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时间:2022-12-21 08:59: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

  漫话邮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寄信等学习过程,了解邮政的有关常识,懂得文明邮政。

  2.知道从古到今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变迁,初步体会邮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通信是人类情感联系的纽带。

  3.通过去邮局参观、对邮递员进行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从古到今,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通过写信、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白它是人们情感的交流的纽带之一。

  教学难点:

  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必须文明邮政。

  教师准备:

  1.组织学生课前采访邮递员,咨询有关邮寄信件的常识。

  2.拍摄邮政局分拣、投递等业务的录像

  学生准备:

  1.走访邮局,采访邮递员,了解邮政的功能。

  2.搜集、了解古往今来人们不同的传递信息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邮政的变迁

  1.出示图片,请学生猜这是表达什么意思。

  2.请一生朗读意思:

  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话动,像青蛙一样跳进池塘吗?如果不能,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时,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3.小结过渡:

  古时候,在语言产生以前,人类是这样通过特定含义的物品来表达意思,那么你知道除了用物品传递,当时没有文字的时候,还能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啊?

  出示图片。(动作、)后来有了文字,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变成书信的形式开始传递信息了。不管是文字产生之前,还是文字产生之后,我们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课前我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一)古代信息的传递

  谁愿意和全班交流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指生说。

  1:烽火传递,随机出示图片,关于烽火传递信息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吧!(播放录音)

  师:我们的先人用烽火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啊?(军事)是啊,课不能随便用的。还有什么信息传递的方式。

  2:信鸽

  师,原来信鸽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除了个字,古人还利用过哪些动物来传递信息?古人们就是利用这些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书送信。

  3:驿站(骑马)

  师:什么叫驿站?指生介绍。

  师介绍:南宋把岳飞召回(道金牌加急),出示仅存的一个驿站。

  小结:聪明的古代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畜力,来传递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又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4:孔明灯

  5:鸡毛信等

  6:漂流瓶(哥伦布)

  指生介绍:(读资料)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用了“漂流瓶传信”的方法,古代人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让漂流瓶也能帮我们传信。(300天)

  7:风筝就是运用了风的力量来传递信息。它最早用于传递军情或军事侦察。

  小结:像这样的通信方式还有很多很多(板书:……)

  古代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或者利用动物和声音来传递信息。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你们认为这样传递信息的方式好吗?为什么?

  出示(四幅图组合)

  引导你觉得这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缺点?(不准确、速度慢、不安全、不方便)不够快捷,而且中途可能因出现某些差错,而不能将信息及时传到。

  小结揭题: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有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方式因为有自己的局限性,慢慢地被淘汰了,我们现在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一样了,揭题:后来语言、文字的产生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得到了发展。这节课就让我们聊一聊邮政

  .

  (二)现在有哪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指生说。(电报、发邮件、航空、)那么我们来看看近百年的传递信息的变化。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引导快捷、先进、方便了,看EMS,你了解吗?

  小结: 科技的力量让信息传递的速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信息传递的速度快了,路程远了,范围也更广了。

  二、走近邮政

  1.出示:中国邮政标志。

  (1)请生说在哪里见过这个标志。指生说为什么用绿色的。(出示专用颜色)

  我国信使们穿的是绿色的衣服;街上奔驰的邮政车也是绿色的;就连信使用的自行车也是绿色的。绿色象征和平、青春和繁荣,因此决定,人民邮政一律采用绿色为专用色。我们不仅看见邮政车是绿色的,还有路边的邮筒、邮递员的衣服和邮包都是绿颜色的。小朋友,绿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因此我国采用绿色作为邮政的专用标志。

  (2)为什么用这个图案呢?(汉字“中”结合邮政网络的形象体现了服务千家万户的宗旨和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服务理念。)

  2.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中国邮政的标志,了解了其中的含义,中国邮政在全国,我们和我们的家人都用中国邮政做过什么事情呢?你做过什么事情呢?(记包裹、寄信)

  板书:速递、信函、金融、报刊发行、电子商务……

  小结:服务真是包罗万象,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要求:通过录像具体了解这些服务,想一想,还有哪些服务刚才我们没有提到。哪一件事让你觉得中国邮政很方便呢?

  听了刚才的介绍,你觉得邮政又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呢?全球化目前,我国邮政的es业务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业务关系;国内已有近20xx个大、中、小城市办理es

  业务。

  小结:邮政给我们送来了大洋彼岸的朋友的思念与真挚祝福,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沟通的桥梁。相信你也一定收到过这样的信吧!

  三、信封的书写:

  (一)信的旅行:

  (1)朋友寄给我们的信,是怎样寄到我们手里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由交流。

  A、信贴足邮资投入邮筒——

  B、信件送到邮局——

  C、根据邮编、地址分拣信件——

  D、信件运送到各地邮局——

  E、投递信件——

  F、我收到信,

  谁有补充?

  (2)了解邮件分拣

  (出示图片)第3幅图中的阿姨在干什么?

  信到达邮局之后,邮件分拣员要将他们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将信件进行分类,送到同一个地方去的信,就放在一起,捆扎好。(出示图片)别急,现在有了信件自动分拣机。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吗?(这台机器可以自动识别邮政编码,并且将不同区域的信件分开,18000件/小时)

  小结:我们杭州邮政局就有这样的邮件分拣机。同学们在写信的时候,一定要正确书写邮政编码,要是写错了,邮件分拣机可要把你的信送到别处去喽!

