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6、7》教学反思

《6、7》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2:18: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6、7》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7》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6、7》教学反思

《6、7》教学反思1

  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组成,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

  在学习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可以说教学6的分成是通过情境图的逐步的观察与思考获得的,而7的分成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获得的,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经历一个类推的过程。

《6、7》教学反思2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在数序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变魔术”——将“6”(6个圆片)变成“7”(7个圆片),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通过黑板上所摆的圆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第几”和“几”的区别;第二层次,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鱼缸,进一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第三层次,通过游戏“找位置”,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分清“第几”和“几”的意义。同时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渗透基数和序数,比如“请这一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请这一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设计时都将出发点框定在了成人的思维方式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而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7位同学”和“第7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7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

  通过本节课,我产生了一个困惑:当学生出现教师预设不到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超过了本节课所新授的内容,这样对这部分学生来讲新授就变得没有意义,而如何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那么又会忽略其它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碰到这种情况,教师的教授更应该关注哪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我想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比如今天这节课,学生在自己提问时就出现了“比0小的数是几”、“0的相邻数是几”这样的问题,而也有学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当自豪的.,这时他觉得他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应该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言语,得到同学羡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教师的肯定会让其他学生也模仿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关于数学的知识一古脑儿表达出来,而偏离课的主题;但不表扬,又会使回答出超前知识的学生失落。因此,教师如何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细节,但却影响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效果。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的教如何能协调整个课堂,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探讨的课题。

《6、7》教学反思3

  《十几减7、6》是在学完《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来以为将学《十几减9、8》的'破十法、连减和想加算减法用到《十几减7、6》,同学们会掌握的挺好,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如此。如果给一年级学生写出算式,让孩子们视算,可能还会算,但如果让学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让他在脑中想着算式,说出计算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点难,这一点我忽略了。另外,在学《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时,基础打的不好,有些孩子不理解破十、连减或想加算减,以至于不能熟练说出计算过程,导致计算十几减7、6算式的不熟练,有的出现方法混淆的现象。

  另外,在自主探究13-7=?时,可以舍弃用小棒摆一摆的环节,直接让孩子在练习本上写出某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充分进行自主探究,以免有为了形式增加环节的嫌疑,而为了节约时间,又仓促结束,让人感觉没力度,还不如直接去掉。

  本节课做练习的时间也很少,知识不练就得不到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注意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6、7》教学反思4

  教材在6、7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出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并介绍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形式的内容,是一种在情境图中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一般性策略所要经历的步骤: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口答,这也是教材修订后的部分,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现把这节课反思如下:

  1、体现数学知识本质特征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情境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难免有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题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颜色等都有可能干扰学生,在3班试讲时,就有孩子很关注这些方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中经历简化题目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过滤非数学因素,再介绍大括号和问号,并根据情境图理解其意义,从而提炼出问题,并用手势边比边说,这样,就使图中的数学问题完整而深刻,也使学生在学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重视数学学习经验的培养

  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经历、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图意后,让学生用图形或符号画直观图的形式将图意呈现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积累理解题意的好经验。

  3、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获得问题的具体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这节课中,一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解决问题,教材中给了三个基本步骤: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借助做动作、画图理解题意,检验引导学生有序,练习体验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建立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4、使学生的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创设快乐的森林情境,提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素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甄别错误,在运用中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快乐的加入学习,最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在自己的身边,还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

  当然,本课存在很多不足,1、由于紧张,课上将解决问题的三个主要步骤的提示语张贴掉了,虽然教学环节并没受影响,但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解决问题的模型的直观性差了一些。2、学生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比如,画的图粗糙、大括号写得不象等,相信给学生学习空间,学生的能力会有所提升。3、课堂还不够轻松活泼,练习形式还不够丰富多彩。

《6、7》教学反思5

  本节课在教学用“凑十法”教学9加几的基础上同时教学8、7加几,由于计算时的思考方法是相似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上节课要稍多一点,但计算起来有困难,因为孩子没有学习过类似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方法上学出现了点数的算法,和接着数麻烦的`方法,还有直接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设计以中山体育馆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线,熟悉的情节,唤起学生兴趣,使之产生学习动机,然后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组织学生交流,再进行反馈评价。如果本节课单一是为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的基础练习,会很枯燥,因而设计趣味练习,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找汽车和打气球,几乎全班参与了活动,同学们都很积极。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备课和设计教学过程。由于这节课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第一个班级教学时,由于学生普遍处于接受新知识是属于慢热型,所以主要以老师引导为主,在教学设计完全按照课本的设计上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和课本所设计的学习过程一致。但在另外一个班级,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快,在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非常好,学生主体性比较强。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让学生适时充当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解,质疑比较吸引其他学生的学习。且在反馈时,我发现所有的学生用的都是凑十法,多数的学生是拆5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有的知识顺利的进行知识的迁移。

