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6 08:36: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

  《6和7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0-5之后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内容包括6、7的基数含义、序数含义、大小比较、写法以及6、7的组成,内容较多。

  这个课题,本来是准备第八周的星期四当公开课来上的,后因第八周星期四去参加学区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而取消,拖到这个星期来上,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较充分,当然在准备中也发现了一些较难处理的问题,比如内容比较多,可能讲不完,还有6、7的组成的教学该如何设计等问题,失败的是,课上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还是最明显的呈现出来了,可见课前对这一课题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只能是能力欠缺,无法安排好!

  课后,各老师给我的意见很中肯,提到了有好的方面也有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比如课堂结构比较紧凑,完整,板书也有了,纪律抓得比较好。差的方面就很多很多,6、7的组成这一块活动设计给学生涂色,对涂色的'要求没有讲清,以致效果很不理想,在教学6、7的写法的时候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练习,比较大小的时候分析的比较笼统等等。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是比较满意的,比我预想的要好。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本节课除了极个别学生外,其余的学生的注意力都能紧紧抓住,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是很轻松快乐的,学生也能在快乐中学习。作为一名新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我能做到不紧张,真替自己高兴!当然,细节方面我确实处理的很差,可能对学生的预想与现实相差较大也有关系,而纪律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的纪律问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在纪律这方面还受到了各位指导老师的表扬,说明我在课堂中的管理还是很有效的,这堂课的问题很多,发现问题才能进步,以后要多多关照这几方面的内容。

  这不是一堂好的课,却是一堂让我满意的课,教师生涯的第一堂公开课起了个好头,希望以后的课更能让我满意。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6和7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即时对于这节课进行了反思。这节课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不是特别的自然,感觉是把每块知识点硬凑得凑在一起。还有发现自己上课心比较急,就像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因为早上在1(4)班上课时发现知识点太多,时间感觉非常的紧凑,再加上我在4班上课的时省略了用小棒来摆图形。致使我下午在3班上课时就急着把每个知识点上完,而没考虑到学生是否学的很扎实。导致这个发生可能是因为我对教材吃的不够透彻,今天张老师说了等你以后对课本看了能看出什么来了你也就知道怎么上课了。但是我看着书本没多大感觉的。看看一年级的内容简单。但是要怎么把知识教给学生确实是难啊。

  2、对于上课的内容需要层次感,其实练习也是需要的,而且要知道每个练习你是为了解决什么知识点,你这个练习放在这步骤是什么目的。一年级学生很多练习是需要老师扶着做的,就像课本里的金鱼图,先要学生找准点,是从左边数还是右边数,然后再来判断,叫学生回答的时候也要学生说清楚是从哪边开始数的。还有的练习就是让学生观察自己说出题意的,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放”了。

  3、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年级上课最主要的是课堂的调控,学生没在讲话但是没有参与到其中也是没有用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还有就是课堂语言的提高拉!数学课老师讲的每几句话都要简略,把该表述的意思尽可能的简单。学生能听明白即可。还有就是课堂评价语言的提高拉!一年级学生需要哄,这个哄还是需要技巧的。总之这方面还是需要好好的加强。向其他老师好好的学习学习。讨教讨教,向别人取点经来。

  怎么说我在教师这个舞台上以后的日子是漫长漫长的,希望自己慢慢的成长。不要求自己有多出色,但是我希望我能尽早的合格。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3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在数序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变魔术”——将“6”(6个圆片)变成“7”(7个圆片),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通过黑板上所摆的圆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第几”和“几”的区别;第二层次,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找金鱼缸,进一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区别;第三层次,通过游戏“找位置”,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分清“第几”和“几”的意义。同时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渗透基数和序数,比如“请这一组的7位小朋友一起回答”、“请这一组的第6位小朋友回答”等。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设计时都将出发点框定在了成人的思维方式上。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根据他们座位对应的做法,在我看来是对基数序数的渗透,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麻烦。他们并不理解老师这么叫的意图,而且也不熟悉自己的组里的位置,因此在课堂上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而有部分学生也没弄清楚“7位同学”和“第7位同学”的本质区别。我想在本环节中,我应该减少这样叫学生的次数,但可以先让7位同学全体站起来,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再强化序数的概念,这样学生的理解就有了层次性,掌握也会更扎实。

