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教师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

时间:2023-02-24 08:57: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教师说课稿1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说课稿13篇

  教师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 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劳动不说话。(手)

  2.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手,十个手指,这一双手,十个手指,让我们学会了许多事,干了许多活。现在我们来想一想,说一说你用这双手做过哪些事情,在做这些事情时,这十个手指是怎么分工合作的?

  3.学生回忆生活,想一想,说一说。

  4.过渡导入:关于手指,同学们想说的还真不少。是啊,手长在每个人手上,时时看到,常常用到。著名作家、漫画家丰子恺曾经写过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

  1.简介作者。

  2.默读阅读提示,标出阅读要求并指名回答。

  3.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 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7. 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汇报交流。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最肯吃苦。姿态不美

  食指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

  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

  无名指风光无限能力薄弱

  小指小巧玲珑能力薄弱

  4.感受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的特点,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四.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准备一支笔,一块砖,指名学生上台配合做游戏。

  用任何一根手指去拿这只笔,看能不能拿起来,拿不起来找其手指帮忙,用两根、三根、四根、五根手指去拿,你会有什么发现?再分别用同样的方法去拿这块砖,你有什么感受?

  (团结就是力量)

  2.做了这个游戏后,你认为和文中哪段文字相符找出来读一读。

  3.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五.作业

  小练笔: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试着写一写。

  教师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近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平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教师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趣味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学法指导,掌握技术、提高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认真解读,吃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急行跳远》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二第三部分体育运动技能,这一运动可以进一步发展水平二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跳跃动作,提高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等体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敢果断等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如下:

  水平二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意志力有待提高,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由于田径类练习较为枯燥,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采取游戏法、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和教学活动组织,在不断克服困难中体验学习乐趣,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掌握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急行跳远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按要求做出急行跳远动作。

  【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竞赛、情境练习中发展速度素质和下肢肌肉力量,增强协调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中提高学练兴趣,增强进取心理。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已经确立,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

  【重点】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

  【难点】

  准确、有力地踏跳。

  六、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提问法、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游戏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强调课堂纪律及安全事项。

  导入时我会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询问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立定跳远技术,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导入今天的新课。

  这样的导入形式较为简单易操作,同时达到起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问也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准备部分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活动我将通过游戏、徒手操和专项练习进行。

  首先是游戏,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看谁跳得远”的游戏,画一条起跳线,在前方10~20m处画一条平行线为终点线。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队,各队排成纵队站在起跳线后。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为第一组用双脚并跳的方法向终点线跳去,先跳到终点线者为胜。

  通过游戏的开展,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游戏之后,我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徒手操练习,以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进行包括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背弓拉伸、全身运动、跳跃运动在内的徒手操,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性的热身,徒手操节奏韵律感强,可以更好地起到热身的效果。

  最后为了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活动,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双脚跳的专项练习,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三)基本部分

  接下来是本堂课的核心环节基本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示范

  首先,我会进行侧面动作示范,学生以双轨队形站好,我在队伍中间做示范。

  示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动作定型,为接下来的动作学习奠定基础。

  在示范的同时我会适时进行提问,急行跳远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要点,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也会予以肯定性评价。

  2.讲解

  示范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我会边示范边详细讲解动作要领。

  自然助跑,逐渐加速,最后一步踏跳时踏跳腿积极下压,用全脚掌快速有力地踏板(或踏跳区)蹬伸起跳,使身体充分腾起;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双脚同时落地保持平衡,两臂前摆。

  详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动作技术方法,也可以为接下来的练习奠定基础。

  3.练习

  在练习环节,我的设置如下:

  (1)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用力顺序:我会组织学生以四列横队,体操队形进行模仿练习,并强调发力顺序。

  (2)上三步或五步结合起跳的练习,注意上步与起跳的时机掌握: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上步起跳练习,并强调单脚起跳,在此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起跳腿上板不积极等问题,我会及时语言提示学生加快上板速度。

  (3)短距离助跑起跳练习:在这一练习中,我会组织学生以体育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并强调助跑与踏跳配合协调,学生在练习时可能会出现起跳时倒小步或身体前冲等错误动作,我会引导徐盛反复练习上步起跳,或观看示范动作,注意起跳时头和上体的姿势。

