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7 15:41: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井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学生不但要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充满感情、文字优美的课文,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古井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内容,体会古井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作者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可是故乡的一口古井却一直令她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用我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你认为那句话最重要,抒发了作者对古井的赞叹之情。

  3、投影出示:“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点拨:这口古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课文把古井比作什么?甜美的乳汁指什么?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母亲?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是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段。

  2、点拨:你读懂了什么?

  3、从哪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时间、人数、古井周围)

  4、春雨有什么特点?刚下过春雨的路面什么样?“老是”说明什么?

  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三)学习三—五段。

  1、为什么说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的?

  2、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3--5段。

  3、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这个、那个”说明什么?“挑一担、提一桶”说明什么?“总是”说明什么?

  4、当老人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5、“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什么意思?

  6、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想像这一部分描述的情景。

  7、分组讨论:说说自己想到的内容。

  8、交流、表演,进一步体会古井是怎样教我们做人。

  (四)学习第六段。

  1、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学到这儿,你对这口古井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把它比作母亲恰当吗?

  2、引读课文,“所以,作者由衷的.赞叹,多好的.....”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摘抄下来,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取水的人(以水养人)

  5古井络绎不绝无私奉献

  (像母亲)帮助于老人(以德育人)乐于助人

  不要报酬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背诵。

  (1)齐背。

  (2)同位互相检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哪些事?(取水的多,帮助老人不计报酬)

  2、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取水的人多”?

  3、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4、古井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联系内容和体会具体说一说。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进一步理解内容。

  (2)共同交流,加深体会。

  三、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点拨:作者怎样准确运用词语表达呢?

  1、比较句子。(投影出示)

  (1)比较一下哪种表达感情更强烈。

  古井像……儿女。

  古井哺育乡亲们。

  第一句话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慈爱的母亲,因为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为了哺育儿女,可以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的一切,而古井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的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2)比较表达有什么不同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小曲。

  桶儿响,扁担也响

  第一句表现出轻松、愉悦。

  四、自学短文《养花人的梦》

  1、出示要求。

  (1)有几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2)主要内容,哪能些词用得好?

  (3)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讨论交流,共同订正。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5古井

  哺育陶冶

  无私奉献

古井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小学语文:古井。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汁哺育陶冶歉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绎不绝年过六旬报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绎()歉()冶()

  喜()幕()译()谦()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

  (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

  (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

  (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离不开古井。因此,作者用温情的母亲、甜汁、哺育来比喻。她提供的.水是生命的泉水,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过渡谈话:故乡的古井,不仅为乡亲信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还懂得了怎样做人。这些事在作者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讲古井陶冶乡亲们品格的例子。

  3、同学们现我们来学习(35节)。请一大组齐读。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提问:在古井边每天都有一些事发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写了动人的取水场面,还有哪一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学们想一想,是一件什么事请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讨论:村里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的故事。)这对老人遇到什么困难?在课文中找到有关内容,读一读,(遇到水的困难)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这一对老人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词语说明。(今儿明儿那个;长年不空,总是满缸水)提问:乡亲们这样做接受过老人的报酬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课文中哪句话体现出来?(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这句话表现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讲人们不仅从古井中汲取生命的水,而且还把古井看作了高尚的典范,以古井的精神来帮助别人,表现了人们受到古井的启示,以古井为榜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帮助老人不要报酬,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从乡亲们帮助老人不要报酬,说明了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以她的美德教育了人。(板书:以德育人)

  4、齐读课文最后两节。通过读后我们知道:文章更深刻地赞美古井的品格,使乡亲们懂得了怎样做人。提问:作者是怎样一层一层抒发感情的?(先用不仅还赞美古井,让乡亲们懂得怎样做;然后用难以估量无所求来赞美古井无私和贡献。最后用离乡十七年还常想起古井的启迪,来赞美古井的品格。)

  提问:作者从那口古井受到什么启迪?(启迪们怎样生活,怎样做)(板书: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阗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样的品格,教育了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进一步写了人们把古井当作自己的榜样,深情地赞美了古井对人们深切的启迪。古井时时刻刻都在向人们无私的奉献着。(板书:无私奉献)

