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0 19:07: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

  1)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2) 本课我还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二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3)我还让学生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2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学习课文生字,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反问句的语气变化。

  3、创设情景,从中让学生懂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4、练习运用“失望”等词语进行表达。在教学我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训练缺乏明确的目标、缺少必要的指导,几乎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文本的朗读训练资源,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扎扎实实的.训练,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教学时,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并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让学生学苍鹰,谈想法,学语气,读口气,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楼梯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课前,我就和学生先谈跳楼梯的感受,学生都说太累,有了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很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我在小朋友体会出青蛙登山的难后,我就做热心的小松鼠。小朋友们在我的带领下不停地跳着。起先小朋友们可快乐了,跳一下还“呱”地叫一声。可是几分钟过去了,“呱”的声音小了,小部分学生嘴里开始嘟囔着累了。我乘势用了采访的形式,“累了、渴了”文中的感情都出现了。不用老师的诱导,孩子已经亲身体会出了小青蛙登山的不容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亲历登山,感受真切。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3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很多,自然段也很多。许多段落是人物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而且没有提示语。学生对这些话是谁说的,搞不清楚。

  我在教学时设计:“请你仔细读第4到11小节,用‘——’画出小松鼠说的话,用‘……’画出青蛙的话。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在巡视时发现很多学生都搞不明白的主要是“再跳一下!”这句话是谁说的。这简单的四个字就是一个自然段,且没有提示语。我让他们交流找到的小松鼠的话和青蛙的话,并出示在黑板上。“再跳一下!”这句话的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是小松鼠说的,有的人认为是青蛙说的。我让他们边表演读两人的对话,边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体会这句话是谁说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搞懂了这句话是小松鼠鼓励青蛙时说的。最后,我让学生小结方法:1.阅读时根据提示语可以知道说话的人是谁。也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说话的人是谁。2.阅读时一定要细心。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4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1、我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设计了“青蛙跳”,让学生跳教室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都说累得很,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可是,效果并不好。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可是,表演和朗读都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也没能很好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总之遗憾之处很多,本人由于心理素质差,遇到一点不顺手的地方就着急,尤其在教第4—10自然段小青蛙和松鼠的对话中表现了极差,思路不够清晰,没能很好把握好学生,担心害怕的心理在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今后,虚心学习,改进教学方法。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5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青蛙看海》教学反思》。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我在体育老师的配合下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那栋五层教学楼的台阶。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1。第二自然段小青蛙的话表现了它对登山的担心害怕的心理,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指导学生练读得还不够充分,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6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我在教学设计中选择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主。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二、情境创设。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的设计:1.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课前,布置回家时学蛙跳,第二天交流。孩子们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表演感受情境。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3.画面再现情境。

  课结束了,我苦苦思来,有这几点感受: 思考的两个问题:1 、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保证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情感体验,交往情况,发展状况。2 、怎样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新课堂提倡“生成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新的教学策略,捕捉亮点,让智慧闪烁光芒。教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不变的呈式,更不应该是僵化的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遵循思维认知的曲线。思考中明白:1 精彩的课堂教学在于学生学得精彩,而不在于教师讲得精彩。2唤醒了对自我教学实践的不满,看到了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危机感增强了,是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了。 今后研究的重中之重:1 、苦练钻研教材基本功。如果教师都走不进文本,不知其意,其主旨,指导学生时就会有偏差、有失误。2 、课堂调控的艺术。《青蛙看海》一课的教学带给了我方方面面教训和启迪,我要以此为起点,以此为压力和动力,削枝除叶,抓住主干,不求表,但求质。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我启发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如在理解“青蛙跟着松鼠登山”时,课文中说 “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除了“累了、渴了”,青蛙登山时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学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饿了,找几个野果充饥;热了,到大树下乘一会凉;冷了,互相拥抱取暖;腿不小心被树枝擦伤了,咬紧牙坚持住;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上跳”……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得到发展,在说话中得到感悟。因此,当课文学完后,我请学生谈谈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大家谈得有声有色,煞有味道!有的说:“我喜欢松鼠,它帮助小青蛙实现了看海的愿望,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有的说:“我喜欢青蛙,它不怕困难,终于看到了大海。”有的说:“我喜欢青蛙,因为它一心想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以后我做什么事情也要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成功。”……至于苍鹰,没人主动提及喜欢。我说:“苍鹰及时给青蛙指点,告诉它怎么样看到大海,在生活中,我们做事情不成功,就是没有人给我们指点方向。”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我想,学生能说到这些,一定是对文本有了深刻体会,自身也受到了教育,我为师者也就满足了。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8

  在《青蛙看海》结尾处“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指导学生想象练说。

  师:这时候,青蛙和松鼠在山顶上看到这一望无边而又美丽的大海,它们心情怎样?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他们会高兴地说:“大海真美啊!”

