工具)让我们一起到威尼斯支领略一下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去看一看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船夫的驾驶技术如何?(看录像)

  4.小黑板出示课思考 、练习:(指名读)(揭示目标) ⑴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2、3小节,其他同学思考:小艇有哪些特点?

  2.交流。(①长、窄、深;②头尾向上翘起;③行动轻快灵活 。)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4.了解小艇的里面特点,自由朗读第3小节,划出有关语句。

  5.交流。

  6.小结:小艇不但外形美观、特殊,坐在船内也舒适自在,乐趣无穷。齐读2、3小节。

  这一段作者从小艇的外观写到小艇的内部,突出了小艇样子奇特点。

  (板书:样子奇特)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船夫的驾驶技术又怎样?默读第4节,划出这段的中心句。

  2.交流。(板书:驾驶技术特别好)

  3.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来的?带着问题轻读,想想,划划。

  4.交流。

  5.小结:这一段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行船的速度极快和船夫驾驶小艇操纵自如两个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技术特别好。

  6.引读。

  7.学生轻声读。通过声音变化,表现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8.这一节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正好呼应了第二节中的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吗?

  9.想一想,课文写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具体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这跟文章的第一节有什么联系?齐读第一节。

  10.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密切关系,我们下节课研究。

  四、作业:

  《威尼斯小艇》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cù yōng gù dìng qiáo liáng xiǎo tǐng

  ( )( )( )(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 (2)听见的事情 (3)出名,有名望的

  (4)用鼻子闻 (5)姓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 )

  (2) 秋天的校园里到处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 ( )

  3.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填写下列句子。

  (1)(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 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2)(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 通工具。

  (3)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成了重要的交 通工具。

  4.围绕“______特别好。”这一中心句写一段话。要求内 容具体,条理清楚。

  附板书:

  ┌─ 交通工具

  │

  │ 样子奇特

  威尼斯的小艇─┤

  │ 驾驶技术特别好

  │

  └─ 关系密切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5年级2班 朱珩尧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5年级2班 王笃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20xx级1班 余楚萌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小学5年级 汤洋

  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6年级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4年级12班 陈奕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文雯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5年级 张文博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4年级1班 邓先飞

  ……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9-08

语文教案(经典)09-11

(经典)语文教案09-18

(精选)语文教案09-22

语文小学教案05-20

语文教案05-20

语文教案04-30

语文教案05-01

语文教案05-04

语文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