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6 17:00: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理解本事的重要性。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本事,能够减少学生大脑加工数学概念、作业题目意思出现理解错误的概率,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理解知识点的水平,发展学生数学综合本事。本文根据小学生理解力发展水平,简要阐述了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数学阅读理解本事的提高,有时候比数学计算对学生生活帮忙更大。数学阅读本事是一种理解知识的本事,不仅仅体此刻理解数学作业题目的本事,也体此刻理解数学知识潜在表达的含义本事,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套公式的学习误区,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当中,跟随课本的介绍和教师引导,学会“理解数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意义

  数学除了具有计算意义的符号,也包含很多语言知识。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本事,是为小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一切知识都离不开文字的传递过程,在学习知识文化时,阅读理解在知识传递过程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例如:教师解释“加法”的意义,加法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或者量合在一齐,变成一个数或者量的计算过程。这些涉及数学本质的概念知识就需要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力,才能在课堂上理解数学表达的含义。异常是小学生智力发育不均衡阶段,不能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划分,认为每一个学生都不需要数学阅读本事锻炼,就能理解数学表达的意思。简单粗暴对那些阅读理解本事发育较慢的学生给予“笨”的评价,会消耗掉学生学习数学的进取性。

  二、强化小学数学阅读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

  传统小学数学教育一向围绕计算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数学阅读本事没有得到开发,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发展。教师应提高对数学教学阅读理解的认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语言阅读理解的教学资料,教育学生学会信息加工、信息筛选、信息重新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本事。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条形统计图知识时,除了教给学生认识统计图,绘画统计图本事之外,还要注重对概念和方法的教育,不能将知识单纯的变为计算和绘图,这会脱离实际生活。当教师让学生画出一个统计三个苹果、两个梨子的统计图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所表达的含义,学会用语言表达统计图的内涵。教师应科学的看待学生的阅读本事,在数学课堂上适时加入阅读训练资料,让每一个学生数学水平得到提高。

  (二)使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阅读水平

  数学阅读教学资料不像语文教学资料一样贴近生活,数学阅读教学更专注数学知识,显得专业性比较强。学生在学习数学阅读时,一般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课本知识点介绍,才能理解书本和教师讲述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对于数学概念,要咬文嚼字、圈点化批,逐字逐句教会学生数学语言想要表达的知识资料。例如:在学习除法时,教师说将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面,必须要重点讲解什么是“平均”,因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立即明白“平均”所表达的含义,异常是小学语言本事发育较慢的男孩子,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本事和成人不一样,应多理解智力处于发展当中的孩子。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智力发育特点,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法讲述题目的意思,能够带六个苹果两个盘子,向学生演示平均分配苹果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每个盘子放3个苹果是“平均”,其他的方式都是“不平均”,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题目中的'意思。

  (三)师生互动创设多彩的数学阅读环境

  现代教学一向提倡教学质量,主张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拓展学生的思维本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绘画几何图形、线段图形、数量关系式模式,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从多个方面激发学生潜在阅读本事。阅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能够有生活经验这个切入点,让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在头脑中构成一幅画面,数学教学也能够借助这种经验,增加学生生活中数学经验。数学课堂能够经过做游戏的方式,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加减乘除”的含义。例如: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做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拿着课本中的题目,让学生经过活动表达出课本题目的意思。教师问学生3个学生加2个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经过5人一组,表达出课本中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本事。教师询问学生:6个人除以2是多少个人?学生迅速组成3人一组,经过游戏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本事,能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每一个孩子思考问题方式不一样,同一种方式不能奏效,使用另一种方式学生或许就能融入学习当中,提高数学成绩。

  三、小学数学阅读对学生数学本事培养的好处

  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本事,能够提高学生整体思维本事,提高学生对数学课本和题目的理解本事,减少学生概念题、确定题、操作题、应用题丢分情景,提高学生综合成绩。阅读本事的提高,是一种改变学生思维的过程。很多小学生表示题目会做,可是在看题时,不明白为什么马马虎虎、走马观花的看错了题目,原因就是学生阅读本事不高,根据自我以往经验理解题目意思,导致出现各种粗心大意的事情。阅读本事的提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的本事,让学生能根据自我所看到的文字,很快明白题目的要求,理解知识点资料。结束语提高学生数学理解本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减少学生在文字加工过程中,题目意思的曲解和错解概率,帮忙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进取的情感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