  (3)播放一封信的旅行

  (二)写信。

  今天,我们先给自己寄一封信。要寄信,学会正确的书写信封最为重要,

  (1)观察学习。看黑板上的大信封,结合书本上信封的正确书写格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该怎样书写信封。你知道收信人的邮编吗?贴有票目前有两种0.8元1.2元学生交流,教师示范

  (2)给同学的建议:

  我们班的雄鹰假日小队还去了邮局采访了邮递员叔叔。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一下邮递员叔叔的建议好吗?

  A最好用黑墨水写,邮件分拣机容易识别

  B、收信人地址要写全写清楚,方便邮递员投递

  C、寄信人的地址也要写出清楚,如果寄不到,要退回来的。

  D、邮编要写正确,不知道的可以再网上查一下。

  (3)体验练习。拿出自带的信封,练习书写正确格式。

  (4)校对修改。同学互相校对格式,如有错误进行修改。

  教师总结:正确规范书写信封,既是是为了让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收信人手中,也对收信人的尊重,是文明邮寄的表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钱该怎样花》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与三年级的“我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后面高年级的“走向文明”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同学们学习了第一课,知道了家庭经济的来源,了解了家庭生活开支的多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再让他们去合理地支配钱,直至后面的根据需要进入各种购物场所,以及购买物美价廉的物品。教材环环相扣,紧密结合,非常完整。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他们体会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二、说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社会经验)

  四年级学生接触面变广,独立性增强。在以往的生活中他们有过花钱与消费的经验。学习了第一课后,加之日常生活的观察,孩子也了解家庭收入状况和各种各样的支出。他们不再过分依赖家长和老师,而是自己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可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没有形成,辨别能力差,容易养成乱花钱的习惯。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花钱方法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给他们一定的钱自主支配,为以后生活中合理理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与责任感都是必要的。

  三、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标要求:

  “思品课教学力求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有机统一。”因此,我用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调查、讨论、情景表演、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在自主的活动中,在彼此的合作xx同探究,在亲身的实践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2、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育素材。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不断提高思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的教育质量。”即我们所说的: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生活中挖掘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觉得可信的素材,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3、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说教,这时可借助鲜活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辅导、启发和引导,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达到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作用。

  4、适当地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思品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当课堂的理论与生活中的体验紧密结合,才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调查每位家庭成员最想要的东西。包括自己想要的和爸爸妈妈想要的,我们全家都想要的。

  活动一展示自己的家庭梦想

  1、播放课件:主持的开心辞典(你有哪些家庭梦想片段)引入课题。

  2、教师提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梦想,孩子们,你们家每个成员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同时自然而然地展示了孩子们课前调查的结果,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

  活动二取舍自己的家庭梦想

  1、续播课件:xx主持的.开心辞典的片段。(选手阐述实现家庭梦想的先后顺序)

  2、教师引导孩子根据需要的轻重缓急和家庭收入状况取舍家庭梦想,并决定它们的先后顺序。

  这里,教师可以设计儿童话语言导入:孩子们,开心辞典的选手通过闯关可以实现他们的家庭梦想,而我们必须用钱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可是钱总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在实现这些梦想时,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大的?哪些是我们能力范围之类的,哪些是我们短期内无法实现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吧。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结合实际,能根据需要的轻重缓急和家庭收入状况,合理地支配钱,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三情景表演,畅谈想法

  1、选取孩子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做案例,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孩和家长进行表演。

  案例一我想买一双溜冰鞋,可是爸爸不答应。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溜冰对孩子来说不是坏事,如果家庭条件许可,可以买;但如果家庭条件差,买溜冰鞋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了。)

  案例二广告上的糖果很诱人,可妈妈就是不给我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知道诸如买糖这类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不是经济原因,而是要考虑对身体没有好处。)

  案例三班里哟个同学穿了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我也想要,可妈妈不给我买。

  (设计意图:驾驭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盲目攀比。)

  2、针对每个情景表演,同学们都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可以站在家长的角度,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或者作为旁观者,谈谈自己的感想。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选取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演一演,说一说,让孩子明白钱应该要合理支出,要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活动四开展小小辩论会

  1、多媒体播放四个场景。

  2、开展小小辩论会:认为某种做法合理的为正方,认为不合理的为反方。各方分别派出代表说明自己的理由。在辩论中,每个人可以根据辩论情况,更改自己的立场。

  (设计意图:在辩论中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包括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提倡节约;要根据实际需要,不能盲目图便宜,不要浪费;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花的钱也要花。)

  拓展延伸

  1、实践操作:教师在征得家长同意后,要求每位家长给孩子二十元零花钱,孩子在两周内合理支配,并做好记录。两周后讨论交流,在后面的黑板报上展示考虑周全的花钱记录表。教育孩子要想实现家庭梦想,必须从小学会理财。

  2、讨论结存下来零花钱的去处,鼓励孩子捐给希望工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每个孩子成为有经济头脑,有爱心的小主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3

  一、教材内容:

  《吃穿用哪里来》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需要的生活用品是怎样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吃穿用哪里来》、《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教学要求,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生活用品找“老家”,知道身边的农产品并给它们分类,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感知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用品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和社会接触的比较少,对工农业生产了解比较少,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虽然经常用到,但它们是怎么来得了解不清楚,没有深刻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存在着许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基于这种奢侈,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人民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以下三点: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活动体验,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行为与习惯目标:通过讨论、交流知道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课中交流,初步了解本地农产品的分类及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工农业产品,了解它们的分类;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知道我们身边的农产品,懂得这些产品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方法:

  按新课标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的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发展,我采用的方法如下:

  1、采用活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参与活动中,感悟并提高道德认知,通过活动化教学,力求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活动化教学中,注意了活动的层次性、目标性。

  2、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互相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死气沉沉的格局,开辟了师生之间平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渠道。

  六、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②学生准备:(1)课前问问家里人,我们当地农村主要生产那些农产品?农民伯伯是怎样劳动的?

