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29 07:01: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

  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

  师生活动

  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

  3.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自主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

  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1.组织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

  ①5×6×8②5×6×(5+3)③5×6×7+5×6

  ④5×6×7+30⑤30×8⑥30×5+30×3

  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

  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

  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略)

  设计校园106~107。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自主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三、小组活动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6、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7、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8、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多请几个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单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xx),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着重指导:急遽(jù)惆怅(chóu chà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辶”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伤心—彻底失望

  光线: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盼望—焦急、兴奋—委屈—自责—失望—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教学设计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谈感受,唤起学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P42-4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测量、思考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算法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作业纸,配套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和框架各一组。

  【教学流程预设】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引导复习析题:

  (1)、什么是周长?

  (2)、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二、展开学习:

  1、设疑激趣:

  华华想给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两张小卡片分别围上花边。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一些?(作业纸长方形卡片长6cm,宽4cm,正方形边长5cm。)(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各一张,各边长度放大5倍。)

  (1)、这是要比较两个图形的什么?(周长)

  (2)、请先选好起点,再用手比划或用笔描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3)、观察、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一些?

  2、探索新知:

  (1)、怎样才能准确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测量、计算、比较)

  (2)、你认为两个图形分别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

  (3)、学生准确测量相关边长,标明数据后集体核对。

  (4)、请独立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并进行比较。追问:你能分别用几种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同桌进行简单交流。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学生想法预设:

  长方形:

  A、6+4+6+4=20cm

  B、6×2+4×2=20cm

  C、(6+4)×2=20cm

  正方形:

  A、5+5+5+5=20cm

  B、5×4=20cm

  答:两张卡片需要的花边一样长。

  (6)、小结: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理由是什么?

  3、拓展延伸:

  (1)、师板贴两个图形的花边(外框)后设疑: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分别拉成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相机指名拉动)。现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周长又分别是多少呢?

  (2)、生观察思考后组织交流:(要点:四边形拉动后形状发生变化,而周长不变。)

  (3)、你会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吗?

  ①、出示:张大爷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他想在菜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②、需要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生思考作答后师相机出示一组邻边长度)

  ③、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4、走入文本:

  学生阅读教材P42-43的例题2和例题3,并将自己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上标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2米,周长是10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8米,那么它的边长一定是7米。()

  2、新知应用:

  (1)、基本练习:P42做一做第1题、P43做一做第1题。

  (2)、补充:学校给每间办公室配了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如上右图),这面镜子的边框一共用了几米长的铝合金材料?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与感受。

  2、课外思考及作业:

  (1)、请比较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

  (2)、解决问题:

  ①、华华拿来一张长15cm、宽8cm的长方形纸,准备折一只千纸鹤,先将这张纸剪裁成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华华用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框架,他想把这根铁丝改围一个长8cm、宽4cm的长方形框架。够吗?文章

  单元教学设计 篇4

  “一起做游戏”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教材利用主题图小朋友熟悉的贴鼻子游戏引发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游戏,让他们观察游戏的过程,感受到游戏多么有趣,激发他们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向别人学习做游戏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在做游戏中产生口语交际的愿望。

  2.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能大方、简单地说出游戏的过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点)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互相交流,学习询问。(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带孩子们玩游戏:老鹰捉小鸡。

  2.让学生找几个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欢的游戏。

  3.黑板上先画一张小熊的笑脸,准备一个鼻子粘贴,一条蒙眼睛的布。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课间带领孩子们玩一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上课铃声响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生:老鹰捉小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极了!

  师:那这节课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游戏、乐于表达的愿望。

  二、引导交流,自由表达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刚才“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哪儿最好玩?

  生1:老师当老鹰,跑得好快,我差点儿被捉住了。

  生2:我当鸡妈妈,保护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紧紧抓住前面的“小鸡”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师,下次再玩,我当老鹰,你当鸡妈妈,好不好?因为你的胳膊比我们的长。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呢?(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生:丢手绢、跳皮筋、贴鼻子……

  师:那我们再来玩个贴鼻子的游戏吧!咱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观察游戏的过程,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好吗?

  生:太好啦!

  师:那我先请一位同学来给这只可爱的小熊贴鼻子吧!(把学生的眼睛用布条蒙住。)

  生:老师,我们可以给他提示吗?

