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5-02-27 09:59:58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班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小班教案汇编6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集体合作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大圆

  2.音乐磁带,录音机,火车头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吹泡泡"。

  幼儿沿场地上的大圆走成一个大圆圈。原地边拍手边念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当教师说"泡泡变小了",幼儿一起像圈内走,当教师说"泡泡变小了",幼儿一起像圈内走,当教师说泡泡变大了",幼儿一起走到圈上,当教师说"彭,泡泡炸了"幼儿集体向上跳。重复游戏次数。

  2.游戏"开火车"。

  新授游戏"开火车"教师发出火车启动的声音,让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教师观察每组幼儿,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小手不能松。

  游戏"火车变长"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幼儿按小组两两对接"火车"。并继续玩"开火车"的游戏。

  游戏"一列火车"。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按小组一次连接变成一列火车,在开火车的声音中,继续玩"开火车"的游戏。

  3.音乐游戏"找朋友"?集体玩音乐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放松身心,并继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双手、双膝着地爬行和侧身翻滚,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积极大胆的参与游戏,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

  3、体验和教师,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游戏音乐

  2、平衡木2条、泡沫垫若干、西瓜球同幼儿人数相等,装球的`篮子2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刺猬宝宝们好,我是你们的刺猬妈妈,咱们跟着音乐一起玩游戏吧(放音乐进场)。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活动准备。

  二、创设情境:学习爬行

  1、教师扮小刺猬爬行出场

  教师:我是可爱的小刺猬,今天的天气真好,到处开满了鲜花,真美啊!

  提问:宝贝们,小刺猬是怎样出来的?(爬出来的)

  请1—2名幼儿讲述爬行的方法并作示范。

  2、教师讲解爬行的要点并做示范,交代幼儿按指定方向练习爬行(音乐)

  三、创设情景:学习侧身翻滚

  1、教师扮小刺猬抱西瓜侧身翻滚,将西瓜运回家

  提问:孩子们,小刺猬是怎样将西瓜运回家的?(身体仰卧躺在地上,双手紧紧抱住西瓜,进行侧身翻滚,将西瓜运回家)

  请1—2名幼儿讲述翻滚的方法并作示范。

  2、教师讲解翻滚的要点并作示范,交代幼儿按照指定方向学习翻滚(音乐)

  四、游戏:运西瓜

  1、小刺猬们学好了本领,和妈妈一起去果园运西瓜吧!

  教师:宝贝们,去果园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跟着妈妈一起,千万不要掉队哦!(音乐)

  2、幼儿跟着老师练习爬行,爬过“独木桥”,来到果园。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爬行的方法,及时纠正。

  3、幼儿双手抱紧“西瓜”,侧身翻滚“回家”,并将西瓜放到筐里,坐到指定位置休息。

  教师提醒幼儿翻滚时注意身体要完全躺在地上,双手抱紧“西瓜”,当身边有其他同伴时,要及时调整方向或稍等一下。

  五、结束

  刺猬宝宝今天好棒啊!在学习本领时很用心,去果园的路上一直跟着妈妈,过独木桥时很小心,一个跟着一个。运西瓜时用双手抱得紧紧的,没有将西瓜弄丢。好了,宝贝咱们去请更多的好朋友来吃西瓜吧!

小班教案 篇3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

  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

  [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

  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

  (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

  (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

  (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 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

  [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 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

  2、 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 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

  4、 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 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

  6、 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7、 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笑和哭’的表情图进行大胆的想象。

  2.认识汉字‘笑和哭’。

  3.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笑和哭’的表情图各一副,苦笑的录音,没人两张字卡。

  活动过程:

  步骤:一:游戏.谁来了?

  师:今天老师带来两位贵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呀?

  二:观察‘笑和哭’两张不同的表情图,让幼儿说出他们各自的表情,并学着他们的样子作出相应的'表情。

  三:学习汉字‘笑和哭’

  1.出示汉字‘笑’

  2.出示汉字‘哭’

  3.比较两个字找不同

  4.幼儿拿汉字卡认读

  四:播放轻音乐玩游戏

  教师拿出什么字宝宝。请幼儿作出相应的表情。

  教师拿出什么表情图,幼儿拿出相应的卡字宝宝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能根据哭和笑的表情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体验。了解自己的表情,不仅可以丰富与人交往的技能, 而且可以丰富表达表现的手法。根据这个了解我想在这一节语言课上怎样让小朋友在边玩中边识字呢?