  七、教学过程: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吸引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安排了四个小活动:

  (一)生活用品找“老家”。

  1、观察生活:让学生展示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代表性物品,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记下物品的名称,推测和判断这些物品是来自农村还是工厂。

  2、归类: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将来自农村的放在农产品中,来自工厂的放在工业品中。

  3、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归纳出农产品的特征:①来自农村,是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②农民伯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的特征:①来自工厂,是通过对原材料加工而成的;②工人叔叔生产出来的。工农业产品的共同特征: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我们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不可分。

  (二)不同的农产品

  1、让每位同学回家先问问爸爸妈妈,家中餐桌上所吃的一些农产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2、到农贸市场调查都有那些农产品,如粮食、蔬菜、肉类、水产类、山货、香料等,问问他们的产地。

  3、将采访、调查的情况在小组和班级中进行交流。

  4、调查活动总结:大家交流参观调查的体验,以及自己的种种想法,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农产品的分类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能够说出身边农产品的具体分类。

  (三)了解家乡

  1、大家可以选择一个共同认同的、具有家乡特色的农产品,也可以分组选择一些家乡的农产品,了解家乡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然后大家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农产品的图文并茂的广告或者商标。内容可以不限,但要客观、真实,最好能反映出家乡人的情感。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农产品,能更深入地认识农产品中所蕴涵的更丰富的内容。

  (四)到农村去看看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交流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调查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围绕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在互相交流后模仿农民伯伯劳动的样子,体验劳动的艰辛。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为了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还需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这样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是北师大《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中的课文。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通信及交通方面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和交通领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通信和交通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介绍了通信工具的演变和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通信的基本礼貌,形成良好、文明的意识和行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了解通信领域的进步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说教法:

  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身边的通信工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了解并不深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虽已经掌握了一些通信工具的操作方法。但对于古代的一些通信方式却比较生疏。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指导学生按照“选择感兴趣的通信方式---搜索整理---交流汇报”的步骤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接着我又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信箱将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发送给在坐的老师或同学”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使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在授课的结束之际,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通信的演变历程,并激起了学生对未来通信的畅想,让学生带着希望走出了课堂。

  三、说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安排了多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通信方式,汇报交流自己学习成果,通过电子信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等方式,即让学生愉快的感受到了通信家族的不断更新,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又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加工、处理信息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说出自己都使用过哪些通信技术,引起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利用网络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电信博物馆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通信技术?

  课件出示:电信博物馆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通信技术。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网上探究,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快速浏览资料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参观结束后,给大家介绍一种你最感兴趣的通信技术。由于本探究活动时间较长,学生容易忽略活动目的,我同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活动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带着目的进行网上自主探究。在探究的内容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另外,本环节的网络资源,补充了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自己查阅,整理,分析,整合资料的综合能力,而且这样也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同时,网页中的图片,视频、动手操作等内容也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很自主,很独立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自主探究结束之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既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培养的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通过网上自主探究、汇报交流,相信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现代通信与古代通信的不同,这时,教师提出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应该是水到渠成,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感受通信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利用网络 亲自体验

  由于内心体验才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因此这一环节我要求将本节课的收获通过网络中的电子信箱发送给别人。既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又使学生亲自体验了现代通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将信件发送出去之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渗透通信礼仪知识。

  (四) 、整体感知,课堂延伸

  本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古至今通信技术的演变历程。使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完整的认识,再次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激起了学生对未来通信的畅想,让学生带着希望走出了课堂。

  (五)、作业超市

  作业超市安排的作业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品德与社会与信息的整合,是一节网络教学的探索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容纳了大量的知识,利用网络资源的的共享特点使其互补学习,在活动中渗透了学科知识,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学生而努力着。

  五、说板书设计

  烽火台 驿邮 信鸽

  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科学技术 电报

  网络电话

  本课板书的指导思想是:内容与形式统一。设计的原则是:求实、求新、求精。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向各位专家汇报《交通安全每一天》一课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学生情况:对交通安全有较多了解,但存在麻痹心理,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网上浏览、资料搜集交流等方式,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与交通有关的保护方法。

  重点:了解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突破: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网上浏览,在贴吧发表资料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消除麻痹思想,提高意识。

  整合点诊断:运用录像、空中课堂、网上资料浏览搜集、帖吧等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的被动的学习状况,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去交流、探索。

  活动一:实话实说(3分钟)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的设计先利用录像资料,以真实的交通事故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实话实说”。

  1、教师点击网页上的实话实说,播放一些实地拍摄的车祸录像,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故?

  这一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突破了传统教学文字叙述的局限性,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事故现场,加深学生对交通事故的警示心理,更好地为以下环节进行铺垫。

  活动二:面对面---空中课堂(5分钟)

  利用网页上的面对面——空中课堂实现现场交通知识讲座、与交警交流的目的。老师作为主持人引导交警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谈话:

  1、在日常的上学、放学途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应怎样做把伤害降到最低?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是通过点击网页上的空中课堂,实现网络链接,而这正体现着信息技术构建下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活跃起来,与常规教学相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活动三:安全365(20分钟)

  这一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两项活动:

  1、《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搜集资料,可以把搜集的资料发到创建的《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中,便于全体学生共享。

  帮学生创建贴吧,学生可以在贴吧内发表信息,展开讨论、获取信息。展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自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本环节也利于课后的延伸,以后再有新的资料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都可以继续发表在贴吧中。