  6、通过以上的讲读学习,和上节课同学们划分的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古井的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讲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第三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第四段:讲古井给人们的启迪。

  7、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1)用启迪、络绎不绝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古井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本课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它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感人至深。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段落清晰,语句优美。

  本年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能够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达到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而且每每能够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应该珍视的“金矿”。

  二、教学过程

  师:(板书:古井)同学们,从课本的插图上我们看到了一口年代久远的极普通的“古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师:这节课,大家想像预习课文那样一段一段地读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还是先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呢?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段,找一找哪个句子含义最深刻。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井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们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第4个句子含义深刻。

  (出示小黑板:“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这一句把古井比作( );把( )比作甜美的乳汁。

  缩句:( 。)师:缩句以后突出了哪个词语非常重要?生:哺育。

  师:(板书:哺育)“哺育”是什么意思?生:养育、培养。

  师:谁能用“哺育”造一个句子。学生造句

  师:对这一句进行反复品味,我们还可以怎么进一步体会思想呢?生1: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生2: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师:对,透过内容去想一想,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这一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呢?

  生:读出对母亲的赞美。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指3生读,齐读)师:课文中有一句话和这一句紧密呼应,互相补充,有谁找到的请起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师:(出示写有最后一句的小黑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师:说得很好,你理解得既全面又深刻。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理解过程吗?

  生:我读到“多好的古井啊”时就在想:“古井好在什么地方?”继续读就发现了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时我又想:“古井本身有什么品格?”联系第一段的句子和预习时的理解,我知道了古井有无私奉献的品格。这句话隐含的意思肯定就是古井让乡亲们懂得了要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告诉了大家怎么样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就这句话来说,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生: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所以加上了“生命”一词。这句话强调了泉水的重要。师:(把两句话放到一起)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句有什么联系。生:“温情的母亲”就是“多好的古井”;“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古井哺育儿女,“哺”就是“提供泉水”,“育”就是“陶冶品格”,两句话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板书:提供泉水陶冶品格)

  师:从这2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呢?生:对古井的赞美。

  师:谁愿意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这种赞美之情呢?

  生:用感慨和赞美的语气朗读。(师再指2生读,同位互读。)师:通过抓重点句子,我们基本了解了古井精神。那么古井到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请大家自由读第二段课文进行体会。

  生:这段主要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中没有“很多”这个词,你是怎么体会到挑水的人很多的?

  生: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说明取水的时间长;从“络绎不绝”看出取水的人数多;从路面老是湿漉漉的也能看出取水的人多。

  师: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师:对,这一段写得具体、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愉悦心情和热闹景象,节奏稍快。

  师:古井在村子的重要性大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一多半的篇幅写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的事呢?这样写是不是跑题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下一段课文,看一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

  生:从“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在外地教书”等语句看出老人确实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师: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

  生:“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

  师: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生:说明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师:你还能从这一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生:“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了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也就是说帮助老人的既有力气大的',也有力气小的。

  师:你能再进一步进行体会吗?

  生:从“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的“总是”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在一直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师:请2名同学分角色读朗读对话。要读出乡亲们对老人的热切关怀和体贴的感情,还要读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师:乡亲们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什么品格?生:无私奉献。

  师:(板书:乡亲们无私奉献)乡亲们不要报酬是受谁的影响?生:是受了古井的影响。

  师:这正好解释了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哪个呢?生:陶冶。古井在陶冶乡亲们做无私奉献的人。

  师:对,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现在大家想:作者这样写跑题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跑题。这篇课文以“古井”为题,除了赞美古井,还赞美了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乡亲们。

  生:作者赞美古井,更赞美具有古井精神的乡亲们。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

  师:下面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请同学们在课下继续品味古井精神,并以老党员女儿的身份给乡亲们写一封信。

  反思:拓展性作业的布置,将学生积极的思维延伸到课下,在不经意的角色变化中,学生必能再次被乡亲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达到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在持续的活跃思维中,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受到熏陶,也品味了学习的乐趣并学会了学习。]

古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字音

  ⑴ 读准生字读音:

  “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⑵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ì”的音。

  “日子长着哩 (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ò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 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想一想,议一议:按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自然段的意思联系比较紧)为全文划分四个结构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3、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从重点词语和句子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从而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三个句子及结尾一段话的含义,从而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阅读分析第一段

  1、这一段写了四句话:有两句话是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的,还有两句话是进一步说明井水的质量和古井与乡亲们的关系的。读一读,想一想,找一找,把前两句话画下来。后两句话中“清凉可□”的“可口”是什么意思?

