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静夜思》教学反思

《静夜思》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8 13:33: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静夜思》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

《静夜思》教学反思1

  [案例描述]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静,安静。夜,夜晚。思,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板书:明月光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1)疑是地上霜这一行诗句中你哪个字不理解?重点解释疑、霜二个字。

  (2)谁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4.理解第三行诗句:

  看图,诗人在干什么?(抬头看天空中的月亮)。诗句中哪个字是抬的意思?(举)。板书:举头望

  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抬头看天空中的明月。)抬头望()的明月。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具体。应是:抬头望着高挂在天空中的明月。

  5.理解第四行诗句。

  读第四行诗。板书:(思故乡)指名说说思故乡的'意思、谁能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诗人看见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起故乡来。)

  6.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说说重点字、词的意思。

  疑

  举头

  思故乡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静夜思》教学反思2

  20xx年3月18日上午,我听了同组一年级语文老师张xx和夏xx两位老师对《静夜思》这篇古诗的授课,受益良多,特记录反思,以备在自己今后的教学中扬其优点,避其不足。

  优点:

  1、古诗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读,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通过反复朗读古诗,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体会意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老师再相继点拨引导,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老师通过出示《静夜思》背景插图,优美的配乐,李白的图像,尤其是张金哥老师在理解“霜”这个字时,搭配的图片,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能够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

  3、在田字格生字教学中,两位老师对生字讲解细致、认真,值得学习的是能把学生书写反馈群中的生字再进行直播展示、点评,让孩子明白书写的要点,从而把生字写得更规范。

  不足:

  《静夜思》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我想诗句的意思的可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引导孩子自己理解、体会,必要时连麦让孩子做一做诗中李白的动作,演一演。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举头、低头等动作,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体会作者李白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静夜思每个学生差不多都会背了,可其实好多却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样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明白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他在思念着什么呢?也乎意外的是,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

  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立刻进入了阅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能够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妈妈爸爸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住校生池升浩先说,他说每一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情绪,明白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有的说我也很想回家了。最后,我问他们,些时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本来我是打算上失败的一课的,没想到却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静夜思》教学反思3

  I.解释问题并了解学习情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因此,在介绍了这首诗的标题后,我首先了解了学习情况:孩子们,你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多数学生都听说过)你对这首古诗了解多少?(有些人会读,有些人会背诵。)

  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学生们;了解”,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II。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我首先提出了要求:

  (1)能读会背的学生可以找学习伙伴进行竞争,看谁能读得准、背得好。

  (2)找不到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的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一起学习。

  第二,教师走访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的交流也在不同层次上进行。首先,让低水平的学生阅读古诗词,注意正确的发音。然后让高水平的学生与他们的同伴竞争,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此期间,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努力让不同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持之以恒,使之成为学生心中的精神积淀。

  此外,对诗歌的理解和阅读指导也不应牵强。教师的.分析不应取代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应加深对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理解和体验,具有一定的感知和思维能力,并受情感的影响。在朗诵古诗《静夜思》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你曾经想念过你所爱的人吗?告诉我你当时的感受。然后伟大的诗人李白,像你一样,在这种心态下写下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和独特的情感会让学生在强烈的乡愁中再次阅读这首古诗。

《静夜思》教学反思4

  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当差不多都会背,可是经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我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样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明白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立刻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仅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能够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一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境,明白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终,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激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静夜思》教学反思5

  古诗《静夜思》,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也把它背得滚瓜烂熟。

  面对这样熟悉的古诗,咱们做老师的还有什么可教给一年级孩子的呢?

  首先,应花精力突破识字的难点。

  新教材要求孩子识记的字特别多。《静夜思》一文因诗文短小,生字不算多,但也有10个。如何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诗中字词的认识上呢?因为孩子们自以为已经很熟悉课文,就摆出得意骄傲的神态,不愿再细听老师的引导,只一味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背诵的本领。其实,他们也就只能这么小和尚念经般瞎背一通而已,其间还有不少字音是不正确的,不少生字是不认识的。这时,组织孩子评价他人读音的缺陷,一起讨论生字的字形,就能找到他们对于古诗的新鲜感。

  诗中三拼音较多,又大多是带“ang”的后鼻音,读准确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得在这些三拼音的朗读上下功夫。另外,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亦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古诗的内容和含义。

  其次,引导孩子们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然是熟诗教学的必要目标。

  面对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教者光采用深入分析和烦琐讲解的方法,则事倍功半。所以一定要凭借优美的音乐和诗意的画面,采用一年级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他们体会时,也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

  如:说到李白思念家乡的时候,孩子们的感触还是不深,因为从他们眼光中流露出来的仍是一脸的茫然,读起诗来也充满了笑意。这时,我就问:

  “你离开了爸爸、妈妈,会怎样?”

