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7 17:20: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计算。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2

  1 .加强直观,凸显过程,培养数感。

  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让同学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可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为了协助同学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充沛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加强直观认识,借助直观图的演示或学具操作,建立表象,理解算理;另一方面要为同学创设参与、探索、概括计算法则的空间,让同学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的过程,鼓励同学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考虑过程,揭示算理,概括法则,培养数感。

  2 .加强对比,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沛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一起点,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只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同学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同学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除重视口算训练外,还应注意练习的针对性,抓住分数加、减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练习。当同学计算熟练后,要注意指导同学的计算法则,适当省略式题计算的考虑步骤,简缩思维过程,培养求简思维。同时根据计算式题的具体特点,鼓励同学选择灵活的算法或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同学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 .认真审题,自觉检查,培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同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同学整体感知算式的特点,确定题目的运算顺序。教学中还应重视教给同学险验的方法,培养同学良好的检验习惯。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3

  本学期,学生在学完分数乘除法后就已经将分数四则运算全部学习完了。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教学法,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并重视对学生在计算习惯方面的培养。

  成功之处:

  1、借助具体情境,(出示例1)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来。首先我请两名不同做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第一种做法:2/518+3/518 第二种做法:(2/5+3/5)18 当进行全班交流时,我首先请第一种做法的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当学生提到要注意计算的运算顺序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接着,再请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答,当学生说到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时,我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的联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很快就发现了两者的紧密联系:第二种方法只是第一种方法的简便算法。我再让学生明确这是什么运算定律?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这个运算定律后,我又让学生回忆其它的运算定律,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个运算定律的意思。整个新授环节,我不是通过单纯地说教,让学生接受这些新知,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新知。我觉得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深刻理解新知。

  2、关注学生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掌握运算顺序,并形成合理利用运算定律进行运算的意识。精心设计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练。2.变式练习。

  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

  在实际解题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都会做,但真正准确率很高的学生却不是很多。

  通过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一、让学生牢记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才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老师要讲清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学生要牢记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4

  这是一节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导课开始,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情景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整节课,创设了多个数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的`数学情景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

  几乎每一题的训练,都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

  4、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使练习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恰如其分的渗透思想教育,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体验。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5

  课堂传真:

  热脑运动:(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出答案。

  师:我们学校要开展“数学读书读报”活动,昨天包老师对咱班订购阅读书目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到,有10人要买《数学故事》,25人要买《数学神探》。(挂出小黑板:《数学故事》每本12元,《数学神探》每本8元)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买这些书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数学故事》要多少钱?买《数学神探》要多少钱?

  3、买《数学神探》的钱比买《数学故事》的钱多多少元?

  王老师点评:从生活来,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师选择1和3用小黑板挂出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先求什么?

  生:买《数学故事》和《数学神探》各需要多少钱

  师:好,在自己本子上试着解决

  王老师点评:这里可以放手学生自己思考,不要把学生的思考抢过来。

  师巡视学生情况,指名板演,学生列出的是分步算式

  师:有谁列出综合算式的?怎么列?

  生:(10×12)+(25×8)

  师: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吗?

  生:可以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这里是乘法和加法,不加小括号,也是先算乘法的

  师:观察一下,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加法,有乘法

  师:我们以前学的也有加法和乘法呀,再想想看,有哪里不同?

  生:原来学的是有三个数字,这里有四个数字

  师:也就是说原来是两步计算,现在是三步混合运算,是吗?

  生:是

  师:我们都知道先算乘法,那么第一步可以把两处乘法同时算出来吗?

  生:可以的

  师小结后同学独立解决问题3。

  王老师点评:这里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思考空间。

  ……

  师:(出示试一试150+120÷6×5)观察这道算式,有哪些运算?

  生:加、除,还有乘

  师:这里乘和除连在一起,以你的经验,应该先算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老师示意孩子打住。

  师:嘘……在自己本子上算算看

  王老师点评:当时觉得“恰到好处”,后来细想想,这里似乎又给学生提示了。

  指名一做错的学生板演,利用错例资源

  众学生指出错误后,师示意学生打住

  师:经过你们的提示,我相信汤晓炜一定能做正确!来,晓炜,试试看

  生做对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自发地)

  王老师点评:能很好地利用错例进行教学,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很好!

  ……

  师:像这样含有加、减、乘、除的三步混合运算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谁来为我们的智慧百宝箱里放上一宝?

  生归纳总结后出示小黑板,齐读。

  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师:接下来,我们将带上这一

  宝来进行快乐练习,成功点击,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有!(声音响亮)

  快乐点击1:你出题,我来算

  同桌互出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交换着做。

  快乐点击2:计算诊所

  快乐点击3:解决问题我能行

  益智快餐

  ……

  王老师总评:总的感觉很舒服!和孩子交流比较亲切,计算教学中我们提出的几点都做到了,比如,和生活紧密结合、注意学生的思考性等,将计算融入生活是很好,但最好要让学生自己也体会到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学生的思考性方面的培养,还要再放一点。

  我的反思:谢谢王老师的指导,让我有很多收获!反思我的教学,我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得还可以,总是想方设法地改变形式,试图让孩子不感觉计算的`枯燥;也经常用生活中的资源去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但我做得还不够,还应该努力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体验,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也许对孩子的爱和呵护不应该体现在教学上,我要更加放手,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也只有舍得放手,我的这些孩子才能更加独立,才能更快地发展!