  (4)完整练习:接着我会组织学生以四路纵队依次进行全程助跑练习,并强调上下肢协调配合,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空中动作,如腾空时低头等,通过语言提示学生予以纠正。

  (5)分层练习,越过不同距离标志线:最后考虑到学生体能差异,我会组织学生依照自己的练习跳过不同距离的标志线,并语言提示学生注意落地时小腿前伸,屈膝缓冲落地。

  循序渐进的练习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掌握该动作的技术,纠错以及改正环节的设置可以规范学生动作,更好的完成。

  4.检验—优生展示

  在优生展示环节,我会让各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完成动作较好者进行动作演练,教师加以鼓励性评价。

  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教学成果,一举两得。

  5.辅教材—站立掰手腕

  最后,由于本节课主要练习学生的下肢力量,在练习结束后我会安排学生进行辅教材的练习将全班学生按分成两组,男女生比例相同,双方2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右手互握,肩部固定,前臂保持竖直,教师发令后,双方用力将对手手腕下压,直至将对方手背压到与肘关节齐平或以下。

  (四)结束部分

  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2.教师小结:师生总结急行跳远的动作要领;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意与合作进行评价。

  3.回收整理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八、预计负荷

  本课的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5~135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九、场地器材

  本课所采用的场地器材有:田径场、音乐播放器、标志物若干。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教师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主题,主要是通过课文来进行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延伸和拓展。其中《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

  通过本篇的教学,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之道。

  这篇课文我准备了两个讲授,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生字;理清脉络,讨论段落划分。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朗读课文,读后谈感受;教学课文,理解词语,总结全文。

  我着重讲第二课时,针对可是的安排和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以下的目标:

  1.思想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的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的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本课是一篇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五.说学生情况

  中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大自然,对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奇心,借助本课的学习,对他们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有很好的帮助。

  六.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 一)释题

  板书课题,什么是“道”?自然之道是什么意思?自然界究竟有什么规律呢?

  (二)回顾

  1、作者一行人的目的是什么?

  2、出示图片,了解太平洋绿龟的相关知识。

  (三)紧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爱的小海龟却被我们不经意间深深地伤害了,看大屏幕,全班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教师说课稿 篇5

  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与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篮球是一项以球为竞赛工具,以投篮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攻守交替,集体对抗的球类运动,是在快速、多变、攻防对抗中进行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篮球中的个人基本技术,是进攻突破的一项重要技能,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对球体的感知能力以及与球体的距离感、空间感、速度感等能力都会有提高,培养果敢、机敏、顽强等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学习篮球其他内容奠定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初中学生,体育的运动技能虽然有差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游戏、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头顶球的动作要领,并能运用头顶球技术击向指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从事和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那难点确定为:

  【重点】前额正面顶球的部位以及身体发力击球的时间。

  【难点】观察场上情况,人与球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法为: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观察评价法、游戏法,

  学法为观察法,分组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开始部分

  首先我会进行课堂常规,内容如下: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简要介绍教学内容,在导入部分我会采用名人事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篮球明星呢?对,非常好,有科比、乔丹、姚明等等,姚明是我国著名的职业篮球明星,现任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回答,顺势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导入这样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并为新课教学做准备。

  (二)准备部分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准备活动我将采用游戏热身、配乐韵律操和球性专项练习:

  1.游戏“拉网捕鱼”

  方法:把(男生和女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个队,一队扮演拉渔网(渔民),一对扮演鱼,,双方方角色通过剪子包袱锤确定。鱼在圈内(鱼塘)自由跑动,可以从渔网缝隙穿过,躲避渔网捕捉。不要跑出圈(鱼塘),万不得已跑出圈外,马上回去,以免被捉。但是不能跑出防护网,跑出防护网视为被捉,继续跑动者,取消游戏资格。渔民三人以上拉手结网捕鱼,单人、两人不能捕鱼,被鱼撞散的单人,两人快速结网,否则出局。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集体兴奋性,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防止在运动中产生损伤。

