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水乡行》说课稿

《水乡行》说课稿

时间:2024-09-07 07:29: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水乡行》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水乡行》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乡行》说课稿

《水乡行》说课稿1

  一、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水乡行》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人在画中游。展现的是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而《水乡行》是沙白1961年写的一首小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展示了江南水乡极富韵味的风情。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把“水乡”景之美、境之幽,人之勤、情之美写得有味、有趣,意境非常优美。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并能发表各自的见解。本课所描绘的美景,学生并不很熟悉,有些离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新理念的把握与理解,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3、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4、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主动积累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以读带讲,想象、对比的方式,感悟水乡独特的风土人情,并陶醉其中。

  2、通过古典诗词与现代新诗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诗的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通过读、诵、背想象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根据教材特点,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难点分析:

  体会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

  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三、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点,以读带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同桌互读评议和指名读,老师范读和配乐朗诵等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教学伊始,我借助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和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走进水乡,奠定情感基础。研读时,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的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正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和鼓励。

  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体悟文本。

  因此,我设计了这五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一、激趣导入,感受水乡之美。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三、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四、升华情感,留恋水乡之美。五、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四、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感受水乡之美。

  (一)多媒体课件出示水乡视频。教师展示并讲解。

  师作介绍: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

  (二)学生谈看后感受,激起读文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让学生置身水乡,感受水乡之美,引起学习兴趣,为阅读学习奠定认知和情感上的基础。)

  (三)引入课题:著名作家沙白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一)自由读文:要求认真读这首小诗,朗读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

  学生练读时需注意的字:橹、帘、榴、缆。

  课件出示诗歌。

  (二)指名读,纠正并评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生词:门帘、石榴、一副、蝉声、缆绳。

  (四)教师配乐范读:课件点击音乐。提出思考问题: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五)师生交流。

  1、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2、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既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三环节:朗读品味,体会水乡之美。

  (一)教学时围绕“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这一中心话题,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再读诗歌,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

  2、喜欢哪幅画面,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水乡之美。

  提出中心问题:水乡行,你感悟到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读一读。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从有特点的词或者短语中,品词析句,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用对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乡的景美、人美、情美,体悟作者展示给我们的优美意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全文,体会感受水乡优美的坏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预设:(1)进水乡

  A、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通过:“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撸”,体会到的。

  水和云彩铺成的路不但广阔,而且是五颜六色的,特别美丽,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天上一样如梦如幻。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2)游水乡

  B、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因为那里鱼很多。通过:“渔网做门帘,挂满树;走进才见,几户人家住”,体会出。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乡的人民的淳朴、勤劳。)

  C、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通过:榴火自红,柳线舞;家家门前,锁一副。

  火红的榴花热热闹闹地簇拥着细柔的柳条跳着轻盈的舞;树阴下掩着间间茅屋,门上挂着锁—原来人们都劳动去了

  D、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

  (教师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

  E、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通过: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稻如海,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是辛勤劳动的硕果。

  “一步步踏停蛙鼓”又让我们领略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蕴。只是彼时动,此时静。好一派江南风光!人在天地之间劳动,多么朴实的水乡人。

  (3)出水乡

  F、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通过:蝉声住,水上起暮雾。

  G、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很会划船。通过: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撸。

  水乡特有的风土人情体现在方方面面,水乡人能干,水乡的孩子更能干,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向水乡孩子学习勤劳、好客、成熟自立的品质。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主体悟,在教学中,打破文章顺序,随学生的感悟而重点引导,深化体悟。引领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指导朗读。)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留恋水乡之美。

  (一)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你留恋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头再看水乡,我们心中不免留恋,有许多的依依不舍。我留恋的是。

  预设:人,风景,稻田……

  (二)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

  (三)学生配乐诗读。

  课件出示配乐

  (四)指导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使学生不仅读懂作者离开水乡的依依不舍,读懂作者内心,更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留住水乡之美。

  (一)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现在就带大家到著名江南水乡周庄去亲眼看一看。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像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二)、介绍文人墨客笔下的“水乡”。

  (三)拓展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水乡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十一课《水乡歌》。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五个生字: 船、帆、箩、荡、清,认识绿线内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水乡特点。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巩固字词,学会剩余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在朗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水乡的景美物丰,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爱家乡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篇课文教学中,我准备三步导学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任务一.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初步了解水乡特点。

  任务二.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任务三:自读自悟,积累语言,感受品读水乡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美好生活。

  任务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民主导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我用学习任务一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语文教学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四)检测导结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用两道检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为了让学生直观易懂的看笔记,板书设计得有条理性、概括性、指导性,最好还要有艺术性。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水多

  水乡歌 船多

  歌多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水乡行》说课稿】相关文章:

水乡行教案07-10

《山行》说课稿07-29

水乡歌教学反思10-25

语文下册《水乡歌》教案11-23

《水乡歌》课堂实录06-11

江南水乡——周庄教案07-10

山行的教案06-07

山行教学反思12-21

《琵琶行》教案03-08

《山行》教学设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