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06 08:57: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说课稿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情势,即以一个活泼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育学生接洽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绪的好教材。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

  二、学习目标:

  根据苏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色,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我拟订如下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能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学习重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色和学生身心发展特色,遵守“积极领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动学习、发明学习、前后接洽、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学习此类文章的根本学法。

  五、教学思路:

  预习反馈:

  1、小组内交流课外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的资料。

  2、小组讨论思考题,感受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3、指名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试着讨论诗句的意思。合作探究:

  1、了解古诗创作的时间、地点等时代背景。

  (1)“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知道的?

  【学习建议:抓住“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等词想象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美丽春景。】

  (2)你能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吗?

  (3)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李白心想:

  孟浩然心想:

  【学习建议:通过“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等词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4)指导朗读(可以结合人物的动作)。

  (5)理解几个关于“看”的词语的意思的差别:仰望 远眺 凝视我还能再说几个含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2、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思。

  (1)练习朗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建议: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先在文中画出诗歌中写到的情景,用“文”、“诗“对照来理解诗意。】

  (3)通过学习,我理解了下列词语及句子的意思:

  故人: 西辞: 碧空尽: 唯见:

  烟花三月下扬州:

  (4)比较句子,体会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A、李白站立在长江边,眺望着远方。

  B、李白依然伫立在长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学习建议:“伫立”是长时间地站立,“凝视”是专注地看,体现出李白对朋友的万般深情。省略号则表现出李白的惆怅和不尽的思念。】

  (5)练习朗读,读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当堂检测:

  1、默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2、这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李白在黄鹤楼( )的情景,后两个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 ),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抒发了朋友们( )之情。知识积累:

  关于送别的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进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一场雪》是六年制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情溢言表,充分体现了作者由这场雪预见到明年粮食的丰收而无比喜悦之情。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发展目标: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三、学习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四、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感情朗读法”利用极富感情的语言表达,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学法:教给学生“四读”的学习方法,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准备: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趣阅读

  先让学生回顾下雪前,下雪时的情景,接着播放《雪绒花》课件,激起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2、回顾学法,整体感知

  先复习上节课所总结的学习方法,再引导学生整体品读文段,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心中的感受如何?

  3、精讲细读,释疑拓展

  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先让学生边读边想,捕捉关键词语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质疑并品析好词好句的妙用,用自己的话语赞一赞作者遣词造句的绝妙,最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悟景悟情,并结合课本拓展延件“拍雪景”,“想象作者接着还会说什么?”

  4、揭示背景,情感升华。

  先介绍本文作者峻青的写作背景,接着以一个反问。升华情感,最后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这一环节,从部分回归整体,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情感,完成教学任务。

  5、研读运用,深化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先师生共同总结写作方法,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6、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高度自主。这次设计的作业是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小蜜蜂》积累本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7、板书设计

  19、第一场雪雪前:

  骤然变冷

  一读:呈现画面雪中:纷纷扬扬。

  二读:品词品句雪后:雪大—景美—人欢。喜爱。

  三读:领悟情感联想:瑞雪兆丰年、喜悦。

  四读:以情带读。

  这个板书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学法;既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既新颖别致,又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3

  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

  三只白鹤为什么埋鱼,怎样找鱼,找到了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这样通过教师的设问,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趣,有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快速整体感知。

  二、重点精讲,扶放结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重点内容。第二段三句话结构一样。第三段跟第二段结构相似;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指导精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哪些话写第一只白鹤记住理鱼地方?(用下划线画出)简单讲鱼埋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抓住重点。(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余下两句及第三段可以放开,稍加指导让学生自读作记号,同桌对照。这样重点精讲,扶放结合,有利学生学会学习。

  三、巧用幻灯,突破难点

  具体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突破难点,我采用组合片幻灯演示,让学生通过比较“中午”和“刚刚升起”的太阳位置,看白云飘动,就懂得不能用太阳、白云作标记。

  四、创设情境,揭示寓意

  当学生懂得要选择不动事物作标记后,为进一步拓展观察思维能力,我创设新情境:假如你们是白鹤把吃剩的鱼埋在这里,(投影图:海滩上一棵椰树,一块大石,海边一艘船)怎么记埋鱼地点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思维,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树和石头中间”。此时予以表扬鼓励,顺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书:

  27

  三只白鹤

  第一只记住太阳底下(动)×

  第二只记住白云下面(动)×

  第三只记住柳树旁边(不动)找到了鱼

说课稿 篇4

  说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世界板块分布图,能够说出各个板块的名称及其分布。

  (2)能够概述板块运动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且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

  尝试通过读图,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科学哲学观,学会敢于质疑,科学研究的态度。

  课程内容标准:

  1.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山系等

  地理事物的成因;

  2.能够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

  3.比较板块的消亡界与生长界的区别。

  课标的把握和理解:

  1.从行为动词的描述,可以确定本课程的认知水平属乙级中间层次。

  2.六大板块的名称和分布、板块消长界与生长界等一些基础知识是达成课标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按照课程内容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该达到的层次;

  其次“过程与方法”中尝试运用读图归纳,感受读图分析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多参与,突出一个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最后通过学生学习,教师讲解使学生树立探索,探究和质疑精神。

  教学目标:

  说教材分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有3个专题内容,按照内在成因联系及因果关系来编排则是,板块运动为成因,岩石与矿物为基础,地貌为结果。本节内容是在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第一篇“宇宙与地球”的基础上展开的,板块运动与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全球构造理论的最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机理,为人类预防地质灾害、勘探矿产资源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地貌内容的基础与前提,更是自然地理学中最基础的、属于“增长点”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很有帮助。

  说教材分析:

  说教材处理

  (1)丰富教材内容,以熟悉的实例、成语如“沧海桑田”导入,不仅涉及教材上的知识,而且也在教材之外找教材。

  (2)充分利用图像。利用网络以及教材上的多种图像、动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质疑发现问题并寻找结论,使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3)内容顺序重组,以三级跳顺序呈现,质疑探索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大胆质疑、探索的学习研究精神。

  (4)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用1—1.5课时完成,为之后的内容学习打造好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确立依据:

  我把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历程作为重点,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以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为重要理论支柱的,体现出了人类对地壳运动认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所以本节的重点不但包括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更要通过其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板块构造三大学说的创新之处以及板块运动的结果

  教学难点确立依据:

  板块构造三大学说的创新之处以及板块运动的结果这个知识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有点抽象、不太容易理解,所以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讲解、说明帮助他们一起学习。

  说教材分析:

  说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及选择依据

  说教法:

  ①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和Flash教学、直观形象展示更多资料和巩固知识,利用各种图像教学,再配合辅助的教师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楚知识。

  ②设疑-质疑-探究-释疑教学法。

  主要以设疑——质疑——探究——释疑教学法为主,以问题情境、质疑思想为教学主线,通过看图归纳,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发展学生大胆质疑探究,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前、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联系教学内容安排,着眼培养他们综合性、发展性能力,让学生学习促进他们发展的地理,这也是现在新课程的一个理念。

  说学生:

  说学情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看,高一学生有初中曾简单介绍的全球构造理论、了解现今七大洲的形状及相对位置和世界主要地区的分布;再从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上看,他们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思维活跃,受定势束缚小、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并且能够建立一定的空间概念,因此要抓住这些特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说学生:

  说学法

  学生上课之前熟悉课本专栏内容,另外结合课上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等一系列全方位参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质疑思想。

  导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

  示意图“,喜山考察实例,

  沧海桑田成语

  结课:

  “科学无止境,等待你的发现”

  一,大陆漂移学说

  二,海底扩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启发式:

  教师给出全球大洲图,学生观察发现特点,进一步去寻找证据求证。

  教师播放动画,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首先提问学生海底与湖底的地形是否一样,学生思考......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讲解提问互动

  学生讨论活动

  小结

  教师设疑,学生思考

  教师启发学生是否现在的板块构造学说已经完美?

  促使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等待他们的发现。

  关注身边素材,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带着问题学习 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让他们敢于大胆设想,进而努力去求证 学生读图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完整板块构造学说三级跳的内容,

  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

  有序思维......

