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反思教学中的优点
1、课堂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新课改后体现教材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种渠道,教师在授课时要利用教材,但不局限教材,要充分利用其他媒介,如网络、课件、图片等,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不能体验到的事物(如本课中长江沿岸地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提升、能力的培养。我们都知道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枯燥的、学生难于理解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知识,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的方法。我在课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制作了幻灯片,给学生提供相关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图片及材料。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圆满的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2、讲练结合,重点在于巩固原理的掌握和使用
在课堂设计中注重讲练结合,课堂讲解后,配合相关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原理的掌握和使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标要求知识点。
3、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交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质量的提高。本位的灌输到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从单一机械的课堂到让学生回归自然、社会实践。从封闭保障的教学到开放交往的教学。
4、“人、地”结合,拓展思维空间
本课时重点讲述河流地貌的形成,属于纯自然地理,但是在设计中融入了荆江防洪大堤的加固、水土流失等人文元素,使自然地理规律更加的饱满,更具魅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拓展了思维空间。
5、主动探究,建构知识体系
本节课“绘制长江横剖面图”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发现了下蚀和侧蚀的规律;“绘制长江纵剖面的变化图”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发现了溯源侵蚀的存在;“预测某河床的变化”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发现了河流越来越弯曲的规律。
6、直观呈现,使学生可感可知
本节课学生观看了不同类型的河流地貌照片,感受了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结合长江的游览,通过照片、诗词、数据等资料,真实地感受到了长江河谷形态的变化。观看了河漫滩、洪积扇、三角洲的景观图片,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遗憾的教学,课前虽精心周密的设计,而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总会留下许多的遗憾。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但能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也许一个新的教学灵感就诞生。
1、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案再设计
我先依据自己的教案设计一节课,然后坐下来好好地反思,把刚讲过的课过滤一下,如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活动方面是否有突破,学生主动、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是否得到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是否到位,及时记录下来,进行重新再设计,以便更好地进行其他班级的教学。
2、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
现在的地理教学,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教师如果能获得一些成功的反思,就能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成功。如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
3、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俗语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休,他们总会有闪光点的出现,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风解,激励学生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有独特见解的内光点,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10-22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6篇11-03
大班的教学反思 大班教学反思02-19
毕业啦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4-27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教学反思05-16
[经典]教学反思05-25
经典教学反思10-22
教学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