  单元教学设计 篇5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易错字:溅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与杆区分。

  染是xxxxx结构,九上千万不要xxxxx。

  爽的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单元导入

  单元主题:多彩童年

  语文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诉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此外,借助插图发挥想象也是不错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实语文要素

  接下来我们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来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

  1.了解主要内容——读薄

  自学提示: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阅读感受: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美好感受。

  主要内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阅读感受:整首诗充满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将童年的烂漫和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内容:《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阅读感受:诗人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2.落实语文要素——读厚

  自学提示:用“xxxx”画出你不理解的诗句,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

  3.绘制思维导图——读清

  可以从“字词、主要内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来绘制。

  4.自主作业

  完成《主题阅读》87页《童年回忆录》,文章批注及课后题。

  单元教学设计 篇6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第一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7“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4)圆的半径都相等。()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课本58页第5-8题。

  第二课时: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学: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一个正方形。

  这是什么图形?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有什么关系?C=4a

  2、什么是圆的周长?

  让学生上前比划,圆的周长在那?那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得出定义: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二、议学:

  1、圆周长的公式推导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生看表,问你们看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2,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50cm=0.5m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2页练习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

  5、8题

  第三课时: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口答。4π 2π 5π 10π 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二、议学: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练习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⑵3.14×8×2⑶3.14×8÷2+8

  3、一只挂钟分针长20cm,经过30分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1)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而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2)想:钟面一圈是60分钟,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个钟面的,也就是走了整个圆的。则:钟面一圈的周长是多少?20×2×3.14=125.6(厘米) 45分钟走了多少厘米?125.6×=94.2(厘米)

  4、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单元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月是故乡明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学生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体会不会深刻,但可以通过读书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和挚爱情怀。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作者感情表达的方式方法。在读书品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 搜集名人思念家乡的故事。

  2. 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引导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与了解,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家乡,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恋和热爱。

  教学前可引导学生进行古诗交流,导入新课。三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将它们进行整合教学。

  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分别理解内容,也就是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行交流。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形式可以多样。

  在诵读时,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如《泊船瓜洲》是写景抒情,《秋思》则是叙事抒情,《长相思》则融写景与叙事于一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积累的有关思乡的诗词或诗词名句。可以引导说说表达思乡情感的其他方法。

  (二)《梅花魂》

  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前,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梅花的了解,可以说说梅花的特点,可以说作家笔下的梅花,也可以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教学时,第一步,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读书体会,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第二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现外祖父思恋祖国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和谈出自己的感受相结合。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后的阅读链接《故乡》可以进行拓展阅读。此外还要加强学生积累的指导。

  (三)《桂花雨》

  当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

  教学时,初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认读生字,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快乐。细读课文,与同学进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进行适当点拨。

  品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摇花的快乐,以及无穷的回味。进一步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师还应注意鼓励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诵、抄写下来,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四)《小桥流水人家》

  捧读此文会让我们走进一个令人向往的田园村落,感受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结合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思考。

  导入新课时,可以分别出示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描述头脑中的形象,再让学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进入课文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读文,交流读书所得。接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优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读成诵,摘录下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五)《口语交际·习作二》

  口语交际建议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共同特点。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出本组课文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进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表现形式,选择节目类型,谁来表演等,这里教师应尽量开阔学生思路,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展示学生特长。

  3.列出节目表,课下准备。

  4.汇报表演。

  习作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

  1.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开启学生习作思路。

  2.自主想像,交流评论。引导学生自已去想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评说,互提意见。

  3.交流修改,相互欣赏。小组内互评习作,从中找出值得学习的地方,读一读。在交流评价之后,进行修改,并把修改过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六)《回顾·拓展二》

  交流平台

  此次交流平台,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因此交流的时候,除了联系课文,联系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联系读过的其他诗文。更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切勿空谈。

  日积月累

  这次积累是一些表达乡思的诗句。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反复读一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在大致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练习把诗句背诵下来。

  趣味语文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还可以在熟读的基础上,交流感受。再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

  单元教学设计 篇8

  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统领骨架,是落实教学理念的基础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在实施新教学思想、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大家关心和思考的问题。这次通过网络培训学习了教学设计参考模板的设计理念是我获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固之根本、以学定教。

  课前要充分要了解学生起点和特点,再根据实际进行教学实际。这一课希望我的学生学到哪里,学生现在懂在哪里,怎么样学习,是否到达了目标,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做到了那些呢?是把学生手脚放开还是牵着鼻子走。关注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放眼长远,站得高些方能看得远。给学生多一些空间。学生才会施展学习能力。要关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常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实践及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上的需求。

  三、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教学,但在核心目标上用力不够。所以对每节课的核心目标和重难点不容忽视,反而要认真研究,切实落实。还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重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加强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在教学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个知识要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加强教师、学生的互动,多研读教材,多调查研究,备课时抓住学生的本质,了解教材间的联系,努力使教学设计有情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单元教学设计 篇9

  [单元总揽]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它们或着重描写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或描写人物的变化,或从人物视角了解人生。欣赏这组作品,从中可以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享受,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少年生活的故事。