  生:青蛙会兴奋地说:“这一望无边的大海真是太美丽了!比起我长期生活的那个湖真是大得多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小松鼠,谢谢你。如果不是你在身旁鼓励我的话,我就看不到这么美丽的大海了,就实现不了我要看看大海的梦想了!”小松鼠也会说:“不用谢。有志者事竟成!”

  师: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大家都能像青蛙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吧!请你在课文最后的空白处写上你要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

  这种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的写话训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章最后想象青蛙和松鼠会说些什么,锻炼了学生说与写的.能力,并从中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9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 课文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大海的事。说明了只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课文言近意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小朋友知道了青蛙得看海的全过程,可是,又有多少个能深切体会到青蛙的刻苦和努力呢?我利用活动课,安排学生从教学楼一楼跳到五楼,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在前面跳的一个扮松鼠,跟在后面跳的就是青蛙了。小朋友们戴着自制的.头饰,兴致勃勃地跳了。刚开始还兴高采烈,你追我赶,渐渐地,速度越来越慢,越来越慢。学一学青蛙,累了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渴了就喝自带的水,终于到达楼顶了,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我在楼底一挥手,他们鱼贯而下,直接进教室坐好。

  我总结到:青蛙要跳上一座高山,是教学楼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高,它力气又这么小可想而知了。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0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一只青蛙,很希望能够去看看大海。在松鼠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它最后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从中明白,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然而在教学中,我也深受启发:如果说青蛙就相当于我们的学生的话,那么松鼠不就是我们这些做老师吗?对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我们应该学习松鼠老师的什么呢?

  一、走进心灵,取得信任

  信任是打开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存在于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因此这节课中,我努力做好自己松鼠老师的工作,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地信任鼓励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适当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难度适宜,建立信心

  在文章中,松鼠的话无疑唤醒了青蛙心中沉睡的信念,点燃了青蛙心中待燃的火把,增强了它的勇气和信心。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向青蛙老师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激发兴趣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我较多的依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出示各种图片和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对于整节课的教学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1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教学难点是: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我采用了长文短教、表演理解的方法。课文1-3小节,以问题“你觉得青蛙看海容易吗?”引导学生去读、去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山的高及青蛙看海的不容易。再请一组小朋友上来演一演,学生在读演的基础上明白了小青蛙一直往上跳的动力是有了小松鼠的鼓励,在它的鼓励下,青蛙由失望到充满信心。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二、落实年段目标,词句训练扎实有效。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进行扎实有效的字词训练。在教学中,对“失望”一词的理解,我是这么做的:首先出示生词——失望,然后让学生想象:小青蛙失望时会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再出示句子: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让学生读完后体会到:拥有多年看海梦想的青蛙如果不爬上这座山,将永远也看不到大海,它的`心情怎样?接着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句子。然后,联系学生的实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失望的心情吗?练习用“失望”说话。

  这样理解“失望”一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生活的经验运用于课堂,加深了学生的体验,碰撞了学生的心灵,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弥补。比如:让孩子学小青蛙跳的时候,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但是孩子并没有完全真正理解到小青蛙的艰难,而只停留在了单纯的跳的层面上。另外就是课堂预设太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2

  《小青蛙》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全文3句话,讲“我”因为喜欢小青蛙把它捉回了家,听了妈妈的劝告后,把小青蛙放回家的故事。课前,我反复修改了教案,通过多次的试教,总算基本上完成设计的目标。经过课后的总结和反省,我思考了这一课的得失。

  首先,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4个教学理念:

  1、紧扣文本,随文识字。

  这首优美的小诗只有短短的3句话,却要求认识14个生字。新课标要求一年级识字“多认少写”,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才是关键。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本材料,安排随文识字,从而突出识字重点。第一步,我要求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宝宝,拼一拼、读一读。第二步,以“你和哪个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过度到自学反馈环节。重点放在“为什么”3个生字,读好单个字的读音后,指导学生读好“为什么”问的语气,再放到句子中读好问的语气,体现了语文学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基本。生字会读能记了,再把生字分散到课文中检查字音,使文本材料始终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步,“咱们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就要把他们记到心里去,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进行字型交流。“从文本来,回文本中去”落实了本课时的识字教学。

