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22 15:11: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1

《“扫一室”与“扫天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引导学生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陈蕃生活懒散?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陈蕃说的话,认识他的思想根源: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是不必花心思,是举手之劳,日常之事,因而他还有点糊涂的得意。在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我以读代讲,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句子的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意思。最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收获,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篇幅不长,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比较深刻的道理: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从小事做起。是故事就要“讲”。经过反复解读教材,突然发现,文中有两处提到了“理”字。一处是陈蕃的“理直气壮”,另一处是陈蕃觉得薛勤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我抓住“理”字,围绕“理直气壮”和“很有道理”两个词语以及两个人的不同观点深入研读,进行设计,力图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为了避免由于过多的说教或交流,冲淡“语文味”,出现讲理和思想教育过多的偏颇。在设计时,重点抓住语言文字进行品味、朗读,并且学习作者“介绍有序”、“用反问句,描写人物语言”两个写作方法。让学生读好文、习得法,透过文字明白道理,引发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感受陈蕃生活懒散——走近人物明白其“理”——拓展名言生活践行——推荐阅读引发思考。

  亮点一:文本解读“新”。

  从“理”字着手,引出二人不同的观点和三个反问句,深入研究、朗读。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词语“满不在乎”、“得意”“理直气壮”等读好句子。转换为陈述句后,问学生“为什么不使用这一句?”,刚开始学生说不清楚,这时,引导学生对比读一读,从语感上体会到了反问句语气的强烈。明白课题的两个“扫”字的意思是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二人的语言中找出两个“扫”字的不同意思“清扫”和“扫除”,结合自然、学生易于理解。

  亮点二:难点突破“巧”。

  本文有一个教学难点是课题中两个引号的作用。尤其是“扫一室”的深层含义。虽然通过结合人物语言明白了“扫一室” 字面上的意思:清扫一间屋子。如何引导学生明白另一层含义却是难点。我反复研读了薛勤的所想和所说,发现:这两句话都是针对陈蕃的,意思很接近。如果合在一起的话,刚好就是“扫一室”和“扫天下”的深层含义。

  通过出示薛勤的所想和所说的两个反问句,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它们合并在一起。为了降低难度,我先巧妙提示学生避免语言的重复,如“年轻人”和“年少”,只使用一个,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当完成并交流后,很自然地结合课题,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扫一室”的第二层含义“做小事”,这就是引号的特殊作用。

  亮点三:学生思维“活”。

  课堂上,问题的'设计都意在启发学生思维,如“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想想薛勤是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陈蕃听了薛勤的话后,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等等,体现了“引”,而不是“给”。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言,学习热情较高。

  亮点四:作业设计“妙”。

  由于本文所揭示的道理有一定的辩证性。所以,除了积累名言,还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一个人只要做好了小事,就一定能够做成大事呢?同时,结合故事的结尾“陈蕃沉思起来,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让学生感悟课文有一个引发人思考的结尾。作业也以同样的方式布置,增加了这节课的“长度”。

  不足一:没有追本溯源“小古文”,课堂“宽度”不够。

  这是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后汉书》中有记载。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应该体现故事的,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也通过读小古文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特点和古人的智慧。如果在学文的时候,压缩一点内容和时间,加入小古文,课堂的宽度和容量就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也应该更加浓厚。

  不足二: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笔把想象和思考的内容“写下来”。

  学生学习语言最终的目的要落实到习作上,在习得写法的同时如何让学生趁热打铁,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节课后自己认为最应该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疑惑:“学贵有疑”,如何让学生自然而然、由心而发地进行质疑?

  一直是困扰自己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的质疑是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一个程序,十分生硬,目的性强,那这样的质疑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质疑呢?

  总之,上一节课看似是小事,但要把它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却是大事。这也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熟练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4、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语言的简洁,用词的精确。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感受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情感态度目标:

  熟读课文,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易懂。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陈蕃的情况,突出了它的两个特点:心存大志及生活懒散;第二部分为2至5段,通过薛勤与陈蕃的一番对话阐明小小的屋子都不打扫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第三部分为第6段,写陈蕃的感悟。

  课文以“扫一室”寓意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以“扫天下”寓意轰轰烈烈的伟业,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成就大事必然要从小事做起,一件小事完成的好坏往往影响到大事的成败,从这个角度上想,可以说事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事小事之分,只要是该做的就是大事,“轰轰烈烈的伟业”与“平凡小事”之间应该画等号,甚至很多时候小事大于大事,因为没有小事的一步步积累就无所谓大事。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小事的重要性。