  《故乡》——作者以“我”回故乡的迁居为活动顺序,再现了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内容,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文中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断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孤独之旅》——作者写了一个失学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经历风雨磨练后成长的故事。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描述的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于勒的冷酷无情,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心声》——作者通过描写一位与万卡有相似命运的学生李京京执着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的故事。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注意小说的体裁的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着重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及细节描写),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3、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环境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进一步认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故事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课文中人物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结合生活经验和成长历程阅读体味小说的内涵、小说的主题。

  2、通过整体阅读走进作者描述的世界,深入体会感悟,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

  [教学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2、辨析环境的作用。

  3、欣赏小说的语言。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作出自己的阅读评价。

  [课时安排](共10课时)

  1、故乡(2课时)

  2、孤独之旅(1课时)

  3、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

  4、心声(1课时)

  5、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2课时)

  6、单元小结与达标(2课时)

  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难点: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分桃子(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计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自我展示

  (一)出示第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问题。

  3、肯定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选择接近书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问题1: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 ○ □ = □

  1、学生独立计算“68÷ 2”。

  2、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10个10个10个10个

  每只猴子可以分2篮零4个,一共24个。

  (2)60 ÷ 2 = 30,

  8 ÷ 2 = 4

  30 ÷ 4 = 34

  (3)

  问题2:有68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1)让学生用学具动手分一分,边实践操作,边思考“把6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办”这两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组织交流。

  三、精讲点拨

  1、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商写在个位上。

  2、平均分时,当有剩余且不够再分时,剩下的部是余数。计算方法同无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拓展应用

  1、小猴回家。

  先估算再计算。

  63÷6 45÷7 38÷6 82÷9

  我4天大约吃60只害虫。

  我5天大约吃70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3、用竖式计算。

  84 ÷ 4 81 ÷ 3 90 ÷ 6

  98 ÷ 7 84 ÷ 6 96 ÷ 4

  4、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3、5题

  板书设计:分桃子

  教学反思: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生动化。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分橘子(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

  是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是除数的整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除法。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小棒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一)教师讲“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橘子”的故事。并用(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4页情境图)

  (二)教师口头提问,学生交流回答:

  师:同学们能帮忙吗?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1:一共有48个橘子,要分给三个人。

  师:有人补充吗?

  生2:要平均分给三个人。

  师:就是说每个人分得的应该一样多。

  生3:问题是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交流展示

  1、列式。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

  师:你选择了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生:用橘子总数除以分橘子的人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人分多少个橘子了。

  2、展示方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A:我们组用小棒当橘子,10个小棒一捆表示一蓝橘子。每个人分到1捆,又分到6根。也就是没人可以分得16个橘子。(视频投影仪展示思路)

  B:我们组是用口算,先算30÷3=10,剩下的10个加上这里的8个就是18个,再算18÷3=6,10+6=16(个),所以48÷3=16(个)。

  C:我们组是列竖式计算的。

  教师边听学生叙述竖式边板演

  师:刚才我们用分实物、口算、笔算的方法计算“48÷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1:口算。

  生2:笔算。因为口算容易出错,分实物不方便也不切合实际。

  三、精讲点拨

  根据学生的实际点拨

  四、小结

  师:大家想一下,笔算除法时应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数不能整除除数,就要用余下的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在一起去除以除数。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五、拓展训练

  1、 76÷4 57÷3 51÷3 96÷8 72÷3 84÷6

  2、有64个苹果,平均装在4个蓝子里,平均每个蓝子装几个苹果?

  3、做教材第5页“练一练”的题目

  板书设计:分橘子

  48÷3=16(个)

  方法1:摆小棒。

  方法2:口算。

  方法3:用竖式。

  教学反思: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商是几位数(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

  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学:

  视频投影仪出示: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师: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列式。

  师:该怎样列式呢?

  生:888÷6,我是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来列式的。

  2、学生尝试解决。

  师:我们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生1:600÷6=100,888>600,888÷6的结果肯定比100大,商一定是个三位数。

  生2:让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与6作比较,比6小商是两位数,比6大商则是三位数。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个百除以6商1个百,1写在商的百位上,1个百乘6得6个百,写在8的下面,还剩下2个百。

  生2:剩下的2个百和十位上的8合起来是28个十,28个十除以6,商是4个十,4写在商的十位上,4个十乘6得24,24写在28的下面,还剩下4个十。

  生3:剩下的4个十与各位上的8合起来是48个一,48个一除以6,商是8个一,8写在商的个位上,8乘6得48,没有余数。

  生4:商合起来是148、

  师生一起板演888÷6的笔算过程。

  三、精讲点拨

  师:同学们还有问题吗?

