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2 13:11:3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恩难忘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

  1、课堂上,问题的提出是循着课题提出来的,所以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感悟“扣住课题质疑,抓住关键语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预设加生成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问题的设计、两个关键语句的品读是预设的,但学生在感悟和理解“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时的发言及由此展开的讨论是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去设想的。这一生成的精彩、学生思维的激活全靠“为什么不把田老师的故事比作‘冬雨’、‘夏雨’呢?”这一问题的出现,而这个问题是在师生交流中突然产生的。

  3、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生发开去。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但是如果课堂预设得过细,或课堂上过于强调执行教案,那课堂生成则很难出现。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4、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其整体效益能否产生,靠的是教师的意念控制,偏向任何一个方面都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教学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讨论,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等等能说得清哪儿是语言训练,哪儿是情感品悟,哪儿是教育熏陶吗?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2

  尊敬的刘主任、各位同行:

  下午好!今天在坐的各位都是商南教育上的行家里手。

  大家都是来自我县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的一线精英。说实话,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压力很大。很有班门弄斧之感。但套用我在商州听课时一位老师说的话心里又颇感安慰,她说----弄斧还须到班门。的确!与高手过招,才能暴露自己的问题。不置身于这浓郁的学术殿堂之中,又怎么能提高自己?所以我今天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执教这一课的。恳请各位前辈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我所执教的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园丁之歌》,师生情是古今中外作家反复抒写的主题。这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便是著名作家刘绍棠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而表达的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 。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都有与作者近似的经历,因此在感情沟通方面应该可以引起共鸣。

  熟悉教材后,我做了如下设计:

  1、由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关尊师的小故事和名言导入新课。名言是我们所熟悉又认同的留言哲语,大多出自名人之口。先让学生自己展示所知道的有关尊师的名言和故事,然后出示众所周知的相关资料,既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在无声中让学生养成积累名言的好习惯。

  2、抓题眼,初步感知文意。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抓题眼是上好课的关键。”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把课题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老师的恩情让我难忘。借机引导学生质疑:师恩指什么?师恩为什么难忘?此时,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感知大意。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充分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我只作必要的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认识田老师这个善于用故事吸引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人物形象。

  3、抓重点词句,品味积累语言。课标在第三学段的词语教学中关于词语教学提到了与之前学段的不同:一是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词语意思,二是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是能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也就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在这一课里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比如“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等,从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中我们感受到老师的故事很精彩,再从对故事的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让学生理解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心里一个可敬可亲的老师形象不自觉就树立起来了,学生也就更明白了“师恩”的含义。课文结尾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查资料时看到一位老师这样做的,那位老师因为这段文字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家乡北京郊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纯朴,乡土气息浓厚),从中找到这位田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因此这一段并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给予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点。但我们本次教学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好的做法我没法采纳。所以我将这一任务由课前移向课后,在课外推荐阅读里让学生做选择性的阅读刘绍棠的作品,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平台。

  4、注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著名作家的语言魅力。诵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应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有位专家曾说:“琐屑的理性分析会湮没语文课堂的美,长期享受不到课文美感的学生,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语文的兴趣。”在这节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聆听字正腔圆的.课文范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迅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品味“娓娓动听”一词时,让学生再现田老师的语文课堂,也把这个故事“读”的娓娓动听。在了解作者刘绍棠其人时,让学生自由朗读,不受集体约束。升华感情时,还出示了一首赞美老师的小诗,请男女学生表演朗诵。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学生不仅受到了美的熏陶,对“师恩”的感悟也更加深刻。