  使这节课不会枯燥无味,我利用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准备了听表情情绪的录音来引题,小朋友们学的很愉快.很开心 的。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结,爱车的有爱车情结,工作狂有工作情结,购物狂有品牌情结,那我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都有一个甜蜜的情结,那就是——糖果情结。甜甜的糖果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哪个孩子看到那些甜蜜漂亮的小东西肯定都会两眼发光。班上经常出现一些小朋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孩子们常常边享受着美味边互相讨论:我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我还吃过什么样的糖果""在有意无意间感知着糖果的色彩、形状、数量、品种和味道等,并逐渐对糖果产生了浓浓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初步知道按形状分类摆放物品。

  3、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糖果若干、糖果盒一个、圆形糖盘、方形糖盘各一个。

  2、环境准备:(场地布置见图1所示)

  【活动重点】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粘出不同的造型。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师:你吃过糖吗?(幼:吃过)嗯、那你吃过什么糖呢?(草莓糖,硬糖,软糖,巧克力,牛奶糖)

  2、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糖宝宝,来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一)找糖果宝宝回家

  1、(点出PPT)师:这是糖果屋,糖果宝宝就住在这里面。

  看好哦,这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糖果宝宝,看谁先叫出它的名字哦。(一边点PPT一边说)

  2、(出示糖果)师:那么多的糖果宝宝啊,今天都到我们这里来了,哈哈,我都喜欢,你呢。

  师:那么多糖果宝宝都来了。哎呀!可是他们说啊:"哎呀!找不到家了。"糖果宝宝要回家,谁来帮忙呀?糖果宝宝要回家,谁来帮忙呀。"师:你愿意帮助他吗?(愿意)谢谢你哦!

  (二)教师示范把宝宝送回家

  1、(点PPT)师:怎么回家呢?一个圆圆的家,一个方方的家,你们觉得圆圆的家里可能住着谁?方方的家里又该住着谁?(幼:。。。)(出示糖盒)师:是吗?!圆圆的房子不知道住着谁?方方的房子也不知道住着谁!我们就是找不到,你能不能告诉我。我现在就是找不到,是圆圆的还是方方的?(幼:我来,我来,我来帮帮你)哦,你来帮他啊,哦!谢谢你哦。哎呀,怎么回家啊!

  2、师:圆圆的糖宝宝我送你到方方的家里哦,啊?不对啊?

  那你来说!(幼:。。。)哦,我们一起来说。(圆圆的糖宝宝去圆圆的家里,方方的糖宝宝去方方的家里。)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师:送它回去的时候,要说圆圆的糖宝宝我送你到圆圆的家里去,方方的糖我送你到方方的`家里去。

  (幼儿分别将圆圆的糖和方方的糖分别送到圆圆的家里和方方的家里。)

  2、评价师:糖果宝宝,你有没有别人的家里去哦?(检查有没有放错)师:圆的、圆的、圆的,都是圆的。方的、方的,都是方方的。

  师:圆圆的糖找到家了吗?方方的糖找到家了吗?

  谢谢小朋友。小朋友应该说什么?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判断糖果的数量、软硬、形状

  1、判断糖果的数量和软硬

  (1)、(提要求)师:对了,太好了,我们都找到家了,原来糖果宝宝也有家的。

  (出示布袋)就像布袋家里也有糖果宝宝哦,布袋家里的糖果宝宝可不一样哦。它说哦,一、不能用眼睛看哦;二、只能用手去摸哦。

  (2)、师:你看,这里的糖果宝宝,什么颜色袋子里的多一点,什么颜色袋子里的少一点。

  (幼:这个多、那个多)为什么?可能这个多,可能那个多。

  好的,我请你们来摸一下。(请多个幼儿摸摸)师:你们觉得哪个袋子里的多一点,哪个袋子的少一点?(幼: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2、判断糖果的软硬

  (1)、师:是吗?!我来摸一下,真的哦,有点猜对了哦。

  唉?怎么感觉哪里不一样啊?为什么感觉不一样啊?(我请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这2个袋子里的感觉哪里不一样?

  师:哦,请你来。(幼儿上来摸)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拿出来)师:我来看一下,一边是1颗糖果,另一边是3颗糖果。

  师:1个和3个摸出来了,还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软软的,硬硬的。

  (3)、小结: 师:一边是1个,一边是3个;一边是软软的,一边是硬硬的。

  3、认识形状。

  (1)提活动要求师:好多糖果宝宝啊,老师请你们吃糖,想不想吃?(要)今天的糖果宝宝呀都躲在糖果屋里,刚才那里有糖果屋,这里也有糖果屋。

  (出示糖果屋)这个糖果屋说:"我要请你们吃糖,请他吃一颗糖。哎哎哎!记住是一颗糖,小朋友爸爸妈妈说不能多吃要蛀牙的。

  师:吃几颗糖啊?(一颗)怎么才能吃到呢!糖果屋说请你到这里来摸一颗糖果,请谁来呢?!