  启发式的话语更能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不断追求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剧本的阅读欣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部分。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从二十世纪三十年问世以来,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为话剧艺术的瑰宝,原因有三:

  首先是紧凑集中的艺术结构,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课文的节选部分,一共只有两场戏——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重逢,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斗争,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与“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其次是个性化的对话语言,剧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作家刻画这些人物不仅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更借助了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对人物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使每一个人都显示了他作为社会中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最后是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燥——”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从而感染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压抑感。

  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根据大纲及教材的特点,以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系统论为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是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情感目标是了解资产阶级自私冷酷、凶残奸诈的本质特征。

  3、精神运动技能目标是提高欣赏剧本情节和形象的能力。作为第一教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家作品介绍、熟悉课文情节和分析周朴园的思想性格上。难点就是如何理解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两重性。

  二、 说方法

  ①教法 这节课的课型设计为“引导式活动课”,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因为在课堂上,要想获得有效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必须有针对性地设立目标,否则,头绪太多,目标分散,效果难以突出。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着意跳读,整体把握课文故事情节。其次,指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说的能力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论辩,而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具备以严谨、清晰、准确的语言把思想的闪光点展示出来的能力,论辩恰恰能提高这个能力。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品味个性化台词,理解人物内心状态,提高文学语言感悟能力。

  ②教学辅助手段 播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是依据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觉,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本课件利用flash界面制作,互动交换效果较好。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能够达到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的效果,从面提高课堂效率。

  ③学法 教给学生学法是实现叶圣陶提出的“凡是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个目标。目前职高学生的素质普遍比普高学生的低,诸如阅读中的速读、跳读、分析、筛选、概括、评价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作相应的学法指导。

  1,在准备论辩时,正反方应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为主,发扬合作学习精神,根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展开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

  2、在辩论时,要让学生注意辩论的技巧,做到有理有据。

  3、品味个性化台词时,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 说教学程序及课件使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课堂安静后,播放“雷雨”(画面及声音)(音量放

  到最大)让学生感受一种强烈的震撼。随着声音消失后,教师导入新课,导语结束,点击“Next”键,屏幕上显出字幕《雷雨》(节选,曹禺)。这样的`处理是想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2、作者简介

  接着点击画面上“Next键”,屏幕变换,出现曹禺先生的图片

  及相应介绍,再点击屏幕上的“主要作品”按钮,显出《日出》、《雷雨》、《北京人》三部著作的画面,这样处理的唯一理由是直观、醒目,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提高对这一知识点的识记水平。

  3、熟悉剧情

  第一步请学生找出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地点,复习

  剧体的特点之一:剧本的舞台性,必须遵循时空高度集中的原则。

  第二步,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找出主要故事情节,从而

  初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这里要求学生发挥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难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请学生逐一回答后,点击相应的时间,地点栏,显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4、通过论辩,揭示人物的个性特色。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②以“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为议题,分正反双方。

  ③确定分工,准备辩论。

  ④论辩小结

  a周朴园爱过,或者说曾经爱过

  b现在的怀念,只是他的一种“自私的,自欺欺人的情感”。

  C周朴园的突然变脸说明了“他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巨大威胁,就暴露出资本家的本来面目”。

  这样通过论辩的方式,可以分化难点,初步明确了周朴园的性

  格特征。这样的处理,就能让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根据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生生间互动,尊重学生潜能和主体地位,把大量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共同提高,同样也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当然作为教师力求以“导”为前提,在论辩过程中,要不时地修正、补充“演员”们的不足,同时作出积极的肯定和评价。

  5、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个性语言

  先请学生试读周朴园突然变脸时的几句台词,再听课文录音

  片段,让学生细细品味周朴园台词中透露出的惊恐心理,进一步理解周朴园的思想性格的双重性。

  6、课堂小结,明确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点击“Next”键,画面变换,出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作家作品。

  ②故事情节。

  ③人物性格三段文字。

  7、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7的乘法口诀”以后,所以教材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归纳出8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通过交流记忆的办法比较熟练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

