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4 15:44: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读——谈“乐”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无论是在学校里读书,还是在操场上游戏;无论是去科技馆参观,还是去少年宫演出。无论是到小河边钓鱼摸虾,还是到森林里采集标本;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在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着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自己感到最快乐的事,互相分享分享。

  2、交流。让学生简略地交流一下。

  3、切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好吗?然后揭题,读题,并让学生简略交流槐树、槐花的有关资料。

  二、大略初读知——“乐”

  1、简介课型。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题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样的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4、交流收获。(1)小组交流。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2)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从而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的劳动的快乐。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细读品悟。再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 )!”,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发表见解。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对于“槐乡的孩子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概括信心点。

  (1)“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2)“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3)还有,“槐乡的孩子真懂事!”、“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能吃苦!”……

  4、赏读品味。

  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出自己的感受。

  (1) 比喻句。如:女孩子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

  (2) 排比句。如: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

  (3) 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如:八月,槐树打了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2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槐乡的孩子很勇敢,你看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树。”

  这是我班孩子们通过读课文后谈的自己的感受。这个问题的设计,很容易使孩子们思维活跃起来。与前一个同事的课堂相比较,不难发现:前者为什么出现困难?就是因为老师的一个"可爱"把同学们的思维限制住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可爱究竟可以怎么理解呢? 这个词语在稍大的孩子来理解可能会更宽泛一些,但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狭隘。显然,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提问是整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而前者把一个感受强加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因而课堂上出现学生卡壳现象,交流不积极,交流面狭隘。而后者则是没有框架无拘无束畅谈,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件小事,给我很大触动。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要学会善于设计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和学生很好地互动和沟通,挖掘他们的独特感受。而要设计好这个“关键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深究文本,站在孩子的立场先去读课文,猜想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再站在教师的立场去读课文,思考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更易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自读自悟中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其次,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多看一些特级教师的案例,学习取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出发,去设计关键的"好问题",那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成精彩、活跃的课堂,才能变成自主、平等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认真、细致地寻找那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自己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涵,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

  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4、槐乡的孩子 教学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让语文教学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低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运用语言的经验,也积累了相当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说“生活经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的观点,完全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

  在本堂课中,有许多把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堂的成功例子:例如从家乡的树引出槐树,从槐乡引出“橘乡”“鱼米之乡”。既理解“乡”,又扩充了生活积累。在学习槐乡孩子的劳动情景时,让孩子们想象是在怎样的天气中进行的,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既让他们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劳也让他们感受了那份快乐。

  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源头活水不断;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显得厚重和丰富;语文教学只有贴近生活,才能真正为学生所喜爱。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个问题,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说了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当时有部分学生说第三段写的槐乡孩子干活时的样子写得很好,当时天很热他们还在干活。我就趁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当时天气的热,又读一读描写干活时的句子,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劳动时是很快乐的。学生已经能够通过读 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点,看不到面。反思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都是我直接参与指导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着走的,属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读课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讨论:

  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槐米有什么用处?

  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体会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能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树立从小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三、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槐花的图片和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丰富多彩,快乐有趣。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词概括说说。

  2、总结:无论是外出郊游,还是游戏活动,我们心中充满着快乐!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体验了民族小学的孩子有读书的快乐,金色的草地有玩耍的快乐,爬天都峰有游玩的快乐。

  3、切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怎样的快乐。接题,齐读课题“槐乡的孩子”,相机教学“槐”字。

  (二)简介课型

  1、简介课型

  (1)、什么样的课文时略读课文。告诉学生从三年级起,我们所学的课文分为两种: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带“☆”,课文前面带有导读提示。

  (2)、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先读“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带着要求自己朗读、思考、学习、发现、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交流并归纳本课的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碰到难度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4、适当的生字词教学。出示:

  槐乡、花苞、散发、入药、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觅食、飘荡、劳累

  淡淡清香、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简单介绍槐树和槐米。槐乡有一种宝贵的树叫槐树,出示槐树图片并简单介绍。槐米是槐树开出的花,叫槐花,又叫槐米。

  2、抓住关键句“它们并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读懂课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槐花,怎么样写出它的不惹人注意。了解课文为什么说槐米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3、槐米不惹人注意:米粒般大小,淡淡的清香,藏。从藏字感受到什么。结合朗读指导