  《通分》这一节安排在最小公倍数 的教学之后,是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大小,紧接着出现了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要比较大小,学生有了先前约分时要利用分数基本性质的经验,因此很块想到了要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变相同。但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要引出通分的概念和怎样找到公分母。学生很快想到了要将两个分母相乘然后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通成与原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当然,学生这样想也是没有错的,这也是通分啊,同样也可以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来。

  然而,教材上是要利用最小公倍数去通分,也就是用两个分数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这样通分的结果才是老师想要的!教学就是这么死板,当学生说要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的结果做公分母的时候,我虽然没有当即扼杀学生的想法,但是也提出了{“最好不用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所说的通分就是要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通成以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的分数!”老师多可恶,学生的方法为什么就不能用而一定要遵从教师的规定或者是课本的'要求呢!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学生的思路,似乎更简单,将两个分数的分母直接相乘做公分母就可以了,省去了找最小公倍数的环节,还介绍了出错的可能性呢!

  一节课由于过多的强调了要以最小公倍数为公分母去通分,因此,后面习题环节的时间就显得过于紧凑了些,学生对方法已经掌握了七八分,但是如果当堂课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的话,后面的作业中会出现岑出不穷的问题,这也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教学就是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也总是在畏畏缩缩中前行!时间总是最好的提升方法,可是毕竟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想在巩固,只能是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这岂不是又无可避免的剥夺了学生的受某种学科教育的权利吗!老师啊,啥时候才能让你在自己的课堂充满自信的完成教学而不随意开展所谓的加强训练呢!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我在教学《认识方向》后,我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时的态度和价值观仔细回味,在回味中对其本节课的成败及其原因反复进行思考和剖析:就本节课的内容讲,很贴近生活实际,但是我在教学时就忽略了这一点,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课堂中。如果要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起来,是一件很用的事,但就是由于本人教学方法的不当,使得自己的教学出现了不足。通过反思,我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并及时改进自己的不足,逐步形成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有了一定“方位”知识,对方位的判断应该有了一定的能力。但由于我本节课教学的不足,这些知识,在学生那里只能是书本知识,没有生活的经验,如果要求学生随时随地能判断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还无从着手。在课堂学到的“方位”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的层面上。其实这一部分知识比较贴近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如果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站在不同的位置,以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教给他们判断方位的方法,并让学生小组反复体验、实践,学生就会对“方位知识”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就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数学真正走进生活。

  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课堂反思,不仅仅是老师的事,也应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反思哪些知识自己掌握得好,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学生从不回头去想这类问题,总是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正是因为没有回头思考,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没有能够得到比知识结论更为重要的东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应该如何改进学习方法,积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养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作为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是让学生积累自己知识的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反思,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举例验证,把书本知识转换成生活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又知道先从什么地方着手去解答题目和解决问题,从而寻求掌握知识规律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中掌握和领悟学习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教师教中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先前的经验不断地得到审视、得到修正、得到强化、得到否定等,这样才能不断提炼经验,改进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中反思,可以让自己知识方面的缺陷得到弥补,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4

  今天这堂课其实是有点匆忙的。课前的一个小游戏忘了,忘了让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关系了。明天的课上补上。

  满意的一点:模式的提练

  在让学生根据算式说了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之后,出示了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我加了一道:A×B=C,并且让学生用一道算式提练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学生都不知道如何表达。我把算式板书上黑板上,是因数×因数=倍数。而后,我又转过去用一道除法算式36÷9=4来让学生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的反应都不错,马上就明白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不满意的地方在于:对于找出36所有因数的有序思考没有强调。当我让学生们自主找出36的所有因数时,许多学生就茫然不知所谓,但是他们并不是不懂,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写,所以我在黑板上挑选了一些学生的作业加以板书,让学生进行比较。

  如:1、36、2、18、3、12、4、9、6

  1、2、3、4、6、9、12、18、36

  和36÷1=36,36÷2=18,36÷3=12

  36÷4=9,36÷6=6

  尤其是最后一种方法,我特别注意让学生评价一下这种思考方法的正确性。得出结论是这样思考是可行的。那么我接着告诉他们,这样思考的确是可以,不过,缺少的因数的提取,由此过渡到评价第一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在这儿,我特别示范了一下写因数的方法,即从两边向中间包围。学生们在比较中找出了写因数的方法,明白了写出因数的格式。本来可以相机在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寻找因数的有序性,结果一急,只是带过了一句。今天在补充习题上出现了问题,我抓了几个学生问为什么强调有序性,学生告诉我:因为可以看得清楚,因为不会遗漏。看起来班上的学生有这方面的意识,在做题目的时候还应该再稍稍提点一下,应该也就不成问题了。