  四、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头我从情境中引入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8个小正方体,这里有几个8?这样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明确了几个8是几,为8和乘法口诀的学习做好了铺垫,顺理成章地转入到后面的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自编口诀,发现规律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2到7的乘法口诀,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编口诀前我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填表格,然后说一说从表格里你知道了什么,再来自己编口诀。

  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用口诀解决问题,在明确了口诀表示什么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8的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发现规律,这样使学生在后面更容易背诵口诀。

  2、读,背,对口诀

  在初步认识了8的乘法口诀后,接下来的任务让学生记住口诀,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助他们记忆。

  首先我让他们齐读,又因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接着自由背,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背给对方听,紧接着认为自己能背的都背一次。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完成之后,自己发现每组算式的联系,以及组与组之间的关系。

  2、想想做做第2题,是用第1题获得的知识来解决。

  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自己来看题说题目的要求,在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读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4、想想做做第4、5题,第4题先集体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第5题是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完成再集体交流,这样做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看图习惯。

  5、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一人说一个题目。

  6、关于计算螃蟹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熟悉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月亮的心愿》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的第八课。这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让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下雨。两天后,是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本组关爱家中每一个人的主题。

  结合编者意图和教材、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表达感受,培养观察,表达,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使学生产生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培养学生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 说教法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应蕴藏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进入,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这篇课文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配合运用直观教学、观察、点拔、激励、评价、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进行情感教育。

  三、 说学法

  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则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整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学会用“找一找、圈一圈、说一说、看一看、演一演等方法去学习,并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使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 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示标:释题,理解“心愿”。

  1、 谈话引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老师现在的心愿就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这一节课能上得轻松,愉快,又能学到知识!那么,你们有过什么心愿呢?

  2、 学生畅谈自己曾经有过的心愿或现在怀着的美好愿望。

  3、 揭题: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月亮从云层中轻轻地走了出来,她有什么心愿呢?想知道吗?齐读课题,指导读好“月亮”一词。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畅谈,学生意会并理解“心愿”一词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扫除了障碍。设悬念引导入新课,清新自然,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

  (二) 、自学诊断:初读,找到写月亮的两次“心愿”。

  1、 欣赏课文范读,想,月亮有过几次心愿?

  2、自由轻声读课文:

  ①、 边读边勾出月亮的两次心愿,读一读。

  ②、 再读课文,勾出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③、 同桌互相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④、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⑤、 老师小结。

  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以月亮前后两次不同的心愿为切入口,直截了当地进入课文,承接了第一环节的问题,释悬念,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初读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字音问题,读中学,听中学,互帮互助中学,从而达到初读的要求。

  (三) 、合作攻坚:细读。控究月亮为什么改变“心愿”。

  1、 学生自读 1—2 自然段,想:月亮为什么要和太阳商量,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

  ①、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在郊游前激动的心情和准备工作,郊游中的快乐。

  ②、 看图,注意月亮的神态,引导想象月亮看到小女孩为郊游准备得那么好的心情。

  ③、 指导读月亮自言自语的话,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想让孩子们高兴地去郊游的美好心愿。

  2、 学习 3—8 自然段探付:月亮为什么又希望下雨?

  ①、 出示第二幅插图:你能根据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图上画的情景吗?

  ②、 师生对读母女俩的对话。

  ③、 小组讨论:月亮为什么又希望下雨?

  ④、 分角色表演读 3—8 自然段。

  3、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说说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

  这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补充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知,体悟。抓住了月亮的内心变化,以此为线索,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并倡导“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教育。

  (四) 、当堂检测:练习,梳理课堂内容。

  1、 请你帮下面的每一对好朋友连线。

  2、 说一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也是对本课教学重点的进一步强化巩固,帮助学生梳理本堂课的知识点。

  (五) 、强化拓展:升华儿女关爱父母的心愿。

  看到两天后。珍珍也去郊游,你想说什么?

