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09 16:16: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说课稿5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述“我”到非洲旅行与一位卖木雕少年之间令人感动的接触,热情地赞扬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纯真的友谊。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

  选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有三个目的:

  1.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定为两个课时完成,其课时目标分别为:

  第一课时

  1、会认11个字,写14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4自然段,体会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学习5-15自然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我把第二课时定为说课对象。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疏远,运用简化阅读教学手段,抓课文重要句段,“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这一目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积累语言,拓宽视野。具体的教学方法为:

  1、朗读体会法。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中非人民的友情。

  2、阅读拓展法。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补充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

  3、情境写话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强化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

  以“遗憾”为中心点,以卖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积累词语。

  1、出示文中的四字词,指名读,齐读。

  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 物)

  2、运用词语:

  师:上面三行词语的排列不是按课文出现的先后为序的,而是重新整理过的,你有什么发现?请你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生酝酿后交流。

  通过词语的运用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内容可以自由选择情景、语境,可以自由想象。这样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将词语的积累和运用浑然一体,既内化了课文中的新语言,又创造了语言。

  二、自主质疑,提炼问题。

  导入: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色壮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木雕更令“我”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少年更可爱更让人感动,让我们走进少年的心灵品味这份感动。

  1.请静思默想,或轻声读读,画出写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体会体会。(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读后反馈。

  3.寻找深入感知课文的.切入点。

  出示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读这个句子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呢?

  生质疑。:①少年为什么感到遗憾?生:②他怎样对待遗憾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计“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紧扣问题,读书释疑。

  两个问题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们先沿着第一个问题来研读课文吧。

  1、指导研读第一次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1)自由读课文中“我”与少年的第一次对话部分5~9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句子,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2、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12、13小节少年和作者的对话。

  研读第二次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1)指导朗读:我”说的话都有提示语,你看,“高兴地喊”、“感动极了”,这些话容易读出语气;而少年的话该读出什么语气呢?(自由读对话,琢磨少年说话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谁想站起来读读黑人少年的话,表达表达感情;谁想读读“我”的话,高兴高兴,感动感动!

  (3)读着读着,你明白了吗,最后,黑人少年为什么笑了?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自得。

  四、补充资料

  1、小朋友们,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景区游人如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的游客,卖木雕的少年为什么却特别喜欢中国人,还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呢?想知道吗?

  (课件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及相关图片,教师配以介绍。)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曾大力援助非洲。

  ①周总理曾三次赴非,访问非洲十国。

  ②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给非洲儿童治病。

  ③中国援建坦赞铁路。

  2、面对这样无私的帮助,你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3、面对这样无私的帮助,少年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4、再来谈谈这个问题: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而不说其他国家的人是他们的朋友?(学生畅所欲言)

  这一环节中相关资料的补充大大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体现了对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图片资料感性、直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课外知识。本设计力图通过这些资料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提升情感。

  (四)展开想象,总结全文。

  1、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感情!我们已被黑人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那天晚上,“我”和宾馆里的各国游客,以及许多当地人都对这个黑人少年赞不绝口,大家纷纷夸起了这个黑人少年。请你先想一想,人们会怎么夸?然后你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员,写几句话夸夸这个少年或把你想对这位黑人少年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学生在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与文本产生共鸣,对卖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认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2、总结谈话: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中国与非洲相距遥远,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把中非人民的心连在一起。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存储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要说的是《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篮球运球和跳绳拓展练习的教学。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运球基本技术和跳绳的拓展练习。下面我把本次课的设计思路、教材特点、教学程序、学生分析、教法选择等方面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设计思路

  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本次课确定要完成主要任务有:1、运球技术动作的学习;2、通过此次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和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3、通过跳绳练习增加学生的锻炼手段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精神。因此,针对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结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目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知目标:学生能意识到运球的重要性;会进行运球游戏和竞赛;在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观察并能完成各项练习内容;

  (2)、技能目标:巩固运球技术;70%以上的同学能掌握运球基本动作和跳绳的拓展练习,90%的同学能在活动中完成相关的锻炼内容;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增强;

  (3)、情感目标:积极思考探究;敢于表现自我;与同伴合作愉快;对体育健身产生一定的兴趣,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

  二、教材特点

  本次课的教材是篮球的运球与跳绳的拓展练习,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运球是全队进攻的.基本保障,是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其他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因此,本课重点解决学生运球技术学习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竞赛打好基础。跳绳的拓展练习重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本次课的学习要点与重难点是:

  1、运球的技术动作

  动作要点:运球时手腕要放松,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运球是应该抬头,时刻观察场上情况。难点:运球的正确手型和运球姿势。

  2、跳绳的拓展练习

  重点:学生观察图纸提示进行探究式学习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创新练习

  三、教学程序

  因为篮球的教学技术含量较高,教起来比较单调枯燥,所以本次课尝试在内容选择安排上进行创新(安排了4个 环节内容),首先侧重于营造能吸引学生喜欢篮球的氛围,安排了学生学习篮球操,在比较轻松的活动中导入课,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设计了 “抢西瓜”小游戏,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练习的空间;第三是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技术进行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进行思考(如“为什么要学习运球?运球动作要领有那些?等问题),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四是指导学生进行运球过障碍练习;设置了运球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在跳绳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先对学生分组,然后让学生观看图纸,各组自定练习内容和目标。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由各组学生表演练习成果。

  四、学生学法及场地器材的分析

  学生学习方法主要以模仿学习、观察法、合作练习以及探究学习法为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好,为避免学生对运球练习产生枯燥感。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在练习中找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其他难度动作。跳绳练习要求学生能去模仿和研究多样的跳法,用合作学习法和探究法提高自身运动技能。场地安排为两个篮球场。主要器材为篮球、各类跳绳和技术图纸。

  五、教学方法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构建互动的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激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课的导入阶段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最熟悉的NBA、CBA的 篮球明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学生明白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需要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其次引入了篮球操的练习,引导学生去感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欢乐,通过篮球操来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与众不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宽松的课堂氛围。

  2、游戏教学法

  在本课的教材运球的学习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即“抢西瓜”、“运西瓜”。游戏的内容就是本次课重要学习内容——运球。此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运球的要领。

  3、自主教学法

  本次课想借助形象直观的展板来提高学生对跳绳的认识,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的练习。展板上介绍了多种跳绳练习的示意图在教学中安排了学生看图练习环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看图和练习过程,及时地给于帮助,有意邀请部分学生们上前亮相。这种教学方法能给学生自主活动和相象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启发示范教学法

  学生在看图练习的过程中有了对跳绳运动新的体会,对于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的事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各种跳法的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正确动作概念有好处,同时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团队(合作)教学法

  准备在跳绳的拓展练习中运用团队(合作)教学法。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新的跳绳技术动作和游戏。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通过组织小团队练习或分组比赛,一方面可互相促进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六、课堂程序

  1、集合整队——指导体育委员集合队伍;进行课堂常规教育。(约2分钟)

  2、激趣导入阶段——引入“篮球操”进行准备活动;学习原地运球——“抢西瓜”。(约5分钟)

  3、行进间运球阶段——鼓励学生大胆自主练习。(约5分钟)

  4、分组竞赛游戏——进行竞赛游戏安排;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点评。(约10分钟)

  5、启发指导练习阶段——教师关注学生练习过程,引导学生来当“小老师”说说跳绳新跳法的动作要领;教师适时进行评价、归纳、总结。(约15分钟)

  6、结束阶段——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课堂总结;整理器材。(约3分钟)

  本次课我之所以选择这样教材内容、教法及设计程序,主要来自教学中的体会。有不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浓厚,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在球性及基本功上下功夫,最好一到球场马上比赛或投篮练习。忽视篮球基本功的学习,学生就学得不扎实,技术提高慢、不规范。平时的自我锻炼手段少,内容单一。另外也想尝试在教学营造一个相对更自由宽松的环境;希望能通过让学生看展板、自主练习及分组竞赛游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相关运动技能。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选编。《燕子》是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三年级下册开篇之文,这篇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优美的散文文笔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以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以及文静优美的休息场面这四个方面构成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全文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燕子,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春天及“春天的使者”燕子的喜爱之情。

  本课拟定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抓住描写燕子外形和描写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的生气勃勃;积累好词佳句。第二课时从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感受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一些阅读方法掌握,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知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大多来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3)积累好词佳句。

  4、教学重难点: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抓住重点词语,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二、说教法学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通过反复读,关注长句的断句和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见品词析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点采取了“抓关键词句,体悟词句意蕴形象”的方法,带着学生沉入词语的“四度空间”,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形象,感悟文本,内化情感。

  三、说设计特色: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本课的.设计特色为:紧扣语文教学特质,抓住语言,立足词汇,注重词语的意蕴形象教学,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四、说教学过程:

  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是凝固的,但其凝固的东西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就应该引领学走进其中,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本着这样的理念,下面我就来重点说说第一个课时的教学流程,我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描写春的词语,初步感知春天的生机勃勃。

  2、揭题、板题:燕子,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指导学生书写“燕”这个字。书写“燕”,边写边说燕的上面是燕子的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别放到口字的两旁部件就像是燕子的翅膀,底下的四点就是燕子的尾巴。

  3、读题。读准字音,读出燕子的活泼,可爱,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为进入文本奠定情感基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通过学生自主读书达到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的目的。)

  2、立足生情,让学生提出难读的词和句子。

  3、相机指导两个不容易读通顺的长句子。

  句子1:微风吹拂着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句子2: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读这两个句子时,我从三个方面关注提升孩子们的读书效果。

  (1)读准字音。关注翘舌音、第三声的准确。

  (2)关注字形、字义。理解“吹拂”的“拂”时,通过偏旁感受感受春风的轻柔。理解“荡漾”时,想象画面感受水波的起伏。

  (3)读长句时,除了反复读,提醒注意停顿,达到通顺的目标。

  (三)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在深度解读文本时,我围绕词语展开,层层递进;在品词析句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我选择了四个关键词: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解读。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透过词语想象小燕子的样子,感悟小燕子的外形美和活泼机灵的特点。

  4、感悟基础上读句子,读出对燕子活泼、轻巧,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背诵积累语言。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选择了蒙蒙细雨微风吹拂赶集似的聚拢光彩夺目这四个词。

  1、读准字音;

  2、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词是写什么的,引入对春光的想象。

  3、出示含有“赶集似的聚拢”的句子。通过理解本意,迁移生活,结合文本,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春天的有声有色,光彩夺目。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5、引导学生关注除了写了春天,这一自然段还写了什么,进一步了解这段话的内容。

  6、最后教会学生将两个内容相加便归纳出这一自然段的段意。

  (三)小结盘点,引出后文学习

  这节课,读通了课文,学会了读通课文、归纳段意的方法,还通过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词语,读懂了课文,感受到春光的美好,及小燕子外形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近燕子,了解它的其他特点。

  五、板书设计

  1、燕子

  外形——燕子在春天赶来

  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更是课堂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今天的板书采用学生感悟、教师归纳的方法来设计,根据作者的思路,展示教学的思路,体现我的课堂重难点,既简洁又明了。

  六、说预期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学会借助拼音等方式读准生字;通过反复读,学会断句停顿,读通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读流利。

  抓住语言,立足词汇,采用想象画面、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学习关键词语,让一个个词语连同它们的画面感、温度、情感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里,从而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领略到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光的美好。

  课堂是生成的,也是灵动的。总之,在这堂课中,我始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习得语文,在愉悦的环境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教材:

  这是第二次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单独的单元,在上学期教材已经安排了列表的策略,但是作为策略而言,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在低年段学生已经应用到了相关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等。今天要教学的是画图的策略,一二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了画图,三年级也学过用线段图解题,学生也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画图的经验,并知道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都为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为今天的内容服务。今天的策略教学主要想告诉学生画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次画图,以达成目标和突破难点

  第一次画图: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先让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学生已经认识绘制过长方形,所以可以学生自己画图。展示学生作业,对比学生作业。

  1、没有数据的。

  2、画错的。

  3、标了条件的。

  4、长度的比例。

  学生修改,结合画好的图,说说图表达的意思。指生完整地说说图意,条件和问题。

  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示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学生会说先求长、宽,这个地方是个难点,在学生回答时应借助图讲解,老师顺势应把中间的线描红。再指名说说,原来长方形的宽=现在长方形的长。看来,从图上可以看到隐藏的信息。

  反思,提升:

  对比文字和图,用文字和图都可以表述信息,在这里你会选择谁,为什么选择图?突出两点:1、一目了然,简洁。2、可以读出隐含的信息。在这里第一次体会画图的价值。

  第二次画图:

  长增加了面积就会变大,那还可能有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既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学生读题“试一试”,这道题和例题不同,刚才是增加学生知道在外面加一块,现在是减少,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已经标注了20米和减少的5米,学生独立画图。画好后结合图完整地描述图意。此时不再给孩子提示,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完整的汇报解答思路。因为有了上次的基础,学生理解此题会稍好些,所以这样里注意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思路分析,即综合法和分析法。从问题入手,从条件入手如何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提升:

  第一次反思提升,是让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这次是突出画图的优势,感受画图的好处,再次体验。同时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题意不同,一个是增加长,一个是减少宽,但是都用了画图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画图整理信息。

  第三次画图:

  想想做做1

  学生读题,首先理解题目本事意思,帮助整理信息。怎么理解“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是增加48平方米。”这句话对部分学生来讲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提出来解释。只有当学生对原题理解了才能画出准确的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画图。画好后,充分解释图表示的意义,特别是对“或者”这个词的理解,也可以用手势的方式学生理解或者。那这道题怎么解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之前两题都是全班交流的,这次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学习补充。指名借助图汇报。这里我们先求出两个隐藏信息。用红笔描出。这里给我们找到了两个隐藏的信息。

  反思,提升:

  看来画图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你觉得方便在哪呢?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提高应用意识。

  第四次画图:

  学生读题,开放让学生自己画。学生可能的情况,肯定每种情况都是正确的。而每种问题都蕴含一种方法。一边涂色一边理解方法。再呈现列表的方式。这题也给我们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哪个合适就用哪个,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之前我们就有过接触,展示教材前面的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解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使题意简洁,让我们一眼看到隐藏的信息。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2中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导数的几何意义第一课时。就本课节教学实践,我将从以下八方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考纲;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自评反思。

  一、说考纲

  由于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为研究函数性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近年高考对导数加大了考查力度,不仅体现在解题工具上,更着力于思维取向的考查,它像一条腾跃的龙和开屏的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数学思想的引领,辩证思想的渗透,帮助着我们确立科学的思维取向。正因如此,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整个导数及其应用部分中,新课标考纲唯一一个冠以“理解”的要求标准,也是这部分认知领域的最高标准,可见其地位和意义。

  二、说教材

  教材从数形结合的思想即割线入手,以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了切线,获得导数的几何意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归纳、运用形成完整概念,辩证思想得以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内容相当少,但在本节的教学实践中要突出其承前(进一步理解导数的定义,探讨函数值变化快慢)启后(作为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等性质最有效的工具)的关键纽带作用。

  三、说学情

  通过前两节对函数平均变化率和导数定义的学习,学生对有关导数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由于导数定义的抽象性,学生认知起来仍具有一定的困难。本节要通过动态的课件演示,将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导数(瞬时变化率)定义生动地展现,同时挖掘切线的斜率(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与陡峭程度)与函数图像的走势(导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函数值变化快慢)的关联,成为后面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探讨函数值变化快慢等性质最有效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的能力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根据上述考纲、教材、认知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设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给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制定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教学难点制定在思维能力方面。

  教学目标: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

  教学重点:掌握在某点和过某点的切线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发现中学习,归纳总结、启发 学生研究性问题。

  四、说教法

  备课准备充分,为促进学生思维方式方法形成提供动力源泉。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能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无需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议论形式,发现规律,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发现、归纳总结、启发学生研究性”的过程,教师针对各组的结论引导学生用逼近的思维方法,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同时尽量为后面的单调性、极最值、函数值变化快慢等做好总结性铺垫。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依据,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五、说学法

  通过小组议论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间合作学习与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产生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同来完成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

  回顾函数平均变化率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导数的定义及其导数的物理意义,铺设类比迁移情景。提出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幺?

  (二)导数几何意义的探求过程

  1.切线的定义

  利用圆的切线与割线的动态联系适时地给出一般曲线的切线定义(避免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定义)。

  2.动态观察割线与切线的关联

  通过演示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学生观察、思考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直观获得切线定义。通过逼近方法,将割线趋于确定位置的直线定义为切线,使学生体会这种定义适用于各种曲线,反映了切线的直观本质,从而归纳出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曲线在某点处切线与曲线可以有不止1个公共点。直线与曲线

  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不一定是曲线的切线。

  3.通过例题体现应用,归纳求解步骤。

  七、说板书设计

  课题:

  回顾:例1.求在指定点处的切线

  练习:

  几何意义:

  例2.求过指定点处的切线

  切线的理解:

  例3.探索已知切线的斜率求切线方程问题

  小结:

  作业:

  八、说自评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理解归纳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方面进行了训练和考验。注重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及时对各组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肯定,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既注重“双基”,又兼顾提高,为学生指明课后继续研究的方向,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陈设铺垫,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