  2.配乐韵律操练习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边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通过配乐韵律操练习促进体温升高,提高机体兴奋性与灵活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徒手操配上音乐,乐与律的结合,造成艺术的氛围,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3.球性专项练习

  全班同学四列横队在原地进行球性专项练习,每人一球,老师统一指挥,鼓励同学运球做到控球稳、不掉球。这样安排可以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兴趣动力。

  (三)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一堂课的关键环节,接下来我说说这部分的设计:

  1.示范

  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呈四列横队队形站好,前两列同学蹲下,以免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我在队伍的前方做示范。一次好的示范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会在脑海里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2.讲解

  示范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我会将动作要领以口诀的形式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的记忆,如:变向时重心降低,转体探肩,蹬地突然,超越快速有力。

  3.练习

  为了将动作表象回归到实际的动作技术上我设置了以下的练习环节:

  (1)原地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组织形式为四列横队,在原地练习,其目的为了让学生对动作要领有初步的感知,建立动作框架。

  (2)行进间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组织形式是在规定地点设置障碍物,四列横队要依次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绕过障碍物。其目的为了让学生加强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用障碍物的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更符合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3)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进行一对一突破,组织形式是两人一组一球进行练习,一人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进行进攻,另一人防守,一组练习3分钟后,再进行攻守转换。其目的为了模拟实战,加强学生的进攻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练习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针对易错的动作及时的纠正,如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关注全场的变化情况,我会在学生运球时强调注意抬头不看球,并且注意转体探肩、用异侧手臂掩护球。

  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练习中逐渐的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话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4.检验—优生展示

  在检验-优生展示环节,让各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完成动作较好者进行动作演练,教师加以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自由推选代表可以培养学生间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更加突出我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该环节也能够检验我的教学成果。

  5.运球抢球游戏

  在基本部分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会带领学生进行运球抢球游戏练习,游戏规则是每人1球分成4组,分别在4个规定范围内进行抢球游戏,每个人在保护自己的篮球的同时要打掉其他人的球,球出界者淘汰,通过游戏可以加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球性,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结束部分

  本堂课的最后部分是结束部分,包含的内容有:

  1.放松活动:随音乐的拉伸练习。

  2.教师小结:梳理归纳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情义与合作进行评价。

  3.回收整理器材。

  4.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这样的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放松环节帮助学生恢复疲劳,为下节课做好身心准备。教师对学练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并为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

  八、预计负荷

  本课的练习密度:35%-40%;平均心率:120-140次/分;学生表现良好,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我的教学目标。

  九、场地器材

  本课所采用的场地是:篮球场,器材有:篮球40个、障碍物10个、录音机1台、磁带1盒。

  教师说课稿 篇6

  《花未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曰本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一篇关于美和审美的哲理散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解释。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设计的目标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来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3个方面论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因此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观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懂得较难。如何把难懂得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懂得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教学目标:

  按照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懂得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断定为:懂得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懂得重点句子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懂得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懂得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懂得,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懂得较艰苦,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现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观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接着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标题。

  2、简介作者川端康成。

  3、初步懂得文章主旨: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接着考虑: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啥?或者说有啥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批准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四周特别多事物是特别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4、考虑作者又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发现海棠花的美的呢?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感到它美极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由吧。”接着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缘由有二:一为“静”;二为“孤单”。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懂得了。

  5、出示文中出现的有关艺术作品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考虑关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啥态度?它们有啥共同点?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响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观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6、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内容有了全面的懂得,教师此刻再加以总结,学生就对内容有了更明确的懂得。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论述了自个儿对美和审美的3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3个观点事实上一定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7、学生对内容有了较深入的懂得,接着再进行迁移拓展就顺理成章了。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个学生习作的片断(幻灯显示)。也请学生把自个儿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8、最后来一个环节一定是品味文中精美的句子的含义。这个环节撒手让学生自由讨论,你感觉精美的句子或是不太好懂得的句子。教师可举例引导如:(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2)假如 说,一朵花特别美;那样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9、最后来教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发现,尽管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但是它本身也是美的。事实上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四周。我们应当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肠去查找,用心肠去视察,我们就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残暴的明日吧!

