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30 19:08:5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

  一、工作背景

  1、外部形势

  20xx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文,提出“20xx年先行启动建设30个左右普通高中省级课程基地,到20xx年建成200个左右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并要求“各市也可比照省做法,建设一批市、县级课程基地。”为物理教研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随着省教育厅“五严”的走向深入,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如何促进我校每个层次的学生有所发展,如何实施我校校本课程,如何在现有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等问题更为突出和必要。

  2、组内情况

  (1)团队构成

  高中物理教研组现有教师19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0人,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学科带头人3人,江宁区教学骨干2人,获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比例达48%,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达58%。结构合理,团队优势明显。

  (2)组织文化

  努力打造“关爱·责任·学习·创造”的组织文化。高中物理教研组是一个关爱共同体,更是一个责任共同体;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更是一个创造共同体。

  高中物理教研组是一支团结协作、努力进取的团队;是一支作风踏实、吃苦拼搏、充满活力的团队。思想自由、团结协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高中物理教研组的一贯追求。高中物理教研组有着优良的教科研传统,组内充满着浓厚的学术研究之气,在这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中,老师们有着优越的成长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教研组内部人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资深教师不保守,青年教师爱学习,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关爱学生的身心,有着高尚的教师职业操守。教研组工作踏实,能创造性地开展教研组工作,教研组硕果累累。特级教师周久璘德高望重,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二、指导思想

  1、基本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抓好校本课程建设和高效课堂探索,把精品课程建设和高效课堂研究作为本学期的常规工作。坚决贯彻学校提出的“一手抓课程,一手抓课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策略,继承物理教研组的优良传统,在加强教研组扎扎实实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两个课题”的管理,常规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物理组的校本精品课程。

  2、具体思路

  本学期物理组的工作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

  三、工作目标

  高中物理教研组的愿景是:立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精品化的具体校本课程,独具风格的高效课堂,个性鲜明的'专家名师。为达到以上的愿景,我们循序渐进地设计工作目标,具体如下:

  1、近期目标:完善一个体系,建设两个模式

  完善一个体系是针对课程,建设两个模式是针对课堂。在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中物理的课程结构。聘请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论专家和省、市教科所的专家们对物理组的课程体系进行论证,在理论上对我们关于课程体系的实践进行提炼,明确其中的教育哲学思想和教育心理学观点。

  进一步开展学习环(LearningCycle)模式和习明纳(Seminar)模式研究,聘请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们到我校进行指导和论证,把高效课堂建设的研究引向深入。

  2、中期目标:课程精品化,课堂高效化

  建设好物理组的2门校本必修课程:《物理思维》和《物理实验》;完成7门选修课的开发任务:《实验物理》、《生活物理》、《中学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浩瀚的宇宙》、《荣誉物理》、《高中物理选论》、《基础物理》;设计好4门活动课程,即:《学术社团》、《趣味物理实验》、《大学教授讲座》、《竞赛系列活动》。高效课堂研究取得更大成果,每一节常态课都能成为高效课。

  3、远景目标:专家支撑基地,名师引领课堂

  把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打造成江苏省物理课程基地,并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专家和名师,并反过来由这些专家来支撑基地的建设。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成为领跑者。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2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3

  本节课对向心加速度的引入是从运动和力的关系着手讨论,一是由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受力情况来说明向心加速的方向;二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向心加度度的表达式。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就这点我对教材做了适当调整:先讲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后讲向心加速度,这样就抓住了物理问题的本质,使学生能较好的接收和理解。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为什么都指向圆心,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①通过课本上的两幅图片。

  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和细绳拉着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地球和小球的合力指向圆心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指向圆心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

  ②利用第一节曲线运动的.合力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探讨。

  让学生把课本翻到24页看图5.6—3,如果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不指向圆心,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半径方向的Fn和切线方向的Ft,Fn与速度垂直不改变速度大小,Ft与速度方向共线改变速度大小即物体不能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出结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指向圆心,即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通过实例和理论推导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加速度指向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定义。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4

  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用考试或考查的方法及时检验本阶段的能力培养结果。着重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试题,尽可能多地覆盖各知识点中的能力要求内容。可采用个别或部分抽查和全体考查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又可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习和教学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抽查或考查结果,认真分析卷面,总结经验。对未达标的个别同学,可通过耐心细致地辅导达到能力要求。普遍问题,可通过评析卷面加以解决,使绝大部分同学达到本阶段的能力要求。对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时加以修正和完善。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5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因此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况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面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 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6