  2、“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她的儿女”,“甜美的乳汁”指的是什么?“哺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古井比喻成“温情”的母亲呢?

  (“甜美的乳汁”指清凉可口的井水。“哺育”是养育、培养的意思。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慈爱的,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可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古井同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甜美、清凉的泉水,养育村民毫无所求,所以说古井像母亲一样。)

  三、阅读分析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段中有没有“很多”这个词?如果没有,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挑水的人很多的?

  (不用“很多”,而用时间长、人数多、路面湿表现。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生动的。)

  2、春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说下过一场夏天的雨或秋天的雨?

  (春雨不同夏天和秋天的雨,它的特点是雨水少,有“贵如油”之称。下起来不大,断断续续,一般刚能润湿路面。)

  “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什么样的?

  (湿漉漉的。)

  “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说明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路上人来人往,免不了会有井水洒到地上,路面总也不干。)

  3、这一段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乡亲们尽情享用井水,表现了古井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

  四、阅读分析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读前提问,读中思考,读后议论解答:

  这一段是写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两位老人为什么需要有人帮助挑水呢?乡亲们是怎样帮助老人挑水的?老人怎样表示?乡亲们又是怎样“劝说”的?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年过六旬、一瘸一拐;又矮又瘦、很单薄;女儿外地教书,所以老人需要有人帮着挑水。)

  2、“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这里,“这个”、“那个”用在上下句里说明什么?

  (帮着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许多人。)

  “挑一担”“提一桶”,上句是“担”,下句是“桶”,说明力气大的就挑担,力气小的就提桶。

  “老人的水缸总是满的”,这句话说成“老人的水缸满满的”有什么不同?“总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直是满满的,大家不间断地帮老人挑水)

  3、乡亲们这样不间断地、热情地帮助老人挑水,老人很感激。多次表示要给乡亲们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于是,“老两口带着歉意说: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自出力气啊。”老人的话里“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那么,不“白出力气”是什么意思呢?

  (是有报酬)

  “总让”的“总”跟“总是满满的”的“总”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一样,都是一直、一向的意思)

  换个意思相近的、同学们口头上经常说的口语词是什么?

  (老是)

  4、乡亲们是怎样表示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这句话点了问号,应该怎样读?是有疑问而提出询问的语气,还是强调古井为乡亲们做了巨大贡献的一种反问语气?连同下面一句话试读一下看看。

  5、“乡亲们总是劝说两位老人”,“劝说”是什么意思?

  (劝解、说服)

  为什么还要“劝说”两位老人呢?

  (因为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要给帮助挑水的人一些报酬。乡亲们不肯接受,只能向老人讲道理,让老人安心接受帮助。)

  这种“劝说”是不是只有一两次,还是多次?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每次老人表示,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的。“总是”)

  6、这一段出现了两个“总是”,一个“总让”,查查工具书,这里的“总”是什么意思?

  (经常、一直或一向。)

  一是为了表示乡亲们对两位老人的无私的热情的帮助,一是为了说明两位老人一个心眼儿感激乡亲们要有所表示。

  7、有感情地试读这一段,再指名读。要读出乡亲们的关怀热切和体贴的感情,还要显示出两位老人的不安和感激的情怀。

  五、阅读分析第四段

  1、先齐读,再自由读课文结尾段:

  “多好的古井啊”,好在什么地方?下面的话,说明了“多好”:

  ⑴ “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什么是“生命的'泉水?”“泉水”前面为什么加上“生命”?