  5、拓展延伸,由此及彼,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拿到教材读了第一遍课文后,我当时的想法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要经历的一幕幕。而这一幕幕是每个学校每天都要发生的,就这么简单的故事怎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情呢?再读课文,仔细揣摩,又有所顿悟。试想如果没有当年老师讲的一个个精妙的故事,也许在中国的文坛上会失去一位有才华的作家,我们也就读不到那些充满泥土芳香,至真纯美的作品了。老师那广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使作者把文学当作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掩卷沉思,文中的田老师是旧中国的一位普通小学教师,他的学校就是一座破庙,他的学生有四个年级,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是什么让作者对老师终生难忘?是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这便是作者难忘田老师师恩的原因。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师恩的深刻含义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在过去的四年中都有哪些和老师之间印象深刻的瞬间,再写一写想对老师说的话,并通过激情朗诵和宋祖英的这首名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尊师的氛围推向最高潮。通过课后习题的设置,让学生搜集资料,开展尊师活动。

  最后送上这幅对联----“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替天下所有学子向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

  亲爱的各位同行,也许你曾经为自己只是一名教师而不甘心,也许你曾经为自己每天辛苦工作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而抱怨,其实我们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头上不需要太多的光环,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需要被别人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深深的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去努力,用知识去武装自己,并像文中的田老师那样用一颗仁爱的心,多钻研教学方法,改变你的课堂,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会突然出现那些曾经稚嫩曾经熟悉的面孔向你深深鞠躬,并有一个声音对你说-----“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3

  《师恩难忘》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深情而朴实的缅怀老师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有才华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自己对这位乡村小学老师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怀。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就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让学生联系《师恩难忘》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一类细节进行描写。”有的说:“要写和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例。”还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神态。”我说:“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说:“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事例。”随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一写最让自己感动得老师。正好,我班刚换了数学老师,原来的数学钟老师从一年级把他们教到三年级,和孩子们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们觉得钟老师关心他们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了,我一看,这次作文的效果很不错:首先,学生知道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孩子抓住了在地震时钟老师临危不惧,指挥他们迅速撤下教学楼时动作、语言来描写};其次,孩子们知道一篇文章应该有一个中心,应该表达一种感情{不管写的是那一位教师,孩子们都表达了对他的爱};最后,学生还收获了描写人物外貌时应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才。

  《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在讲古诗时,编出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课文对田老师所编的故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写。用古诗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第二个切入点。我找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都去当当“田”老师,也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改编的兴致同样也很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写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间有趣的对话;有的写出了寻者在寻访之前高兴得心情和寻访之后遗憾的感受……

  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是抓住了文本信息,对学生进行了随文练笔。我认为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发挥课文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4

  《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语言清新淳朴,富有泥土气息。本文记叙的是作家刘绍堂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每讲一堂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从此对于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教学时,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故事的讲课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教师对学生殷殷关爱和学生对老师的深厚感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心插柳柳成荫” ……等重点句子,来歌颂老师育人的功德,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学生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教育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

  课文的第三部分,我先是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无比尊敬自己老师的这段话:“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让学生说说作者会怎样的行礼,然后向学生结合当时作者的`情况想一想,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阅读。在随后的交流中,学生说出那是因为作者明白他之所以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与老师辛勤培育分不开,作者满怀敬意和感激之情向老师行礼。

  通过讲授这篇文章,我更加热爱教师这项职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踏踏实实地度过每一天。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做到不误人子弟,为人师表。今生当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怨无悔。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5

  《师恩难忘》那是因为师对学生有恩。所以教学这一课,我们应该引领学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我个人认为只有找到了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

  在写恩上,其实文章是通过好多种形式写的:

  一是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学生稍微想一想,就能够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就能够明白一所学校就一位老师是什么样子。读着想着,孩子们是能够明白的。这就是第二三自然段所介绍的。

  二是自己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事,往往有两个方面,一种是极善的,一种极恶的。田老师给予学生是善的,所以作者利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这首诗,老师是怎么样通过故事来引导孩子的学的。田老师讲得真好,感动的作家永远没有忘记。

  三是第七自然段中的这样两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句,这两句话的信息量非常大,反复读之,结合上文的信息来理解,就可以抓住整篇文章写了什么。当然恩字也就在其中了。

  四是第八自然段写的是报恩。关键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课文其实就是从这四个方面来写的。整篇文章,我想学生一读就明白那首小诗,就知道其恩。而第八自然段的内容,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语言理解起来不难,因为这段话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能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从中找到这位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所以,我认为这一段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点。假如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引领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此课很容易教成终点型课。

  这一课还有什么新的教法?过去我教过这一课,今年我不教五年级,我在想,如果让我来教,我不可能走着以前的路,我要开辟一条新路来走。这条新路是什么呢?