  《因数和倍数的练习》教学反思 4月14日

  昨天新学了因数和倍数,我觉得课上学生表现还可以,很会说,但到了家自己做家作时,问题很多。今天进行了练习后,效果截然不同。我在练习前,首先对昨天的内容进行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1、讲因数和倍数时应该讲清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2、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时,倍数最小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大,因数最大的是它本身,其它都比它小,最小是1。学生书上练习时,提醒学生弄清每题的具体要求,有些题只要写出一个数部分的倍数,而有些题需要写出全部的倍数。有些符合要求的数不止1个,要尽可能把这些数都找出来。但学生有时找不全,我就教会学生这样思考:找一个数的倍数时用乘法,找一个数的因数时用除法。效果还可以。

  今天教学了因数和倍数一课,这节课的内容关键是让学生在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就总体情况而言教学效果还可以,但多少还是存在遗憾。

  存在问题:在写出了算式3*4=12后出示“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后让学生阅读,复述后让学生观察寻找记忆的方法,学生总结: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可以说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再让学生用因数、倍数同桌复述算式2*6=12,1*12=12中数与数的关系,全班交流复述,学生说的蛮好的,可是在分层练习时再让学生描述其他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时,又部分学生混淆了因数、倍数的概念。看来开始的复述学生纯粹是无意识的模仿,是为模仿而模仿,教师没有在学生模仿复述后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关系,例如:为什么12是3和4的倍数,还能说12是2和6的倍数?……如果加了这层思考,学生就会理解只要是两个整数相乘等于12,12就是这两个整数的倍数,这两个整数就都是12的因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算式中各整数之间的关系。

  满意之处: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在交流方法时我舍得花费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比较各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出不会重复、遗漏的简便方便用学生的名字命名这些方法。再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些方法寻找,真实感受这些方法的好处。学生邮箱比较深刻,在后面的分层练习和检测中没有学生出现漏或重复的,而且速度也很快。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大小与他获得成功的概率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的。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6

  倒数是分数除法的开篇,为整个分数除法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需要孩子们在计算、观察、比较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示“杏”和“呆”;“吴”和“吞”,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中“颠倒”的含义,在学生感叹语言魅力的同时,出示多副美丽的倒影图片,孩子们在一次次赞叹声中感受到语言生活中竟有如此美丽的照片,抛出在我们的数学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更好的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有了前2个情境的铺垫,孩子们更好的`发现出示的几个算式的特征,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一眼看出奥妙,回答答案都是1。在观察中,发现2个乘数是分子和分母颠倒,孩子们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倒数。出示倒数,深入理解。

  在接下里的学习中强调2个分数是“互为倒数”,并探究1的倒数和0的倒数,因为0不能做分母因而0没有倒数。孩子们在练习中准确率较高,注重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7

  《商不变的性质》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整节课下来没有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想让学生通过计算两组题目,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两组算式中的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删了一组算式,直接通过孙悟空分桃的故事导入学习内容。这个例子恰好是个特殊的例子,即相邻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因此多数学生得到的规律是: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在这里我希望学生们得到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虽然,我让学生去比较了第一个和第三个式子,但是学生的思维好像定势了,这堂课开放的不够,在某些环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和反思。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我举的例子少,学生感悟得不深刻,因此有些学生并没有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在学生对商不变规律还是似懂非懂的前提下,就让学生自己举例,显得太过勉强。虽然一部分学生能举出例子来加以验证,能够得出:被除数与除数都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但因为缺少实例的支撑,得出的结论就显得有点苍白,而且对学生印象不够深刻。因为害怕学生弄不懂就反复讲解,反复强调,结果让已经弄懂的学生反而迷惑了。时间都浪费在前面的'讲解上,后面没有时间练习,学生没有得到深入理解商不变规律的机会。

  通过对这节课的设计与教学让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他们的兴趣水平、理解能力为出发点去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少走歪路,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牢固,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节课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效果不是太好。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8

