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背越式跳高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必修内容,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难度较大,所以一学期可以安排8个课时进行教学,该课次为单元计划第一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像为高一年级学生,处在该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比较强烈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但是很少同学接触过背越式跳高这项运动,只是在电视或者各类运动会里面看到过,不少同学可能还有恐惧这样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背越式跳高的动作含义,使他们在练习中体验助跑起跳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
1通过练习,使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初步掌握正确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动作及其练习方法。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助跑的节奏感。
3.情感目标: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起跳技术
2.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3.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注意事项,课堂的要求。
★教学意图:在课的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准备部分(12)
★教学流程:
1.慢跑热身,通过曲线跑,圆圈跑,8字跑使学生身体慢慢进入练习状态。(跑时要求有节奏,大腿抬高)
2.徒手操。
3:分2组助跑摸高。
★教学意图:通过慢跑热身和徒手操拉伸练习,使学生的主要肌肉和关节得到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神经兴奋性,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身心准备。
★通过曲线跑、圆圈跑,8字跑,这几种练习让学生体会弧线助跑的感觉,同时体会跑的节奏,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通过助跑摸高,比比学生之间的弹跳,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对课的兴趣,同时也为起跳做准备。
三)基本部分(25)
1.起跳技术——(教学重点)
1)学习摆动腿的摆动方法----要求:摆动腿以膝领先摆向前上方,在大腿摆至稍高于水平位置时制动,小腿自然下垂,脚跟稍外展。
2)练习起跳腿的蹬伸用力动作----要求:在蹬伸腿的同时,体会身体由内倾转变为垂直姿势,臂上摆,上体伸展。
3)学习迈步起跳技术---要求:迈起跳腿时出腿要快,以全脚掌快速着地滚动压紧,紧腰挺髋,身体保持内倾姿势。
2.助跑起跳练习——(教学难点)
1)沿着直径为15m的半圆做加速跑。
2)沿弧线跑3~4步后的起跳练习。
3)直线助跑后进入弧线跑的练习。
4)同上练习,并进入起跳,坐上海绵包,也可尝试着背越式过杆。
★教学意图:采用分解动作法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学,逐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助跑起跳技术,培养学生控制身体的能力,提高其跳跃能力。
3.素质练习。
单脚跳,加速跑。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腿部力量,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
四)结束部分
★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放松整理。
3.小结。
4.安排体育骨干收还器材。
5.师生再见(下课)。
六.场地器材
田径场,海绵包2个,跳高架2付,3.5m-4m长的橡皮筋2根,
七.效果预测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的平均心率为140次/分~150次/分预计80%左右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起跳技术动作,10%的学生整个助跑流畅,节奏感强,起跳积极,发展了学生的跳跃能力和灵敏、协调素质。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帮助,通过引导、体验、挑战、探究、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本课强调学生在学练技术原理和锻炼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我校田径教学模块中的必修内容。背越式跳高主要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技术组成。本次课是本单元8次课中的第4次课,主要学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3次课的学习,高一女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背弓和弧线助跑的粗略技术,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背弓不足,助跑步点不准,起跳不充分,甚至个别女生还存在恐惧心理等情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优良品质,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2.通过主要教材和分层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自身程度上分别能跳过相应水平的横竿高度。
3.通过主要教材和游戏部分的练习,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及灵敏性。
五.教学重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
通过曲线跑,圆圈跑等使学生身体慢慢进入练习状态。随后分成四组进行助跑摸高、原地倒肩挺髋练习、原地起跳倒肩挺髋等专项准备活动为基本部分作好铺垫。共10分钟。
2.基本部分:
A.教师完整示范助跑结合起跳过杆技术,提问学生教师顺利过杆有哪些因素?
B.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助跑5步以上过橡皮筋练习。每人练习5次。小组互相探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
C.集体讨论顺利过杆技术的要领:弧线助跑以及身体重心的控制;恰当的起跳位置;倒数第二步摆动腿落地时积极的“滚动”和起跳腿的迈步放脚动作的顺利衔接;起跳时肌肉的离心-向心收缩的转换过程。
D.根据对正确技术动作的理解分组进行练习,每人练习5次。
E.分组分层练习:
在集体练习时结合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弱点和优点进行分组。
A组主要以不能正确做出背弓动作的同学为主,主要练习原地倒肩挺髋动作和跳起、上步倒肩挺髋练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B组主要以起跳不充分、起跳时屈髋等现象采用助跑摸高和助跑跳上海绵垫的练习手段。
C组主要以助跑节奏、步点和其他相结合技术的小细节问题为主,以反复进行助跑结合起跳技术跳过横竿为主要练习手段。
D组的同学已经基本掌握该项技术,要求用更长的助跑弧线和更合理的助跑节奏更高的高度来进行练习,不断挑战自我。
每位同学在该层次练习后进行自我检阅,要求分别能跳过90cm、1米、1。1米和1。2米的.高度。教师要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该阶段的练习时间为20分钟。
3.游戏
本次课选择的游戏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运用单脚跳、助跑摸高等不断巩固学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游戏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懂得技术原理在生活中的意义。
该阶段练习时间为10分钟。学生可练习一次,随后进行比赛。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4.结束部分
运用简单的放松操和心理、语言暗示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表现。下课。
七.场地器材:
海绵包6个,跳高架4付,橡皮筋4根,红丝带4根。
八.效果预测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本次课的平均心率为140~150次/分。全班约95%的同学能够完成各自层次的学习任务,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通过合理把握课的重难点并运用分层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身体素质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参与练习的乐趣,并通过自我分析和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意识。
【背越式跳高说课稿】相关文章:
《体育跳高》说课稿06-27
背太阳说课稿07-11
大班美术说课稿《背太阳》09-14
体育《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06-14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11-27
化学式说课稿10-31
《跨越式跳高》体育课教学反思10-25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06-05
蹲踞式跳远说课稿10篇10-02
《语文园地三·读读背背》教学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