  本节课课堂气氛没有平时常态课堂那么活跃。存在的原因:老师没有常态课时放得开。在提问和评价反馈学生过于死板,处理学生的回答和教学环节不够灵活。学生第一次拍录像课也有点紧张,课堂常规要求没有到位。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个性色彩。我因课堂中害怕学生没跟着教学设计走或者害怕“收”不紧、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拘束。

《6、7》教学反思6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是6、7的减法,通过学习,能正确地计算6、7减几的算式,进一步体会分合的数学思想,渗透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将图中的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男生和女生一共有6人。6人是总数,从总数中去掉男生的,就是女生的。从总数中去掉女生的,就是男生的。你是怎样列式?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在学生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减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这部分我觉得孩子说的并不是特别好,只是初步感受了两部分构成总体,用总数去减。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先呈现萝卜图,并数一数共有几个萝卜?告诉学生虚线表示去掉。并尝试让学生自己看图说两种图意,提问题。列出两个减法算式,通过有条理的.表述来理解减法算式的意义。然后通过观察这两个算式异同来揭示出今天的课题——6、7的减法。

  在教学例题与试一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当去掉其中一部分,要求剩下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减法来计算,初步认识了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想想做做第1题的练习继续深入理解6、7的减法的实际意义,学生说图意、列算式。第2题使学生自然地想到用数的分成去计算,感受相关的两组算式。

  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计算比赛(想想做做的第4题),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了6、7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另外增加了让学生根据规律往下写算式。突出找规律是为了用规律。

  在这节课中应当再注意“6—6=0, 6—0=6”这两个算式,扩展学生对6、7减法的认识。同时有序的说出6、7的减法算式。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不是特别难,关键在说图意,对图意的理解通过语言来描述,有效的分清条件和问题。

《6、7》教学反思7

  经过修改后,本课也能基本完成了任务,而且在练习部分变得有趣些了。

  首先让学生运用学习2——5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6和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得出结果。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思想。而且学生能根据分法写出式子。

  然后在练习的衔接过度语上,创设了游戏比赛的情景,学生练习的热情高了,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

《6、7》教学反思8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孝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教材,有师生进行打扫教室的情境图,计数器,尺子图,数金鱼图,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的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题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卡片等形式,刚入学的`学生没有上过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教学效果比较活跃。

  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6、7变成生活中的6、7,这样学习起来更有兴趣,认识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因在幼儿班学过,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很轻松的完成,在练习时给予鼓励,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再次高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在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区别这一环节,通过数金鱼图,来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学生对此的区别

  只是浮于表面上的感知,具体练习时,有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要对教参、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再度加强,教学设计更加深思熟虑,给学生们上出一堂堂毫无遗憾的课。

《6、7》教学反思9

  此次练习围绕“花”这一主题,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同样,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家的一张照片》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这个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程设计初,我预想到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度不会太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先让学生根据照片回想过去拍照的一瞬间,感受当时的心情,然后自己练说,组织语言,可以模仿老师, 介绍照片中的故事。当学生介绍得不流畅时,请其他同学提示帮助,并与上一位同学的介绍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要把语言说通顺讲具体,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练说,在练习中可以相互纠正,听了别人的介绍,思维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也可以对自己有所启发。同时让大家产生共鸣,回忆拍照时的情景,一起分享大家的快乐,欢笑和童趣。

  在课前我准备了小黑板,上面写有提示学生的句式,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没有用到,如果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出示,既可以给不会说的同学以提示,又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会说的学生把语言提炼得更流畅、优美。

《6、7》教学反思10

  兴趣是培养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自然就会有好的效果。在教学“6和7的组成”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一开始,我就创设了到佩奇家做客的'故事情境,这些动画形象是学生熟悉并且喜欢的,有趣的情境有助于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体验获得新知的过程,感受成功。

  6朵花可以怎么样分呢?学生动手分一分,写一写,记录他们分的结果,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看起来有点乱,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们记全呢。”对学生提出了新要求。由此,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除了“有序”思想,我还渗透了“推想”思想,要求根据一个组成推想出另一个组成。

  3.多种形式的练习

  数学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对口令”的形式,七色花转转的游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提高。