  (人们享用古井的泉水,使生命得到保存。)

  这句话跟开头一段在意思上有什么联系?再读读开头段。

  (这句话跟开头段呼应了,是开头段内容的概括和加深。)

  把开头一段和结尾这一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看看它们的联系密切不密切:

  (“我们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看来,“母亲甜美的乳汁”就是“生命的泉水”,二者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⑵ 古井“多好”,好在一是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二是“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陶冶”是什么意思?工具书上是怎么讲的?“品格”是指人的什么?

  (“陶冶”,原来的意思是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用来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品格”是指人的品质、风格。)

  小组(或同桌)议论,然后全班讨论:古井“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古井源源不绝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乡亲们以什么影响?换句话说,这种精神乡亲们学到手没有?

  (学到手了)

  表现在什么地方?

  (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2、小结:

  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说明古井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理解,为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2、学习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二段具体写“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自由读、教师范读和指名读的顺序进行。要求:读得连贯,节奏自然,强弱恰当。较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句、段及全篇的意思,以及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出课文的语调、速度、停顿及重要字词的重音。着重注意:

  第二段,读出乡亲们到古井取水时的欢悦情感和热闹气象。

  第三段,读出乡亲们帮助两位老人挑水的热情和关怀,以及两位老人的不安与歉意的心情。

  第四段,读出结尾段的归结语调和感慨气势,“多好”、“古井”、“生命的泉水”、“陶冶”、“怎样做人”应该读重音。

  二、造句练习

  向学生说明“哺育”的本意是用乳汁喂养的意思,一般比喻培养教育。“络绎不绝”有两种用法:一个是当作状语修饰谓语“来到”的,另一个直接当作“谓语”使用(语法术语教学中不必出现)。

  出示示范句,再做练习:

  1、哺育:

  ⑴ 小鹿在鹿妈妈的哺育和饲养员的照料下,渐渐长大了。

  ⑵ 爸爸妈妈和学校老师都在哺育我们成长。

  2、络绎不绝:

  ⑴ 清晨,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街心花园体育场。

  ⑵ 清晨,到街心花园体育场参加早锻炼的人们络绎不绝。

  三、课文第二段语言形象优美,生动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尽情享用的热闹情景。下面有一种写法和原文比较,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段写形象生动的

  出示: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里来远。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连续不断地从我们家门前走过,桶响着,扁担响着。门前的路总是湿的。

  和原文第二段比较,有什么差别:

  原 文 一 般 写 法 比 较 说 明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每天从早到晚,取水的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原文用“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用拟物“降临”,表示暮色来到。这就把从早到晚的时间,形象地表现出来。“络绎不绝”是成语,比一般说法简洁扼要。 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吱悠悠,像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桶响着,扁担响着。 “叮叮当当”、“吱吱悠悠”是桶和扁担的拟声,用“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比喻、联想取水的人们的欢悦心情。 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门前的路面老是湿的。 “湿漉漉”是湿的拟状,用“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联想,表示路面湿得不大,给人一种舒适、滋润的感觉,透出乡亲们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这一段用形容、拟物、拟声和比喻、联想等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亲们到古井取水的欢悦心情。读了给我们的感受是具体的、亲切的。

  重点读这一段。

  下面有一段直接描述的话,请同学们学习课文第二段的写法,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一下,看看怎样修改、补充可使这一段活生动、形象。

  (注意:划横线的词语可以改动、变换。)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早晨,赶集的人多极了,肩碰肩、脚碰脚的。市场两旁摊位上,菜是绿的,米是白的,鱼是银的,果子是红的。鸡也叫,鸭也叫,卖主不停地喊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挑选自己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修改后是这样的(供教师参考):

  离我们家不远就是早市。清晨,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市场两旁摊位上,菜绿莹莹,米白花花,鱼银闪闪,果子红艳艳,鸡叽叽咯咯,鸭子呱呱呱呱,卖主不停地吆喝着招呼顾客。买主提着篮子,推着小车,目不暇接地挑选着满意的东西。早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像奏起一支欢乐的晨曲。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