  再次感谢王老师的指导,以后的日子,我会更加努力,我有信心,可以做得更好!!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5.2+2.8 3.63+6.37 0、72+0.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

  追问: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卡片出示: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可能)

  A、21.37+75.6+78.63 B、21.37+75.6+78.63 =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 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 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 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7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习。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近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习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近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平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8

  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9

  按我原来的理解,混合运算的教学是很简单的。无非就是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学生照着既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但陆主任的一席话使我对教材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为例,談一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重视情境的导入。

  数学源于生活”。尽管运算顺序是一定的,但课堂上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二、注意新知与旧知的矛盾冲突。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乘加混合”学生还是习惯地从左往右,但第二个问题“乘减混合”显然不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组织产生认知冲突。抓住这个时机的运算顺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先用乘法算出付出的2盒水彩笔的价钱,再用减法算出找回的钱,最后再总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

  三、灵活用好练习题。

  “想想做做”第2题改错可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选取,问题从学生中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既能纠正自己的错误,又能体验到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乐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使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扩展到了小数。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能力,观察、分析、判断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抓住重难点进行设计。

  1、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也是为后面学习三步一般应用题做准备。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2、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资助探究和合作交流构成中整整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规纳,都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练习题型多样,层次不同。

  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力求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有坡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针对运算的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的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激发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是对于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的了解不够,反馈中的问题过多,过繁,还不够简练精辟。

  二、是学生的基本的计算能力还没有形成,使得课堂练习的节奏不快。

  总之,无论这节教学内容的优势,还是不足,它将成为我今后课堂数学中最为宝贵的经验积累。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1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二课时是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第三课时是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以自主学习为主,交流展示为辅,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讨论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单元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强化,最后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备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根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由于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到,在提问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是因为在备课中没有想到怎么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所造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细致地思考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每一个追问的层层递进。

  2、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考、发现、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现,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心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讨论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很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整,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多种练习形式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节约课堂的时间,我将本课巩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根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练习形式,有的题是每组完成再汇报,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还有的是简答,口答等形式,这样的安排为了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2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在什么知识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索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时,我出示例2,问与例1相对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索出:分数四则运算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练习。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到较多的练习机会等。”在课堂练习中,除基本训练打基础外,我还出示了“尝试题”,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边算边讨论,成功地解答尝试题后。

  还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专项练习:1.基本训练。2.变式练习。3.游戏练习。为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尝试思维情景,让学生看有所思,练有所想。加强了信息交流,促进尝试成功。尝试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学生讨论,是在学生获得自己的努力结果之后进行的生动活泼、独具一格的“语言和思维训练”,这种讨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情感上得到交流和满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

  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三次学生讨论,根据学生输送的信息,针对学习新知识的缺陷,作画龙点睛式的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参与讨论,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输来的信息,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教”促“学”,“学”中有“教”,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保证了尝试成功。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3

  练习十五的题目主要有三类:一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如第2、7题;二是可以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如第3题;三是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4、5题以及第8~11题;此外,第6题,主要结合刚刚学习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解方程的练习。

  这节课主要完成6~11题,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分别解出每一个方程,使学生加深对方程解法的理解。第7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8题先回忆梯形面积公式,在进行计算。

  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体会在哪些情况下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由于补充了一些练习题,就没有让学生来研究有一下教材上第82页的第9-11题。结果,在课堂作业中发现问题还挺大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时有些学生是“跟着感觉走”,乱做一气。真担心,后面要学习《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这些学生又该怎么办?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4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人教版新课标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向来被老师们认为没有什么难点,但是学生很难掌握好,计算的正确率极低的一个数学难题。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中带分数的计算已经从新教材中剔除出去,相对而言被减数是1的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难度大一些,学生也比较生疏,在这被减数是“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种实际问题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单位 “1”突破隐含条件“1”这个难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对课本上的例题呈现稍作处理,就为学生的创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满足学生的成就感。生列式解决第 1和第2个问题时,既对上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巩固,也为进一步学习新知作好了准备;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学生有了第1个问题基础,很容易得到1/4+1/3=7/12,1-7/12=5/12。“谁能列出综合算式?”“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在动态的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梯度上升,在此老师所作出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调整,就是为了不断地靠近学生,让学生从容去认知、从容去研究、从容去建构。

  “计算不等于死算,计算追求巧算”,是课堂极力宣扬的主张,在通常情况下,分数加减混合计算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也就是分两次通分进行计算。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有时可以使得计算比较简便,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虽然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但是通过这样的`举例说明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了,效果也不错。另外在计算过程中,着力渗透一边计算一边约分化简的思想,让学生在追求巧算思想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5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学习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验证。

  在教学中,要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有:

  1、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选材。我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因为很多学生会依赖书本不去思考。我所选择的.这道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课前让学生复习过,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布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09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4-19

《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03-09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17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08

混合运算复习教学反思02-21

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01

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