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5-03-28 09:34:1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汇编九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多种不同玩具的玩法。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活动准备:

  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玩具(长毛绒的,木质的,等多材质种)

  活动过程:

  1、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玩具,并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的玩具,请英雄介绍一下他带来的玩具,和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玩的。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两个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你会怎样玩呢,怎样使玩具动起来?(提醒幼儿爱惜同伴的玩具)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

  4、请幼儿轮流演示一种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样使玩具动起来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玩法?

  反思:

  这节课幼儿很喜欢,因为他们不但可以玩自己的玩具,还可以和幼儿交换玩,所以他们都很开心。 他们的玩具比较多,玩具很能吸引小年龄的孩子,但他们也缺乏与人分享的意识,在幼儿自由探索玩具时,我请幼儿有礼貌的方法和幼儿交换,如:"我可以和你换玩具玩吗?""你的玩具可以给我玩一会吗?"幼儿在玩具的同时还学会了与人分享,又使用了礼貌用语,一举三得。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海绵和2—3根细橡皮筋

  2、海绵变化图示两张

  3、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海绵,幼儿交流经验

  1、你们是怎么玩海绵的?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2、请幼儿讲讲:玩起来与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3、请位幼儿说一说见闻: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

  (二)操作游戏,感受海绵的.特性

  1、海绵宝宝变成小青虫游戏

  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示和细橡皮筋,引导孩子用橡皮筋把海绵分若干节,并与原形比较。请幼儿思考:可以让海绵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幼儿再动手做一做。

  :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引导孩子捏成一团),马上松开,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2、海绵宝宝喝水游戏

  1)教师颜料水分组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

  2)待幼儿活动几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如:“我把海绵放在颜色碗里,碗里的颜色水少了,而海绵变颜色了”。

  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教师: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

  三、联系生活,活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引导幼儿把吸水的海绵拿到阳光下晒一晒,桌面的操作材料。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2、数小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去收海绵。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科学活动--谁会生蛋

  二、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万物皆醒。当春雷打响后,我们在自然角中投放了一只只小小的黑黑的蚕宝宝。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小不点们",看着它们慢慢地蠕动着,他们互相讨论着:这蚕宝宝是哪里来的?有的说:"是蚕妈妈生的。"有的说:"是蚕妈妈先生下蛋,然后才变出蚕宝宝的。就象鸡妈妈先生蛋,才有小鸡。"后来,我们看了有关的书籍,在查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小动物是怎么生出来的很感兴趣,于是,我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对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有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会生蛋的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从中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谁会生蛋》教学课件;各种动物若干。

  2、场景布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儿已了解几种胎生动物传后代的特征,并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下蛋的窝(巢)。

  五、活动过程:

  (一)结合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常见的卵生动物。

  1、带幼儿到"动物园",让幼儿自由地寻找会生蛋的动物,要求幼儿边找边和同伴说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2、幼儿分散在场景中寻找会生蛋的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边找边说:"我找到了会生蛋的ⅹⅹ。"

  (二)通过课件,引导幼儿验证自己的寻找结果。

  1、让幼儿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会生蛋。

  2、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寻找结果,教师点击课件帮助幼儿验证。

  (三)借助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卵生动物传后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说说:两边房子里的动物生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说说:"你知道动物妈妈在哪儿生蛋的?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蛋?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四)利用废物,让幼儿给蛋宝宝建个家。

  1、以保护蛋宝宝,给蛋宝宝建个安全的家,鼓励幼儿想出多种办法保护蛋宝宝。

  2、幼儿利用废旧物品为蛋宝宝建家,教师引导幼儿自制放到"动物园"中。

  (五)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教师要有灵敏的双耳、敏锐的目光去聆听、去捕捉孩子中间生成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发现了蛋有“外形的不同、蛋壳颜色的不同”,知道了哪些动物会生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有了很大的增强。当然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在活动中教师既像孩子一样在学习、探索,又是整个活动的支持者、指导者、协作者,既是他们的同伴又是他们的老师,从而灵活地起到了辅导、向导的作用,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大力配合。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案部分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的基本知识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探索兴趣。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电动玩具:汽车、飞机、电子琴等。