  槐米是宝贝:可入药、做染料、换学费

  4、过渡语: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学费,他们到底是怎样割槐米、捡槐米的。组织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孩子们割槐米、捡槐米的句子,感受劳动的场景。

  抓住男孩动作,想象男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

  女孩劳动场景,把握两个比喻句,来感受女孩的动作灵快。

  5、槐乡的孩子一干就是从黎明到炊烟袅袅的傍晚,而且是在怎样的天气状况下?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感受。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八月天的炎热

  6、对比体验。如此炎热的天气,我们在干嘛,槐乡的孩子又在干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割了槐米、捡了槐米是干什么用的。让学生品味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吃苦耐劳。

  7、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从黎明干到傍晚,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他们心里觉得辛苦吗?你从哪里体会到。

  以苦为乐,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课文中描写孩子劳动的场面,轻松欢快,没有辛苦、劳累的压抑,以苦为乐

  (三)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交流感受,读完课文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一起来夸一夸、赞一赞槐乡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2、总结:看啦不光是外出游玩、追逐嬉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槐乡的孩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

  3、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平时生活中,通过劳动获取快乐的事。

  六、作业设计

  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可入药

  槐米 做染料

  槐乡的 (宝贝)换学费

  勤劳懂事

  孩子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槐树、槐花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2、顺势切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⑵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⑵ 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

  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四、总结课文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教学机智──让课堂更生动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常常冷不丁会冒出一些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小“意外”。有的老师会觉得这是某些学生在故意“找茬”,也有的老师会转移话题避而不答。殊不知,这些小“意外”往往为老师制造了一个稍纵即逝的点拨机会,处理得当,学生们会受益匪浅。

  《槐乡的孩子》是略读课文,但在轻快朴实的'文笔下蕴涵的人文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正因为这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更多的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读读、评评、议议,在互相补充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感悟基本上跟自己备课时所想得一样,顺利地进行着。当学生在理解“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我发现平时爱提问题的陈凯波同学若有所思,好像对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满意。我心里嘀咕:“这孩子,莫非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便走过去问他:“凯波,你有什么高见?”

  “是的,老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这‘快乐的歌声’不仅仅是写出槐乡孩子们摘槐米满载而归高兴的心情,更多的是写出了他们爱学习,又能上学了的期盼。”

  我一愣,幸亏是老教师,我很老练地反问:“你的观点有新意!不过你的理由呢?”

  “课文第二段说‘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从这里看出他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用槐米换来的钱凑起来的。满载而归,说明摘的槐米多,换的钱也多,学费就凑的越快,上学的愿望就能实现。书上还说槐乡的孩子在那么热的天气,背着干粮,连中午都不回家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就是为了上学的学费吗?就是因为爱学习,他们才不怕苦,不怕累,勤劳懂事。”

  说的多好,大家都点着头,似乎被他说服了。我看时机到了,趁机一问:“那书上说的‘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槐乡的孩子会做什么样甜蜜的梦呢?”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是梦见又采到很多槐米;有的说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到了钱,数钱数得笑出声来了;有的说槐乡的孩子梦见背着书包来到学校。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以“我和槐乡的孩子”作比较为题,展开全班交流。真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孩子争先恐后有的说要与槐乡的孩子一样爱劳动、爱学习;有的说从槐乡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这一切,根本就是自己原先在备课中没想到的,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上,教师要是能运用自己的机智,善搭桥,巧引导,咱们课堂将会是另一种生动有趣。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槐乡孩子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文字,走近这群孩子,走近他们的生活。

  2、我们先来欣赏欣赏他们的最爱吧!(CAI有槐花的槐树图片。)

  3、生自由说感受。

  4、能够和这槐树朝夕相处,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快乐。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感受槐树

  1、课文是怎样描写槐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写槐树的句子划出来。(CAI课文第二自然段。)

  2、生读。(课件出示句子)

  3、从句子中,你发现了槐树的什么特点?

  4、如此可爱的槐树,一定要好好读读,自己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读。

  6、师生减词对比读。

  7、师:香味虽淡,却沁人心脾,飘到你的.……

  8、女生读句子。

  9、师:这清香淡淡的,槐乡的孩子闻到了吗?真的闻到了吗?一定闻到了吗?

