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十六字令》教学反思

《十六字令》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24 12:35:4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1

  我讲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板块“胸怀壮志”的第二篇课文《十六字令三首》十六字令“是词牌名,每首小令由十六个字组成。这三首小令创作于长征路上,时间是1934年到1935年之间。课文中的”山“并非指哪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作者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路上对山的整体印象。三首小令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句句是神来之笔,尽显山之气势、风骨,作者借山来赞美红军不畏强敌、奋勇拼搏的战斗精神,暗示了红军在中国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⒈认识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小令,并背诵。

  ⒉利用工具书及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⒊感受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诗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能借助资料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本节课我的设计意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贯穿整节课,在学生不懂之处加以点拨,引导,采用借助背景资料等多种渠道,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山的特点及人的形象。目的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推着学生往前走,而不是让学生找答案,一问一答式地牵着学生走。

  反思学生,我觉得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通过不同渠道理解、诵读、体会三首小令的特点,并知道诗人怎么写山的,为什么写山。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反思板书:虽不是很押韵,但,这是学生自己总结的结晶,这样是使学生更加清楚山、人的线索,二是感受十六字令的特点,但是由于紧张,板书中的”一往无前“写成了”勇往无前“是老师的失误。

  反思教师,优点是由学生的预习情况而定设计,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把教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朗读指导具有层次感。第一步是读好、读通;第二步是读出韵律;第三步是读出感情。缺点是预设中这是一节开放的课堂,教师在和学生对照预习第二部分的时候,也就是”理解字词的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思考:这三首小令分别写了山的什么特点“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到山的特点最后上升到人物形象。但由于教师不了解学情,就是前一天我在了解学生时,我想掌握一下学生通过预习学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得。学生表现得不是很积极,我一直在想怎样引导他们的问题,没想到课堂上学生都把小令的意思说到底了,这是我所没有预料的,此时需要老师的对策、机智,如:学生在汇报第三首小令时说”我从这首小令中体会到红军中流砥柱的作用“老师仅仅把学生说的话板书在黑板上,此处可以问学生”是谁支撑着谁?“应引领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而我没有做到,只是学生学到哪里,我就停留在哪里,没有更深入的体会,感觉理解不透彻。老师需要准确把握教材,体会文本,对文本的把握要高于学生,还没学生理解得多呢就不能把握课堂。这关系到老师的底蕴、机智,课堂的应变能力,我在这方面欠缺很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我觉得扬长避短是自己前进的目标。

《十六字令三首》教学反思2

  “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解读作者的情感”是我们本次会诊课的主题。

  我自己本身不怎么喜欢毛主席的诗词,虽然感受到诗人的豪迈情怀,但总是觉得政治色彩比较浓厚而不喜欢,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都感觉比较枯燥乏味,诗人的浪漫、乐观、豪迈的情怀基本上都是通过简单讲解直接教授给学生。但是新教材中毛主席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短小的篇幅却孕育着强大的震撼力。怎么让学生感受到这诗中的无穷的力量和诗人远大的志向呢?再不能靠简单的讲解来解决问题了。怎么样使得课堂教学既活泼又能让孩子们有收获呢,并且还应该让孩子们爱上这些诗词,需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了。

  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清楚的感受到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不怎么喜欢毛主席的诗词,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刻的理解诗人的感情,没有能深入诗人的内心。不理解诗歌所表述的情感,怎么会喜欢诗歌呢?诗歌表述的情感,除了可以通过朗读来加深感受外,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也是十分重要。毕竟那个年代离我们是十分遥远地,是陌生的,是隔阂的,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对这个诗歌的所有讲解都可能是隔靴搔痒。所以,我把“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介绍,解读作者的情感”定为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首先运用知人论诗的方法,交流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体会毛泽东与山的情感。体会《十六字令》中对山的赞美之情及在山的形象中所寄寓将自己平时朗读毛泽东诗词的积累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感受毛泽东诗史合一的大家手笔,及豪迈奔放的诗歌特色。

  其次毛泽东这首《十六字令三首》是一首典型和正面对山的赞美歌吟的英雄之诗。毛泽东以雄伟简劲的笔触,描绘了莽莽群山的奇特形象,每一首各有独特的意境,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雄伟的画面,奇情壮采,词约义丰。在教学中要突出诵读教学,让学生体会长短句的节奏变化,体会语言的简洁与形象。这三首小令写于一九三四到一九三五年长征期间。红军长征,翻越了数不清的高山峻岭。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仅随红一军团行进的毛泽东,就先后翻越了二十多座主要的大山。诗人毛泽东以山为题材的居多,大约有三分之二。它写的不是某一座具体的山,而是云贵高原的高山,气势磅礴,意象峥嵘。山的形象在毛泽东诗词中占着突出的地位。而突出中之最突出者,是这三首《十六字令》。所以解读毛泽东的写山的《十六字令》,要引导学生领悟山的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和意义。山,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字典里,是艰难险阻的象征。征服高山就意味着战胜困难。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罢此文,我深刻的感受到:理解这三首小令,必须要理解诗人,这样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他的情怀。

【《十六字令》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如梦令》教学反思03-17

如梦令教学反思11-04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03-07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03-14

《十六年前的回忆》语文教学反思11-15

教学反思语言教学反思12-07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9-10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5-24

教学的反思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