《6、7》教学反思11

  12月7日,我参加了xx小学举办的大讲堂活动,我这节课讲的是《8、7、6加几》,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8、7、6加几》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后,通过引导学习,以及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凑十”数学思想,并能进一步运用计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动手实践等过程,学习8加几,7加几和6加几。在观察及操作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数学思维。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

  一年级孩子天真活泼,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特意创设了猪猪侠以及卡通世界的情景,学生们很快就被卡通人物所吸引。这里主要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复习5、6、7的分解以及10的分解,第二部分则是复习9加几继而复习了凑十法。通过温习旧知,将学生带入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新知部分,先给出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8+5=13,让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解答,主要突出的是一题多种解法。学生提出了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等,再在此处提出主要的数学思想,即“凑十”,再让学生用解决8+5的方法,自己解决7+5和6+5。

  在新授部分,主要还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三动结合,比较符合一年级孩子爱动手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部分分别是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分层次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之前多次去xx小学听其他老师讲课,当自己真正去借班上课的时候,还是有很不一样的感受。首先,通过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不论是借班上课还是出课,只要准备充分,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其实,不论在哪里讲课,放松心情积极面对才是良好的状态。其次,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我在课前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同学们也踊跃的.介绍了自己,我询问他们的名字和年龄,并表扬他们“真勇敢”,“你说话声音真洪亮”等等,在无形中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在我离开之前,孩子们还主动和我道别,让我觉得这一节课我收获了孩子们对我的喜爱。最后,对于这次讲课,xx的各位老师对我的课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其实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总之,通过大讲堂活动,在备课、讲课以及老师们的评课中,我都进步了不少,学习到了很多。我会虚心向老师们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创造高效课堂,是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

《6、7》教学反思12

  在复习6、7的组成之后进行新授内容时我把6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减法和加法的教学过程一样,先培养学生理解图意,学会列减法算式,之后根据六的分解进行计算。学习7的'减法时,模仿6的分解,根据7的分解,列7的减法算式。

《6、7》教学反思13

  《6、7的分成》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6的分与合,我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观察第一幅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几个气球,小朋友的两只手上分别有几个气球?通过交流认识到6可以分成5和1或者1和5,比较发现这种两种数的组成两部分交换位置而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对。

  观察第二幅图,让学生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第三层次观察第三幅图后说说怎样对数的分与合来表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只能把6分成3和3呢?在学习7的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动手去把7个方块,自己去分一分,说一说,并通过板书写出7的分与合,学生由于受到经验与思维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分成,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排一排,读一读。

  学生已经懂得6、7的分成,还要教学生读与记。在引出7的分成后组织排一排,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擦除了7的分与合的一些数字,在分的部分中仅留下6、5、4这些数字,根据留下的数字去记一记;然后把这些部分中的数字全部擦除,再让学生记一记;最后让学生说说除了这样一对一对记,还可以怎样来记呢?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记忆,感受到有序的重要性。

  但在作业反馈时,发现小朋友对于6、7分成的应用(6、7的加减法)掌握得不错。看来教学一定要多点注重细节,再简单的问题也要认真研究,深度挖掘知识间联系,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

《6、7》教学反思14

  一、满意:

  1.备课组选用的教学视频资源中老师讲课思路清晰明了,语言特点、教姿教态也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

  2.学生上课期间在班级钉钉群踊跃发言,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4种计算方法的尝试

  二、不足:

  1.这节课堂上与学生连麦互动时,因为网络问题没有顺利进行

  2.个人讲授与视频资源没有准确结合,在视频与麦克风切换之间播放时长衔接不够准确

  3.杀毒之后依然会有广告小窗口出现,迅速关掉

  三、措施:

  1.视频连麦不成功时,可以挑选孩子在钉钉群进行语音发言,虽然耗时,但能更好地随机与学生进行互动,检验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实时监督

  2.视频资源停顿,进行讲解时注意时长跟上,操作练习熟练

  3.试着安装不同安全软件深入杀毒,拦截广告

《6、7》教学反思15

  教学内容:第41-42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操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3512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 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 (3)游戏:找朋友等

  ??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和7

  六、课后小记

  《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教学反思

  阳沟小学 吕敬琴

  6和7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在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别这一环节,虽然老师以活动形式渗透基数和序数的含义,但二者的区别学生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感知。

【《6、7》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7的认识教学反思10-08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1-22

数学6、7的认识教学反思11-11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4-02

6和7的认识的教学反思04-02

认识6和7教学反思12-07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9-23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04-09

8、7、6加几教学反思04-05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