  三、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第一步,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在导课时可以从单元主题入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和小事是什么?这里如果让学生直接回答,学生可能不知从何说起,老师可以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事情,如:实现理想、考上好的大学、捡起路边的纸花……让学生按大事和小事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补充。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的讨论埋下伏笔。

  第二步,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检查完生字预习情况后,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围绕“陈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开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来品读讨论:

  a讨论: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理解“扫天下”的意思。

  b辩论:“扫一室”是大事还是小事?

  c通过前面的讨论辩论来体会“大事”与“小事”的关系。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阅读“语文天地”中自读课文《少了一个马掌钉》,积累有关名言警句。

  四、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不让道理只停留在学生的嘴上,而是真正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认为在教学本课时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实现理想、捡起地上的一片纸花、考上好大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20分钟、做好一次值日、写好一次作业)请大家将这些事情按大事小事分分类。

  2.你心目中还有哪些事算大事,哪些是算小事呢?说一说,写一写。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自读课文,想一想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

  a当学生谈到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想一想陈蕃的志向是什么?算大事还是小事,理解“扫天下”的表层意思,并把它归到大事栏中,理解它的特殊含义。

  b当学生提到,陈蕃生活很懒散,他的房间很乱时;

  (1)引导学生抓住“肮脏”、“污浊”以及“着实”、“不禁”等词来体会陈蕃房间的乱,同时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炼与巧妙。

  (2)提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学生找到陈蕃的话“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指导朗读)

  (3)组织学生围绕“‘扫一室’到底是大事还是小事?”展开辩论,体会“扫一室”的特殊含义。

  c你能给自己在开始时写好的“大事”“小事”再分分类吗?说说你的感受。(可以引用二年级学过的课文《特殊的考试》以及许多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说理。)

  3.现在你想怎样劝劝陈蕃呢?

  a学生先列发言提纲,之后交流。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将“心存大志也不能忽视小事,要从小事做起”这一道理内化。

  b我们来看看薛勤又是怎样劝说陈蕃的呢?学生读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体会反问语气表达的力度。

  (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快速阅读“语文天地”中的《少了一个马掌钉》,讲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后的感受。

  2.课件出示名言警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深化主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七、课后作业

  以“我和陈蕃”为题,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后的启发。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4

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

  1、整节课各个环节中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小事”、“大事”到联系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大、小事”的感受等。旨在让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2、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你认为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引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并对重点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读为主的新课改理念。

  3、采用灵活多样的对话方式进行互动学习。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后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这时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平等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4、拓展阅读,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读完主题课文后及时地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及名言警句,扩大阅读量,丰富知识背景,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意识及习惯,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5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教材四上第十一单元“小与大”的一篇课文。至于这篇课文的教法,考虑过一段时间,一直没找到自己很满意的方法。无奈教学时间逼近,只能先上了。

  我认为学生对这篇课文中“小与大”的含义不能理解,按我平时对他们的了解,他们是很喜欢树立远大的理想的,他们可能并不能认为陈蕃的想法是错误的。于是我打算从“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入手,先明白“扫一室”在课文中是指打扫一间房间,“扫天下”是指扫除天下不平之事;再进而明白“扫一室”是指平平凡凡的小事,“扫天下”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再找找陈蕃是怎样看待这大事与小事的重要性,从而串起陈蕃书房的混乱,陈蕃辩解说的话,薛勤教育陈蕃说的话,让学生明白做大事要从做小事着手。

  上课那天,我按照预定计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扫一室”与“扫天下”的含义,再过渡到教学“陈蕃的认识”时,我用了这样的两句问话,没想到激起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我说:“‘扫一室’与‘扫天下’谁小谁大?”学生回答:“‘扫一室’小,‘扫天下’大。”“‘扫一室’与‘扫天下’谁轻谁重?”没想到,学生回答说:“‘扫一室’重要。”我又问了几个学生,回答相同。有的还从课文中找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来证明。也有一两个同学说一样重要。我随即简单做了调查,认为“扫一室”重要的较多,认为“一样重要”的寥寥无几。看来我之前的预设有误,大部分同学已经比较顺利掌握了文章的重难点,他们现在的问题是对陈蕃的'思想认识还不够透彻,有些肤浅,同时又对“小与大”的认识出现了新的偏差。我只能调整教学思路了。