  教师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的题目是《秋游》,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活动是一节大班的语言教学活动,《秋游》是一个看图讲故事的活动,全篇用生动活泼的语句生动的描述出的秋天的特点,同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描述秋天的季节特征。通过分组交流,可以发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的交流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并且在交流中逐渐培养幼儿对于汉字的兴趣。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大班语言教学目标提出的“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大班教学。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秋游》这一讲述活动的活动目标为下:

  1。认知目标:通过比较其他季节和秋天的景象图片,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有哪些特定的景象,并且认读“秋、天、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个人及分组的讨论讲述活动,发展语言表述能力,如:能够清楚的表述出秋天有哪些景象,愿意倾听、交流并理解别人的讲话。

  3。情感目标:懂得大自然的季节变化十分的丰富多彩,要热爱自然,留意观察身边的季节变换。

  根据以上活动目标的'分析,《秋游》这一讲述活动的重点是认读“秋、天、大、小”,并能够清楚的描述出秋天的景象。但是能够清楚流利的描述出秋天的景象对于幼儿这一年龄阶段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在活动的进程中,老师也会对于这一方面给以适当的引导与帮助。

  二、说学情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大班的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初步的抽象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秋游》这一讲述活动中,重点应该放在幼儿的描述与表达的完整性方面,以及汉字的认读方面。借助相关的秋天的图片的具体形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从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讲述中不断的重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读“秋、天、大、小”。

  三、说活动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利用挂图、动画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幼儿获得直接经验,为讲述做铺垫。

  五、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诗歌《悯农》,导入《悯农》和本活动的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很好的为幼儿创设情境,同时还可以保教结合,告诉幼儿要爱惜粮食。

  (二)展开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利用导入环节的诗歌为幼儿创设情境,把秋天拟人化,增加活动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这样提问:“什么时候收获庄稼?(秋天)小朋友们喜欢秋天吗?今天老师就把把秋天请到了课堂中。”

  2。师幼互动,深入理解

  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将借助图片为幼儿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特点,从而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虽然大班的幼儿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为他们准备了直观的图片,一来幼儿可以借助图片来降低思考的难度,二来图片也可以增加趣味性。

  3。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

  这一环节我会这样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小朋友穿衬衣、长裤、戴着帽子)图片中的大树是什么样的?(叶子变黄了,都落下了)图片中还有什么?(黄色的麦田)”根据幼儿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出秋天的季节特点。

  4。迁移内化,想象创编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借助视频再次巩固幼儿在上一环节中所总结出的秋天的特点,同时引出“秋、天、大、小”等四个需要幼儿认读的生字。动画视频接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寓学于乐的同时还可以活跃气氛,让幼儿在轻松活泼有趣的环境中习得生字。

  通过播放动画视频:小朋友们在秋游,有的在收集落叶,有的在帮助农民伯伯摘果实。再请小朋友说说视频中有谁啊?大家在干什么?小朋友们两人一组讨论一下,请代表回答。

  之后我会展示“秋、天、大、小”的生字卡片,首先教小朋友认读“秋、天”。然后教师展示大小对比的实物,同时展示“大、小”生字卡片,教小朋友们认读“大、小”。

  5。巩固提升,领域拓展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将再次利用图片让幼儿根据图片描述秋天的景象,再次巩固了之前的所学内容,这一环节中幼儿需要用正确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因此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与能力。

  6。儿歌结束

  本活动运用自编的儿歌进行总结,把所学内容融入儿歌中,让幼儿在一个愉快放松的环境中完成本次活动。(秋天秋天,真美丽,黄色的麦田,沉沉的果实,还有美丽的落叶。)

  六、说活动延伸

  在活动延伸环节,我将带领幼儿去区角画一画秋天的景象,把抽象出来的秋天季节特点再次形象化,以此来加深幼儿的印象,并同时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教师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本文诗文互照,情景同现,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

  说教法和学法:

  “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教材中较特殊的一篇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 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文章为了降低学生对古诗理解的难度,因而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诗意。

  二、 品此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带动学生情感的发展。通过朗诵古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景,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