  “我会担心的。”一孩子说。

  “你担心什么?”

  “我担心妈妈是不是平安。”

  “那李白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也会怎么样?”

  “也会牵挂家人的。”孩子们一致认为。

  “他又会牵挂什么呢?”我追问。

  “他牵挂妈妈的老毛病有没有再犯。”

  “他牵挂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不好。”

  “他牵挂家里的田地有没有获得大丰收。”

  ……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再读古诗,感情出来了。集体读,指名读,孩子们都已沉浸在浓浓的思念之情中了。

  当然,此诗虽说短小精悍,要想真正读懂它,也非易事。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很难对此诗做全面的了解,我们只要让他们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今后,每一名学生都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品读这首诗。

  第三,凭借此诗,开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新篇章。

  《静夜思》是小学课文新教材中安排的第一篇古诗。凭借此诗,开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新篇章,激起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就能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就把此诗的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古诗的金钥匙。

  读古诗得认识作者,了解作者。那又怎样向一年级的孩子介绍《静夜思》作者李白呢?我觉得还是应该用孩子们熟悉的一点知识做引子,让他们一点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当问起《静夜思》的作者是谁时,十有八九的孩子会说是李白,可仅仅知道这个哪够啊。我马上追问:“你知道他的故事吗?”

  立马好多孩子做无知状,呵呵,这都是平时小和尚念经的结果。不过总有智者在的,一男孩举手说:“我知道‘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讲的就是李白小时候的事。”不错,终于找到切入口。因为对于“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孩子们还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可还不会把此知识和彼知识串联起来。现在,他们马上就觉得,原来李白并不陌生,小时候也是个淘气孩子啊。重温“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后,又有孩子说李白喜欢喝酒的事,原来他们懂的还不少的。

  当问起你都读过李白的哪些诗时,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不少。

  其间,一个孩子说:“我读过李白的.《春晓》。”

  我莞尔一笑说:“《春晓》可不是李白写的。”

  马上有个孩子接上:“《春晓》是孟浩然写的。”

  我马上表扬这位多知的孩子:“你知道的真多。不过这位写《春晓》的孟浩然还是李白的好朋友呢。”

  孩子们听罢,个个乐呵呵的,想必他们在想:原来古人的事也这么有意思啊。

  教完《静夜思》,古诗学习也就刚起了个头儿,接下去,我就利用班队课让孩子们把知道的古诗美美地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还查看了孩子们手中已有的关于古诗的书籍,告诉他们哪一本比较合适,没有的要赶紧去买。老师说的话可是他们的“圣旨”,相信他们一定会一步步走近古诗,阅读古诗的。此外,我还打算把学习古诗的计划告诉孩子的家长,给他们印发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的篇目,让孩子家长一起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古诗词。毕竟这70首的古诗只有20多首是放在课内学的,其他的可都要求课外掌握。

  就此下来,熟诗的教学也便有了可教可学的内容。只怕还嫌精力不够,时间不够了。

《静夜思》教学反思6

  在教《静夜思》之前,已经预料到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背诵。因此,把学生齐背课文和单独背课文的这一环节由课的末尾提到了课的最初。实际上,让他们背诵古诗是对自己在课前考察学情的进一步确认。果然,他们会背诵古诗,但仍存在字音咬不准,不知道怎样停顿等问题。于是我肯定了他们很棒,能背诵诗歌之后,话锋一转,说:“你们虽然会背了,可是里面的有些字音还没有读准呢”稍微的打击,让学生更专注地倾听老师讲课。

  其次,孩子背《静夜思》大致是不知其意的'。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用图片的直观呈现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但静下来仔细思考这堂课却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在引导孩子朗读古诗方面,如何让孩子读出这种古诗的韵味呢?要怎样读才能平仄分明又富有诗意呢?这些问题,在之后听薛瑞萍老师的讲座时,得到了一些启发。古诗仍旧要读出韵律美。最基本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很好的方法。总结一堂课,总希望自己在边教边悟中得到提升。

《静夜思》教学反思7

  一年一期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根本不准。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

  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我特意让全托生戴紫薇先说,她说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妈妈,于是学生的话题就这样打开了,就这样他们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