  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在这种交流对话中,学生有触发,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既提高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在情感上进一步产生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愿望。

  五、说教学板书

  好天气

  月亮的心愿 关心父母

  下雨

  抓住了月亮的内心变化进行板书,从而悟出文中蕴含的道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进一步深化了文中的情感教育。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 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3) 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教学上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采用“两先两后”学导法进行教学,重视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几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四、 说教学流程

  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 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三)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四) 总结反思,学会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情境一: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课本48页的第一幅图。

  问:“哪一幅照片与图A是相像的?”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能够回答出来。

  接着教师说:“为什么有的图像与图A像而有的不像呢?这里有什么秘密呢”

  老师出示一个表格,帮助学生通过表格来找答案。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张照片,让学生思考一些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问题,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情境二:

  出示课本49页的速度、价格的情境,先让学生思考谁的速度快?谁的价格最便宜?你是怎样知道的?

  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题目,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全班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很容易的回答了老师简单的问题,让全部的学生都得到成功感,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新课标强调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根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两个探索活动:

  活动一:学生自主概括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

  (1)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思考。

  (2) 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巡堂指导。

  (3)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这个活动是在学生经历几个情境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意义,学生对比已经有了一定的相关的经验,因此要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表扬,使他们对小组合作交流产生信心,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

  活动二:学生探索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1) 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

  (2) 小组内交流答案,想法

  (3)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概括。

  这一活动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与除法的意义的基础进行,如果学生不能直接类比过来,教师必须充分听取多一些学生的意义,保证他们有充分发言的权利,再用式子为学生的思考进行搭桥,引导他们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交流既保证了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又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取知识,让一些中下层的学生向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的机会,也让尽量多的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这样先学后教,先练后导,达到了学生进行二次学习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 根据文字写出比和课本试一试的内容,巩固学生所学什么叫做比的知识。

  2、 根据除法的式子或分数写出比或根据比写出分数和除法式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判断题加强学生对于比的意义的理解。

  (四)总结反思,学会学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尽可能说出多的收获,不能拘泥于知识上的收获,而更多的注重学生说出学会了如何学习这一类的收获,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单。这样既突出了重点,有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先学后教,先练后导,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页、77页例2,例3及“做一做”和相关的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在学习了1 000以内数数和l 00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教学,为比较1 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万以内数打下基础,而且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四则计算创造条件。《课标》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依据这一理念和《课标》要求,本课时素质教育目标确定以下三方面:

  (一)知识教学点

  l、理解1000以内数中各个数位所表示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1000以内数的组成。 3、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l、能够比较熟练地读、写1000以内的数。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计数器,使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建立数位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受到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同时渗透热爱运动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1、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写方法。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动手操作法、讨论合作法,练习法等。

  三、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师:我们学校准备举行运动会,要选裁判员。具体要求:数数员:会数1000以内的数; 播音员:能准确读出1000以内的; 能正确写出1000以内的数。激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读写) (二)、探究新知

  第一层:学习没带零10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例2:有多少个圆点?

  1、指导学生用小棒,数位表,计数器表示出这个数。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数怎样写、怎样读。

  2、先让学生汇报,拨出235,并说出组成,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让学生讨论归纳出没带零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百位是几就在百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写几;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第二层:学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

  课件出示射击比赛,请学生上台板演,在计数器上拨数,并把这些数读写出来。板书:读作、写作

  4、分组讨论归纳: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读写。

  教师强调方法: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都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用来占位;读数时,中间有0就读零,末尾有0不用读出来。 教学例3: 加深对1000的认识

  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彩点吗?

  引导学生借助彩点数、圈、填,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1000有多大,认识千与百、十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1、学生说出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其它同学在本子上写,并说出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真有用。

  2、练习读出、写出下面各数. 3、拨珠游戏

  四个人一组,一个同学说数,一个同学拨珠,一个同学写数,一个同学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更大的数,你们有兴趣吗?

  作业:第80页练习十六,第6~9题。 想一想:由6 ,2 ,0组成的三位数有几个? 读0的有哪几个? 不读0的有哪几个?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去探索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由于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因而,在教学中应用了色彩鲜艳的计数器和课件,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大胆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把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类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

  写作:235 写作:201 写作:300 写作:120 读作:二百三十五 读作:二百零一 读作:三百 读作:一百二十 1000里面有10个100; 1000里面有100个10; 1000里面有1000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