  请耳朵听清楚的小朋友,如果我说拿一颗圆圆的糖(重复),如果你摸到了不是圆圆的糖果,请你放进去,重新摸一颗。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师:好,听清楚,摸一颗软软的糖!(请幼儿上来摸)师:好的,这次摸一颗这个样子的糖,什么形状?(幼:圆)师:终于找到了。这次找个长得像皮球,长得像太阳的糖果,圆圆的,硬硬的(多请几个小朋友)

  四、活动结束,退场师:好,你的是什么样的?你的呢?还有的小朋友没拿到呢,是不是啊,不急,我们回教室再去摸,好不好啊?!

  教学反思:

  在设计《糖果宝宝》教案时,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我认真思考的。考虑到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放松地参与、主动学习,所以整个活动的设计我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糖果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小朋友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小班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备课时,我设计了到“糖果王国”做客的情景,既可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可以培养幼儿的作客礼仪。

  去“糖果王国”做客之前我提出了做客时的礼仪,所以在糖果王国里,小朋友能有礼貌地向国王问好,在找自己喜欢的糖果时,也能不推不挤地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糖果。从这点可以看出:教会小朋友做客的礼仪是很必要的,从小就应培养孩子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不推不挤、不大声说话也是我们进行的“三轻”教育中部分。

  观察、操作、具体实践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它能保证幼儿在直接接触实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直接、具体的认识糖果。所以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摸糖果、捏糖果、剥糖果、闻糖果、尝糖果来感知糖果的特征,比教师单一的说教、图片的出示等要强得多。

  在自由讨论“感知糖果的外形特征”环节里,我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小朋友能主动与旁边的小朋友交流,有说糖果颜色的,有说糖果形状的……黄喻绮说:我的糖果有两种颜色。也有几个小朋友把颜色说错的,如:把紫色说成是红色等。虽然这些小朋友描述失误,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的描述。请小朋友剥糖果时,我和孩子复习了剥糖纸的方法,虽然已经教他们用撕齿轮的办法撕糖纸,但还是有少部分小朋友撕不开,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一些糖纸的包装较紧,部分小朋友很难打开;另外一个原因是个别小朋友的力气毕竟太小,每个小朋友的能力也不同,在这里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地进行调整,我马上请了一些能力强的小朋友对他们给予帮助。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幼儿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吃糖果的环节是小朋友最开心的环节!通过品尝,他们能互相地说出自己的糖果是什么味道,大部分小朋友说糖果是甜的,个别说有点酸。平时听有些家长说孩子太喜欢吃糖,影响正常的进餐,因此,我借助本次活动对幼儿进行了健康教育。因为杨老师前几天已经给他们讲了有关这个话题的故事,在讨论什么时候不能吃糖时?小朋友很快就能回答出来。

  在活动结束后,有几个小朋友悄悄地对我说:“庄老师,我觉得今天很开心!”“我今天太高兴了!”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很感动,因为他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今天的活动比较成功。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了直接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像今天一样去信任他们,多听听孩子们的想法,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区域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教学活动有效的补充,孩子们对教学活动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褪减。因此,我在生活区提供了更多的制作、装饰糖果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糖果。

  但活动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糖果品种准备较少,其中软糖准备得太少,如果每个小朋友有两种手感不同的糖果进行分辨就好了。

  2、环保教育不到位,幼儿剥开的糖纸教师应和幼儿一起收集起来,可放到活动区进行“制作糖果”活动。

  3、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多丰富。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展露,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了别闷在心里,这样对身体不好。生气时听音乐、玩玩具、做运动都能使我们感到快乐。抓住这个锲机开展本次活动《快乐歌》。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朋友带来快乐的情感,增强与人友好交往的意识。

  教学目标

  体验《快乐歌》带来的开心的感受。

  2、用创编的方式对快乐加以表达。

  教学准备

  1.能跟着音乐做动作、听过《快乐歌》的旋律。

  2.音乐磁带、会说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快乐的主题。

  小朋友今天你们高兴吗?为什么很高兴?请小朋友们说说平时你有哪些快乐的事情?快乐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二、完整地倾听《快乐歌》两边。

  讨论歌曲表达的意思。

  小朋友们在听歌的时候感到快乐吗?

  1.教师:你们听到这首歌歌曲中小朋友快乐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你听到这首歌里唱了什么呢?

  三、理解熟悉歌词并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念歌词并拍手打节奏来熟悉歌曲。

  2.教师带领幼儿唱多次。

  3.教师为幼儿伴奏,幼儿演唱。

  4.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了什么?

  四、不同形式演唱、创编动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让小朋友们体会高兴心情,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却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露。这首歌曲欢快孩子们很感兴趣。非常喜欢。通过学习歌曲鼓励孩子多与朋友交往,知道朋友多快乐多的道理。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好玩的球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1-07

小班的教案11-06

[精选]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18

小班教案07-20

(精选)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9

(精选)小班教案08-01

(经典)小班教案09-21

小班教案(精选)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