  三、 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对于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采用朗读的方法: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悟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说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利用课前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已学的古诗,采用指名抽背或领背的方法背诵古诗,并即时给予表扬,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拉近了教者与学生的距离,融为一体。接着,教师背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看与老师比谁能读的更有味。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古诗提问,教师简要进行归纳,明确学习目标。

  二、 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学生初次接触课文,兴趣浓厚。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把课文中的字词的音读准,读通读顺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采用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评议,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在初读的基础上,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采用将课题补完整的方法达到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

  三、 精讲古诗,理解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课文的不同点。提示学生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请学生再读课文,并动手找一找,划一划。

  2、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词或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找句子,读一读,说一说,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悟,悟后能读好。

  3、学生较自由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后,此时我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整合,让学生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使学生对古诗的意思有整体的认识。

  四、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

  1、光了解了诗意还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一读2~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依依不舍”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

  3、结合学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以及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通过让学生指名读、练读、小组读、齐读、悟读等形式充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4、学生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我安排了一个“原幕重现”的过程,让学生分别扮演李白与孟浩然。通过言语与动作、神情来充分表达自己对诗情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五、 内化积累、巩固深化

  1、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背一背古诗,使之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达到内化积累。因此我让学生感情背诵,完全抒发诗人的情感,并及时予以肯定与表扬,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受学生情感的影响,我设计了一个古诗今唱的环节,旨在让课堂更轻松,更愉悦,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清唱,以达情感的共鸣,使语文课堂更具艺术性。

  教师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与引入(约5分钟)

  复习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习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平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1.本课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真正的英雄》是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它通过里根总统对在航天飞机升空过程中七位宇航员的牺牲的沉痛追悼,表现了人类的伟大的探索精神,表现出我们对未知领域的顽强探索。这种精神,让每个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让他们为之深深触动。同时,从里根总统所表现出的深沉的情感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人类相亲相爱的美德。文章对学生能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加强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其中思想感情。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进步。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勇于探险的勇气。

  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进步。

  难点: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知识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感性思维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这篇具有震撼人心作用的演讲词,教师要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能够从字里行间紧紧抓住文章的内涵。在朗读时既读出真情,又读出雄浑的气势。

  【说教法】

  1、朗读法: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与点拨结合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如课文中对七位宇航员身世的回忆及人们对宇航员的哀悼花的笔墨较多,航天飞机失事花的笔墨较少。要学习这种详略得当的写法。

  【说学法】

  当今时代是人类知识和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古人也曾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达到不教”的目标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共同发展,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法具体如下:

  1.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并能快速掌握文章主要情节

  2. 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重点难点的突破

  【说教学过程】

  1、理解、积累“阴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梦寐以求”等词语。

  2、了解悼词的写法,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内容。

  3、朗读课文,领会悼词的感情脉络,体味文章丰富强烈的感情。

  4、品味关键语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和理解能力。

  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要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写作联系起来,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的能力。再联系本文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热情参与,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并且适当插入写作练习。具体做法如下:

  1. 情景设置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融于课文之中,体验里根总统当时内心的激荡——对死难者的无限哀悼,对未来毫无畏惧的探索。

  2.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带着感情的朗读,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精髓。

  教师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肥料》,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中的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中的课题二,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 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肥料”一节内容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单元《盐化肥》中的第二节,是学生认识了酸、碱、盐之后要学习的内容,是对盐的进一步认识,也是把化学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典型课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题材,学好本节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⑵鉴别几种常见化肥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3、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尽管“化学肥料”在教学中,中考的要求较低,但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体现化学知识联系实际,是我们农村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认识化肥对农作物的作用,以及对化肥的`鉴别,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习化肥的简易鉴别,了解这些盐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前提,鉴别的思路和实际操作是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从常见气体,常见酸、碱、碳酸盐的鉴别经验中,总结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化肥鉴别涉及到的物质种类比较多,方法和步骤也比较复杂,缺少专用的试剂(像酸、碱)和固定的方法(像碳酸盐),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活动和探究”,指明鉴别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从而在教学中降低和化解难点。

  二、 说教法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展示交流、阅读讨论、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素养。

  三、 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要看教师如何教,更要看如何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重视课前预习;2、做好课堂实验;3、课堂师生互动,解决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投影出示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图片,提出问题:在一派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象中,多姿多彩的植物给美丽的自然画卷,增添了无穷的活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元素?