  2、创设情景,情感熏陶。

  新课标注重挖掘文本材料的人文性。整堂课中,我努力创设课文情景,帮助学生进入情景,获得渐渐感悟的情感熏陶。比如:在指导朗读“青蛙妈妈也爱它,等它快回家。”这句话时,引导“青蛙妈妈要是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换角色,以此体会青蛙妈妈难过、伤心、着急的心情,加深体会,从而联系到自己的妈妈也是这样地疼爱自己,至此,自然而然就能读出“也爱”、“快”等语言材料所蕴涵的人文情感。再如“学生在看了有关青蛙捉虫的资料后,从眼神、表情就能看出那些数字对他们是有震撼力的,在这个适当的电动机给予他们一个动口的机会,学生主动参与的性情高涨,同时渗透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让孩子知道这是在做好事。

  3、鼓励表扬,充分调动积极性。

  一年级的课堂应该是有趣的,要让孩子“乐中学、学中乐”,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关键要看老师的语言是否真正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本堂课上,我始终牢记“给孩子一个笑脸,让课堂充满欢乐。”因此,我努力让自己的`话语亲切、自然,贴近儿童,表情丰富多样,才能对孩子有更大的吸引力,对孩子的评价坚持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而且灵活多样,“你真了不起”、“课外知识很丰富”、“你的笑脸告诉我,你真的很爱青蛙”、“我听出来了,你很想快点把小青蛙放了”、“你有信心读好课文吗?”、“老师真佩服你”、“看到你饱满的精神,老师也高兴了”等等。

  4、过渡语设计巧妙。

  如何让整堂课散落的每个环节串联成一条主线,过渡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课堂中,我就从文本材料出发,设计了一些巧妙自如的过渡语。如:上课始伊,从“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他们都很想念我们,来跟自己喜欢的生字宝宝打声招呼吧”引入到复习字词,读完1、2句话后,我以“妈妈让我快快放了它,你会怎么问呀?”过渡,学生问了很多的问题,我就说:“答案就在第3句话里”这样就进入了精读环节。学完第3句话,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融入了情感因素后,我说:“有这么多人都爱小青蛙,可是小青蛙真的有这么大的本领吗?点燃了学生心中对青蛙资料的内心需求,展示资料恰如“雪中送炭”,自然进入到“扩展延伸”环节。在写字指导中,“女”“安”这两个字与课文毫无联系,我就高计了这样一句话:“我得出来,小朋友都很开心,青蛙妈妈也很开心,看到自己的女儿平安回家,为了感谢大家,青蛙妈妈送了3件小礼物给咱们,想见见吗?”精妙的过渡语使教学环节不至脱节,使整堂课环环相扣,融为一个整体。

  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或是教学设计的失误,或是我对突发事件不能灵活应变,或是我没能备全学生的课,具体来说:

  1、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弯路。在“扩展延伸”环节,我出示青蛙的资料让学生来读,并问:“读了这段话,你想说点什么吗?”我原来的设计意图是看了资料以后让学生说说对心里的感受,比如:“我真佩服青蛙:青蛙真了不起;我们应该保护青蛙;我们不能捉青蛙;青蛙的本领真大啊!”等等。没想到,其中一个学生竟然对文字背景的图片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发现青蛙的舌头真长。”我呆了一下,想想的确是他观察到的结果,就点头示意:“是啊,舌头是青蛙的武器。”这下好了。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观察图片,而不是对文字的感受,他们的兴趣来了,小手也举高了,连续几个人说的都是青蛙长得怎么样,当时我一看只剩10分钟,就自己接过话题:“是呀,青蛙这么厉害,咱们应该保护它。”同时为了保证书写指导的时间,就把文本内容的延伸环节(“听了妈妈的话,小弟弟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去掉了。这是整堂课中最大的失误。其实在第一个学生注意图片观察后,我就应该再重复观察的目标是这段话,把学生从错误的导向中拉回来。

  2、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没有落实。在指导:“青蛙也爱它,等它快回家。”这句话时,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要是青蛙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会怎么做?”学生说:伤心、难过、着急、睡不着觉等等,我等他们说完再进行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后来一想,在学生说出“伤心”时,我可以说:“好,那你就伤心地来读一读妈妈的话吧。”说出“难过、着急”就让难过、着急地读一坊,其他想不到的学生就可以模仿,原来还可以这样读的。这样做可能比单独体会完以后再集体朗读的效果要好,学生真正能怎么体会怎么朗读体现每个个体的个性化朗读。