  师:谁能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四、拓展练习

  1、下面各题商是几位数,只判断不计算。

  389÷3 654÷4 478÷6 432÷5 111÷2

  2、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256÷5= 456÷3 = 784÷7=

  3、学校买来数学学具袋324套,平均分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套?

  4、做教材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五、师生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了那些内容?有什么收获?

  生1: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生2: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相同,从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除起,商写在百位上。

  生3:然后将百位上的余数与十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计算,商写在十位上。

  生4:如果百位上无余数,直接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

  生5:最后把十位上的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生6:每次得到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上非常积极,老师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板书设计:商是几位数

  888÷6=148(天)

  教学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猴子的烦恼(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能说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

  理,能正确进行有关0的除法的口算。

  2、在小组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能发现被除数的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竖式简便写法,学会正确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

  3、通过独立思考,会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会计算被除数中间有0

  或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0的占位作用。

  教学用具:视频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学:

  师: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遇到了烦恼的事儿,什么事儿呢?(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1的情境图)

  师:三幅图各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帮一帮小猴子们吧。

  学生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得出: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探索新知、展示交流。

  1、师:爱思考的小猴子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2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试一试,看怎样帮助小猴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学生。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3只猴子分306个桃子,每只猴子平均分多少个,用除法计算,列式为306÷3、

  师: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用竖式表示出来呢?

  生1:我发现这个算式和前几天做的不一样,这里出现了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的情况。

  生2:我能解决,我是这样想的。把306看成是300与6的和,先分整百数,即300÷3=100;再分个位数,即6÷3=2;最后用100+2=102,所以306÷3=102、

  生3:我列竖式计算。

  师:这个竖式还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吗?

  生4:中间的0可以省略掉。(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师:有谁能叙述一下这个竖式的含义吗?

  生:先用被除数百位上的3除以除数3,得到一个百,在商的百位上写3;再用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除数3,商是0,在商的十位上写0占位;最后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除数3,商是2,在商的个位上写2,最后的结果为102、

  2、小结师:像这样上中间不够商1的写0占位,表示十位没有,再接着除。

  3、学习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才大家做的很认真,答案也很正确。不过猴子们还有一个烦恼。(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8页例3的情境图)

  师:接下来我们怎么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情况,选择指名说或是同桌交流。(算法略)

  师边听边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先用除数6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8,商是1,在商的百位上写1;8减6后余下2,与十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再继续除以6,商是4,在商的十位上写4;没有余数,被除数的个位上是0,0除以6还是0,直接在商个位上写0占位。

  (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9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辅导学生。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08÷4 612÷3 840÷6 609÷3= 960÷4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就一定有0、()

  (2)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3)570÷3的末尾只有一个0。

  (4)600÷3的末尾有2个0。

  3、一共要运990把椅子,上午运走了450把。下午需要4次运完。下午平均每次运多少把椅子?

  4、做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1、2、4题。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做教材第9页“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猴子的烦恼

  306÷3=102(个)

  答:平均每只猴子分到106个桃子。

  教学反思: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5课时

  教学内容:节约(教材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余数的意义。

  3、会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演算除法,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视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我想这节课同学们依然会有很多收获。

  2、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视频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页情境图)

  师:大家看看,那些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收集和出售可回收的垃圾,如矿泉水瓶、旧报纸等。

  师:这样做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我们也要这样做。

  师:这里有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师适时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过程。

  1、列式

  师:3个班买泉水瓶和旧报纸,一共收入912元,要求平均每个班买了多少元?怎样列式呢?

  生:我们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来列式,式子是912÷3

  2、计算。

  师:我们怎么计算呢?请大家试一下,看看会碰到什么问题,等会儿我们在讨论。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情,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指名回答。

  生1:先把900分成3份,每份得300;再把12分成3份,每份得4;合起来就是304、列式是:900÷3=300 12÷3=4 300+4=304、

  生2:先把9个百除以3商3,可是被除数中间是1,1除以3不够商,我就不知道接下来怎么算了。

  师:那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吗?

  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是指名发言还是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发言。

  生1:我想,这里的1表示1个十,除以3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然后接着除。

  师:对呀,1平均分成3份,是不够的,所以商0是很合理的。那么,我们还可以简化他的写法吗?

  学生观察,师指名发言。

  生:1和0处可以不写。

  师:可不可以这样呢?

  生:是可以省略不写的,因为不影响得数。

  师:你们真厉害,找到了这种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小结:像以上这种中间有数字小,中间不够商1,那么我们就可以商0,再移下一位,接着除。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继续看大屏幕(投影仪出示教材第10页例2)

  师:谁能告诉我这道题说的是什么?

  生:题目告诉我们522支笔分给4个班,求平均每个班分到多少支,还剩几支?