  一个班上总有几个让老师特别操心的“孩子”,我的班上也是如此。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对于这种现象我没有过多的在意,对于他们的严重违纪行为我也只是说几句,总感觉自己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处理恰当,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有时候把我气急了也就是小小的惩罚他们几下就算罢了,还怕处理重了影响学生情绪。对于非正式群体就更没办法了,感觉他们基本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无拘无束似乎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而我只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批评他们几句,教育几句,希望他们从此改正,但效果却是因人而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词语:因材施教。(反思:制定严格的课堂规章,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共同执行。可通过召开班会,对学生进行事件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更多的是照顾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具体的形象思维占据主体,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准备实物,也就是教育学上所讲的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多用这些实物去刺激他们的大脑,扩展他们的思维,用具体的实物去帮助孩子们思维的延伸,这有助于他们抽象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手脑并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走向社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手上动的多,见的多,脑袋里才装的多,到时可供提取的才会多。教学上的多动手做,多动脑思考,这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想象思维,为其创造插上翅膀。(反思:多收集教学挂图,教学模具,多制作教具,有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器具,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9

  本学期,我担任数学教学工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习成绩比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插班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事先准备好小黑板、作业纸等,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本册教材除了10个课时的小单元教学,其余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习计划和期末复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利用博客平台,创设空中课堂,鼓励并指导学优生在课余自学奥数。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习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习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很少有集体性错误,每天的67份作业中,全对作业一般都在50份到60份之间。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插班生z,进来时测试成绩总在60分边上,现在每次测试都在80分左右。他们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习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习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近一半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异,学习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习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在新知学完后,间隔多长时间安排二次复习巩固,以什么方式进行复习巩固效果最好?针对不同的内容,努力寻求比较好的二次复习时间和复习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

  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来。鉴于此,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用铅笔摆一摆,让学生在白纸上去画不同位置的两条直线,然后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代表性的画法进行分类,从而引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再通过让学生去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最后通过找、摆等环节,在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的同时,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的意义。

  1、在课的开始阶段,我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很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接着,又出现了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怎样?请同学们睁开眼,把你想象到的直线的位置画出来。这样,以空间想象为切入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无限大的平面内出现两条直线,并要求学生把想象出的两条直线画下来,直接进入纯数学研究的氛围,创设这样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和吸引学生,并有利于学生展开研究,特别是为较深层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

  2、让孩子在体验中去感悟知识。在引出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我紧接着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要加上“互相”两个字?问题一抛出,我就后悔了,因为孩子们刚刚才对“平行”有大致的概念,马上让他们去说“为什么”,可想而知,学生被我问得一头雾水,只有很少几个学生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几句。后来在评课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有同感。作为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必须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去感悟,如光用口头解释,只会事倍功半。其实,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只是在出现的时机上还应再考虑、再斟酌。我校周老师建议,这个问题其实在让学生说了两条平行直线的关系以后,再抛出这样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3、准备的教具使用不充分,我在白纸上画了一组平行线, 让学生观察是否平行,然后左右对折白纸,让学生观察两条直线是否还平行,由于太仓促,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看出并理解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了,如果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再去想象一下,效果会更好。

  4、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环节,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顺利完成,孩子掌握不够好。

  四、对“鱼”与“渔”的思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在自己的课堂上往往是教着教着,忘了“授渔”的事儿,一门心思扑到“授鱼”上去了。听了两节区名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给了我深刻地启示。执教老师的精彩设计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了深入。给我最深的印象的是知识和方法并行,在简单中挖掘“不简单”。教师不仅仅是在“授鱼”,传授知识,更是在“授渔”,教给方法。执教老师从“零件”和“关系”两个方面研究平面图形的方法。课一始,老师提出了研究的方法,我们在认识一个图形的时候,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看这个图形含有多少个零件?(板书:零件)二是看零件和零件之间有哪些关系?(板书:关系)然后通过学生小组活动交流,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它是研究一切图形的方法。这正是老师设计的精彩之处。教给了学生这个方法后,对后面的学习认识梯形、三角形、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打下了基础。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每一个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学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寻找验证的方法。这些任务都是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自己动手合作完成的。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研究中更加主动,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也会更加印象深刻。

  我们经常强调学生的经验,实际上我们小学数学就是经验的数学,每堂课都给学生这样的训练,对他将来的发展是有益的',同时我们老师也得到了解放,“教是为了不教”自然也就会得到实现。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和困惑。在我们数学课堂上什么样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提出来也供大家讨论。

  五、如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学期新接了两个四年级的新班,发现很多孩子都缺乏认真的品质,更缺乏认真检查的习惯,做完作业就交,好像只要写完了就万事大吉了。可交上来的作业总是这错那错,而改错又要跑几趟,老师指一个改一个,同样的错误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们错误的原因,平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

  首先要认真、正确地审题。正确审题是做对题的关键。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在审题时,把重点的字、词点出来,要明确题目让我们做什么;一道题到底有几个要求,每个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课外作业》上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先估算,再准确计算,很多孩子都想当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学习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有一道作业题的要求是给下面的平行四边形画出两条不同的高,由于学生不认真审题,不是..