  物理学是认识物质世界,反映物质世界,正确地揭示物质世界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是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中学物理新课改强调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强调实验和科学方法,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

  经过大半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从历次教研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相当部分的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三维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大部分时候是对a比较重视,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式。对于b正在引起重视,但往往一笔带过。对于c却比较忽视,围绕这一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手段有些贫乏,甚至缺失。

  2、传统的教学观念,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理念还在左右着教学思维。对教材编写意图缺乏一定程度的认识,对某些内容的教学赶进度或类似走过场,注重短期效应,务实与务虚的统一性不好把握。另外,对教材中以资料卡片形式呈现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与多大程度的关注也不好把握。

  3、配套的辅导练习资料编排内容上基本上还是旧思路,内容旧、题型老,还是以模拟现行高考题为主,繁、杂、难、偏的现象仍存在,甚至还会出现教材中已被删除的内容。

  4、新课改中有不少研究性、探讨性课题,这与有限的课时似乎很有矛盾,所以这部分内容很难落实。

  5、实施新课改,不仅对学生是个考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新课标既是试行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在实施中不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么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应如何来评价教师?以往传统教学中评价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考试,新课标是否也是一考定“终身”?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7

  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知识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的作用。通过一年的高一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最后期末的考试,让我感受很多,对新课程教学作阶段性反思,为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教学做更好的准备。

  一、认识高一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1、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只有在高一阶段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打好基础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2、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只有跨过了这一台阶,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有些同学在初中学习物理时,以记忆为主,而且效果也不错,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果现在学生还以记忆的方法学习高一物理就会导致在物理学习中不求慎解,必将成为高中物理学习的一大障碍,现在应该培养分析理解的能力了。新课程物理必修1首先从运动学开始学起,运动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两个基本的运动规律:;,绝大数学生都能很好的记住这些规律,但有些学生仅仅是“记住”,并没有认真的去理解这些规律,在应用的时候经常出现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不能对应某一个过程。在学习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时,部分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理解规律,在研究自由落体的某一部分时,都把这一部分的初速度当成零去做了。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对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引导学生去理解物理规律、研究高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及时了解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困难。在前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遇到的一些困难,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学生在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一言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多给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让学生能真正体现自主学习,能够自动探究,真正学有所得。

  2、高一物理一开始就遇到矢量的学习,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非常大,l+l=2,1-1=0,-2<1,“天经地义”,现在突然变了,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合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lm/s大,学生难以接受。

  3、在解题的时候审题不清,解题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例题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一开始就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如:运动学习题要求学生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动力学习题要求学生画物体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并且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物理是一门科学,只有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学好物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学习习惯非常的差,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习惯必须要养成。一是严格作图。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规范作图,然后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也养成一个规范作图的习惯,并且善于把一个物理问题准确地用图表示出来。二是努力提高数学运算能力。从期末答卷情况看,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好,需要加强训练。三是规范解题过程。要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论证要有初步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至少应通顺。四是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教师应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并在布置作业精调细选习题。

  四、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在高一阶段学生要面对八大领域,14个科目,

  每个科目的时间都比较少,学生课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少,物理科目每周只有四节课,如何在较少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尤其重要,例如:在讲解人走路所受摩擦力时,应用flash动画讲解起来非常容易,用很短的时间就能把问题讲清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堂上一分钟,堂下十年功”这一老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重要性,也充分说明了抓住课堂与提高效率的关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所以抓住了课堂也就守住了阵地,同时,只有守住了这块阵地,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

  五、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避免物理课堂的枯燥乏味,课本上有的实验我们必须做,课本没有我们要创造出一些演示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注意设置实验情景,提出实验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实验的思想意识就会形成,实验的方法就会掌握,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等综合能力就会真正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对物理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发掘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这点很重要。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所授、课本所讲。有的同学就是因为对物理没兴趣、学习不主动,总是把物理题中描述的事件停留在纸面上。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如在讲“超重和失重”之前播放神舟六号发射过程的视频和费俊龙太空翻跟头图片,这样的引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教师应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8

  紧张忙碌的高一上学期终于结束了。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有困惑,也有反思。

  我虽然只担任一个普通班的物理教学,但依然感受到教学上的困难,困难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学生素质整体较弱,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的较多

  由于近几年来,攀枝花市两所“国重”的年年扩招,使得我校生源质量也年年下滑。从我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同学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

  二、高中物理难教,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从而造成了高中物理教起来比较困难,学起来也比较困难。