  通过本节课,我产生了一个困惑:当学生出现教师预设不到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堂上学生的知识超过了本节课所新授的内容,这样对这部分学生来讲新授就变得没有意义,而如何更多地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那么又会忽略其它没有相关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碰到这种情况,教师的教授更应该关注哪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我想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比如今天这节课,学生在自己提问时就出现了“比0小的数是几”、“0的相邻数是几”这样的问题,而也有学生回答出“-1”,我想回答出“-1”的小朋友是相当自豪的,这时他觉得他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应该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的言语,得到同学羡慕和佩服的目光。但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制于教师的教,因此,教师的肯定会让其他学生也模仿着将自己知道的所有关于数学的知识一古脑儿表达出来,而偏离课的主题;但不表扬,又会使回答出超前知识的学生失落。因此,教师如何引导,便显得十分重要。虽然只是一个个小细节,但却影响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效果。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而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教师的教如何能协调整个课堂,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积累,不断探讨的课题。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4

  《6,7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熟练的数出6,7两数,会读这两个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会用这两个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用提问的方法出示五只小松树图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数字宝宝1—5,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学习的数字,培养学习一一对应数数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6和7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通过鱼缸图学习基数和序数,然后让学生根据像老师一样提问加深巩固基数和序数知识。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通过学生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其他同学观察)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达到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

  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改进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但是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两级分化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后进生”多鼓励、关注他们的需要,提起他们学生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5

  韩清蕊 《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从而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

  首先,回忆我们已学过的数字有哪些入手,引入新知。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为新知学习作铺垫,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新知时,出示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通过数一数图上的人和物的数量,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作准备;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数出6根、7根小棒,并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好多同学都大胆的动手摆,摆房子的,摆松树的,摆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我选择两个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让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动的情景图、教具和学具直观而深刻地让学生掌握了自然数的增加过程,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既直观又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整节课重视

  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始终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

  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教材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有师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尺子,还有利于学生从图像抽象出数的点子图。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 。为了让学生能更轻松地学到知识,我做了许多教具,想了许多方法,但是一节课下来,存在的问题有许多,现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不同角度地去数图中的事物的`过程中体验并抽象出数字6和7,并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收效较好。接下来利用点子图比较大小学生掌握也不错。

  这节课也存在很大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数出6和7物体的个数,书写6和7以及比较大小,我认为这都比较简单,所以忽略了学生书写时检测,其实有的学生书写6和7时还是存在问题的。其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这对一年级学生来

  说很不利,还有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让学生说完整话。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的,相信通过不断的磨练自己,自己会不断的进步,给自己加油。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7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的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最基本的一些教学环节,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上我利用摆小棒,6根和7根小棒,分别摆出喜欢的图形等方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结合实验课题的内容,我注意渗透了学生之间的评价意识,鼓励学生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等语言来发挥学生之间的`评价功能,使学生都爱上数学课,愿意探究数学知识,教学反思《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

  2、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3、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还不够。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又因一年级学生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我采用的做游戏方式,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由于受数量的限制,造成没参加游戏的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要关注没参加做游戏的学生,给他们布置好合适的任务,使他们也有事可做.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8

  《6和7的认识》这堂课,从08年第一次试教、第二次试教、最后的教研课到现在的第一次试教和教研课。前前后后我已上了5次,每次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这一次欣然接受安排上课,想着可以用到以前的教案。当看到教案时却发现以前的许多环节在现在都不是很实用,经过几次修改,几次请教,一次试教,使我的教案初步模型。

  1、在教学中,我用看——找——画——说来认识6和7,数字从抽象到实际,这能更好的让学生认识6和7这两个数字。在这四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动手操作等能力得到了提升。

  2、在教学中不断插入童话,使学生学得有趣。在一开始,我就说:“数字王国里住着数字国王、数字宝宝来看小朋友了,如果小朋友表现最棒,那数字国王就会送小朋友很多礼物”。这样就使小学生充满兴趣继续学下去。

  3、在教学中插入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中,我运用了手势、数数游戏等。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