  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他们甚至说:月亮都圆了,为什么我与家里人还没团圆呢!我明白,此时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静夜思》教学反思8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我一直很喜欢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诗——平长仄短,却总有雾里看花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莫名。

  知道《静夜思》的“思”读第四声,缘于暑假中和徐健顺教授的闲聊,之后又与陈国安教授聊这首诗,他再次重申“思”应读第四声,作名词用,解释为“心绪,情思”。

  顺着这份心情,我从题目入手,教平仄,悟情感。

  先看题目。连着三个第四声,仄仄仄,用线连接,直线下降,学生们体会到诗人此时情绪低落。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诗人的情感。等到学生对诗题、诗情有了较深刻的体会,最后让学生朗读题目,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当好。

  新授之后,该是运用了。在默写诗文之后,学生能较快地标出这首诗的平仄,进而连线,画出诗人的情感线。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心路历程,进而找到关键字词。最后是情感朗读。整个过程可谓顺畅,学有成效。

  常说教语文要“关注表达”,即关注文字的表达形式和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诗歌教学同样如此。

  按照平仄,画出诗人的情感线,这竟是“关注表达”的最佳切入点,可谓一举两得。

  其一,关注诗人如何通过二十个字来抒发情感。

  由情感线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诗人起初的心情是高兴的.,然而一看到月光,一想起自己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心情即刻起了波澜;愈想愈冷,乃至如霜;举头低头,黯然神伤,起伏跌宕;最后还是那轮明月,温暖了孤寂而冷落的心。

  有意思的是,情感线每次波折处,恰恰是本首诗的关键词:月——霜——举——低——故乡。文字与情感浑然统一。

  其二,通过情感线,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堂课上,我两次运用由平仄连线而来的诗人情感线,让学生说说诗人的心路历程,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效果都很好。

  “素读”推广人,广州的陈琴老师曾疾呼:“小学语文老师要懂一点诗词格律知识”,我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从诗词的格律中,还能窥见别样的教学方法,真好。

《静夜思》教学反思9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能背诵自如。所以,一上课当我刚揭示课题时,学生就在下面说开了,有的甚至就背诵起了《静夜思》,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学安排,而是针对学生的已知水平,让学生自由地读《静夜思》。注意要会认的.生字。孩子们借助拼音,认识了“低、静、夜、举”等要会认的生字。本课要会写的生字有4个:“目、头、耳、米”。这四个生字中,“头”的最后一笔是点,孩子们特别容易写成捺。我就用红色的粉笔标注出来。及时纠正了孩子们的错误。

  写完生字,我让孩子们诵读古诗。看着学生摇头晃脑地诵读着诗句,听着学生琅琅地朗读,我想诗句的意思学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备好的课讲解呢?最后我决定摒弃教案上的东西,让学生在找朋友说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己找朋友,准备表演《静夜思》,事先我作了说明怎么表演,一组三人,一人背诵古诗,一人在旁边讲解,还有一人表演诗人李白的情况。如在一生摇头晃脑的诵读中,负责解释诗句意思的同学在边上开始合着节拍一句一句的解释,而此时李白也在台上表演开了,一会举头望明月,一会低头思故乡等等。学生准备时的热情空前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新课程的学生主动参与,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静夜思》教学反思10

  本周教了《静夜思》这首诗,教学之后感触不少: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反映了外出游子深夜思乡之情。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先结合预习,让学生看拼音自读《静夜思》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识字。因为学生有背诵古诗的基础,再加上预习,所以对于古诗的背诵是很轻松的事。然后我就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巩固识字。(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通了生字后重点就是朗读感悟古诗的`意境了。对此我先让学生读,然后我范读,通过对比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想去学,读好古诗。再通过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的乐趣。

  在学生熟读后,我又引导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随机予以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很丰富,有字词类的、有诗句内容的,还有的问他为什么想家乡呀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孩子们在动脑思考了。我们就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

《静夜思》教学反思11

  教学目标

  1.会认“静”“夜”等10个生字,会写“目”“耳”等4个生字。

  2.朗读古诗,并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板书)(课件)

  床前明月光,

  夜疑是地上霜。

  静

  思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设计思路

  从背古诗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从初读──理解──诵读──唱读,使古诗教学充满韵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会背这首诗的请举手!背给老师听听。(生背)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播放李白的图像,认识唐代诗人李白。师:李白可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哦。还会背哪些唐诗?

