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14 06:57:5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习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5)班现有的学生50人,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探究交流意识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大部分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已达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定兴趣,能较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特别对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虽然上学期期末测试成绩不是非常理想,但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参与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可以确定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课堂和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本学期要继续使已基本形成的兴趣保持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积极性,进一步抓好基础知识。同时,本学期重点是培养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思维,从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的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的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的学生掌握好。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的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的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的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的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的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的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的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的.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的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的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二)(3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2课时

  3.分类与整理(3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课时

  (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2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3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们情况分析:

  本班1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和^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们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们。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常规有了显著的提高,上课、作业、口算等方面都渐入佳境,本班学生总体来说都很乖,加上我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因此,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还比较浓。有所欠缺的是学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培养,也要加强平时的思维训练,因为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定式,创新意识有待提高。班上有4个学生学习有困难,但好在对数学的兴趣还在,对我也比较喜欢,这个学期要努力使他们不掉队,争取帮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学情分析期末测评情况:优秀23人、良好3人、中等0人、不及格0人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l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现象收集资料,能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数据,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朋友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3、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并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鼓励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数学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辨认图形;实际运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几十九后面的数是几?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数100以内的数;理解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可以相互转换的;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各种面值人民币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重点关注张婉宁、徐玘、许芳婕、李冠这些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稳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习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七周 6.4—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习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He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表

  (一)、第一周(6课时):位置

  (二)、第二周至第四周(18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第五周(4课时):图形的拼组

  (四)、第五周至第七周(15课时):100以内数加减法,认识数数数的组成

  (五)、第八周(5课时):认识人民币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0课时)第九周至第十三周

  (七)、第十四周(6课时):认识时间

  (八)、第十五周(6课时):找规律)

(九)、第十六周(6课时):统计

(十)、第十六周至第十九周(10课时):总复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掌握1-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大小、多少等。

  3.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4.初步学习时间和长度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加减法口算

  (1)1-10以内的加法口算。

  (2)1-10以内的减法口算。

  2.数学概念

  (1)大小的概念。

  (2)多少的概念。

  3.几何图形

  (1)正方形。

  (2)长方形。

  (3)三角形。

  4.时间和长度

  (1)认识钟表和时间的概念。

  (2)认识米、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1.板书法

  2.游戏法

  3.实物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1.加减法口算

  (1)1-10以内的加法口算。

  板书:1+1=2,2+1=3,3+1=4,4+1=5,5+1=6,6+1=7,7+1=8,8+1=9,9+1=10,10+1=11。

  游戏: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1-10以内的减法口算。

  板书:10-1=9,9-1=8,8-1=7,7-1=6,6-1=5,5-1=4,4-1=3,3-1=2,2-1=1,1-1=0。

  游戏:老师出题,学生抢答。

  2.数学概念

  (1)大小的概念。

  实物: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

  (2)多少的概念。

  板书:1,2,3,4,5,6,7,8,9,10。

  游戏:数数游戏。

  3.几何图形

  (1)正方形。

  实物:展示正方形的形状。

  (2)长方形。

  实物:展示长方形的形状。

  (3)三角形。

  实物:展示三角形的.形状。

  4.时间和长度

  (1)认识钟表和时间的概念。

  实物:展示钟表,讲解时间的概念。

  (2)认识米、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实物: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讲解米、厘米和毫米的概念。

  五、教学评价

  1.学生的学习情况。

  2.教学方法的效果。

  3.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六、教学总结

  1.总结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提出下一步教学的计划和建议。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进入20xx年春季学期,一年级的学生们也有了一个学期的学期基础,所以教学过程也更加容易了,为此我制定了这个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取得最大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9、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10、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1、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八、 教学安排

  周

  教学内容

  备注

  1

  一、位置

  2

  二、认识钟表

  3-5

  三、100以内数的认识

  6

  四、认识人民币

  7-10

  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1-16

  六、认识图形

  17-14

  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5-16

  八、探索乐园

  17-18

  复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9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习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 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1 、下雨了 -- 学看钟表。

  2 、南极小客人 --100 以内数的认识。

  3 、牧童 --认识图形

  实践活动 -- 趣味拼摆

  4 、绿色行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5 、小小存钱罐 -- 人民币的认识。

  6 、大海边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智慧广场

  7、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8、阿福的新衣 -- 厘米、米的认识。

  9 、我换牙了 -- 统计

  10 、儿童乐园 -- 总复习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

  1 、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 100 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知道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5 、经历探索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6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7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 1 米 =100 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 、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通过期末复习,系统整理一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数学思维的训练。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两班学生共有68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为94分,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学生中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这学期我将和孩子们更加愉快地学习数学,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喜笑颜开,时常产生思维的碰撞。

  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不利因素:如个别学生基础和能力都较差,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学生的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为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打好基础,现制定关于一年级数学方面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xx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搭》,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 “8”的笔顺写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由于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在计数器上拨出十几→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 和“得数不同的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材料,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要打( )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 )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的: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本学期重点、难点、章节:

  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五、教学进度表(另表)

  教研组意见: 教研组长签名:xxx xx月xx日

  教务处意见: 教务主任签名:xxx xx月xx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钟表,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减法(一),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二),乘法的初步认识,厘米、米的认识,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5班36人。经过了一学期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常规有所了解,他们的自制能力、自立能力、及自学能力在上学期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他们天真、好动,好奇、好问、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理解力稍差,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让每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共同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

  2、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理解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4、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5、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6、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7、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8、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9、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

  五、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景,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以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施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1、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下雨了

  (共计3课时)第二单元丰收了

  (共计8课时)

  智慧广场

  (共计2课时)

  第三单元

  牧童

  趣味拼摆

  (共计3课时)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

  (共计10课时)第五单元

  小小存钱罐

  (共计3课时)第六单元

  大海边智慧广场

  (共计15课时)第七单元

  看魔术

  (共计5课时)

  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共计5课时)

  第九单元我换牙了

  (共计3课时)

  第十单元儿童乐园

  (共计8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