  4、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不仅有基本练习题,还设计了富有思考性、发散性思维的习题,题量适中。比如在进行6和7比大小时,我就出示这一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总的来说,这堂课较成功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参与教学、合作教学、兴趣教学、自主教学等策略。本节课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基数与序数的区别这一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解不够详细,显得过于仓促。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学习,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9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数出数量6、7的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知识点,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用一首儿歌引出6和7的认识,通过主题图找出有6个小朋友在打扫卫生,教室里有7个人,学生在认识6、7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6、7,将简单的认识变成生活中的6、7,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花费时间较长。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如果我能在语言上再精炼易懂,更加注重数学语言的叙述准确到位,我想学生会更明白,更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着这一前提,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0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学生们已经有了1-5的数的认识基础,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学具摆出6和7。教学中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从过程中归纳得出6和7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我出示了计数器。也许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当我用计数器数数时,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这也是我教学本课的一个小小收获,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直观接触!借助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觉感知到6比5多1,7比6多1,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巩固知识。并通过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7后面还有数,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想象生活当中还存在哪些物体可以用6和7来表示,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先做书中的练习从左数第6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右数第5个鱼缸里有几条小鱼等由于这部分内容提问的太多,使后面的游戏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际上这个游戏的部分应该是这节课的一个小高潮,没能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而且后面在最后教学6和7的书写时,没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写,有点遗憾。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基数序数意义这一环节。虽然我运用了各种方法去渗透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但还是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多动脑既节约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1

  整节课下来,每个环节还算是清晰的;但从细节上面看,还是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

  教学内容方面,检查ppt没有做到认真细致导致ppt出现漏洞,本来应该是5个珠子的,但呈现出来的时候是6个,致使在讲这一内容的时候未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摆圆片的摆法未能按照教材的要求,可能造成有的学生产生疑问,应该严格按照书本左边5个的形式来摆;鱼缸图阐述几缸鱼及第几缸鱼时没能很好地把握讲解方法,听了几位老师的建议明白了什么样的讲解形式才是学生最好接受的,也有点过于纠结这一难点,这一难点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突破,它是渗透我们整个数字的认识的教学的`,应该慢慢从平时中加强巩固;最后习题量不够,讲解习题时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及完成。

  个人本身方面,一节课声音一直处于一条直线,没能做到抑扬顿挫,在调到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待加强;课堂时间方面掌握还是不够底,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还比较嫩。

  既然存在不足就要改进,听取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的建议结合自身及班级的特点,一步一个脚印进行改进。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2

  《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选择儿童身边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对此,谈一谈我在执教《6和7的认识》一课时的几点做法。

  一、生活需要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也会有着数学因素的内容。如果我们教学时让数学走进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应用于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使学生接受认识。周玉仁教授曾经说过:"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们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又用得上的学科,再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因此,要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1、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一提"数学"二字,人们总是认为数学最贴近我们的就是计算,却忽略了数学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激发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因,首先就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我在教学这节课时就设计了“生活中的数”这个环节(片段二),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说,使学生不仅认识6、7这两个数,还体验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的数,为什么平时我们没有注意到呢?由此,引起学生的重视,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思维不拘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思维得以拓展。

  2、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其实,生活中每件小事都能帮助学生学数学,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设计。例如本课中,教材就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片段二)。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我就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这样设计远比开门见山直接数数、认数效果要好的多。

  3、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从而体现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学生对6和7的序数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设计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片段三),这个环节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数、序数意义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是在第3个问题抛出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令人吃惊,有的学生从老鹰开始数,有的学生从鸡妈妈开始数,还有的学生是倒着数的,出现了多种数数方法,而这些灵活的方法正是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游戏中也有数学问题,并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把整节课推向高潮。总之,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承。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才能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再创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数学活动进入课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在《6和7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以活动贯穿始终,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有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片段一)、还有培养观察的能力、协作精神的数学游戏,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但是,活动的频繁安排有时也会使课堂显得杂乱。试讲时,我安排了摆小棒、数算珠、涂点子图、填尺卡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减弱了活动的热情。

  因此,我舍弃了数算珠的活动,将涂点子图、填尺卡设计成小组合作学习,既节约了时间,又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并将小组合作学习紧接在“摆小棒”的环节之后,使操作活动相对集中,避免杂乱,零散。另外,数学活动具有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果失去了数学思考,活动则毫无意义。我设计的这两个活动主要想让学生通过涂、填等活动感受6、7的大小关系,渗透知识点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钻研,努力探索,为新的课程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3