  师: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师生小结:

  生1:求平均,用除法计算,列式为522÷4=。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被除数百位上的5除以4后商1,在百位商1、。生3:余下的1与被除数十位上的2合起来除以4,上的十位上写3、生4:最后将被除数上的2落下来再除以4,不够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余数为2、。生5:所以522÷4=130……2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下吧!

  师生小结: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出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上位上的数落下来作为余数。

  5、出示教材第11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做完后师选择学生的答案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师生交流。

  三、拓展练习

  1、先计算、再演算。

  621÷3= 432÷4= 703÷5=

  2、填空。

  (1)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

  67×8=536 536÷8=()123×7=861 861÷7=()

  (2)()除以7,商是61,余数是3、

  (3)168除以(),商是9,余数是6、

  3、做教材第11—12页“练一练”第1——8题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节约

  答:平均每个班买了304元。答:平均每个班130支笔,还剩2支。

  教学反思:学生解决问题时很少会去反思的,更不用说去验算了,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师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对、孩子爱玩的天性。

  第6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一(教材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一步算理。

  2、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口算卡片。

  一、回忆导学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学生抢答。

  42÷2= 24÷2= 12÷2= 142÷2= 124÷2= 112÷2=

  55÷5= 155÷5= 255÷5= 505÷5= 22÷2= 220÷2=

  2、师: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主要学的是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师参与,并巡视辅导。

  学生发言,教师将知识点板书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62÷2=

  75÷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262÷2=

  462÷3=

  606÷3=

  660÷3=

  612÷3=

  613÷3=

  二、自主展示

  依次出示教材第13~14页第1~8题。

  三、精讲点拨

  根据学生练习并展示的`情况进行随机点拨

  四、拓展练习

  1、计算并验算。

  369÷3= 464÷4= 642÷6= 420÷3=

  2、小红家果园今年收获了874千克苹果,每箱装8千克,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62÷2=

  75÷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262÷2=

  462÷3=

  606÷3=

  660÷3=

  612÷3=

  613÷3=

  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第7课时

  教学内容:集邮(教材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旧知,复习前面学的列竖式计算中几种不同情况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了解集邮的艺术性;从估算入手,分析、总结出三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总结出三位数除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列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在计算。

  81÷3= 402÷2= 812 ÷4= 625÷6=

  师:做完后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二、展示

  1、解决问题

  师:大家请看下面的情境图。(投影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

  师:你们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已知有285张邮票,每页放5张,问题是求这些邮票能放多少页。

  师:那大家估计一下,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285≈300,300÷5=60,285<300,所以285÷5的商应小于60、

  生2:200<285,200÷5=40,285÷5的商应大于40且小于60、

  生3:我可以让范围更精确些,285≈250,250÷5=50,285>250,所以285除以5的商应大于50,即285÷5的商大于50且小于60、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如何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

  师:怎么验算他们算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用乘法验算,即看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2、小结

  首位上不够商1时,就看前两位。

  三、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继续看大屏幕(投影出示教材第15页例2)

  师:这道题怎么列式,怎么用竖式计算呢?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学生展示?

  生1:题目告诉我们把285张邮票,每8张放一页,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生2:要求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就是把285张邮票按8张一份分,列式为285÷8、

  生3:因为被除数最高位上的2比除数8小,所以计算时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起来是28个十,除以8商是3个十,在商的十位上写3、然后接着往下算,最后发现除不尽,有余数。

  做完后师选择学生的答案投影演示,师生交流。(略)

  师: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

  生;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时,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行验算。

  小结:我们可以把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师生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集邮

  285÷5=57(页)285÷8=35(页)……5(张)

  答:能放57页。答:可以放满35页,还剩5张。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第8课时

  教学内容:买新书(教材第17~18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够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一、回忆铺垫、情境导学

  1、回忆旧知。

  请你根据“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一个足球60元,3个足球多少元?

  (2)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需要2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情境引入。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图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生:一共有200本书,要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4层,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买新书”的问题。

  二、展示

  请你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汇报)

  生一: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生二: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生三: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

  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我们以前解决过的问题,有些是我们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先请同学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即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

  1、先画画图解答。(分学队解答)

  学生自己画图,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生:独立思考解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方法一:200÷2=100(本) 100÷4=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方法二:200÷2÷4

  =100÷4

  =25(本)

  先算每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方法三:200÷(2×4)

  =200÷8

  =25(本)

  先求两个书架共几层?在求每层多少本?