  师:是的,他们闻到了。清晨,当孩子们推开家门,首先窜入眼帘,问候他们的是那一棵棵槐树;当他们在运动场上跑得大汗淋漓时,给他们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树;那么,当他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槐树也和他们相伴相依呢?

  课件:

  当________,________。

  10、槐树时刻陪伴着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温暖……)

  11、槐树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带来了什么?看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谁知道了?

  生:学费、希望。

  师:此时此刻,提供他们学费的槐树在孩子们的眼中心中,仅仅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吗?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的──。(指生答)(板书:亲人)

  三、再读课文,体会槐乡孩子们纯真的友谊

  1、那八月里,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呢?请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板书)

  (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相互读读你划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读找到的句子。)

  ⑴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他们背着水葫芦,带着干粮,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

  ①指几名男生读,生评。

  ②动作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

  ③热吗?女孩们,带毛巾凉水了吗?准备怎么做?

  ④请生说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乡的孩子们又是带着什么心情削呢?(快乐)

  为什么那么快乐?

  ⑤男生齐读。

  ⑶师:这时,女孩在干嘛?

  课件: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女生读。

  男女合作读,男女生分别读写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动作。

  师:因为槐树,男孩女孩们团结协作,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树让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4、师:在树上树下,孩子们还会干什么呢?

  5、缕缕炊烟升起的时候,孩子们要回家了,文中有一个词形容他们回家的样子。

  (满载而归,出示这个句子。)

  师:究竟载着什么呢?

  6、师:是呀,槐乡的孩子尽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楼大厦,吃不到美味的汉堡包,但他们却是──

  四、悟情拓展

  师:槐树本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为有了一群爱他们的槐乡孩子,这种普通的植物有了无穷的生命力。其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当你笑着看花,花也含情;当你笑着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让我们深情地看看槐乡、看看槐树、看看槐乡的孩子们,写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小诗。当然,如果你想写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创作。)

  (指生读,评。)

  五、小结

  看,当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这个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哪怕一棵无心的槐树也变成有情之物。让我们心中充满爱,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快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本学期学生读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体会一些词句的表达效果;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3、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4、认识略读课文,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略读课文,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从而初步掌握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课,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峰》三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学生回忆交流)

  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悟

  1、简介课型

  a、同学们,仔细观察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b、我们现在学习的课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精读课文,如第1、2、3课;一种是略读课文,如第4课。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

  c、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仔细阅读导读提示很重要

  2、导读提示。

  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指名读提示,交流并归纳出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主读悟

  自读。对照略读提示,轻声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请你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画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地方作个记号。

  4、交流收获

  集体交流。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引导学生体会到孩子们所得到

  的劳动的`快乐。)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品悟。再读读课文并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发表见解,全班交流。

  a、生:槐乡的孩子真懂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

  据生答出示句子: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指读—齐读)

  b、生:槐乡的孩子真快乐!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生说,余生适时补充)

  (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也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感觉,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据生答相应出示句子:a、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指读-----赛读—齐读)b、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指读—齐读)?? c、还有体会“槐乡的孩子真辛苦!”、“槐乡的孩子真勤劳!”、“槐乡的孩子真可爱!”

  3、抒发感受。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如:“劳动最光荣!”、“幸福的生活靠双手去创造!”??(同桌互说——指说)

  4、赏读品味。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关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学会鉴赏等)

  b、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能力

  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可以是参加公益劳动的,也可以是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板书设计:

  懂事

  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快乐劳动是快乐的勤劳

  辛苦

  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学了《槐乡的孩子》这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学习、接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说:本节课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思考。因此,一节课下来,感想颇多。

  因为是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我准备一个课时就完成,重点在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品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快乐的生活。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回忆前面所学的三课给他们的感受,把几篇课文能紧密联系,孩子们也都能回答出来,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几节课的功夫没有白下。然后,通过一个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与前面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课题的不同,区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并再次观察略读课文的特点,发现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随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提示学习课文。因此,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出槐乡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劳和以苦为乐的特点,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谈自已读了课文后的的体会。学生在回答时,大都抓住了“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及槐乡孩子的勤劳,对此学生感受最深,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是靠我点出来了。

  由此可见,教学中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一、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理解文中的内函,但总结的能力不行,本节课虽然课文都是由学生具体读,但是老师也直接参与指导方法,一步步引着走,属于半放半扶。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后的略读课我会尝试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和学生一起学习。