  2.指三四名背。(评价语:你背得真好听!你背诗的样子很可爱!等)

  过渡:

  咱班孩子的肚子里装着很多诗哦,称你们小诗人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咱们这些小诗人要好好地学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坐正,咱们要认真地学!请齐读这首诗。

  二、认识二类字

  过渡:这首诗里有10个字,我们一起来读。

  1.幻灯:10个带拼音的生字,齐拼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静、床、光、望、乡”几个后鼻音和三拼音节的字。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幻灯效果:学生记住了哪个字,那个字即在屏幕中消失,同时配有鼓掌声,以此激励孩子。)

  3.幻灯:再出现10个不带拼音的生字,多种方式认读。

  4.只留“静”字在屏幕。师:把“静”字放在课题里看你们能不能读准,请读课题。

  三、释题-理解

  1.小朋友们,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诗句中哪些地方写“夜”呢?(明月)从这个词怎么看出是写“夜”?

  3.诗句中哪些地方写“思”?(思故乡)评价:对,这是作者直接地告诉我们他在思。请大家把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读出来。指导:你们没读出李白思念故乡的感情,应该把“望”和“思”读真切一点。(师同时在黑板上标上着重号,并示范。)再读一遍试试,这次加上动作。

  4.老师看到你们是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和“抬”有什么区别?你们做“举”的动作给我看。(师:这不是举,而是伸手。再举一回,举起千斤重担来。对,这才叫“举”。)

  5.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李白的头怎么就这么重?“举头”这个词怎么读?

  6.齐读后两句。

  7.我们在诗句中找到了“夜”,找到了“思”,但我们不能明白的是,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在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同座讨论一下。老师引导:天上只有一轮什么?(明月)地上只有一个谁?(李白)是啊,天地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与李白”相对望,难怪李白强调静夜里静思,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读这首诗呢?学生感情朗读全诗。

  过渡:

  其实古人读诗很讲究韵味,他们读出来的诗有点像唱歌一样的好听。你们听──—

  四、吟读

  1.师范读。(师边读边在黑板上画拍子:半拍、半拍、向上一拍、半拍。平声拖半拍,仄声向上拖一拍,读来饶有趣味。)

  2.生自由读。

  3.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你看着老师的拍子读。)

  4.集体汇报读。(师: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拍子读。)

  过渡:

  这样读诗才有味道。古人读诗的时候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候是唱读的。我们一起来唱—

  五、唱读

  1.师(放《静夜思》音乐):来,我们一起唱。

  2.师:喜欢唱吗?先诵后唱,我们再唱一遍。

  六、总结

  看着你们唱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小诗仙们,下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古诗,唱读古诗。

  2.认识10个二类字。

  3.用二类字扩词,比比谁组的多。

  二、指导写字

  1.观察范字,指导书写。

  “耳”上横短,下横长;“头”的第五笔是“长点”。

  形成写字口诀:

  拼“耳”字:ěrěr

  写“耳”字:横竖竖横横横

  数“耳“字:“耳耳一二三四五六”生边数边书空。

  2.描红、临写,提醒正确的的写字姿势。

  3.评价学生作业。

  三、实践活动

  晚上观察天空,烁烁自己看到了什么,鼓励用图画来展示。

  【教学反思】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战时自己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通过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朗诵,背诵古诗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根据拼音自己练习读,发现自己读得不正确的可以请同桌帮助。然后通过与字娃娃交朋友的`游戏来调动认字的积极性。将生字与音节打乱,“找朋友”,“认朋友”等游戏性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学生愿意在玩中学,这样既补充了丰富的拼读练习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在认读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字音的纠正如:“床”、“光”、“望”、“乡”都是后鼻音,学生读起来不容易读标准,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不准的就看老师的口型读,直到学生读准为止。

  会读不是最终的目的,关键是否能牢固掌握,我还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写生对字型的认识。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用组词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加深对生字的记忆。如,光—光明,月光,灯光;举—举手,举重;用“词语转盘”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本课的生字。还让认识字的同学说出自己是怎么认识的,请认识的学生当小老师,教那些不认识字的同学。于是我采用包干到人的方法,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自己去给自己选择小老师。大家互相帮助,一起学习,一起读字,一起读书。这种方法一经实施,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老师认真负责得教,同学们也喜欢学,到了第二节语文课,大伙儿基本上都能熟练地读出这些字了。最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人团结合作,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读书,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问问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想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静夜思》教学反思12

  《静夜思》是我们第一册语文中学到的第二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堪称李白诗中的经典,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背诵了,故教学重点放在了读准字音和理解古诗上。