  问:你能说一说连除和乘除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没有括号时,运算顺序是从左向右计算。

  (2)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情景图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三、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点拨

  四、拓展练习

  1、某班要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每位学生的朗读时间为3分。一位学生选了一篇840个字的文章,在比赛前试读时,他用了5分,怎么办?请大家先小组讨论,拿出方案(给学生3~5分钟讨论)。

  2、奇思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3、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1题,画图,说一说。

  独立完成,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4、完成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2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买新书

  200÷2÷4

  =200÷8

  =25(本)

  从左向右

  200÷(2×4)

  =100÷4

  =25(本)

  先算小括号里面

  教学反思:学生的表现往往有惊喜,只待教师用心去激发他,用“伯乐”的眼睛去发现他。

  第9课时

  教学内容:讲故事(教材第17~18页)

  学习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点: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756÷7÷6 624÷(2×3)

  二、展示

  1.师: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图中告诉了我们那些信息?

  淘气不光喜欢学习语文,对数学更感兴趣,一天,淘气在语文课上轮流讲故事,用了850字,同学们约定每个故事的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但是淘气课前试讲时用了5分,淘气没有气馁,反而发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快去看看吧。

  问题:淘气3分钟能讲多少个字?你能想办法表示题中的信息吗?赶紧试一试吧。

  出示情景图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的想法,(肯定)

  2、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你的算式每一步的意思。

  (1)850÷5=170(个)

  170×3=510(个)

  先算1分钟能讲几个字。再算3分钟讲多少个字。

  (2)也可列成综合算式

  850÷5×3

  =170×3

  =510(个)

  小结:解决类似的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3、笑笑也讲了一个故事用了4分钟,平均每分钟讲150个。她也想3分钟完成,每分应讲多少个字?

  学生列式计算

  你能说一说你每一步的意思吗?

  生:先求笑笑总的字数,再算3分钟讲完,每分钟讲多少。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算理,优化算法。

  2、师概括总结:

  乘除法混合运算或除乘法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圈一圈,算一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仔细看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讲故事

  850÷5×3

  =170×3

  =510(个)

  教学反思:教材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放在一起呈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两种题型的算法上的不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教科书P21~22)

  学习目标:

  1、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2、估计商是几位数,巩固练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关于这几节内容你都学到了哪些?

  运算顺序,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计算:

  120×2÷8 480÷(2×4)

  二、复习练习

  第1题: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

  540/3x5

  =180x5

  =900(元)

  270/3/2

  =90/2

  =45(元)

  第2题:培养估算试商的能力。

  第3题:巩固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计算。

  第4题: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也可画图来帮助自己分析数量关系。

  第5题: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6题: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20×2÷8

  =240÷8

  =30(个)

  第7题:巩固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95+100+98+105+97+99=594(人)

  594÷9=66(人)

  简便算法:100×6-5-2+5-3-1=594(人)

  (2)一、四年级一批,其他任意两个年级一批。

  第8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8×10=80(元)

  (2)(100-80)÷2

  =20÷2

  =10(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板书设计

  练习二

  (1):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向右的运算顺序。

  (2):有乘除有加减法,按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11课时

  第一单元除法测试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80÷2=600÷5=39÷3=300÷6=120÷4=

  13×4=9×200=5500÷5= 2400÷2= 4000÷8=

  0×5=0÷5=0+5=5-0=

  二、估算。

  161÷2 191÷6 718÷9

  483÷8 423÷7 279÷4

  三、列竖式计算。

  90÷6 840÷7 612÷2 504÷9

  453÷8 483÷3 504÷4 824÷8

  650÷5 302÷2 780÷3 624÷6

  四、我会算。

  102÷3×5 17×8÷4

  427÷7-21 90+369÷3

  五、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42()×8<68 38>4×()

  ()×6<79 7×()<100 4×()<63

  六、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7=127……6(2)○÷2=349……○(3)46÷○=7……4

  (4)○÷○(除数为一位数)=17……6 ○÷○=17……6 ○÷○=17……6

  七、在○里填上“>”、“<”或“=”。

  384÷6○192÷3 504÷9○224÷4

  67×3○410÷5 456÷8○100-34

  八、分类。

  182 415 94 279 627 905 524 609 583 2570

  能被2整除的数:()

  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

  九、选择题。

  1.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2.360÷3读作()

  A.360除3 B.360除以3 C.3除以360 D、以上三种读法都不对

  3.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从被除数的()除起。

  A.个位B.十位C.百位D.高位

  4.一个数被6除,商是28,余数是5,这个数是()。

  A.92 B.121 C.173 D.39

  十、判断题。

  1.6除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一定比5小。()

  2.0×6,0×0,0÷6,0+6四个算式的结果都是0。()

  3.在除法算式420÷7中,被除数增加7,商就增加7。()

  4.376÷4的商是三位数。()

  5.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十一、列式计算。

  (1)除数是4,被除数是960,商是多少?

  (2)除数是5,商是45,被除数是多少?