  二、自读中给学生的要求还应更明确,帮助学生养成会读书的好习惯。

  三、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质疑,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思维的空间,让其成为略读课文学习的主角。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文中表达生动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取背诵文中描述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

  (3)读懂课文资料,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4)展开想象,感受槐乡孩子劳动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

  教师出示有价值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带来了幸福与快乐及他们的热情好客,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潇洒豪放的品格。

  (2)学习槐乡孩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的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中关键的词句,品析语言的魅力

  3、关键: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整体把握课文资料,并用一两句话概括。

  3、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4、练习有感情的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便开满了槐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槐乡不仅仅景色美,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吗?。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槐乡的孩子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你想明白什么呢?(槐乡的孩子怎样样?槐乡的孩子在干什么?)

  二、自读读课文,初步感知

  那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三、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也能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一会我们讨论交流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资料?

  3、学生动笔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画出各部分的中心句

  四、自学反馈,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五、教师小结。

  六、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这篇课文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语言十分优美。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由。并试写一两句。

  3、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下节课我们一齐交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

  1、读懂课文资料,体会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2、朗读、想象,感受槐乡环境美及孩子们的勤劳与快乐。

  3、培养学生品析语言的魅力,及写话潜力。

  4、畅谈自己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并说明原因。培养孩子的总结和概括潜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感受孩子们快乐的生活。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品读欣赏

  1、教师导言:课文以“槐乡的孩子”为题,主要像我们介绍了哪两个季节的槐乡?(五月和八月)并板书。

  2、那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勾画出有关语句,在文中做上批注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都完成了吗?

  3、那我们先汇报一下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五月槐花盛开景色很美。师:你能具体谈谈吗,怎样美?(山山洼洼——白茫茫,说明了到处都是槐花,也就是槐花很多,都什么颜色?像什么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都像白雪吗?象象圆球象小辫。观察的角度一样吗)(由远及近)

  师小结: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槐花的姿态总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谁能把槐花的美和可爱试着读出来。谁来之后汇报?

  b:还因为槐乡的味美,到处都是香气扑鼻(学生读这时候连风————夸张手法,香海真的指海吗、而是指到处都是香气)还有哪些词体现了?浸,昰泡的意思,更能说明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都是香气,让我们身在槐乡感受一下,好香啊。槐乡还有香喷喷的槐花饭。这也是槐乡的一个特色)老师每次读这一段时都能感受到香气扑鼻,谁来试读一下。

  c:槐乡的孩子很美,热情好客。用槐花装扮自己。也是槐香一道亮丽的风景。师:除了美,你还能体会到孩子的什么,(快乐,自由)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师小结:五月对于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幸福与快乐。所以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板书幸福快乐满意。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引导感悟。

  师:那为什么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呢?谁来畅谈自己的感受。

  (2)喜欢八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a:因为在这八月我体会到了槐乡孩子的辛苦与忙碌(天热,午饭,劳动时间长)

  b:我体会到槐乡的孩子快乐(收获槐米的热闹场面,满载而归唱歌回家;带着甜蜜进入梦乡)

  师:在八月槐乡孩子在树上削槐米捡槐米,你削我捡团结协作,多么美的一幅画面,谁来朗读一下让我们闭眼想想一下那画面是怎样的

  c:槐乡的孩子的勤劳懂事(他们从小就明白为父母分担辛劳自己赚取学费————)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在八月,槐乡孩子这样日复一日的忙碌快乐着,孩子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过着丰富充实的生活,所以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板书;:吃苦耐劳繁忙。

  感悟方法:朗读感悟、想象感悟、联系生活感悟。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此刻我们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读出你喜欢的语句,谈谈感受。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述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齐,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貌,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述。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述,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⑷、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和大家一齐分享,指导写作。

  四、拓展升华

  说说心里话:你想不想做槐乡的孩子为什么,指名回答,畅所欲言(从景美和孩子快乐——来谈)

  师小结:是啊,槐乡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仅有如雪的槐花醉人的花香,更有一群吃苦耐劳热情淳朴的孩子们,让我们羡慕。期望我们有机会真的能够去槐香走一走,去体会一下它独特的风土人情。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五月:幸福快乐(满意)