  家长教孩子背古诗,一般不会注重字音有没有念准了,所以听孩子们背诵这首诗,要么全都是前鼻音,要么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纠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课题中的“静”,很多孩子都没读准,它是后鼻音,比较难度,“思”是平舌音,个别孩子常读成翘舌音了,把古诗的题目读正确,也花费了不少时间。

  其次在理解诗意时,大部分孩子都对第二行有疑问——疑是地上霜。抓住了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霜,恰好今天早上发现塑胶跑道上有一层白白的霜,就带孩子们去看了看,并加以解释,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让孩子们读读第一行和第二行,说说李白觉得什么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级的孩子,很多孩子没认真读就开始乱猜“月亮”、“床”,甚至猜到了“李白”,于是我让孩子们别急,再仔细读读一、二两行,第二次读,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体会,“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觉得月光洒在床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样。

  此时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当时李白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此时的凄凉孤寂让孩子们去体会可能困难了点。于是我试着让孩子们想一想,你们觉得月光洒在地上像什么,孩子们对这种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最有兴趣了,有的说像一层白白的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条白裙子……

  是啊,为什么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纱、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说明当时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们慢慢地体会到,李白当时孤单、寂寞的感觉,这样对读好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很大的帮助。正因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无法立刻回去和他们团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觉。

  像这样突破难点,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静夜思》教学反思13

  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一堂课下来,我有了新的启发。

  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古诗怎么“自主学习”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诗教学。我从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入手,虽然孩子们的精力不是时刻集中,但我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带读、自由讨论识字办法、领头书空、展示自己、自我评价……看着他们兴冲冲的小脸,我想他们还是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尤其不能拘束了学生的想象力,应在教学中把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标十分重视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所以,不用旧模式老师介绍,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写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多让学生朗读、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诗歌的`朦胧美,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学生的话题打开了,这样他们也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此时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没错,学生们喜欢读书,喜欢多种形式、变着花样读书!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那么教会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人生财富啊!

《静夜思》教学反思14

  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在学习之前我就料想到每个学生差不多都会背,摸底后发现语气和诗的韵味没有读出来。更别说理解诗的意思了。如何让孩子在诵读中去体会李白望月思乡的感情就成了本课人文主义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诗的情感

  在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只身在外,望月思乡的情感之前,我便用了很多的语言去铺垫。如月亮常被人用来寄托思乡之情;八月十五团圆夜,全家一起团圆赏月。在这些基础上,我再让孩子去体会如果一个人身在异地,不能和家人团聚,吃不到父母亲手做的菜,听不到父母的声音讲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读。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于是我又问他们:你们也有过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吗?什么时候最想?学生的.话题打开了,这样他们也明白了诗人的心情,知道了什么叫做思念。此时,我让他们再去读一读诗。最后,我问他们,你觉得你读懂了哪一句或哪一个词,于是所有的诗意都在孩子们的嘴中被解释,此时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也让学生明白了读书不仅仅只是会读,还要读会些什么。

  没想到这节课有了这么多意外的收获,感谢我的学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潜力,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体验也尝试。

  三、写字教学

  我时常让学生说说写该生字的笔画顺序,希望孩子能自己用眼睛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让孩子描红,而后在田字格中写,而我就在孩子写时再巡视指导,最后将错误较多的地方指出来,提醒孩子。改进办法。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静夜思》教学反思15

  《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挂图以及诗歌进行大胆想象,自我进行换位想象,忆起家乡的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经过情感的融入,让学生读起来韵味十足,朗朗上口。经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也许不能说出一些字义,但能理解诗意。对于培智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很有利于促进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完美的意境。我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的美。然后请学生自愿站起来展示自我的风采,让学生都很羡慕他,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愿意站起来读,还经过小教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从读中感知诗意。

  二、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必须的韵律节拍。仅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培智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三、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境下写了这首古诗。”能够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构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到达共鸣。

  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这一教学理念。在新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学生自主欢乐的学习。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问题,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沉稳,教学速度有点快,个别化教育不够深刻,这几个方面还需继续培养,也是我今后教学异常注意的环节。应当说这次公开课让我收获匪浅。

【《静夜思》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10-10

《静夜思》教学反思05-18

《静夜思》教学反思05-17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11-17

教学反思《静夜思》03-15

古诗《静夜思》教学反思10-11

语文静夜思教学反思03-01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11-15

《静夜思》教学反思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