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2 06:58:2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3、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接着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2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求速度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因此,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速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在生活中,对“速度”的感知是模糊的,没有形成模型,是需要经过学习逐渐明确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开始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在导入新课这一部分,我结合亚运会这一特殊情境,通过运动会上跑步比赛输赢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比快慢的多种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时,又怎么比呢?通过这一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带着疑问自然地进入新课,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我们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那种愉快。因此,我在最后的练习中,也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体现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理念,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反思本节课,觉得在很多细节的地方还需要仔细琢磨,特别是引导学生对于“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力度明显感觉不够。应该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感知速度的`快慢。然后在引导理解求出的速度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中概括速度的概念,再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强化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这节课虽然上得不怎么样,跟同行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已经是有很大的进步了,因此我自己也觉得挺满意的。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我会加油的!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3

  在上《时间与数学(二)》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图创新,开头与结尾新颖,由于备课时想得比较广,所以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有预设中的也有课堂随堂出现的,这很好地体现了课堂的动态生成。

  2、能运用试验操作活动,给学生创设了探究学习的过程。

  3、重视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合理适当的运用了比较再下结论的方法。

  4、本课活动的安排、程序的设计就体现了‘统筹方法’,给学生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引领学生以身边发生事物为例,思考“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5、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自主探索法、交流合作、归纳概括等方法和思想,在不同的环节和穿插过程中都有体现,引导和帮助,引领学生很好、很深度地学习了数学,进行了实验,发展了能力。

  当然,结合自己的反思及听课课老师的建议,本节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1、课堂气氛相对来说,如果再调动、调整和渲染一些,情感会更积极,师生也更在相互的`影响下,情绪更高昂地投入活动。

  2、学生的言语能力的表达还需要在平日课堂中多加训练和强调,一是有孩子会说,说得很好,只是声音不够响亮,没有感染力;二是有部分孩子不愿意主动去表达,表现的意识相对薄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再调动一下。

  3、在引导学生探究意识方面要多下功夫,学生主动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太少,略显学习有点被动,教师要多激励学生发表见解。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4

  《作息时间表》这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经历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与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是能说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时间,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却是点点滴滴,零零碎碎的。因此在引入新课时,我先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课件出示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说说从表中看出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看出一节课所经过的时间,以及早读课,课间操或课间休息的时间。但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不能理解,所以刚开始不知怎么回答,于是我引导学生发现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并借助钟面模型拨一拨,数一数分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分,有的同学很快就能理解。

  接着在练习巩固时,我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作自己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表,比较顺利。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学生的兴趣会充分调动起来,参与意识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空间,让学生体会和建立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和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问题的提出指向不够明确,在发散学生的思维上做得还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下足功夫,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在设计和开展本节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不仅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同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中的要求,使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体现出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在学习时,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当最快的.学生做完全部练习时,最慢的学生还没有做到一半。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做完基本练习和提高练习后,可以让他们做相关的练习,他们自学新知,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对有些吃力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不懂的地方,再次给他们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练习。实现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6

  《一天的时间》就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和教学的。

  1、重情境创设:创设情境,质疑引入:出示12时的钟面,让学生猜一猜12时老师在做什么?为什么都是12时,老师做的事却不同?从而明确一天有两个12时,一个是中午12时,一个是晚上12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时针要在钟面上走2圈,也就是24时。

  2、重难点突破把握关键:教学新课时,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一天的变化,并说出几个时刻,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天的变化。 让学生明白晚上12时就是0时,它是一天的起点,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的全过程,知道了24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24时就是0时,再通过教具演示,建立普通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运用学具钟面,在钟面上标出24时计时法,使学生对24时有了深刻的体验。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24时记时法和普通时记时法的区别。引导学生把普通记时法转化成24时记时法,把24记时法转化成普通记时法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出了24时记时法的`一般规律、理解和发现了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3、重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设计练习,让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普遍运用。巩固了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

  在教学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述和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表述时间时会产生不规范现象。如:把7时说成7点,8时半说成8点半。我立刻给学生以引导,“在数学上,我们要说成“7时或者8时半。”学生的规范的数学用语得到了强化。

  不足之处:

  在教学24时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没有结合当天来说一说:20号晚上的12时,也就是24时,是20号的结束,也是21号的开始,21号的0时。如果强指出学生会更加明确。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7

  我执教的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好玩”里的一课——《时间与数学》。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让学生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本课属于“数学好玩”这一单元,并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浓厚,因此在上课前我觉得应该会很成功,结果课堂效果出乎我的意料。课堂上我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休息规律后,就直接给出9月份日历让学生标记,部分孩子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在我认为没问题的地方不能顺利的完成下去,而这又会影响到后面找共同的`休息日,我只能回过头去将这个规律又讲一遍,耗费了时间,没有很好的体现高效课堂教学,而学生也由课前的兴奋渐渐地失了兴趣,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找日历中的规律时,我只让学生能找出规律,言之有理即可,没有更多的时间重视培养学生在找规律时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序性、条理性。

  课后我积极向教研组教师请教,结合自己班级学生情况,吸取上节课的经验教训,这节课经过改进与调整,课堂效果和学生掌握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首先,让学生理解每个人的休息特点后,再出示九月份日历,学生再结合日历说一说怎样理解每个人的休息日,这时,学生已经能初步在日历中找出休息规律,接着用不同符号标记时,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标出奇思一家的休息日,以兴趣为出发点,加上稍作调整,学生在经历一次小小的成功后迫不及待的进入下一环节;其次让学生感受、理解并掌握用不同符号解决问题,找共同休息日也可以从奇思的休息日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填的这些数,发现和4有关,是4的倍数,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最后发现日历中的规律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序观察,用简洁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时逐步会有条理地表达,互相补充、完善日历中的规律,这个发现规律的环节学生兴趣最为浓厚,个个都能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我还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加入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少年高斯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善于观察,从而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乐趣与规律。