  (3)49是7的多少倍?

  (4)一个数的6倍是66,这个数是多少?

  (5)3除231,商是多少?

  (6)一个数除以7,商是209余数5,这个数是多少?

  (7)945是5的多少倍?

  十二、应用题

  1、一共有558人,平均排成9个方队每个方队有多少人?

  2、机床厂生产了368台机器,每8台装一车,需要多少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3、一个星期有7天,366天里有多少星期又几天?

  4、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120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

  5、小林3分钟跳了291下,小花4分钟跳了372下,谁跳得快?

  6、孙爷爷今年96岁,韩芳今年8岁。6年前,孙爷爷的年龄是韩芳的几倍?

  7、体育老师买了2个篮球,用了144元,又买了3个足球,每个足球的价钱和篮球的价钱同样多。买足球用了多少钱?

  8、参加体育小组的同学每6个人编成一组,183人可以编成几组,还余3人?

  9、男生为庆“六一”做了64朵红花,女生做了76朵黄花,每7朵扎成一束这些花一共可扎成多少束?

  10红气球和黄气球共158个,如果红气球卖出12个后,两种气球个数就同样多,红气球有多少个?

  11 、一条小道长180米,在它的一侧每隔3米植树一棵,一共可植树多少棵?

  12、小刚集邮108枚,比小英多集18枚,把小英的邮票放在集邮册里,如果每页放9枚,一共放了多少页?

  13、学校买回204套飞行模型材料,每班分9套,能分几个班?还余几套?(要验算)

  14、有420盒电池,每盒装4节电池,准备100个盒子够吗?

  15、职工食堂运来500千克煤,烧了7天还剩325千克。平均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16、短跑选手在一段直跑道上跑了3个来回,共跑了300米,这段直跑道有多长?

  17、“庆国庆”大型文艺汇演有960名舞蹈演员参加,把他们分成8个组,每组5个队,每队有多少名舞蹈演员?

  18、一个文具盒8元

  一辆自行车408元

  一个笔记本4元

  (1)买一辆自行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9、灰兔有4只,白兔有152只

  (1)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2)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20、文具盒9元铅笔6元毛笔7元水彩笔8元

  (1)尹老师为三(2)班学生买一种文具用去135元,买另一种文具用去105元,尹老师买了哪些文具?各买了多少?

  (2)如果用这些钱平均分买另外两种文具,各能够买多少?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2、外国语学校三年级各班人数如下:

  三(1)58人

  三(2)64人

  三(3)59人

  三(4)67人

  (1)学校租了8辆车,平均每辆车至少要坐多少人?

  (2)公园的门票每张4元,但学生票一律半价,校长带500元钱够吗?

  拓展练习:

  1、找出相同的除数。

  45÷()=()……3 62÷()=()……2 76÷()=()……4

  2、有许多算式的商和余数相同,如:10÷4=2……2。你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3、右面除式中□里填什么数,商中间有0?

  4、有一个数,比100小比70大,这个数被8除余1,被9除还是余1,这个数是多少?

  5、三位数÷6的商是两位数,那么字母A代表的数是________。

  教学反思: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一个想说、敢说、爱说、会说的交际环境,同时从思想上乐于评价他人的优点,学会用具体的事例来衷心地赞美。

  学情分析:

  课堂上让学生评价别人的发言,发现孩子通常只关注到别人的缺点,却忽略了别人的优点,不善于从别人的长处中学习经验。通过本次课,希望让他们在觉得自己都是长处的同时,也关注其他小伙伴的长处。

  第八单元是关于“爱”的专题。四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品质优秀的孩子,为本次口语交际(别人的优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学生作文事例常常很是简略,不知道如何把作文写详细。

  可以把口语交际与作文联系起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赞美,能够由衷地说出别人的长处。

  2.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能够做到举止大方、表意清楚、认真倾听和礼貌回应。

  3.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知道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夸奖别人的过程中更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难点:

  1.学会使用具体事例去夸奖别人,并形成文字。

  2.学会倾听,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一、热身:

  注意观察,结合学生的实际(准备工作、坐姿、精神面貌等)由衷地进行夸奖,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激趣导入,营造快乐学习氛围。

  刚才老师夸奖了我们的同学,那么你们觉得老师有优点吗?

  (学生纷纷找老师的优点,老师一一向他们道谢,并相机说出自己被夸奖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夸奖如春风,温暖我们的心灵;夸奖如春雨,滋润我们的心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真诚地夸奖别人吧!

  三、阶梯训练,强化口语表达。

  1、适时诱导,请学生夸夸身边的某一位同学。(用一个词形容一个优点)

  其他人评价:你觉得他夸得怎么样?