  2、重大交通事故网页:链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网页,让学生浏览之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板书车祸发生的原因)

  设计依据:开发多方学习的资源,解决常规教学条件下资料贫乏,单一教师灌输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让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使得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活动四:温馨的话,我对你说(5分钟)

  小小电子贺卡——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去电子贺卡,在电子贺卡上写上关于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

  设计依据:学生写下温馨提示,发出电子贺卡的过程就是享受帮助他人快乐的同时改变自身意识的过程。

  活动五: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5分钟)

  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怎样的观点指导行动”。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点击网页上的儿歌,让学生诵读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不穿红灯保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车辆行驶往右开,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弯要注意,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车上别载人,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边走边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纪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公民。

  2、举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

  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将儿歌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发到校园网上,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开展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活动六:实践超市(2分钟)

  为了将课堂中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行动,把信息技术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下,故而设计了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把报告发到校园网的留言板,让导行在无形中完成。

  调查报告: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方式查找资料,关注近几年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然后写一个小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发生事故的数字

  发生事故的原因

  事故的分析

  设计依据:设计实践超市,既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有道是“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交通安全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这正体现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学反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载体作用,为“课堂”拓展学习空间,发挥网络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可掌握选择权和主动权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上年级第三单元第4课《集体力量大》。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由"故事屋、聪明谷、故事屋、活动角"四部分组成。教材中的故事"蚂蚁搬蛋糕"告诉学生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聪明谷的谚语让学生通过经典的文字见证集体力量的巨大;故事"动物搬水果"旨在让学生明白有时候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互补长短、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集体力量;活动角的取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分工合作、齐心协力"是催生集体巨大力量的催化剂。教材内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所蕴含的教学点清晰明确,较好地凸显了本课的教学关键词--学会合作。

  二、目标定位:在品社三下的《竞争与合作》中,孩子们已经初步感受了合作的重要性,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学习合作的方法,体验由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受齐心协力力量大的真理。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对孩子们实际情况的与预测,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实验,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愿意和同学合作,一起为集体的事贡献力量。

  3、明白"人多+人心齐=真正巨大的集体力量"。

  重难点: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人心齐,力量才能真正大;愿意为集体出力。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品德学科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已不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唯一依据,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成为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围绕一个教学点,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地、恰当的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对教材内容有所使用,有所抛弃,而两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合作,共同提升集体的力量。教材中的四部分,我保留选用了聪明谷、故事《动物搬水果》的内容,又自选了"折牙签"游戏,设计了两次的捏橡皮泥活动。积极利用语文、音乐素材为本课教学服务。

  四、教法、学法的使用

  孩子在课前的调查搜集信息、教学游戏、欣赏、讨论、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将课堂变得立体,让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较好地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

  教师将音乐、部分文字图片做成PPT课件,以辅助教学。准备一张写有课题的大彩色卡纸。

  五、教学流程

  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分四部分进行。

  第一块:小牙签藏着大学问--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组织孩子们进行折牙签的游戏,辅以模仿小牙签的口吻:"你们可不能小看我哦!"这样充满童趣的话语,学生轻松折断1根牙签,却怎么也折不断一捆牙签,通过谈谈感受,在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小牙签也有大力量,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揭示课题。

  第二块:集体力量大谚语大集会

  首先让孩子们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易懂,每一句词都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过后我请学生谈谈听歌后的感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的进行对比体验活动,如"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让孩子们一起拍拍手。

  接着,请孩子们反馈课前搜集的表现集体力量大的谚语,将谚语卡片贴在卡纸上。

  第三块:捏橡皮泥的启示--明白合作力量大

  这是本节课的重要部分,我预设了2次捏橡皮泥的活动。第一次,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在3分钟内捏成一只熊猫。活动前,教师没有其他的提示语,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活动亲身接触集体活动中将会产生的矛盾、不配合等情况,直面问题,产生感性认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这一概念的原始状态,便于对症下药进行教学。

  我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第一次捏橡皮泥活动的汇报,请成功的小组汇报经验,失败的小组总结教训。我和孩子们共同讨论后明确了进行合作的对策:

  1、发挥才智,设计主题;

  2、合理分工,明确任务;

  3、各施所长,互相帮助;

  4、团结合作,完成作品。然后我们戴上充足的准备进行第二次捏橡皮泥。这一次的活动时间还是3分钟,但我没有定主题。四年级孩子的动手能力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的。3分钟后,每组的作品都被齐刷刷地展示在全体孩子跟前,他们也会不由自主的赞叹,感到喜悦。这时,我就会随机采访小组的组长,请他们用一个关键词来说说他们的成功的原因:合作、团结、协调等关键词的出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通过2次捏橡皮泥,让孩子们明白合作将会让集体的力量变得巨大。

  第四块:儿歌升华情感

  在孩子们感受到合作的成功,情绪高昂的.时候,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出现一首儿歌:我喜欢繁星。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

  我喜欢树林。一棵孤树不顶用,一片树林挡狂风。

  我喜欢海洋。一滴水漂不起纸片,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

  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在音乐声中教师深情的朗诵,将孩子带进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也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品读儿歌,感受内心的情感。温柔地结束本课的教学。