  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说苏教版的读读背背时说过,不要求学生多么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关键是让他们把这些东西记下来,这是一个布云的过程。布的云越多才能下起雨,如果不去布云,肯定就不会下雨。但到底什么时候下,那说不定。暑假间,在与张老师面对面谈这个问题时,我说好多孩子积累的东西是很多,但就是不下雨,把老师搞得挺急的,急到什么样的程度,一些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太笨了,简直没有办法教。谈到这里,我们认为在云彩很多,但就是下不来雨时,人、动物、庄稼都要旱死的时候,应该利用高科技来点人工降雨。我想刘绍棠的这篇文章恰恰有着人工降雨的味。是想,文中的这首小诗,是孩子在第一年的识字中所学,已经四年多了,重新拿过来再读,并且是在故事中读,好简单呀!孩子四年了,学的东西非常多,我们为什么不想法把过去的东西拿来用一用呢?这是五年级的第一课文,我想如果老师们能够重视这一点,从这个学期起,让孩子拿起旧有的文章,写起来,这个雨一定会越下越美,会形成江河并流入大海。

  今年真的没有机会教这一课,我真的想用这种方式尝试着,因为这样的尝试,让100%的学生喜欢习作,那是肯定的。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6

  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教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师思难忘》这一课,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小学老师怎样上课的事,为什么不用《我的老师》作课题,而要用《师恩难忘》作课题?”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提出了问题,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于是我抓住了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了讨论:

  生:“课文第二段写了田老师上课的情景,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作者当时听得入了迷,至今都难以忘记。所以我觉得应该用《师恩难忘》作题目。”

  生:“课文第三段讲了作者在40年后遇到了田老师,作者仍然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这也说明作者非常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应该用《师恩难忘》作题目。”

  生:“作者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作者从小就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这为作者后来成为一位著名作家,打下了基础。作者是不能忘记田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所以我觉得用《师恩难忘》要恰当些。”

  学生由浅入深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激励学生质疑解疑,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把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7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 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准备

  范读音乐 、教学光盘。

  三、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读文章。自己解决生字,把课文读通顺。(出示读书金钥匙)

  2.检查生字。

  师: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仔细,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一定难不倒大家。现在,谁能想个办法替老师检查一下生字?

  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相机采纳。

  (点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师:会读书的孩子每次读书都有自己的收获,现在,老师想请你再把课文快速读一遍,看有什么收获?

  学生读书,交流读书感悟。

  生1:从文章可以看出,田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的老师,而且很有方法。

  生2:这篇文章讲了作者上小学时候的事情,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的老师!

  生3:这么长时间作者还没有忘记他的老师,说明田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到现在也忘不了他的老师。……

  (点评:交流学生读书的发现,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品读感悟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已经注意到了文中的田老师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到现在也没有忘记那位小学教师?

  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文章,把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批注笔记。

  1.学生读书作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批注笔记。

  3.汇报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不但对课文作了细致的研究,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学习,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他们读书的果实吧。

  生1:我对文章第9自然段的印象最深。通过这一段可以看出,田老师教学有方。为了帮大家学好课文,他编了许多故事。特别是“每……都”这几个词语,说明了田老师对每篇课文都如此,而编“上千个故事”该需要多少时间呀!由此更体现了他的认真和对学生的的负责。

  师:的确如此!你很会读书!这正是田老师为什么给作者留下如此深的印象的原因之一。文中田老师的认真负责让你——

  生1:让我十分敬佩!

  师:那好!请你带着对他的这种感受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也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的喜悦!