  20xx年8月在北京举行国际数学家大会(ICM20xx)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下了“数学好玩”4个大字。本节课就是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教师只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及时纠正、补充,对学生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发现、总结,感受到数学其实充满无穷的乐趣。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8

  本课通过“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能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我结合神七的发射,问学生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它绕地球旋转多少圈?又是什么时间回来的?(20xx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发射,绕地球转45圈,于28日返回)。然后我告诉孩子经过计算神州绕七号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96分,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大约使114分。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对他们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试着做。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中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难度。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仍然有部分同学当用十位上的数相乘时,积的末尾与个位对齐。造成计算错误,对个别同学课堂上还要多关注。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9

  目标: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内容:

  《时钟》

  准备: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过程: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发钟表,给小朋友每人一个钟,请幼儿观察(请你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师:两个针一样吗?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现在乌龟和兔子又比赛了,兔子代表分针,乌龟代表时针,它们比赛站在同一位置开始比赛。(兔子从12跑到12,跑了一圈;乌龟从12跑到1,跑了一格)谁跑得快?分针与时针谁跑的快?那再跑一次,乌龟会走到哪里?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0

  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5时指的就是5: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5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5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的深入,加强练习,相信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会更有经验,让时间真正深入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们能真正了解时间。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1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话语霸权,个别生不积极参与,组长分工不够合理等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除了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之外,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3、本课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完成集合图之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这样势必缩短学生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充分地开展。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2

  在教学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一课之后给我的启示很多,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地反思:

  1、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妈妈打扫房间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我先安排比较简单的打扫卫生的练习,通过这个练习充分理解“同时”的意思,为学习“例2烧水问题”打下基础。而沏茶这一生活现象比较熟悉,又比较常见,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妈妈烧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分小组让学生去解决,而是给孩子比较充分的观察信息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分成小组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使学生能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我在课堂教学中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为客人沏茶,了解到小明沏茶要做六件事及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后,老师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放手让学生思考设计沏茶方案,各小组热烈讨论、认真计算,形成为同的方案。至此,请同学上台边移动图片表示沏茶中每件事的顺序,边请同学说出这样安排顺序的理由。其余的学生在认真看、认真听,在解决“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问题中,让学生亲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从中明白:节省时间的道理,理解最优方案。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教与学齐头并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其中不乏老师引导与讲解。在学习烧水沏茶一个例题后,我引导学生怎么写好流程图,使得流程展示出做事情的顺序以及怎么标注时间,使得方便计算,同时我进行板演。

  教学不是教学一道题,而是教学一个方法,学习之后让学生总结出要想尽快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事情的先后顺序,一是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去做。同时做的事情越多,节约的'时间就越多。

  4、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首先是在练习中,喝药和做饭充分显示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可以怎么合理安排更加节省时间。尤其是做饭这道习题设计冲突,即蒸米饭的时间与同时做的事情时间不等,让学生知道有的时候时间恰好吻合,有的时候时间小于最长时间,也有的时候在可以同时进行的时候时间超过最长的时间。

  其次是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人或自己平时的做法,还有通过判断题,让学生知道合理安排时间要做有益的事情。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以后知道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生活。初步了解胡罗庚在数学上的贡献,一是引以自豪二是向他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从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开始,到小红吃感冒药等实际问题,主动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案。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了同步发展。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3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轴”为思想,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习新知服务。在体会1时的持续时间的时候,出紧扣生活实际,通过1节课(40)分+课间(10)分+()分是1时的计算,使1小时的持续时间与学生日常活动的时间体验建立起联系。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对整时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我采用放手让学生尝试用汉字写整时刻的方式教学,老师大胆尝试,让学生装用旧知的迁移,自主探究新知。学生出乐于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出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例如教学"认读几时几分"教师先拨整时刻,问:“这是几时?”生答:“11时。”师再将分针往前拨到4,问:“这是整时刻吗?”生答:“不是。”“那是几时多?”“11时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时针刚走过11,还没到12,所以是11时多”。紧接着展示课件“10时15分”的钟面,问:“这个钟面是几时多?”“10时多”“多多少分?”学生自然而然去观察分针走到数字几,后答:“10时15分”这样的教学分散了难点,并通过点拨、观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力求精讲,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乐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认识了时、分,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由于本课教材知识点多的.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习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体会1分钟的持续时间,开展画画、口算、写字、数脉搏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而在巩固练习中,先设计了看钟面写时刻;再设计找相对的闹钟与电子钟练习;还设计了师拨钟,生抢答,师说时刻,生拨钟。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还动脑,由浅入深,最后还设计了很生动的小组竞赛,学生的兴致更加高涨,掀起了学习的更高热潮。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 篇14

  通过这一单元《时间的计算》的教学,练习题上应该扩展到什么程度为止,比如学习巩固中有这样的题:

  1、如果你晚上8时30分开始睡觉,到第二天早晨6时30分起床,你一共休息了多少小时?爸爸和妈妈工作很辛苦,他们一般到晚上11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10分起床。他们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吗?

  2、小艳周末的作息时间是12:40午休,到下午2时25分弹琴,午休多长时间后开始弹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计算这样难的题,学生能掌握和理解吗?

  所以我认为学习时间的计算是不是放到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和《24时记时法》以后才学这些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也没有这么多的错误了。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时间与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时间与数学二》教学反思04-12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1-07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4-16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5-30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9-14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05-05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03-07

《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03-08

时间在流逝教学反思02-18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