  三、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不足

  自己曾经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多年,对初中的物理教学内容比较熟悉,但对高中教材,不太熟悉,尤其在高中物理运用的灵活性上还很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及学期结束后,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主要心得如下:

  一、依据学生接受的状况,推进教学进度

  在开始接手物理教学时,自己的教法依然是尽快按按章节推进教学进度,然而,学生的现状,使我不得不停下来,主要问题是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因而。学生接受难度加大,尤其,普通班的学生,本身的知识与理解能力的局限,学习起来更加困难,在这个问题,自己的反思就是:尽量放慢教学进度,给更多的同学思考与训练的机会,以打好他们学习的基础。

  二、即要依据教材备课、也要依据学生备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上好课的基础,但只依据书本备课,只能陷入“本本主义”之中,会脱离学生的实际,因而,也要依据学生的状况备课,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高一的学生是刚刚升上来的初中学生,他们的思维也基本上是初中的思维,因而,高一的教学完全可以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应该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在初中,为了适应初中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使学生易于接受,是从日常生活实例引出力的概念,从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物体受力分析的,不涉及力的产生原因。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多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同时,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在讲授物理规律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而且更要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了解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力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通过联系、对比,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认真上好课,更要重视课堂问题中的.反馈与反思

  上好课是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上好课不容易,

  这不仅需要老师有熟练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有熟悉的教材,这对自己来说还不太具备,但一个人只要努力,只要做有心人,就会有进步,在这个问题上,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因而,自己一方面努力钻研教材的同时,就是向同行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其次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中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更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的反思,努力改正自己的教学不足。

  四、重视学生的作业,重视先复习再作业

  在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中,自己就对学生提出了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步做到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一个章节学完后,要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由于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容易遗忘。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五、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更要重视学生课业的辅导

  高中物理难教,学生难学,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的,高中物理的教与学,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共同坚持、才会走出困境。另一个问题我发现:经过一个阶段教学后,一些害怕学习困难的同学开始出现,这时就急需教师对他们展开思想工作,在这个问题上,自己基本上是做到了,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个方面对遇到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经常给予经常的辅导,以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一学期的高一物理教学,有困惑,也有收获,同时,反思使自己懂得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教好学生,而不是只会强调自己的困难,困难是让人克服的,而不是用来宣扬的,只有迎着困难上,才可以克服和战胜困难。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9

  两个多月的高一年级教学,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初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学生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高一备课组参加了系统的新课改培训,并且经过不断地讨论和研究之后,以新的理念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教师要研究初中教材,知道初中学生掌握到什么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平常学习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检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业以及纠错本,让学生不在起跑线上落下。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0

 高中物理比初中难度大,对能力的要求高,很多学生学得不好。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初中刚升入高一时没注意好衔接,导致整个高中物理都学不好。所以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是非常关键的,高中物理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学习的要求不同

  初中物理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考试比较简单,想取得高分并不难。高中物理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研究的往往是多个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处理问题较多地应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学生接受难度大。

  二、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课堂上规律概念含义讲述少,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背背概念、公式,考试就没问题。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像初中那样死记公式肯定不行,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学生如果死记公式在解题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要理解每个公式的含义、适用条件和范围。

  三、数学要求不同

  高中物理对数学的要求比初中要高,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函数(三角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求极值,矢量合成,数列,圆的知识,图像的应用。且对数学的.应用要求高,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之一,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表述、分析、处理问题。刚升入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像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的概念;正交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很多学生用起来很不熟练。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因此,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认识到初高中衔接的重要性,初、高中物理衔接的教学应注意: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1

  物理学科的教学,讲究的是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因此,有些表面上看起来相近的事物,其本质却是大相径庭。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规律我们自认为给学生以讲的原理明确,条理清淅。但在学生理解时却总是表现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时就要求老师给他们指出一条迷雾中的光明之路。

  在第六章《万有引力》的教学过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就是我对此的一点反思。

  在第六章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教材研究了天体的运动,卫星的运动。对于这些运动,都近似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而由于地球本身也在自转,地球上的物体也随地球一起字转,也同样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着眼点一般是向心力由谁提供,由向心力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如何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规律等方面。在此,由于情况类型较多,有多有相似之处,所以学生分析起来往往感到困难,容易混淆,也容易出错。

  有这么二中情况:

  一、在地球表面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

  向心力F向由万有引力F万来提供,但仅是的一部分,而且是较小的一部分,可得

  F向《F万。而地球表面的物体由地球自转,所以自转的快慢一样都是24小时一圈,所以周期T都一样。

  根据a向=F向/m得

  a向=4π2r/T2

  可得,由于相同,则a随r的变化而变化。

  而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r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而纬度越大r越小

  结论:a随纬度的变大而变小。

  2、r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且高度越高越大

  结论:a随高度的变大而变大。

  二、在空中绕地球运动的物体。

  其向心力F向由万有引力F万来提供,而F万全部用来提供F向

  即F向=F万

  可推出ma向=GmM/r2

  a向=GM/r2=GM/(R+h)2

  其G中是一个常数,M是地球质量也是常数,r可写为(R+h),R是地球半径,可得出结论

  a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且是高度越大a越小。

  由以上几种情况可看出,由于原理上的不同,a随高度的变化可大可小,在这种地方,学生就容易犯糊涂犯错误。

  在课堂教学时,我按照以上条目把各种情况分析完后,看到下面的学生目光中多带着些困惑,但我问他们懂了吗?他们有都说懂了。因此,我就按计划继续其他内容的教学,而没有做进一步的的落实。但课后我心中仍忐忑不安。不断思考怎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终于,我决定自由设计一道题,看看情况如何。

  地球

  D

  C

  B

  A

  题目是这样的:

  如图,A、B、C、D处(A、B为空中的卫星,

  C、D为地球上的点)

  向心加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题目一出,由于只要是排序,不要说原因,所以下面同学反应十分热烈。有CDAB、CDBA、ABCD、ABDC…。我将结论一一记下,再叫各种情况的代表说明其理由,有些一开始思考不周全的同学,经过分析发现其思考不到位的地方,加以改正。最后统一认识。对此知识点加深了理解和认识。

  小结:通过以上一件小事,我反思我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首先,落实不到位。本来应该当时落实没能及时落实。再有就是教学过于死板,平时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总是满足于自己一言堂。不给学生机会出错,而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不断的向周围的人学习和请教,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中教师而努力。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2

  这学期我们所选的教材为必修2的课程,刚开始就学习功和功率的知识,对于功的知识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功的表达式为W=FS,那时对S的理解是在力的方向盘上通过的距离,在高中S则表示位移,学生也易于接受,但高中的'难度更大,经常出现力和位移不在同一方向上的情况,此时表达式变为新的W=FScosα,当在斜面上时,学生很容易认为α就是斜面的倾角,而且当夹角为钝角时,力F是做负功的,更多的情况会出现位移的大小不好确定,应该强调位移是作用点的对地位移特别在子弹射入木块的例子中得到了明显的验证。

  在接下来的功率时,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基本可以过关,但对公式的区别,比如P=和P=Fv的关系和应用会时常弄错,没有去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同样当出现力和速度不在同一方向上时,需变形公式P=Fvcosα,学生对此,一时也难以理解,经常用错。

  在讲述机械功的原理以及功和能之间的关系的这两部分内容,这属于过度性的一节,目的说明了任何机械都不能既省力又省位移,使他们明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后面机械效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要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关键在于列举大量的实例,并进行分析,让他们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而且在接下来的几节课后,要不断重复这句话,加强学生的记忆。

  在这一章中很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汽车的起动问题,首先要让他们明白两种起动模型的原理和过程变化量,抓住它们的相同结果,并结合P=Fv和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题,此时还有较多的学生会误解为汽车的牵引力就是它受到的合力。另外,最多是误以为以恒定牵引力起动的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一直加速到最大速度,在计算匀加速运动的持续时间问题时,就会算错,这些的关键还是在于对运动的过程没有理解清楚,应配合图象加以理解。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3

  作为老师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也进步了很多。这段时间里,物理组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我的师傅涂源安老师,每次都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了我很多指导和意见。还有王鑫良老师,我们同是教高一3组,教的学生都是同一层次的,所以我都是和王老师保持同样的进度,作为新老师,很多课我一时都不知道怎么引入新课,有些课也不指导怎么讲才能让学生更加明白。所以我在上新课之前都是先听王老师的课,这样就能补上自己备课的时候漏掉的知识要点,王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同样还有王得寿老师,涂太平老师,朱晓庆老师他们对我这个新来的,毫无经验的都是耐心教导,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这里谢谢他们!