  生有感情地读书。

  师生评价。

  (点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该珍视学生特有的读书感受,不要机械的讲解。)

  生2:我觉得文中的故事十分好听。我在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着田老师给他的学生讲解这个故事的情景。我想同学们一定听得非常入迷。如果我也能听听该多好呀!

  师:我想也是。你看,田老师是一位多么有心的老师啊!一首首枯燥的古诗在他的口中变成了一个个美妙动听的故事。也许,作者到现在也不会忘记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今天,大家还想听吗?

  师:谁能有声有色的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呢?看谁有胆量和咱们的田老师比一比!

  生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6自然段。(配音乐)

  (点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师:真好!在你动听的声音中,我仿佛走进了这个故事里,来到了那座小亭子旁,看到了一束束的美丽的花朵……这种感觉用课文中的词语就叫:——

  生齐:身临其境!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也能说明这个故事对作者的吸引力,谁知道?

  生4:引人入胜!

  生5:老师,我觉得还有一个词语也体现了田老师的故事好听——娓娓动听!

  师:你读书真仔细!能用它说句话吗?

  生5:上课了,李老师读课文的声音娓娓动听。

  (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积累词语,鼓励学生爱好写作,体现了学以致用。)

  学生品读其他段落。

  师:通过刚才的读书,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写田老师的?

  生5:敬佩。

  生6:我想,除了敬佩之外,还有深深的感激。

  师:感激什么呢?

  生6:感激是田老师引导他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从事文学创作。可以说,是田老师影响了他一生。

  师:谈得好!你能不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你的理由?读给大家听好吗?生读书。

  师: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再一次面对你的恩师的时候,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生6: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没有您的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没有您的教导,就没有我的现在。谢谢恩师!(深深的鞠躬)

  师:好!一个“恩”字深深道出了你的感激之情。深深的一鞠躬更让我们为之感动。相信,这一定是作者的心里话。所以课题才叫做——师恩难忘!

  师:我想,如果让你再次把课文读一遍的话,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生读书。(配乐)

  (点评: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

  (三)质疑求知

  师:仔细读书,用心品悟,的确有不少收获。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你再仔细把课文读一遍,看还有什么新的想法或疑惑。找出来以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看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班上来。

  生读书,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我有个问题,田老师这样的方法在今天还行得通吗?

  生2:古代的私塾为什么要供孔子的像,而且还称作大成至圣呢?……

  师生讨论共同解决。

  (四)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1.回忆以前自己的老师,把他们的相关资料整理一下。

  2.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点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的需求,才能学有效果。)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田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和有趣的教学方法让我最难忘。

  生2:田老师创编的故事最令我难忘……

  生3:田老师很有想像力,每节课都能让同学们听到故事,我非常想做他的学生。……

  (点评:经过试验,知识再现是一个有效的巩固学习的方法。因此,必须在课堂上让知识重现。)

  (二)再读感悟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读读文章的剩余部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产生同样的感受或有新的想法。

  生读书并发言。

  评读交流。(以学生的发言为资源,着重品读。)

  (三)迁移表达

  1.学生介绍自己的老师。

  2.师生点评。

  3.师:刚才,有几位同学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心目中的老师,但总觉不够,你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表达你对老师的情感吗?

  4.小组准备。要求:语句通顺,有具体事例,表达清晰、明确、完整。

  5.由小组推荐组员发言。(注意声音响亮、仪态自然。)

  6.要求把学生的发言情况组织大家评议。

  7.谁还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继续指名说,评议。)

  8.教师点评。

  (点评: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鼓励学生自由有创意的表达,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四)活动延伸

  师生共同交流对“师恩”的体会,结合“语文天地”中做贺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实物展示出来。

  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我提议课后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

  五、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情真意切而又语言朴实无华的记叙文,由于我们的学生大都有与作者近似的经历,因此在感情沟通方面应该没有问题,经过试讲果真如此,学生对于文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能产生共鸣,表现在读上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文中的场景与今天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虽然经过老师的创设情景,学生要想真正体会到作者那时候老师的良苦用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彼情彼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收获。另外,我还建议把本文作为本主题单元的习作教学的一个范例,以此来进行习作教学,当然,还是需要足够的写作知识作储备的。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8