  (师随机评价:用词准确、声音宏亮、态度诚恳、面带微笑、表达清楚、抓住特点……)

  2、继续深入,被夸的同学是否只有一个优点,能不能用上“不但……而且”、“不但……还”、“既……又”这样的关联词语,再来夸一夸身边的同学。

  (师随机评价:XX同学坐得十分端正,并且一直在认真地倾听。)

  3、火车开起来。

  每个同学的身上都有一些优点,观察自己的同桌,夸夸他的优点。(开动1至2列小火车,争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夸奖与被夸奖的机会)

  4、面对面交流。

  想一想准备夸谁,离位到他旁边,直接说给他(她)听。

  5、游戏:猜一猜。

  1)师形容一个同学,请大家猜一猜,说的是谁。

  (教师加入该学生的外貌描写及具体的.事例突出其优点,为作文铺垫)

  分析:为什么大家猜得出来是她?(要抓住特点、事例)

  (师及时:哦,原来夸奖别人,要学会抓住别人的特点来说,并且表达要清楚,同时有具体的事例)

  2)小组合作,确定夸奖对象并且补充事例及人物外貌。

  (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小组内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班级交流。学生形容,其他同学猜。

  (引导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养成倾听别人的习惯。老师补充:学习《矛与盾的集合》一课时,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们该学习他的什么?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四、水到渠成,渗透作文方法。

  能不能把自己夸奖的同学先进事例编成作文发表到班刊《足迹》“班级之星”栏目?

  (老师要求:1、题目:(优点的形容词的XXX。

  2、第一部分:夸奖同学的外貌及优点概括。

  3、第二部分:具体事例介绍其优点。

  4、第三部分:抒发自己对该同学的学习及赞美之情。

  5、课外完成。)

  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什么节日过得最喜庆?过得最热火呢?

  生:过年,春节

  师: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说着说着你们一定回想起了大过年的情形,著名作家刘绍棠人到暮年,写了一篇绕有风趣的《本命年的回想》,今天我们就学习著名作家刘绍棠为我们带来的《本命年的回想》,来频度作家笔下鲜明的地方特色,领略特有的乡土风情,由此感受身后的文化内涵。(板课题)

  师:课题是“本命年的回想”,那什么是本命年?本命年有什么习俗呢?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所著《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柳敬亭说书》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峨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1991年7月1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2、生谈谈自家过年的风俗

  三、 师生互动,合作研讨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可谓第4自然段中具体描写家乡大过年的情形,共写了哪几件事?

  板书:

  腊月初一: 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增温

  杀牲畜

  备糕点

  腊月二十三: 送灶王 留恋

  (过小年) 换门神

  怀恋

  腊月三十: 除夕守岁 ——发烧

  喜庆

  正月初一: 拜新年

  思考:能体现运河乡亲父老过年感受的词语有那些?

  2、课文写了作者家乡过年的十件事,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请你根据课文具体描绘一下这个场面。(或者悬拟过年时,你熟悉的一件事描绘一下也可以)

  3、从课文中许多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火热的春节景象,现在就请大家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给大家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4、选择我们联系生活,想一项我们民族过年的'习俗,除了欢天喜地地饱满一年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希望(期盼)?

  四、拓展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家乡过年的习俗,体会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选择过年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经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选择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这对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国难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成为美好生活的拥有者和创造者。

  六、布置作业

  1、假设今天就是除夕,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用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的亲人、同学或老师编辑一条短信送去新年的祝福。

  2、过年的气氛总是热闹的,你能用一段场面描写来表现出来吗?

  单元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名言等运用到习作中去。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一、 回顾积累,准备习作:

  1、回顾:

  (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

  (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2、积累:

  (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

  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

  1、明确要求:

  (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2、指导学生列提纲:

  (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四、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缥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 我的理想

  要求:1、以《我的理想》为题。

  2、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3、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单元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了解作者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教学思路:

  从诗前小序入手,小序中说“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本课教学围绕“斯人何言?因何而感?有何感?”这三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串联全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二、新授

  (一)、作者简介、诗歌体裁

  (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由学生来完成)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二)、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三)诵读诗歌(听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

  (四)、讲析小序1、请学生朗读小序

  2、请学生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提出问题:斯人何言?(作业形式让学生课后深入文本解答)

  三、小结: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四、作业布置:熟读诗歌

  预习《新教材新学案》自主学习篇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以整体感知课文为主,学生预习情况不理想,今后的教学还是应当加强预习的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整个课堂效率低下,怎样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个问题一定要思考。

【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通用3篇)01-27

长度单元教学反思08-31

圆单元教学反思01-30

《比例》单元教学反思05-12

单元复习教学反思05-05

数学单元教学总结03-08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08-21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10-22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