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4 20:18: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9加几》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利用“运动场上”为情境来呈现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利用一个数分成1和几作为练习,既复习旧知,又为凑十法起了铺垫作用。

  “凑十法”虽然本节课第一次接触,但通过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索算法,我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懂得这种方法,在解决9加几的问题时已经会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对于这些已经会的孩子,这节课我重点让他们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对于不会的孩子不但要理解算理,还要使他们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同时比一比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最后总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凑十法”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强化计算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从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我充分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交流、比较、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不但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同时还提高了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独立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交流、思考过程,表述算理、深化新知。最后让学生自己有顺序地归纳整理9加几的算式,找出算式之间的联系,分析9加的数与得数个位上的数的大小关系,使学生感悟9加几的和的规律及算式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记忆,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

  本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中的1和9凑成10,和的个位上少1的道理,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虽然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但我感到在实际操作中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还应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达到能正真理解算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真正懂得其道理。

《9加几》教学反思2

  《9加几》是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从两部分给学生进行了复习:①2-9的分与合,②连加运算,如9+1+2=12,9+1+7=17,9+1+3=13,明确计算的顺序,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知道“十”是一个计数单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复习之后,出示例一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列出算式9+4。接着分组讨论9+4的算法。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比较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算法,整理出凑十法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时注重层次性,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思维的高度不断提升,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奥妙,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背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纵观整节课,一开始学生对凑十法的思路掌握的还不是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说凑十法的过程,在反复的练习中使学生逐步掌握凑十法,并学会用凑十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另外在凑十法的讲解上还可以更细致,可以尝试通过多问,直到把学生都问会。比如,在讲解9+4的算法时,可以问:①4为何要分成1和3,因为9比10少1。1和9凑成10②最后为何变成了10+3?因为4去掉1变成3,10+3=13。

  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可以根据练习的层次性,重新安排做题的顺序。想想做做第1题,形象的展示了凑十的过程,可以把这题提上来,放在例题之后,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第5题,独立完成计算后,让学生找规律,弄清楚少的1去哪了。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

  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

  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4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9加几》教学反思5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9加几》教学反思6

  本课开始我设计了闯关游戏,第一关复习了分与和的知识,将8、6、5、9、7等等数分成1和几,让学生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都分出了哪个数。第二关则设计了:9+1=9+1+3=9+1+4=9+1+6=这些题目,同样让学生说一说都有什么?第三关:10+510+310+610+7第三关小结出:10加几就是10几为新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课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说一说,盒子里有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苹果,然后让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怎么样计算?这时,课前导入的铺垫已经做好,不难发现:我们计算10加几比较方便,将外面的苹果再拿一个放到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苹果,外面还剩下了3个,10+3就是13.多叫几个学生说一说放的过程。最后看着算式,说一说:看到9想到1,把4分成1和3,9+1=10,10+3=13.(在这个过程中,我叫了几个同学说一说,并要求一起说一起)。试一试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此时,揭题:我们计算9+几,可以先计算9+1,凑成10,再算10+几,这个方法就叫做凑十法。

  让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五题练习,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本课内容掌握的'还不错,大部分同学也能够完成的说出计算的过程,个别学生存在困难,但通过多次练习页有所进步,勉强能够说一说。本课的不足:练习未体现层次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的还不够。

《9加几》教学反思7

  最近似乎有了一个习惯,每次讲一节新课前要翻看教参、自己把习题做一遍,因为想让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课讲完孩子做习题就不再有问题。每次讲完新课,又习惯性的再看一遍教参,看看本课的目标达成自己是否有遗漏,并且在讲过一遍后再回过头去看教参上的讲授建议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统的认识。

  关于“9加几”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讲完了,感觉课上的还算流畅,毕竟上完后自己感觉很舒服,学生的参与度也还可以。课后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出错率很低。可是再细想想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参,又回想着省优质课的观摩体会,觉得我是错过了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算法多样化的鼓励和启发,而是过去强调凑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讲这一课时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识铺垫,很多在学前班都已经学过凑十法,当”9+6“的算式一出来,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势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较为清晰的讲了他所知道的凑十法,我接下来的处理是直接引入凑十法,我说”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凑十法“,然后是带着孩子系统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方法。

  现在想想,我虽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要求孩子们用标准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加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可毕竟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培养我的孩子们的不是他们的.高分数,是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

  因此就这一课来说,在详细讲解凑十法之前,我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们的思维早已被外界的压力所限制和固着,我还应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吧,接下来”8加几和几加8“的新课教授我需要改进,虽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凑十法之后,让孩子们再去探讨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难,但是我得尝试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9加几》教学反思9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9 + 5 = 14 9 + 7 = 16

  141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许多学生不够积极,不善于动脑,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养。

《9加几》教学反思12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平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知识。这节课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这节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会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后进行的教学,尤其原来学生对学习的凑十歌,记忆比较深刻,再结合摆小棒,小孩就很好地理解9加几的算理。

  一、情境引入,结合情境进行思考。

  教材一开始的运动会的场景,为孩子学习9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1通过数酸奶的盒数,箱子里面的9盒酸奶,和箱子外面的4盒酸奶,一共有几盒酸奶?你看看能想起来几种办法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汇报,赵思齐就是用“点数”办法,从1数到了13。我问还有没有其它数的更快的方法,孩子一时有些疑惑,我接着引导,既然知道箱子里有9盒了,我们可不可以不用再数一遍了,然后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往后数箱子外面的10、11、12、13,不是数的更快了吗?孩子们都明白了。然后老师板书:“接着数:10、11、12、13。”然后问孩子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其实很多孩子都是想的“凑十法”,结合情境图,孩子很直观地看到也能想到把外面的1盒放进箱子里,就是10盒。然后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我觉得情境图帮了很大的忙。

  二、摆一摆、圈一圈来进一步理解9加几的算法。

  9加几的算法即“凑十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然后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小棒,一部分摆成9根,一部分摆成4根,让孩子通过移1根小棒给9根凑成10根,另一部分就剩3根了,所以10加3等于13,体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然后又通过课后做一做,让孩子用圈一圈的办法,9加1凑成10个圈到一起,看看剩几个,就是十几,进一步领会算理。

  总之,理解了算理,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算的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9加几》的教学反思04-01

9加几教学反思04-03

9加几教学反思10-27

《9加几》数学教学反思11-21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4-09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3-04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3-04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8-08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