  3、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因为学生不熟悉,整堂课中,我都没有让学生自己来评,只有老师的评,学生的读、说,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作用效果明显,如:师读生评、生读师评,生生互评等,都可以培养学生仔细听别人说话,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3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朗读贯穿始末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体悟内涵、发展语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题材,很适合训练学生朗读。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把课文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接着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学苍鹰、青蛙、松鼠的不同语气。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交换想法,在此过程中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读,在边读边演中内化语言。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末。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教学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不够长久,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运用各路感官积极地观察、感受课文叙述的一切,就会有更深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文的教学,除了借助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外,我还运用了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耸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阶,壮阔美丽的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还让学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更好的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坚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处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过程,再如爬上山顶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这些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的训练。学生说的非常精彩,如有学生说:“青蛙累得倒在台阶上起不来,不想跳了,松鼠鼓励他要坚持到底。”有学生说:“爬山时,哗啦啦,下起了大雨,风呼呼地吹,差点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怕,继续跳。”这些训练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理解词语多元化

  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词,我把字词的识记和理解放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例如理解“长期”时请学生换个近义词;理解“吸了口凉气”时,先学习“吸”字的写法,在观察分析字形时,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关系,再由做动作来理解整个短语的意思,另外还有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实际事物等理解方式。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字词和课文,能很好的识记字词,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的遗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弥补。我会不断努力,争取遗憾越来越少,精彩越来越多。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4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上有篇课文《青蛙看海》,故事 很简短,其文如下: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只要等上前面的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上去。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文章隐喻为一种高境界的为师之道,童话中的青蛙就像我们的学生,想翻越学习道路上的障碍——高山,去领略知识大海的美景,而苍鹰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师。苍鹰作为老师,青蛙学生问,苍鹰仅平实的语言"传道"——登上山方能看海,对于小小青蛙来说无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长腿,畏难是一定的,而苍鹰"解惑"时却归因为学生无能难以登山,而后展翅而去。显然,像苍鹰这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关爱学生,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注重方法指导的老师,早已不合时宜,与其说是学生的无能,不如说是老师的平庸。

  而松鼠老师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对于小青蛙意味着什么,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自信,设计学生青蛙的"最近发展区",让其"跳一跳,够得着",整个过程老师与学生同行,同甘共苦,领略美景,共同成长。

  反思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学生已失去越来越多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他们往往孤独艰难地走在求学的路上,肩负着老师抛给他们的知识背囊,稍有松懈,便会引来老师的随意的指责与说教,而后将责任推给学生,与苍鹰何异?我们应像小松鼠那样作教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注重过程的引导与引领,让学生欣然、易然、乐然"达到山顶去看海"。

  后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把教育当作我们的事业,用追求卓越的心,用善于思考的大脑,用独到的眼光,去阅读文字、阅读生活,总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启迪,更新我们的观念,优化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一点点接近教育的真谛。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15

  苏教版语文二上第九课《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紧紧围绕着青蛙登山前后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加以展开。以青蛙刚开始看到高山时的畏难情绪和最后青蛙在松鼠的帮助下坚持跳台阶的过程为重点,来突出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关于教学重点的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引导孩子说出对于青蛙来说登山看海是件难事,然后抓住难字问学生难在哪里?课文的哪句话能体现登山难?学生找得都很准,一句是天哪,这么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地去呢?我重点指导了上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山的高,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这山算高吗?生答:不算高。接着,我又连画了两次山,并问了学生两次。学生都答:不算高。我说: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中的高山描绘出来好吗?学生们一下子来劲儿了,有的说:这座山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有的说:这山像个巨人。还有的同学用了一些形容词如直穿云霄、高耸入云等等。说完我紧接着让学生表演吸了口凉气的动作,体会山的高,最后我说: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体会山的高。经过这样的指导再来练读,学生都能读得很到位。

  课文接下来讲得是: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时候,小松鼠来帮助了它,引领它一级一级的跳上台阶。这时青蛙开始变得有信心了,为了让学生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我是这样设计的:先以小青蛙有信心了,登山的过程就不难了吗?这句话为过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探求的欲望,接下来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它们登山的过程,然后出示;两个句子青蛙跟着松鼠往上挑和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极地往上跳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能否把一级一极去掉,学生答:不能。我问:为什么,你从一级一级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有的答:一级一级说明了山路很长。有的说:我从中读出了它们的辛苦。我继续引导:辛苦在哪?学生答: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我接着问:就在这一级一级的登山过程中,它们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最后我总结:它们登山很不容易,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啊!

  在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谁?最想对它说什么?有的学生说到苍鹰和松鼠,认为应该学习它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更多的学生则表示要学习青蛙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我认识到苦心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我会永远牢记这一点。期待着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青蛙看海》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08-04

青蛙看海教学反思02-28

青蛙看海说课稿05-19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03-01

青蛙写诗教学反思10-20

《小青蛙》教学反思05-22

小青蛙教学反思01-29

《小青蛙》教学反思09-28

《小青蛙》的教学反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