  八月:吃苦耐劳(繁忙)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9

  一、导入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课文插图了解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3.思考: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花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花?读读相关的课文。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你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吗?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5.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6.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我们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老师读;第4句写女孩的,你来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我们一起读。

  7.自悟:

  a.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b.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三、小结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槐乡的孩子以苦为乐的品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平时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会让你感到快乐?(得到关怀、帮忙他人、锻炼身体、学习知识等会让人感到快乐。)

  2、这天我们一齐去认识一群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齐读。

  那么,槐乡的孩子又有什么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齐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二、检查预习状况

  1、读一读词语

  槐乡花苞米粒般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塞着缕缕炊烟觅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甜蜜磨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2、交流感悟:

  ◆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的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槐乡的孩子与槐树交朋友,多与众不同呀!指导用奇特的语气读一读。

  ◆勤劳的槐乡孩子是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1)你明白槐米有什么特点吗?

  (2)槐乡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你们上学的钱是怎样来的?

  (3)多懂事多勤劳的孩子呀!你们喜欢他们吗?读出喜欢、敬佩之情。

  ◆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把他们读成一幅图,然后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长长的”等词,理解男孩采摘槐米的'辛苦。

  (2)男孩削槐米很努力,女孩拣着槐米很快乐。读读描述女孩的句子,说说各自的发现。用上“有的……像……”说话。

  (3)采摘槐米是辛苦的,但是孩子们却觉得这是快乐的。指导读出欢快的情绪。

  导语:还能够从课文的哪些句子看出槐乡孩子快乐的情绪?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月落柳梢,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1)哪些词语更能体现孩子们很快乐?

  (2)收获了槐米,孩子们是快乐的。指导读出快乐之情。

  (3)引读:是啊,尽管劳动十分辛苦,可孩子们却是快乐的。孩子们的小床下又放着――明天,只要――

  四、总结课堂

  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米,认识了槐乡的孩子,此时,你明白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吗?

  2、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还有通过劳动取得收获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去品尝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吧!

  3、全班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

  五、写作积累

  1、通过想象,之后写一写槐乡孩子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们又将投入到火热的劳动中。他们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抄下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⑵、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⑶、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资料,培养自读潜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法

  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

  卡片,槐乡槐花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忙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作用?

  ⑶、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⑷、八月份,天气怎样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⑸、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主角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难点: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下面让我们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板书课题)

  2、观察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

  3、(出示课件)“*”这是什么意思呢?(这种符号表示是略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题入手,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初读感悟

  1、根据提示语,归纳学习要求:(出示课件)

  ①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边读边画,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③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汇报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同桌交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赏读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以采摘槐米而快乐。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去看看那快乐的劳动场景。学习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

  (出示句子):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展示读、齐读。

  2、同学们这段话作者抓住了男孩和女孩两个人物,具体描写了劳动的场景,那男孩干什么?女孩又干什么呢?

  (1)(出示课件)指名读描写男孩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动笔画出描写男孩动作的.字词。

  a、生回答,师板书:

  抓动词:

  男孩

  爬——削——(槐米落)

  b、指导朗读。

  c、小结:这段话抓住了男孩削槐米的连贯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2)(出示课件)男孩子是负责削槐米的,那女孩是干什么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描写女孩的句子。

  a、自由朗读描写女孩的这段话,看看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象到的?

  b、学生汇报:

  女孩

  有的......(捡)辫子像翅膀

  有的.....(塞)头像小鸭子

  c、学生带着动作读。

  3、小结:作者运用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不同女孩的动作,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劳动场景写得生动、具体。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句,学生在品读中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会了“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感受文字的美,深化习作特点。

  四、牛刀小试

  看到槐乡的孩子这快乐的劳动场景,中秋节这天我也体验了一次掰玉米的快乐。而且还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个片段运用了什么方法细致描写的呢?