  快速地思考片刻后,我决定先顺着大部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巩固对做小事重要性的认识,再反戈一击,让他们自己明白做大事的重要性。于是,我说:“现在出现了两种看法。那我们就来辩论一下,双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忙开了,在课文中又画又找。我也没闲着,赶紧再重新做预设,他们会最先找到什么,我要怎么引导学生认识到“陈蕃房间混乱不堪”是薛勤劝导他的起因,“陈蕃对自己的看法还有些糊涂的得意”是薛勤劝导他的主要原因。

  我先请认为“扫一室”重要的一方发言。有同学找到“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来证明。我附和说:“ 言之有理。”学生面露喜色。“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一番回答,反问与陈述的互换练习完成!又有学生找到薛勤的想法,“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我同意说:“要从做小事开始,在小事中锻炼,积累经验。”学生得到我的肯定,更起劲了。又有学生找到第一段,“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机会到了!我一喜。“那他的书房乱到什么样子呢?”一番指导朗读,有学生大摇其头,房间怎么乱成这样。又一个教学点完成!“陈蕃对自己的行为怎样看呢?”“满不在乎,理直气壮,有些得意。”“读读看。”再指导朗读,学生明白了陈蕃认识的糊涂。又一个教学点完成!“谁来劝劝他?”从同学们回答中,听得出来,这次他们是真的明白了“做小事的重要性”。“想听听老师怎么劝他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我用了语文天地中荀子的话。因为有了课文的铺垫,学生很快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又一个教学点完成!

  这时,早已按捺不住的反方说话了。“做大事,也很重要。光是扫一室,有什么出息。”“就是就是,书上也说他年少而有大志,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他们的话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思考。我开始转向了,“你们怎么看?”思考一阵,同学们也纷纷同意了。“那谁再来劝劝他?”很明显,学生的认识不再局限在“扫一室”与 “扫天下”谁更重要了,而认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了。又一个教学点完成!

  我总结说:“薛勤的话引起了陈蕃的思考,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长大后陈蕃成了一代名吏,被称为‘刚正不阿的陈蕃。’”学生的脸上也呈现出果然如此的神情。至此,全篇的教学顺利完成。我也暗暗吁了一口气,还真不能小瞧了这帮孩子呢!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6

  细细回味自己的教学,我以为有以下特点: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而“扫一室”与“扫天下”的辩证关系正是本文的重难点。因此。课堂伊始紧紧抓住题眼。引领学生通过读、画、议,感受陈蕃志存高远,不屑“扫一室”的“大丈夫”思想,和薛勤“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语重心长”。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既保持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又彰显了课堂教学的层次性和发展性。这不是简单的原点回归,而是在原点基础上的升华。学生从开课时“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到结课时“只有做好平凡小事,才能成就轰天伟业”的思想提升,正是在主动的探究中形成和发展的。

  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随处可见。亮点一,“但”字的换词处理。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可是、但是、而”等词语的替换,然后让学生用不但……而且……关联词语带进去读这句话,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使主人公陈蕃的形象进一步丰满,为下文深入理解他不屑“扫一室”的性格特点打下伏笔。亮点二,句群的比较。在学习第三段时去掉“满是、到处、不少”等修饰成分,让学生与原文对比哪种写法更好?在比较中学生感受作者的用词精当,领悟把内容写具体的科学方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亮点三,反问句的训练,体现层次性。通过“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和“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不能去扫天下的”的句式对比,让学生体会语气的强弱,领悟反问句的特点与作用。紧接着又出示另一反问句,由学生转成陈述句,自然是水道渠成。亮点四,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紧紧抓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等词语,通过品读、范读、悟读、有表情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体悟陈蕃不愿做小事的糊涂思想和胸怀大志的自命清高。学生读出了词语的色彩,读出了词语的温度,更读出了词语背后丰富的意蕴。整节课语言与精神同生共构,相得益彰。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06-10

《扫一室与扫天下》说课稿范文01-24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2-10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01-12

《天游峰扫路人》说课稿06-29

深圳地铁如何扫码乘车03-01

广州地铁如何扫码乘车04-01

北京地铁如何扫码乘车03-01

深圳地铁扫码乘车怎么使用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