  投影出示农作物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指出农作物最需要补充的是N、P、K,因此,人们把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肥料施入土壤。这种肥料就是化学肥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肥料的知识(时间约1分钟)。

  2、检查学生的课前调查情况:先让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结果,然后让小组代表把组内的整理情况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展示化学样品,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把化肥的名称和组成列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认识化肥的类别和对农作物的作用以及化肥的鉴别方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明确学习目的(时间约3分钟)。

  3、进行新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明确教学内容。本节课第一标题——化肥简介,安排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本76——77页(时间约3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化肥到底如何促进作物的成长吗?”学生非常好奇,“请大家自己寻找答案吧!”同时教师把表格用大屏幕出示,让学生在看书的同时归纳填写。然后师生交流归纳重点,让学生把刚才列举在黑板上的化肥按氮肥、磷肥、钾肥分类,同时教师设问“硝酸钾属于哪类化肥?”引出复合肥的概念。

  (2)学练结合,边学边巩固:投影出示3幅分别缺乏氮、磷、钾元素的植株,让学生根据症状说明缺乏哪一种营养元素。让学生思考讨论后作出回答,接着投影出示缺乏氮、磷、钾元素的典型症状,让答错的学生阅读。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再投影出示2、3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时间约5分钟)

  (3)、再创情景,导入使用化肥与农药的利弊的学习:“上世纪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你能帮他们分析一下原因吗?这样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指出“种田也必须学习科学知识,否则就要付出代价”让学生阅读课本78——79页的有关内容,思考: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合理使用化肥?投影出示讨论问题:

  (1)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

  (2)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方面,你应当给父母做哪些宣传?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合理答案。(时间大约8分钟)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小结,导入“化肥的简易鉴别”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化肥的作用及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而努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座的同学中在将来可能会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鉴别常见的化学肥料呢?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老师乘机提出活动与探究的要求,投影出示探究一的要求及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表格。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实验情况,适时指导。

  交流实验结果,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一能不能把氮肥与钾肥区别开?要想区别开请同学们再做实验二。投影出示探究二的要求及表格。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先在组内自由交流实验结果,然后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同时请学生写出该反应的好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投影出示思考题:

  现在你们桌上有四包编号为1、2、3、4的化肥,它们是硫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中的一种,请你将它们区分开。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结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投影出示)(时间大约15分钟)

  (4)课堂小结:你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起来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时间大约3分钟)

  (5)形成性测试:投影出示本节课的巩固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时间大约3分钟)。

  (6)布置课后作业:

  1、调查你的父母在贮存、使用化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2、课本习题4、5题

  五、 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如下的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谢谢!

  教师说课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与方向》,对于这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位置与方向》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部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识别示意图中的方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己经学习了前后左右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学习了这部分的内容,也为今后继续学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确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辩别东南西北,会看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结合身体语言舍身处地的感受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辩别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会看简单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参照系辩别出物体的方位。

  二、说学情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课程理念部分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研究学生的情况对于教师教学至关重要。下面我来说一下学情:3年级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方位意识,具备判断前后左右的知识,但是对于东南西北这些方位则比较陌生。本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精力充沛,好奇心求知欲都非常强,其思维水平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在真实情景中建立和前后左右的知识完成方位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原有知识框架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法确定为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建立知识和生活场景的有效教学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对于方位活学活用教学过程中借助游戏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课程活动的参与度。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不体现教为主到学为主体的理念。接下来教学过程我将从激趣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程小结和布置作业等5个环节来展开。

  环节一:激趣导入

  本篇课题我会通过歌曲导入新课,在教学之初,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上学歌》,并且提出关键性问题“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的”,伴随悠扬的歌曲学生进入到新一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有效的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这篇课题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二:探索新知

  在新授部分我会分两个环节来展开:

  活动1:认识东南西北

  结合学生的学生所熟悉的校园进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学生的广场。引导学生通过早晨日出方向来辩认东方,然后以学生自己为参照介绍西方、北方和南方,学生通过舍身处地的感受,结合身体语言,能够识别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建立对方位的初步认识。接着,出示情境图1,结合学生以自身为参照系的教学过程,分析以校园为参照系时,结合学校场景,判断其它的建筑物在什么方位。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对方位的初步认识,感受哪些方位是相对的关系。通过这样活动可以和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左右前后建立知识联系,并提升学生的方位意识。

  活动2:在示意图中识别东南西北:

  教师接下来出示校园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教学楼在操场的哪面?在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提醒,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引导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利用教师提供的方法进行判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系时,如何判断方位,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的过程中我将巡视、点拨,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争对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主,不仅评价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到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加深学生对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

  我会围绕本篇课题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围成正方形,请东边同学拍拍手,请西边同学剁剁脚,请南边同学摸摸耳朵,请北边同学挥挥手。看看哪些小组表现的最整齐。通过游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会设置提问“你们可以说一说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去判断东南西北的吗?你有什么想法?”我将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这节课的内容和感受,学生纷纷表达收获。使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梳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五:布置作业

  我将步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方位与爸爸妈妈交流。这样的安排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难点,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教师说课稿 篇13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散文诗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意境优美,富有儿童情趣,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慧,还能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

  《炎热的夏天》是一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散文诗,是很好的阅读和积累语言的素材。本教材中童话般的意境给夏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夏天的的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本教材还具有可拓展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迁移经验进行创编,把自己对夏天的理解用绘画、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此外,除了去挖掘其内在的文学内涵,让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还可以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个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根据图片,欣赏并理解散文诗内容。(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通过教师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利用散文挂图的展示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可以加深幼儿印象。)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演并朗读散文诗。(难点)

  3、情感目标:感受夏天雷雨前后的不同情景,体验散文诗优美的意境,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三、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要不仅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感染幼儿,还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我运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使画面更直观更形象,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启发式提问法:通过设置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开放性思维。

  3、情境表演法:让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表演,增加幼儿的体验,强化幼儿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更有效掌握学习内容。所以我运用以下学法:

  1、倾听表述法: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并通过语言激励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交流讨论法:引导幼儿针对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氛围中掌握学习重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夏天景象(ppt)、散文挂图、图谱。

  1.夏天景象ppt:是为了引题,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知道夏天的到来。

  2.散文挂图:是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内容。

  3.图谱:利用图谱一一对应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散文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出示ppt,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季节呢?(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观看ppt及教师简单的提问,幼儿都能够知道这是夏天的到来。)

  2.师:夏天到了,天气是什么样的?如果天气很热,小动物和植物们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炎热的夏天》。(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诗,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散文诗。(让幼儿在乐声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请幼儿说说夏天到了,植物和动物们发生什么事了?雷雨过后又怎么样了?

  (这里的提问是让幼儿回忆散文诗内容,对散文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渐形成,相信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其中的内容,如:小草打了卷,花儿垂下了头……当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引导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表达,让幼儿了解句式结构。当然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无法理解散文诗中的内容,这时我会结合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这也是我的第三环节。)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出示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利用挂图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散文诗内容。)

  2.结合图谱,加深记忆。

  (图谱是我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架,让幼儿通过图谱来加深印象。从中我将幼儿的回答以图谱一一对应的形式展示,然后让幼儿结合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朗诵。)

  (四)幼儿表演散文诗。

  幼儿自由结组,分别扮演散文诗中的动物和植物,边朗诵边表演。(爱表演,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边说边表演不仅加深了孩子们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散文内容的理解。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入主题——欣赏散文诗——再次欣赏——情景表演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

【教师说课稿】相关文章:

教师说课稿12-14

幼儿教师说课稿02-17

《我的老师》说课稿12-17

【推荐】教师说课稿四篇04-06

有关教师说课稿五篇05-16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02-21

幼儿教师音乐课说课稿06-08

【推荐】幼儿教师说课稿3篇07-06

幼儿教师说课稿合集10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