  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我带的4个班得到了第一第二,第五第六的成绩。看到成绩后我又高兴又失望,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来说,能取得第一的'成绩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以及鼓励,我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失望的是,同样是我在教,怎么还有两个班会相差几名。第五名是高一(16)班,第六名是高一(18)班。我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16班是我教的四个班感觉上课最活跃效果也应该最好的一个班,班上的学生很活跃,有一些同学反应很快,这样就带动了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活跃,我觉得一个老师上课学生一定要在下面配合,这里的配合并不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下面,还要在听课的时候给老师一些信息,就是他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以及掌握程度。这样老师上课也就有了更多的激情,课堂效果也就相对好些。但是就这样我认为效果最好的班级考试却没有别的班好,怎么回事呢?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16班学生学习很浮躁,对于作业的完成很不重视,作业做得很马虎,就像是应付老师一样。相反,得了第一的17班平时学习很踏实作业做得很认真。对于理科的学习,课堂固然重要,课下的巩固复习同样必不可少。并且理科重点在于多练,只依靠于课堂的学习而课下完全不管它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对于16班的教学,以后我也要多花精力来督促他们作业的完成。

  而对于18班,我也总结了一下,首先就是我自己的原因。18班我了解的太少了,每周只有3节课,每次上完课就走了,班上的学生我能叫出名字的人太少,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作业反馈也不及时。另外在18班的课堂效果也没有其他班上活跃,所以让我一时间忽略了班上的学习。虽然班上的平均分不够高,但是却有2个高分进入了年级的前20名。我觉得一个班的尖子生其实也是可以带动整个班的学习气氛的。应该对这样的同学多加表扬,使其他同学向他们看齐,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这样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总是有促进作用的!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搞好关系决不是与一部分学生亲密无间,而是要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同时我也会吸取过去两个月的经验教训,在教学方面多向其他老教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要多加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继续努力,加油!期待新的成绩!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4

  转眼间高一上学期已经结束了。回首一学期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慰、也有困惑。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存在许多困难。

  一、学生基础问题

  我本学期所带班级为高一(1)、(5)、(10)、(15)班,这四个班都是普通班,其中(1)、(10)是体艺班,学生初升高的基础比较差,即使老师进度放慢,他们也觉得比较吃力,慢慢就没有了学习兴趣,从我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虽然有一部分同学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第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不会灵活运用,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都觉得听不大明白。由于每堂课容量很大,知识很多,而学生又没预习,因

  此上课时,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科目比较多,学生不知道分配时间,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数学知识问题

  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导致见到三角函数就头疼,不会根据物理情景列出数学关系式。

  根据以上问题,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钻研教材,对教材的进行取舍,夯实基础为主要任务,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得到成就感,通过一点一点的成就感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自主分配各科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而是怎样建立各个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式,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运动学中,应注意矢量正、负号的意义以及正确应用;讲解相遇或追击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物理现象用数学式表达出来;讲运动学图象时,结合运动过程示意图讲解,搞清图象的意义,进而学会用图象分析过程、解决问题。对正交分解时能熟练列出三角函数关系式。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运算,并反复训练,把物理中的数学问题解决。

  总之,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教学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15

  今天与学生交流,好多学生说物理难学,我也从自己学习物理的经历感觉了一下,自己的高中物理几乎是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感悟而学的,成绩也曾经不好过,但因为喜欢从没有过放弃的想法,一直坚持至今。别人的传闻不要管,专心思考自己的问题就成。

  站到了讲台上,再让自己的学生象自己那样去感知,绝对不合乎实际,想了又想,高一是基础,是兴趣,高一砸了,这物理就会放弃了。在这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学生们抽象思维太欠缺了,迫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新的尝试。

  将高中物理内容整体思考了一下,重点就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在高一打基础的这个时候,力的范围就课本上学过的那几种力。学生较易理解。教学中应将生活实际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去体会、去感知。让他们觉得物理就在身边,即使他的成绩不理想,但他也觉得物理有趣,这就会使他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步提高成绩,应付考试。一直到运用物理思维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若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即使他能在考试中拿上高分,也能进入大学,但物理这们科学我觉得不会对他的'成长增添任何乐趣,在他的印象中,那只会是一堆烦躁的公式、公理、定理、规律。

  因此,将生活中与物理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联系起来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而不是死守课堂,紧盯着手重的那几本资料及习题。只要我们老师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了,在你的潜移默化下,学生自然而然也会逐渐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学生,就不会是一群只会考高分,只会读死书,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11-26

高一物理教学反思(通用22篇)12-25

物理教学反思11-13

物理教学反思09-25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3-02

物理教学与教学反思11-14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12-02

高一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0-22

《密度》物理教学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