  记得去年在上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时,第一篇课文是《老师,您好!》。我还记得去年的现在,我和我班中的学生一起品读了这首诗,学生热情高涨,都很激动,同时,他们也从课外找了很多的关于老师的一些名言诗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如今,拿到新的教材,我惊喜地发现第一篇课文是《师恩难忘》,也和老师有关的,可见,编者对教师是多么尊敬,将教师放在了何等显著的位置。为此,我也是一阵激动。翻看这篇课文,给我的感觉就是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句平白,然而细细品味文中的含义,却又觉得不这么简单,课文值得涵咏!

  课文有很多重要句子值得推敲,如“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又如“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我终生难忘。”等。这些句子在课文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想如果真正理解了它们的含义,课文的内涵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三句句子中,我又觉得第二句话最难理解,因为学生很难懂得“播下文学的种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抓住了老师上课讲故事这一主要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在抓老师讲故事时,我又抓住了一些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掌握,特别是 “娓娓动听”这个词语。在讲这个词语时,我让学生用替换的方式给这个词语换词,学生有的说 “眉飞色舞”,有的说“有声有色”,还有的说“绘声绘色”等词语,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并进入了田老师当时讲故事的情境。

  在深入理解“娓娓动听”这个词语真正的内涵后,我又让学生感悟田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读了故事后说,田老师不仅讲的故事好听,还让他们很容易地就学到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要保护环境,保护花草树木。有一学生这样说:“听田老师讲故事,让我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是呀,”我赶紧点拨,这叫“润物细无声”。有的学生说,田老师虽然当时年纪很轻,但他很会教育人,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巧妙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他的教育方法真好,学生容易接受。

  田老师每一堂语文课都给作者讲故事,四年中讲了上千个故事,这其中有着多少的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啊!正因为这样,作者深深爱上了语文,爱上了写作。就这样给作者的心总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田老师将作者领进了神圣的文学殿堂,使作者从小受到文化的熏陶,这样的老师怎么不让学生终生难忘呢?

  讲到这里,学生的脸上不再迷惑,因为我知道他们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9

  《师恩难忘》一课文质兼美、情感至深。记叙了作家刘绍棠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了作者对文学的热爱,引导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如何让学生理解“作者为何难忘师恩”这个问题并让“师恩”植入学生的心灵呢?

  一、抓关键词。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抓关键句。

  抓句子和抓词语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这个唯美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这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句子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学生谈了很多,也表现出了对文中老师的敬佩。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0

  这个学期开学上课时间较晚,第二周的第一天就是教师节。在教师节前夕,我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课《师恩难忘》,显得特别有意义。这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朴实而又情深意切的缅怀老师的文章。他描述了小学时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对他的教育,抒发了自己对这位乡村小学老师的尊敬和感激的情怀。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就布置了一个和文章以及习作一有关的周练笔。

  一、学习人物描写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那种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并让学生讨论知道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写的如此生动具体,就是因为作者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然后我让学生联系《师恩难忘》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学生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这一类细节进行描写。有的说:要写和人物有关的典型事例。还有的说:要抓住人物的神态。我说: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什么样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呢?学生回答后我总结说: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事例。随后我让学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写一写最让自己感动得老师。正好,我班刚换了数学老师,原来的数学老师从和孩子们有很深厚的感情。孩子们觉得数学老师关心他们的事例有很多,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作。

  二、发挥想象

  《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在讲古诗时,编出一段娓娓动听的故事。课文对田老师所编的故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写。用古诗编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是我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第二个切入点。我找了一首古诗《寻隐者不遇》,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歌的`大意,然后让学生都去当当田老师,也把这首诗歌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改编的兴致同样也很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有的写出了童子和作者之间有趣的对话;有的写出了寻者在寻访之前高兴得心情和寻访之后遗憾的感受

  总之,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是抓住了文本信息,对学生进行了随文练笔。我认为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发挥课文的优势,实现读写结合。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1