  2、不同种类的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纽扣电池等)小电灯泡、铜线。

  3、有关电池正负极、不同种类电池的幻灯片、正确安装电池的视频。

  4、废旧电池回收桶。正负极的符号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没有电池的电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电动玩具没有电池不能动。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科学探索。

  2、师:探索活动室有好玩的电动玩具,现在小朋友可以玩你们喜欢的电动玩具了。

  3、幼儿自由的玩电动玩具。

  4、师:小朋友,你们的电动玩具他们动起来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电)怎样就有电了呢?(安装电池)

  二、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师:安装电池后就能动吗?请小朋友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2、幼儿自由的进行安装,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安装电池的情况。

  3、幼儿安装好电池后再次玩电动玩具。

  三、帮助安装错误的幼儿,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并认识正负极的标志。

  1、教师针对安装错误的幼儿进行引导,师:刚才电动玩具不能动是因为没有电池 可是现在安装了电池为什么还是不能动呢?谁知道为什么? (电池没有安装对或电池没有电。)

  2、师,说的对,现在我们先来认识电池再来学习如何正确安装。(引导幼儿发现安装电池后电动玩具还不能动是因为电池的正负极安装不正确所致)

  3、播放幻灯片。师:杨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幼儿和老师一起在黑板前坐下来);电池有正负极。小朋友请看,有凸起的一端象带着一顶小帽子的就是电池的正极,在电池正极的边缘通常都会有一个符号,一般用“+”号来表示(出示“+”号图片)。没有凸起,平平的一端就是电池的.负极在电池的边缘都会有一个符号,用“-”表示(出示“-”号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电池上正负极的标志。

  4、我们知道了电池的正负极,现在,我们看看应该怎样安装电池?

  5、师:刚才谁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请安装正确的幼儿描述自己的安装方法。

  6、师,你的玩具刚才动了吗?(没有!)哦,原来是这样。你也把你的安装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

  2.大胆地探索让油水融合的方法,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乐于积极探索,细致观察比较。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抹布、记录纸、笔、筷子、热水、洗洁精。

  活动过程:

  一、观察油和水,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其特点。

  引导幼儿看颜色、闻气味的方法分辨油和水。

  1.你们面前都有2个杯子,杯子里装的分别是什么?

  2.杯子里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对,这就是一杯水和一杯油。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猜一猜把油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实验、观察。

  把油倒进水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注意事项:倒的时候小心点别倒到外面,如洒了及时用抹布擦掉。)

  3.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是分成两层的',油和水是分离,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三、探索感知不同材料能否让油水相融。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们融合在一起呢?

  2.出示三种材料进行集体猜测

  这里有筷子、热水、洗洁精三种东西,你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吗?(教师进行记录)

  3.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操作一个记录一个以免忘记实验结果)

  4.交流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洗洁精可以帮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白色的液体。

  四、联系生活实际

  1.除了洗洁精,还有什么可以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呢?(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2.观看视频(洗衣粉、洗衣液去油渍)

  3.小结:原来像洗洁精、洗衣粉、洗衣液这些洗涤用品都能让油和水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帮助我们把衣服上、手上的油渍洗干净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电话非常感兴趣,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玩打电话的游戏,而且在生活中家家都有电话,但是幼儿对电话的种类还不十分了解,因此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电话展览会,使幼儿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以及电话的`用途。

  2、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及电话用途。

  难点: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

  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电话、电话图片、橡皮泥、卡纸、胶棒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把收集到的电话图片和实物电话摆放出来,布置一个电话展览会。

  2、引导幼儿参观电话展览会,教师详细介绍每钟电话的用法、功能以及使用范围等,同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电话的情况。

  3、谈话:(1)说一说在这些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想象一下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4、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的电话,教者巡视指导。