  作业设计:学校运动会即将召开,请与同学合作完成一张运动会的宣传海报。

  板书设计:写着课题的大卡纸代替黑板,学生搜集的各种谚语做成卡片贴在上面。

  关于教学细节:品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重细节效应。如在进行捏橡皮泥游戏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真实的反映,很多学生的现场反映就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进行把握。设计细节,比如我在教学中设计通过小磁铁来固定大卡纸,发现一个磁铁不能固定,要好几颗才行。这就是一个细节的集体力量大的表现。谚语的集体贴在卡纸上也是集体力量的展现。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生活的强者》是《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同在蓝天下》的第三课。本单元的重要思路是帮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体谅、尊重他人,并尽所能关爱残障等弱势人群,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身边强者的事迹,探寻人们自强的足迹,懂得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做生活中的强者。本课以四川大地震中的英雄少年和优秀少年的事迹为题材,贯穿不畏困难和挫折,努力向上,积极生活的理念,引导儿童珍爱自己,学习做生活的强者。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针对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2、了解身边的强者,知道遇到困难时,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3、收集名人自强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做生活的强者。

  三、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遇到困难不退缩,只要不轻言放弃,想办法去克服,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强者。

  四、课前准备

  1、收集人们自强的相关诗篇,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2、调查身边的强者事迹。

  3、征集同学尚未克服的困难,制成学习卡。

  五、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

  六、教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自制多媒体课件:“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频。

  七、说教学流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感受“强者”精神

  1、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困难和挫折,可是却有很多不向困难低头的人,他们就是生活的强者。(引出课题:做生活的强者)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诗歌《美哉,英雄少年》,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3、播放“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视频。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在情景、事迹、行动中体验“强者”精神和品质)

  环节二、深入了解“强者”

  1、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少年。

  阅读材料:

  A因为我是班长

  B病房里的小小志愿者(通过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和学习强者的精神品质)

  2、你还了解哪些“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事迹?从他们的身上,你怎样理解“做生活强者”的意义?

  分小组介绍自己课前收集到的身边强者的事迹,每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说说从这些身边的强者的故事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学习,深入了解“强者”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和个性特征)

  环节三、学习做“强者”的行为引导

  1、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阅读13页三份材料,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大家对身边的人的优秀品质的观察与发现:说出身边的强者事迹。

  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学习英雄和楷模的优秀品质呢?

  将事先收集的学习卡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讨论、交流该如何战胜这些困难。谁的办法最好,谁就可以摘下学习卡成为小擂主,主持下一次讨论。

  4.向同学们说出自己尚未克服的困难。

  5.完成“学英雄,见行动”小计划

  (通过事例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能积极面对、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做生活的强者)

  八、引导学生小结:

  一个人要有同情心、怜悯心,才能理解关爱他人。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不要退缩,勇敢地面对,你强他就弱,当你战胜了困难,就会取得成功的乐趣。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8

  一、教学设想

  《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同学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规范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同学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两个

  1.知道黄、白、黑三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其主要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明白各个人种都为世界发明了财富和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的同学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和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况。难点是: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

  针对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同学在课前搜索世界杰出人物的资料,我将准备三大人种分布图,杰出人物的图片、资料。以和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程规范倡议教师应是同学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三个环节:(一)导入(二)学习(三)拓展。

  (一)导入 播放同学感兴趣的视频《北京欢迎你》,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从奥运会中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入场仪式片断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 让同学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去发现运动员不同的肤色,再让同学根据我从视频中截取的三张图片近距离观察,从而引出三大人种。接着我出示三张三大人种的小小朋友图片,让同学观察,并与同桌相互讨论,总结出三大人种的不同长相,我作适当的总结。通过“同住一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长相不一样”这个问题引起同学的考虑,并引出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通过小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总结,明白了原因,并清楚了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在这其中我适当的`交叉了一道连线题,目的是为了加深同学对三大人种分布区域的映象。再介绍三大人种时稍微补充了其他小人种的一点知识,让同学明白地球上并不只是三大人种的存在,还有其他人种的。 出示三张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让同学猜,其目的是引出让同学来说出自身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种的杰出人才。从而让同学明白每个人种的人都是优秀的,让同学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种的人。在这一整个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同学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的讨论,把自身的疑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

  (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布置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二是安排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同学去网路上查找资料,在这里我给同学提供了一个网站。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板书相对来说就是简单明了。

  八、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同学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同学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沛体现同学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同学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同学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9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做个聪明消费者》。《做个聪明消费者》是我根据鲁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消费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整合的一节课。

  儿童也是社会人,他们也在参与社会经济生活,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需要具备一定的

  消费常识和技巧。但我发现四年级的孩子在参与社会消费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良消费现象,因此,

  我选择了这一主题,旨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消费,做个聪明消费者。

  我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2、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做一个聪明消费者。

  3、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消费技巧。

  教学重点是:了解购买商品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培养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消费技巧。

  我的整个设计分四步进行:一、激趣导入,学生自由购物;二、探讨购物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怎样购物;三、依据学到的消费技巧,学生二次购物;四、消费归来,汇报二次购物心得。下面我分步来说。

  一、激趣导入,学生自由购物:

  上课伊始,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是不是特别喜欢自由购物?今天家长给钱了吗?那好,我们自由购物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请先读一读本次自由购物的注意事项。(出示购物注意事项)

  购物注意事项:

  一、购物场所:校门外垂柳街上的商店和学校后面的附近商店。

  二、购物时间:20分钟

  三、购物要求:自由购买,但购买后先不要撕毁包装。

  指名学生读购物注意事项后,询问是否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确定没有问题后,请学生带上准备好的购物袋,20分钟自由购物开始。学生购物时,老师要留意学生所购的物品,购物的场所,购物时表现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探讨购物中出现的问题,明确怎样购物20分钟后,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上,我请学生把自己购买的物品摆在桌子上,给小组其他成员说一说为什么会买这些东西,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借机再次了解学生的购物情况。学生交流完毕,我请了解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在班内说说购买物品的原因。根据平时我了解到的学生购物情况,我做了下面的预设:

  1、看到同学买了,没有多想就跟着买了。

  我会这样引导:跟着同学买的这些物品是自己必需的吗?肯定绝大部分不是,于是,我告诉学生:同学买什么,自己就跟着买什么,这样买来的不少物品都不是必需的,完全可以不买。像这种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是一种“跟风消费、攀比消费”现象,还是不要的好。

  2、平时家长不让花钱,现在有钱了,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过了把购物瘾,没想为什么要买。

  对这种情况,我这样引导:喜欢的东西都是必需的吗?肯定不是,是啊,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需要的。因此我们在购买物品时,一定要牢记“需要”原则,板书:需要,也就是买自己需要物品,而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想买什么买什么。购买不需要的物品是乱花不该花的钱,这是一种浪费,是一种错误的消费观念。

  3、自己早就渴望买了,但家长不同意。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普遍,我做重点引导。是不是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品,我们特别渴望得到,但是家长却不给我们买呢?请学生回忆平时自己想买什么,父母是怎么拒绝的。一般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家里有类似的,再买是一种浪费;

  (2)一些小商店里的商品质量无保证;

  (3)家里的收入不多,没有多余的钱;

  说到这一点,教师板书“收入”,告诉学生,这一点需要我们特别理解家长,父母挣钱都不容易,消费要根据家庭的收入量入而出。此时进行小结:大家这样一讨论,我们明白了有些物品家长不给我们买,都有各种合理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父母,不能为此生父母的气,或者抱怨家长小气,不爱自己。接下来,教给学生购物学会看商标。我这样引导:刚才大家说到一些小商店里的商品质量没保证,是啊,我们在购买商品,特别是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商标。商标齐全的食品质量有保证,否则食品质量可能就会有问题。大家知道怎样看商标吗?根据学生回答,我总结后出示:正规厂家的食品,有详细的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配方等说明,还要有食品安全标志“S”和注册商标“R”标志。购买食品的同学,赶快看看你买的食品是不是合格商品。平时学生都喜欢在一些小商贩那里买一些小食品,这些小食品很多都不合格,学生肯定能发现其中的不合格食品。于是,我请购买了商标不全的学生说说是在什么地方买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方消费?进而让学生明白:购买商品尽量到大的超市或购物中心,一是那里的商品有质量保证,二是商品齐全,节约购物时间。

  板书:购物中心

  如果购买了不合格或有问题的商品,你会怎么办?

  引导学生懂得:购买了不合格商品,可以要求退货;发现商品有问题,可以要求修理或更换;如果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向工商管理部门投诉或直接拨打“12315”热线投诉,也就是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维护权益

  至此,这次购物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购物时还有一些技巧单单通过本次购物还不能体现出来,所以我又设计了下面的“老师做家长购物小调查”的环节。

  同学们,你们陪着家长购过物吧,下面老师想做个家长购物小调查,乐意帮忙吗?征得学生同意后,

  出示第一个问题:请看第一个问题:

  (1)家长购物时,特别是购买大件物品时,是不是经常逛好几家商场,最后才决定在哪里买?

  A。是B。不是

  家长购买大件物品时,基本上都要多逛逛才买,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追问: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购物时要“货比三家”,在比较的过程中,挑选出价格适中,质量又好的商品。

  板书:货比三家

  请看下面两个问题:

  (2)妈妈有没有在换季的时候给家人买过服装?

  A。没有B。买过

  (3)家长去超市购物,是不是经常买特价商品?

  A。是B。不是

  可能大部分家长都在换季时买过服装,去超市购物,买特价商品的时候也是比较多的。了解了情况,

  我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少妈妈要在换季的时候给家人买衣服?家长为什么时常买特价商品?这是因为换季时衣服会打折,很便宜,买特价商品比平时省钱。无论是在换季时买服装,还是在超市买特价商品,都是为了省钱,这是在花最少的钱,买满意的商品。因为家长挣钱都很不容易,花钱时当然要精打细算了。从而使学生懂得合理消费,不乱花钱,也就是花钱要精打细算。

  板书:精打细算

  我们成人都懂得,每个月的工资都要留下一些,以备急需之用,这一点也应该让学生懂得。因此,接

  下来,我问:同学们,刚才购物,谁没有花完家长给的钱?肯定有学生没花完。于是我请我们班的几个《濮阳早报》的校园小记者采访那些没有把钱花完的同学:没把钱花完,是怎么考虑的?

  让学生采访,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也许是他们没有买到自己特别需要的商品省下了钱,也许是为了攒些钱买自己特别渴望的商品,但不管哪种原因,这都是一种计划性的消费行为。因此,我马上对这些同学的做法进行表扬,并且小结:

  从几个同学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他们会有计划地花钱,而且懂得要学会留一些零钱,以备急需时用。

  板书:有计划留急用

  至此,基本的消费常识和技巧已经全部探讨完了,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回顾:

  购买需要的物品,考虑家庭收入状况,购买商标齐全商品,到大的购物中心购物,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购物要学会货比三家,合理消费,不乱花钱,花钱要有计划,留点零钱备急用。

  下面进入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依据学到的消费技巧,学生二次购物

  明白了怎样购物消费,我们再来一次自由购物怎么样?也许学生会担心没有钱。不用担心,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每人10元,注意事项和第一次一样。给学生发钱后,请学生依据学到的消费技巧,进行

  二次购物。教师要特别留心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购物。我想,学生这次购物一定会谨慎很多。