  正式给学生上第一堂课了,面对台下57双眼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出色地上这一堂课,也算是为今后的教学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北师大版的课本第一次接触,《师恩难忘》一文亦是陌生的。备课工作做得很充分,课前将文章认真地阅读了两遍,第一遍将易读错、多音字及重难点词语问题解决了,第二遍朗读重在培养语感。教案是吴芳芳老师设计出来的,结构非常有条理,内容也很完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田老师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恩之情。

  教学以学生回忆一位这就是心目中的好老师,说出为什么难忘那位老师来导入。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后,让学生找出文章哪些内容写的是回忆田老师的,并试着归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让学生以“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课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田老师的课讲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二是,田老师的可对我有什么影响?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在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引出作者刘绍棠的生平: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发表作品,被誉为“神童作家”,17岁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一切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

  为了突出个性,我又别有用心地认真地思考了课堂上学生可能问到的“拓展”问题,比如:“桃李满天下”的来源,;为什么开学头一天要叩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也许是师生默契还不够,学生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可问,课堂上几乎是我说一句,他们听一句,提醒记笔记,就拿起笔记一句,回答问题也不积极,少有回应。关于“请你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学生总是很沉默。这让我很有唱独角戏的感觉,也许是我引导的不到位。在第二课时总结学习“田老师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结合课文说说对‘师恩’的理解”时,我试着把学生往正确的思维边上引导,“正是田老师善于编故事,培养了我发达的'形象思维呵丰富┅┅的想象力,这正是作者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所必须的┅┅”“‘恩’更侧重‘恩情、感恩’”。

  一堂课下来,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了,原本备课时脑海中想着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声影、踊跃发言的情景,不曾想过,备学生也要准备好学生的不足之处,准备好引导方法,如果什么都懂,那他们就不是该乖乖坐在台下听讲的学习者了。

  目前,迫切需要改进的是,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加强默契。新的一篇课文,又是一个舞台,加油!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2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内容虽然简单,且只举了一个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间透出的是老师的智慧、老师对学生的负责与关心以及作者对田老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一、抓关键词句。

  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想象田老师把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故事来讲课的经过,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会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二、把握整体,抓重点。

  在读课文后,学生已经知道了文章的脉络,这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反复朗读4—7自然段,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的那份情意来自何处。学生在充分朗读田老师用诗歌改编的故事之后,要求学生娓娓动听地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学生边听边想,看看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这首诗的每句话的意思,更能体会到田老师把诗句变成故事,来解释诗意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在诵读中、评议中、交流中内化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3

  我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认为课堂生成不是无规律可循,应该是在师生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自然产生的,就好像两个人在闲聊,顺着一个话题能够越谈越深入,越谈越有劲,越谈话越多。

  所以,我觉得教师课堂生成的能力应该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觉培养的,课堂生成强调师生交流的自由平等,但同样强调教师的“心中有数”,不能“偏题”、“跑题”,这就需要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时,学生就“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身临其境”词语只是说字典上的意思,后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解释词语的意思,学生就很自然的理解词语的意思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才是学生思维解放的保证,是课堂精彩的源泉。关于春雨、冬雨和夏雨的讨论,以及把“滋润”换种说法等等,既是语言的训练和是情感的领悟,又是教育的熏陶。课文语言的.品味,课文情感的品悟,思想情感的熏陶就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整体。像这样的交流讨论,就是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本文最后一段,虽然不是文章的重点段,但是在教学中,我却重点的讲授和启发学生去理解。在这一段课文里,“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我是这样教学的: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请问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的呢?就是说老师的故事像春天的雨一样怎样?田老师的故事还给人怎样的感觉?春天的雨是绵绵的,田老师的故事是娓娓动听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相似的,所以,作者才会由田老师的故事想到“春雨”。是啊,春雨让花草树木快乐地生长,老师的故事则让作者健康的成长,这是多么美妙的比喻啊!“这些故事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滋润”还可以换成什么样的说法?有如春雨点点说明什么?那么,像这样的好句子该怎样来读呢?