  只画了一条高,就是画的两条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借此机会,我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只有在典型题例面前,才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要教会学生检查题目的方法。很多学生所谓检查就是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其实是走马观花,一点用处也没有。不同的题型检查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如:填空题、选择题检查时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刚才做的一样;计算题要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运算检验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应用题必须先弄清题。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第二册“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的价钱准备好再交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拿着一支标价9元7角4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想卖这支笔打算怎样付钱?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给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8加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学习9加几的方法来学习8加几,让学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组织有趣操作,注重培养学主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游戏,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们学得很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教材中9加几的这一节,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在例3和例4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4、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

  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__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______,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苹果状,一个苹果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苹果”,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小朋友就对他说“对对对,这个苹果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如何为开放式教学提供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何处理好开放式教学中“放”与“收”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教师在钻研新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当地应用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都将有较大的帮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2

  素质教育推行到今天,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所要讲授新课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也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却做不到这些。大部分教师都认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很明确,自己想要讲什么,想要教会学生什么,都会明确记录下来,并且认真按照执行,以为这样就行了。殊不知,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学、怎样学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具体来讲,教师只是教给了学生关于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停地说教,几乎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完全没有发挥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为了教而教,为了板书而板书,为了上课而上课,就是没有为了学生。一堂课下来,让我们感觉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反而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不准确的,没有根据学生而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不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载体,时时处处想到学生,将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方法不正确

  教师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要研究教的问题,而不是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是一种学生吸收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但是现在的很多教师只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外化作用,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时是不同步的,他们心里想到了却不见得能够说出来;明明自己会做但不一定能够讲解得出来,而教师偏偏要花大把的时间在给学生讲解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会的知识用在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可很多教师还是要把时间放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上,让学生算来算去,结果却因此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教学安排,使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设置教学环节,无须学生太多的考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工具。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应用题时,时常会把解决应用题所用到的知识提前给学生准备好,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利于学习和提高。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软件不断引入教学,本应该给教师的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但很多教师盲目追求所谓的“新颖”“时尚”,过多地使用教学设备,甚至滥用,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不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教学的好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呢?我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研究: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真正的教育目标。观念决定行为。当今世界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我们已经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也不可能全部学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节奏,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生存理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明白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生气;就不会为了单方面追求形式完美而设计课堂效果;就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及格率、升学率而进行“应试教育”。如此,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出现生机和活力,焕发新的青春。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以评价教师的成果。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开始实行等级制时,教师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只是答语写错了,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认为如果这样,那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出改革给我们带来的新课题,我们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总之,数学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成长的摇篮,才能在教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收获实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3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的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陈建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田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我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我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

  我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我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我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我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我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我,被我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我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4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踏踏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

  我校数学教师普遍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一定理论作指导,而实践经验只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用一定理论来指导,那么这个经验才能称之为经验。课改已进入第二学期,教师的观念有了一些变化,但教学理念的切实转变,基本理念的基本确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本学期我们仍然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使广大数学教师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认真钻研教材,运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一些理论的基础上,组织了教师围绕课题上研讨课。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老师们也都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

  3、借助集体的力量,搞好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制定一份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计划,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使“导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面上得以开花,在点上得以深入。

  4、发挥传统优势,搞好数学特色建设

  本学期教研组在学生一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每日口算进课堂、每月口算等级赛、学期连环题比赛;有每两周一期的数奥起跑线;有数学小论文比赛;有数学手抄报比赛;有的数学竞赛。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许多活跃份子和能手,为学校特色建设出了一份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5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策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去探究。

  一、课前反思

  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

  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

  课前反思能让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符合新的理念,只要给学生创造探究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机会,学生手指尖上的精彩智慧是可以预期的。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后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或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

  1.实话实说——记成败

  课堂就像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也有可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开了小叉,走了弯路,变成乏味的旅行。不管结局如何,得失成败,皆应实话实说,将其

  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教学工作中考虑更周全、操作更自如,不走或少走弯路。

  (1)记载成功之举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把这些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牢记失败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实记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2.把握遗憾——再设计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1-1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7-24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5-14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18

【荐】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19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热】03-2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荐】03-22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4-01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3-07

《通分》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