  四、汇报二次购物心得。

  又一个20分钟后,学生再次回到课堂上后,进入第四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谈一谈:和第一次购物相比,第二次购物,你发现自己买东西时有什么变化了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学生回答后,我及时小结:看起来大家学会了怎样购物,成了一个聪明的消费者。老师把我们怎样购

  物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购物歌》

  购物歌

  购买商品讲究多,一起来唱购物歌,

  想想父母咋挣钱,能省则省记心间,

  不跟风,不攀比,“需要”原则放第一,

  购物时,多比比,买后称心又如意,

  要少去,小摊点,商标不全有危害,

  大商场,货物全,保证质量省时间,

  不慎买了假东西,维护权益别忘记,

  花钱时,有计划,留点零钱不抓瞎。

  牢牢记,购物歌,做个聪明消费者。

  我这样结束我的这节课:同学们,让这首《购物歌》在我班唱响,愿它能成为我们今后消费的行为准则,愿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品德与社会》课标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本课的设计,我摒弃了传统的在课堂上说教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向社会,自由购物,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尽管超过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限制,但学生确实学到了购物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技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0

  【说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主要讲大众媒体,包含“我们怎样了解外界”、“我们怎样利用媒体”和“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激发他们探究媒体世界的愿望,进而运用媒体这个小窗口了解大千世界。

  【说学情】

  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时时刻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是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长大的,对媒体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于媒体均有所接触,但对于媒体的有效应用却做得不够,往往是把有的媒体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了激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首先以学生喜爱的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发现各种媒体的作用,从而体验到大众媒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最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运用媒体,以此培养他们利用大众媒体了解世界的能力。

  【说学法】

  在这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自主发现、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媒体。

  2.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激趣导入、新知感悟、媒体大搜索、媒体大比拼和新闻小灵通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影视片段,请学生跟跳舞蹈。

  2.请学生说说这段舞蹈出自哪里,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从电视中还知道些什么?以此引出小小的电视窗口里有一个大世界。

  3.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二、新知感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我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学习,我采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1.创设情境

  森林里举行百科知识大赛,要挑选出一位知识最渊博大王来管理大森林。动物们都想成为森林之王,纷纷忙了起来,就连一些小朋友也不闲着,纷纷跑来为他们帮忙。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赢这场比赛。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创设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便会主动地想出种种办法来帮助他们,大家可能会想到从电视里找资料、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听广播搜索资料或从书本报刊中寻找资料。

  2.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各种媒体并板书。

  3.教师引出大众媒体的概念:

  教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书本、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此时,大众媒体就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中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自身的认识。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还向大家展

  示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大众媒体,然后在媒体信息的展示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个媒体小窗口带来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时使他们产生运用媒体了解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媒体大搜索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尝试性地运用媒体搜索信息。

  1.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媒体

  2.喜欢同一种媒体的同学在一起组成一组

  3.设计任务:各组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准备的各种媒体中选择喜欢的媒体搜索感兴趣的信息。

  以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媒体大比拼

  在大家通过努力合作搜集到大量信息后,便进入媒体大比拼环节。

  1.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媒体设计一句宣传语。

  2.用文字、图画、表演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搜索到的信息。

  3.评一评各组哪方面做得更好。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颁奖小环节。根据各组的特点分别给他们颁发各具特色的奖状,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展示奖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

  五、新闻小灵通

  最后便进入新闻小灵通环节,这是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为了让学生从运用一种媒体搜索信息到运用多种媒体搜索信息,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任务: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媒体搜集今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合作完成,并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式的课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在欢快舞蹈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媒体,发现媒体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各种任务中运用媒体、体验媒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首先在激趣导入教学环节中板书课题,然后在新知感悟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各种媒体,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板书,最后通过把贴图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地球图案,以此表达通过各种媒体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的大千世界这一主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

  一、《世界之窗》这一课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取名为“世界之窗”是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目标为以下两个

  1.知道黄、白、黑三个人种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区域。

  2.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明白各个人种都为世界创造了财富和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四年级的学生仍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三大人种的主要特点及在地球上的大致分布情况。难点是: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五、教学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搜索世界杰出人物的资料,我将准备三大人种分布图,杰出人物的图片、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三个环节:(一)导入(二)学习(三)拓展

  (一)导入 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奥运会中引出课题。通过播放北京奥运会入场仪式片断引出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 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去发现运动员不同的肤色,再让学生根据我从视频中截取的三张图片近距离观察,从而引出三大人种。接着我出示三张三大人种的小孩子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与同桌相互讨论,总结出三大人种的不同长相,我作适当的总结。通过“同住一个地球,为什么人类的长相不一样”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出来下面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总结,明白了原因,并清楚了三大人种的分布区域。在这其中我适当的`穿插了一道连线题,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三大人种分布区域的映象。再介绍三大人种时稍微补充了其他小人种的一点知识,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并不只是三大人种的存在,还有其他人种的。 出示三张奥运会运动员图片让学生猜,其目的是引出让学生来说出自己所搜索的一些不同人种的杰出人才。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种的人都是优秀的,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种的人。在这一整个环节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的讨论,把自己的疑惑在讨论交流中解决。

  (三)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二是布置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去网路上查找资料,在这里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站。

  七、板书设计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的板书相对来说就是简单明了。

  八、教学理念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2

  说教材

  《漫话邮政》是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走向信息时代”,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安全有效地利用、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讯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相关法律法规”,“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等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和适应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

  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思考,但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网络信息时代,快递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对此早前的一些邮政业务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根据本课的要求和四年级小孩的特点,结合新课标中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住处方式变迁,感受现代信息社会中邮政给人们带来的快捷便利。