  例文:掰玉米

  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八月十五这天,吃过午饭,我和家人去地里掰玉米。我左手抓起玉米棒子和茎秆的连接处,右手攥住玉米棒子使劲往下拽。只听啪的一声,一个胖胖的玉米棒子就被我掰了下来,随手一扔玉米棒子就像跳舞一样蹦到口袋里。而那些卸了包袱的玉米秆则在我的身后轻松地摇晃着,像是在给玉米告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老师的下水文,让学生亲眼见证了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不仅让学生对学到的方法加深了印象,而且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

  出示图片:(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掰玉米、摘苹果、葡萄、打枣子等等)

  同学们图片中的场景是不是勾起了你美好的回忆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吧!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片段:

  摘苹果

  星期六下午,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去果园摘苹果。妈妈负责摘,由于果子长得太高,妈妈搬来一个梯子,爬上去,她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抓住一个大苹果,往上一撅,苹果就下来了。我在树下也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纵身一跳,伸手一拽,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就被我摘下来了。妹妹负责放苹果,每放一个她都高兴的跳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一上一下。

  捉蝴蝶

  我在院子里的月季花上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想抓住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把手一伸,蝴蝶被我拢住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心里乐开了花。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此,课堂上我还是扶多放少。但就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敢大胆取舍,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扎实有效,围绕提示语“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为导线,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然后重点品读孩子们劳动场景的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写作方法。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为了让学生亲眼见证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我先让学生读一读我课前写得一个小片段,从而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整堂课思路清晰,一以贯之,学生学有所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致资料。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生长在一个槐花飘香的小山村,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这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读“课文导读”,明确要求。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忙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疏通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能够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能够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注意排比句的形式以及作用,口头访句练习。

  腊月里,天很冷,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冷的_________________。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主角朗读第二4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齐读;(删除)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齐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资料,自己为什么喜欢。

  想象他们边打槐米,边说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满载而归是什么样的情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四、拓展延伸

  出示西北农村孩子生活的资料,了解他们的艰难,珍惜我们此刻所拥有的幸福。

  五、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槐乡的孩子

  钩槐米换学费

  快乐

  勤劳

  懂事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难点

  让孩子通过阅读,体会一些词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若有新词句,应给予适当指导或讨论来解决。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并回忆自己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事。生字卡(做好提前预习生字)将课文读通顺等等预习工作。幻灯片(从事各种劳动的图片)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引发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将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你们有谁知道,什么是略读课文呢?

  生:老师,我想略读课文应该就是简单的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有意思,说的很有道理,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无须细致推敲的略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槐树的孩子》板书课题,重点出示生字“槐”,读课题。

  师:见过槐树吗?谁给我们大家描述一下?

  2、读了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槐乡的孩子平时都爱干些什么?

  师:好,就顺着你们自己的思索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自读课文

  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从课文哪些描述中知道?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请生当小老师,巩固生字、字音。

  2、你们喜欢槐乡的孩子们吗?说一说槐乡的孩子可爱之处。

  归纳:

  ⑴ 勤劳懂事儿。

  ⑵ 吃苦耐劳。

  ⑶ 以苦为乐。

  3、论不懂之处,预测:槐树,槐米(幻灯片图片理解)形象直观。耷拉着,炊烟。

  四、读全文

  去体会一下孩子们的可爱!先自读或同位齐读。你认为可爱的地方?

  再齐读。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在学习时我巧妙地运用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收集生活中的信息。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利用生活经验进行口语训练和练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

  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被糖水灌着长大的,不懂劳动的辛苦。通过本文学习,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时的快乐和喜悦。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策略: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前面有个﹡。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提示的作用,以及要求。学习略读课文,可以借助前面的学习提示来学习。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子多读几遍。

  3.同桌合作朗读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4.再读课文,尽量读准读通。

  5.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6.随机出示课文第一段,感受槐乡孩子与槐树的亲密关系。

  7.谈谈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学习提示的第一个要求)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浸在槐花、槐米的香气里的?联系课文第二段的重点词句说。

  槐乡的槐花是美丽的。(八月,槐树打了话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

  槐乡的槐米是宝贵的。(槐米,可以入药,还能做染料。)

  3.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课文三四段

  1.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样?你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

  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

  (4)槐乡的孩子是快乐的。

  ……

  2.那他们又是怎样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

  3.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5.同桌合作朗读,练习后比赛。师生共同评价。

  五、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4.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反馈练习

  一、照例句写两个句子

  例1: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就像海边斩娃娃离不开大海,山里的孩子离不开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0-10

《槐乡的孩子》的教学设计09-07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范文最新08-12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15篇(精)06-21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6-12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6-14

[推荐]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7-05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实用)07-10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范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