  《6和7的认识》教学内容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数序、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其中知道6、7表示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他几个知识点相对于学生较简单,但也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实物与抽象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我从主题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画面,找出图中的是6和7的人或物,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接着,我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6和7,孩子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自己住在第7层”,“昨天口算训练做到第7页”,“七巧板中也有7”,“电话号码中也有7”,除了说一说以外,如果能让学生用画一画、拍一拍、写一写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出7,学生能更多的感受实物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对于7的认识就更加丰满了。然后通过计数器和一把断尺,让学生知道5、6、7的位置,以及6、7和1、2、3、4、5之前的大小关系。

  而对于重难点6、7的'基数序数意义,这节课我呈现了图中的金鱼图。让孩子们数一数“一共有几缸鱼”,“第7缸鱼有几条鱼”,“有7条鱼的是第几缸”,但是最终有个别学生也没弄清楚“7缸鱼”和“第7缸鱼”的本质区别。谢老师的建议是换一个情境,如“把7个圈涂色,把第7个圈圈出来”,在涂和圈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学生自觉考虑两者的差异,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除了涂和圈之外,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座位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突破重点,达到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的目的。6和7的组成与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让学生把6个圆片分成两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渗透一种有序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每次移动一片圆片的体验中,观察左右两堆圆片之间的变化,感受有序的数学思维。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也较轻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整个教学内容可以更具趣味性。比如设计小猴子过生日的情境,小猴子邀请了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开始,导入6和7的认识。6位好朋友坐着小火车,咔嚓咔嚓,在声形并茂的过程中,教授数序和进行大小比较,孩子们会乐此不彼。到了小猴子家里,小猴子为他们准备了很多的食物,呈现6种鲜艳、动态跳跃的水果图片,让孩子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心的分成两堆。整个教学内容都贯穿在小猴子过生日的主线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在活动中促进发展,在活动中得以巩固,在活动中加强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我通过多媒体呈现老师和学生在教师打扫卫生的场景,想让同学们经历观察,数一数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获取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培养孩子的要讲卫生,爱劳动的意识。

  首先,用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字读一遍,用提问的方法问您们还想学更多的数字吗?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接下来,让学生在情景图中找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然后用圆片代表数字,同时在原片下面贴出6和7,从而认识6和7。紧接着让孩子观察6和7的形状,然后放小视频数字歌,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在学生齐读中激发学生兴趣。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给学生拿出了计数器,通过拨珠子,让学生体会数的顺序性和数的大小。这样,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最后,根据刚才的数字歌练习写数字。 课后,我认真思考,其实在这个环节,我可以利用课堂上现有资源,即限定在某一排的同学中,从左数第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几个同学站起来;从右数第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从左数几个同学把手举起来等等,这样就可以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这个游戏中,来把这个重点突破。 教学中出现了有部分愿意说的学生说不完,而没学会的学生不张嘴的现象,在后边的教学中对这些孩子多鼓励,提起他们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还有写数字的时候,有些孩子写不好,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对于这些孩子我利用早读时间,中午休息时间再加以辅导,同时也与家长沟通,多与孩子共同学习。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6、7的认识”时,创设了很多情境,引导同学们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起6、7的数概念。同时,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首先,我创设学习情境:拿出一面小鼓,请同学们听鼓声感知数数,用鼓掌来表示正确的'个数。老师先敲5下,学生拍掌次数与它同样多;再敲5下,让学生拍掌次数比它多1下、2下。问:最后两次 拍了几下?这样,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到了6、7这两个数概念。

  接下来,让同桌合作,分别拿出6、7根小棒,在课桌上任意摆图形,摆完后,用数字卡片标出用了几根小棒。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跟同桌一起摆出了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向日葵,六边形,七边形,路等等。这项活动不仅让学生从图抽象到了数,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体会到了用数学的乐趣。

  在区分基数和序数时,我首先请一组同学在讲台上站一排,从左右两边分别报数,请左起7位同学向前一步,第七位同学出列;再请从右起6名同学右手,第6名同学蹲下。再请每组的同学分别排一行,每位同学轮流象老师这样指挥。这样,在活动中,区分了几和第几的意义,突破了学习的难点。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发散性。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了认识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