  2.知道私拆他人信件是违法行为。

  3.了解集邮常识,懂得文明集邮。

  4.学会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

  说重点难点

  针对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额教学重点是

  1.了解从古至今,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邮政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日趋便捷。

  2.通过写信、邮寄信件,体会邮政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明白它是人们情感交流的纽带之一。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集邮常识,知道私拆他们信件、私揭邮票是违法行为,必须文明集邮。

  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目标,我将在课堂上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角色表演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将在欣赏广告、搜集资料、说话和书写等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通信方式。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简单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我这一课分为四个教学活动。

  第一个活动环节是课题导入。

  第二个活动环节是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个活动环节是话说现代邮政。

  第四个活动环节是体验EMS。

  现在,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每一个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题导入

  1、播放:EMS广告(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

  2、问:什么是EMS?中国邮政局为什么要聘请刘翔担任全球特快专递的形象大使?

  出示课题“漫话邮政”。

  活动二:漫谈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1、猜一猜:古代波斯人曾接到北方斯西德人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青蛙和五支箭。信是什么意思?(波斯人听着!你们能像鸟一样高飞,像老鼠一样在地下话动,像青蛙一样跳进池塘吗?如果不能,日你们就休想和我们打仗,当你们踏上我们国土时,我们就用箭射死你们!)

  2、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的资料,了解古时候人们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古代的信息传递怎么样?(慢,不方便)。

  3、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文明的产物——邮政取而代之。

  活动三:话说现代邮政

  1、师:如今,邮政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你们知道邮政局提供哪些服务?可以跟把你的同桌说说。(国内邮递、邮政储蓄、集邮业务)

  2、(出示表格),教师统计:全班同学家庭享受邮政服务情况。

  根据我们刚才的统计,你们发现了什么?

  3、从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进入网络时代,邮政的业务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快递邮寄物品。

  活动四:体验EMS

  1、比较EMS快递和其他物品传送方式

  长兴到杭州路程约120公里,乘车费用(74)元;快件到达()天,邮费()元。

  2、小结:EMS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学生填写EMS单子

  要求:左边填写寄信人的信息,右边填写收信人的信息。了解不同地区的邮政编码。

  4、小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板书设计为:

  漫画邮政

  方便快捷

  次板书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理解脉络。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3

  1说一说:分组交流,回顾探究

  组内整理资料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各种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搜集了一些交通工具发展的变化。下面请同学按交通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组内的资料,并展示介绍给大家。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

  1)全班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运输方式。

  2)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发言,要戴上相对应的交通工具头饰,扮演该种运输方式。

  3)结合课前调查,组织好语言。

  4)搜集相同资料的小组可以给在上边发言的同学补充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介绍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时,老师可相机提示一些我国相关交通工具的发展来补充学生查找资料的不足,进行补漏工作。

  设计意图:在总结各类交通工具的发展时以直观教学的方式展示交通工具发展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

  2算一算

  武汉距北京约1200千米。马车每天大约行驶150千米;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160千米;飞机每小时大约行驶900千米。从武汉出发,乘马车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北京?火车呢?飞机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从而体验科学技术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3作业延伸:

  画一画

  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未来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发挥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课下把你的奇思妙想画下来,并注明这样的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在前一活动基础上,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不再是小组合作和教师固定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培养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

  以上是本人的说课稿希望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予以指正。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集体处处有规则》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课文。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它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本课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集体的一员,在集体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集体生活处处有规则。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这一课属于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儿童道德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所需要的同伴关系和集体生活环境,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集体生活。

  二、说设计理念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表达交际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分享交流、游戏、探究讨论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做到"小、近、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考虑到儿童的差异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的集体生活,指儿童所处的学校集体、班级集体等。根据儿童和教材的'结合点,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所舍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⒉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⒊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五、说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上课伊始,播放"一次集体活动"的短片,提问学生红苹果队为什么会扫兴而归,引发学生思考,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寻找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对教材进行科学取舍。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5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交通工具话今昔》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首师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行千里不是梦”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主题的第一个板块——人们想走得更远。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整理资料,汇报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交通设施,交通工具的变化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聪明和智慧。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本单元内容由近及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

  (二)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以及它们的一些变迁,已经有了许多感性认识和切身体会。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原有生活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教育。课前对教材的预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并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搜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本课内容的部分资料比较容易搜集,只是存在是否全面的问题。因此教师也要搜集比较全面的资料,以备交流时加以补充。四年级学生在整理和汇报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分组整理中进行提示和指导。学生们乐于表达自我,却缺乏耐心倾听,因此在汇报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讲、听并驾齐驱。在师生互动展示资料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会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创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课前调查,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的资料。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与学习者的实际生活、真实的生活有机的融合,改变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使学习者通过切身生活体验。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依此为依据,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懂得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奋斗。认识到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

  2、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如火车、汽车,飞机,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从课标倡导的理念和目标出发,不是简单的通过一节可就能达到目的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展,因此我将此次活动设计从课堂到校外,又从校外到课堂,再延伸到校外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课前调查:通过上网、询问、看书等方式,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发展的历史。

  2、“说一说”:通过学生汇报资料,使他们认识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3、“算一算”: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快捷程度,对比古今交通工具的变化。

  4、“画一画”:通过自己设计未来交通工具的活动,使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标要求,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本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景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这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进行材料搜集整理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神话中的人物可以日行千里?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到古人早就有日行千里的梦想,但由于科学水平的落后只能将梦想寄托于神话之中。

  2、通过唐朝给杨贵妃送荔枝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01-11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14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1-09

思想品德说课稿03-03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7-31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12-10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6-21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8-10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