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图形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0 07:08: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形规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1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文章的开头。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2

  《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两个游戏:一个是猜小棒,另一个是拍手。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小棒的颜色和拍手的次数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与规律有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课标》提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本课在让学生猜摆17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时,注重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允许学生数和算。只要学生能准确地找出方法,就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探究图形个数与小棒根数的关系,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

  三、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课中在找规律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采用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学用结合,边学边用

  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是这节课的结构特点,规律归纳概括后,设计了相应的数学问题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实践应用中深化规律的认识。如根据要摆的三角形个数说出小棒的根数或根据小棒的根数说出要摆的三角形的个数。让学生能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规律进行解答,是深层次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能启迪学生灵活变通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3

  《图形中的规律》这个专题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但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这一节课的设计,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课前,张老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打拍子,了解音乐节奏是有规律的,然后揭示主题—————图形也有规律。这样的谈话轻松自然,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教师引领,共同探究

  数学思考的形成不仅要借助于一定的数学情境,更应通过深入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领悟。针对这一点,在探究第一个主题图有什么规律时,张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去操作、去观察,并结合研究报告单和自学提示得出结论:每多摆1个三角形就多用2个小棒。但这时,张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止步,而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张老师又让学生变换角度思考,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出这个图形的另外的规律,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

  “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课堂上在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之后,张老师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正方形的拼摆规律,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从学生的汇报中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一过程将促进学生对发现规律方法的理解,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理解”的目的'。

  3、发散思维,开阔视野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图形的规律,我们组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在课的结尾设计了让学生观察蜂巢、建筑等图片,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这种图形的作用,从而与生活实际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从今天的效果来看,我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经历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促使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中去思考问题。

【图形规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4-08

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05-22

找规律的教学反思04-01

《找规律》教学反思06-14

找规律教学反思06-23

《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11-13

图形的认识教学反思02-15

《有趣的图形》教学反思10-01

图形的平移教学反思04-08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