  5、把幼儿制作的电话展示出来,教师一一给予评价。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看、尝等方式认知包谷,并可以用语言表现其基本特点。

  2、通过尝试,领会拨包谷的技能,明白要层层剥。

  3、懂得观测和察看、比较,对包谷加热膨胀后的改变有兴致。

  二、教学预备:

  1、生包谷每个人1根、特意用来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的干包谷一包。

  2、微波炉一只、吃饭的用具数个。

  三、教学过程:

  (一)、认知包谷。

  1、展示“包谷”伙伴。

  今日啊!我们班里来了个伙伴另外还有它的朋友们。我们一块儿来瞅瞅它是哪个?你们认知它吗?

  2、让孩子认知包谷的皮与须。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包谷。

  原本是包谷伙伴,它今日要和我们大伙儿一块儿来做有意思的游戏,可是它先要来考一考我们孩子,瞅瞅谁能发觉它身上有一些啥奥秘。

  (2)孩子每个人取1根包谷观测和察看、自由述说、沟通。

  (3)集体沟通。

  你都发现了些啥奥秘?

  皮:包谷身上行李着皮,像它的啥呢?(衣衫)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穿戴X衣衫。

  须:这一个须像啥呀?变一变。

  摸一摸看,有何感觉?

  童谣:包谷包谷真有意思,身上长着长须儿,像XX来像XX。

  3、去掉皮与须,让孩子进而认知包谷。

  (1)例如果脱去包谷的衣衫,拿掉它的胡须,猜一猜,里头会有何?

  (2)孩子尝试自个儿剥包谷,自个儿去探究。

  那我们一块儿来剥剥看,找找衣衫里头的奥秘。剥下来的皮与须应当放于哪儿?

  (3)孩子剥包谷,幼儿教师指导。

  (4)孩子沟通,你们剥时发现了啥奥秘?

  (衣衫)

  好,此刻请你们瞅瞅脱去衣衫,拿掉胡须后的`包谷像啥呀?

  再请你们摸摸,摸起来是何感受的?(软的還是硬的?)(有粒一粒的包谷孩子)?(排队)剥一粒下来试一试看,像啥?

  童谣:脱下衣衫看一看,呀!藏着很多小孩子。亲亲热热在一块儿,一個挨着一個睡。

  (二)、把干包谷房进微波炉,做成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

  1、启发孩子思索小小的干包谷是否会变。

  教师这儿有许多已然剥下来的包谷孩子(摇一摇手上的干包谷),它们呀看我们小二班的孩子如此乖,想要给我们大伙儿变个魔术!我们来瞅瞅,他们会变个啥魔术。

  把生的、硬邦邦的包谷孩子放入微波炉中。

  我们耐心地等上一小会儿。听一听看,包谷孩子在里头发出了啥声音。

  2、把爆好的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拿出来,供孩子品尝、探讨有何改变,把变戏法后的包谷孩子与以前的做一下比较。

  3、那包谷除变为肥仔米(就是我们常讲的:爆米花)吃,还可以怎样吃?我们回去再一块儿探讨探讨试一试看,好不好?好,带着你们的包谷,我们走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3、创设愉悦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六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有关图形的物体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贴有图形标示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复习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到了,图形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①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问:平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你怎么知道?(启发幼儿说出)

  ②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③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④老师总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还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椭圆形:圆溜溜,没有角,不会滚。

  长方形:两条边一样比较长,两个边一比较短。

  3、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引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图形宝宝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引导语:“你们看每个的家的标志都不一样,现在我们来帮它们找找家。”(请幼儿事先把

  放在椅子底下的图形的卡片拿出来)。

  (2)师:“图形宝宝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请幼儿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

  4、谁的本领大:

  ①教师用魔法棒“变”出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并数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②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有那几种图形,

  结束部分:让幼儿巩固对四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延伸:

  1、让幼儿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物品有目的地制造声音,体验创造的乐趣。

  2、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

  重点、难点:体验创造的快乐,区分乐音和噪音。

  活动准备:

  1、将报纸、瓶盖、木珠、纸箱、纸杯、塑料袋、不锈钢杯等各种材料置于活动室四周,并用东西遮盖。

  2、能运用手头的物品制造出声音。

  3、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郊游》的音乐磁带。安静的标志。

  4、大班创新智慧游戏课程P53制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一、产生兴趣

  1、幼儿自由选择一样小乐器合奏乐曲《郊游》。

  2、引导幼儿想象小狗会吹出什么声音?小兔呢?米老鼠会拉出什么声音?唐老鸦会拍出什么声音?……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性的想象。

  3、拉拉公主形象。我是拉拉王国的公主,你们美妙的声音吸引了我。以前我们国家也有很多乐器。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

  二、制造声音

  1、教师轻轻打开盖在操作材料上的遮盖物。这些东西都是被巫婆施展了魔法的乐器。我们来帮助拉拉公主找回美妙的声音,好吗?

  2、启发幼儿使用各种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三次尝试和讨论)

  3、引导幼儿想一想自己制造出来的声音像哪种乐器的声音。(如摩擦纸可以发出沙球般的声音)

  三、展示交流

  1、请幼儿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使材料发出声音的。(如揉、敲、摇等)

  2、请幼儿展示自己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分析声音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两类。

  3、分别请声音低沉组和声音清脆组制造声音,看看声音是否和谐。

  四、模拟音响效果

  1、请幼儿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表现拉拉公主喜欢的鸟鸣声、流水声?

  2、请幼儿分成两组,分别利用这些操作材料表现鸟鸣声和流水声。

  3、播放《郊游》音乐,引导幼儿用自选的材料伴奏。

  4、以拉拉公主的口吻感谢幼儿:你们解除了巫婆的魔法,我们拉拉王国的人民感谢你们。

  5、幼儿互相拥抱,庆祝胜利。《喜洋洋》结束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组织紧凑,师幼互动融洽,和谐。始终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的主线,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新操作。

  2、运用游戏情境,动静交替,通过幼儿想一想、试一试,学一学、演一演、讲一讲、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围绕制造声音展开创新思维想像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幼儿始终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幼儿创造声音时,还需要更到位的引导,让幼儿的探索更加大胆,更加积极。

  教材分析: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动听的声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响声,大自然的天籁之声……都是幼儿模仿,喜爱的对象。让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叫声,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很高的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需要。其教育资源来源丰富,生活中的大部分物品,我们都能使其发出声音,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切身的体会。符合《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载体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随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相对逐渐丰富,对生活善于观察,喜欢琢磨新奇的事物,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迅速,语言表述,情感表达,运动技能,协调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个性品质等都已经不同程度的得到发展和提高。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探索。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也常常会别出心裁,想出独特的玩法。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在美工活动中会用多种工具进行绘画创作。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外出参观后,儿童会用绘画、建构等方式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便可利用幼儿爱表达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并区分乐音和噪音。

  设计思路:

  本着幼儿自主探究,自己创新的原则,我设计了此活动。幼儿在尝试制造声音后,感受拉拉公主原来生活的美好,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小动物演奏出的声音,锻炼幼儿的想象思维。拉拉公主出现了,说这一切都被可恶的巫婆施展魔法,把一件一件乐器变成了废旧物品,从此王国里再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了。请你们帮帮我们,让音乐与欢乐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吧。这样,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声音的欲望,情感上做了良好的铺垫。

  幼儿开始探究,分三次,在难易程度上呈现递进的关系,让幼儿充分自主创造,尝试制造声音。后面再区分噪音和乐音,感受二者的不同,知道噪音对人身体有害。最后一起合作演奏交游,幼儿自愿演奏,自愿表演,解除巫婆的魔法,让拉拉公主的生活有重新有声有色。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9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8-02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科学活动教案07-29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8-04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