  在教学“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敬礼”的举止,“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身难忘”的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感恩情怀。教学时,我注意启发学生想象作者再一次见到恩师时的心情,让学生感悟当时的场面,效果较好。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4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学生理解的难点应该是在6、7、8、9自然段中。教学时,我抓住课题,引导学生直奔理解的难点词句。

  学生读题后,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文中师指谁?田老师是谁的老师?什么时候的老师?其中穿插介绍了刘绍棠。之后,我重点引导学生解读“恩”。

  师:田老师对作者有什么恩?

  生:教诲之恩。

  师:哪方面的教导?

  生: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引导学生读有关句子)“播下文学的种子”指什么事呀?

  生:编故事给我们听。

  师:我6岁上小学,开学第一天,田老师用编故事的方式教我们学一首诗,我听得恍如身临其境。“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你们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学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句比喻句。然后让学生找春雨与田老师所故事有何相似点。

  生:“春雨点点”,是说雨多。“上千个故事”是说故事多。相似之一:数量都很多。

  生:春雨滋润着万物,使万物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田老师所讲的故事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引导着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这就像一粒种子经历着生根开花长叶结果。相似之二: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春雨的作用相似。

  师:是呀,田老师的故事就像春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著名作家后的40年后见到了田老师,还向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说明了什么呀?

  生:作者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深深地感谢老师。

  师;这就叫-----

  生:师恩难忘。

  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我们都在接受着老师的教诲之恩。哪些老师的教诲之恩令你难忘呀?你能像作者一样把老师对你的恩情写下来吗?

  接下来,我重点引导学生从写的角度再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写第一篇习作。

  教下来,感觉学生能读懂课文内容,能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与感谢之情,但让学生学着写一篇感谢师恩的作文,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表达。存大问题:1、感受不到老师对自己的教诲之恩,人云亦云。2、选择事例不恰当。3、叙述简单。4、没有真情实感。

  这一方面是因为课堂上交流不够,二是平常缺少写作方法方面的指导。四年级时虽然花大力引导学生勤练笔,多写日记。但是一部分学生只追求了数量,没有质量。写的日记只是流水帐,普遍不会立意、选材、谋篇布局。于是,我想: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是否应该把重点放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上。要在怎么写上下功夫。

师恩难忘教学反思15

  季羡林先生说:“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在写这篇反思之前,写好了给以前老师的贺卡。

  这篇文章的感恩情怀触动了我,那么如何能触动学生呢?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理解“恩”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所以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领学生把恩字找到,即找到文中的恩有哪些,只有找到了恩的内涵,孩子才能从中读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东西。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语“娓娓动听”、“听得入了迷”、“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结合小诗与故事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老师是怎样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使学生深入体味到老师的“恩”和对学生的爱。然后,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带着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恩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再读后面两自然段直抒胸臆的的句子,学生就能明白感情的基调在前面小事的描写就奠定了。

  但是理解又不能是空洞的。初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和学生一样站在课本的外面,只是把它当作课文来学,而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第二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一个重点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让学生理解老师对作者影响之大后谈谈自己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学生谈了很多,从教学经验、教学环境到独特的教学方法都表达了对这位老师的敬佩,从而在心底树立了一个可敬可亲的田老师。这时的学生便与课本产生了共鸣,也就更容易明白这也是令作者难忘的“恩情”。最后我让学生做一个小练笔,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这样想让课文的留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让学生的感恩之情也充实丰盈起来。

  课文结尾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看似简单,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查资料时看到一位老师这样做的,那位老师因为这段文字引领一部分学生去阅读刘绍棠的书,看看他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以家乡北京郊区的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纯朴,乡土气息浓厚),从中找到这位田老师给他种下了什么。因此这一段并不是课文的结束,而是给予学生一个新的阅读平台,给予学生一个阅读起点,阅读整本书的起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引导不到位的现象,对一些重点词句的感悟还不深入,使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