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10 11:13: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说课稿合集8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课文《那只松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那知松鼠》这篇课文作者按发现松鼠——逮松鼠——放松鼠的顺序来叙述的。文中紧扣一“逮”一“放”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的“我”和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人物情感跌宕起伏,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松鼠深深的喜爱之情。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灵活劲、异乎寻常、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蔑视"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体会松鼠的可爱和"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和作者的矛盾心理,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来引导学生体会感受人物的心灵美,使他们受到美育熏陶,懂得“爱”不仅在于拥有,更重要的是给予付出。具体运用体现在我下面的教学流程之中。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松鼠的活动场面,把学生带进欢快和谐的大自然之中,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松鼠的活泼可爱,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知欲。随后我提问:谁能用一两个词形容你所看到的松鼠?点将回答之后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面的那知松鼠到底是怎样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此同时指导理解生字词,扫清障碍。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之后,去讨论交流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同时得到团结合作能力的锻炼。最后,我通过小结使学生明白主要内容的概括必须是完整的句子,让人明白你是说谁在干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怎么样。因为本班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经常出现句子不完整的现象。

  三、直入重点段——第四自然段逮松鼠,体会松鼠的可爱。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作者对松鼠怀着一种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再小结反馈情况,使学生明白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松鼠及我的动作的词语,在理解这些动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表演逮松鼠的情节。这样一来迎合了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二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些词语,如蹑手蹑脚,蹿,瘫坐,喘着粗气等等,三来使学生把文字描述跟场景再现统一起来,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我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氛围把学生带进文中的情境,使学生与进行激情交流,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例如“逮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乎寻常的高兴。”

  这一句的朗读,要求学生读出高兴的语气,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出示的第二个句子是“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乞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朗读,“绝望”“乞求”要感受到作者对动物的怜爱,“蔑视和抗议”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不满,这一切情感变化都于作者对松鼠的爱。

  第三个句子是: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也像触电般些缩回原处。

  让学生交流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松鼠的目光”去体会作者的心理,这时的“我”再也开心不起来了,在松鼠的目光中,我的心被震动了。

  第四句: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

  在理解这一句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提出问题“我因为爱松鼠而捉松鼠,可为什么现在又放了他?”让学生讨论。为了让学生懂得“放”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更深切,更高尚的爱。我又安排了松鼠活动场面和网袋里的松鼠两个视频,使学生亲眼目睹重归大自然后活泼可爱的松鼠和网袋里老实得想没有了生命的松鼠,两者进行对比。之后,出示一组补充句子的提型,

  为了小松鼠能( ),我把它放了。

  为了小松鼠生活得( ),我把它放了。

  为了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我把它放了。

  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捉”一种自私的爱,而“放”是一种高尚的爱。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呵护生灵的教育。

  作业布置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的立意是简单明了,使学生一目了然。

  捉

  我 爱 松鼠

  放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为中心话题的,五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借鉴。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并积累词语。

  ②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③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②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

  (1) 阅读重点文段,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首先,本文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一般写人物较多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而《背影》另辟蹊径,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来表现父爱,令人耳目一新。其次,"背影"这一角度不仅表现父亲的形,而且能集中反映出父亲的内在精神,父亲的慈爱、艰难、努力都聚焦在这一点上。再有,"背影"这一角度给人以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从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联想到他家道中落的过去,老境颓唐的未来,文章的艺术容量较大。

  本文准确地运用形容词、动词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节的描写,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定以上两点为教学重点,旨在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散文写作的可贵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5、教学难点:

  学习中心与段落的关系,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文中第六段才点到那次难忘的背影,而文章2-5段讲回家奔丧、父亲决定为我送行、以及送行时的一些琐事,看上去与背影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很没必要,文章显得松散。而实际上这真是作者精巧构思的体现。这个开头为整个作品设置了黯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的温情形成对照,显出父爱的崇高。在这些段落中,父亲的语言那么朴实,行为是那么认真自然,他在千难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更可贵,这种情况下的背影更是饱含深意的。这些段落中还写到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为背影的出现,儿子的感动做铺垫,使文章起伏有致,也显示出父亲背影的感人力量。

  6、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主要思路:抓住重点,连缀两头。即直接从中间两处"背影"入手,抓住精彩部分赏析体味,突出重点。然后再将开头和结尾串连起来,解决难点。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 的品味。

  第二课时: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及手段

  本文的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情之动人不在老师的讲,而在学生的悟。初二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大容易体会出细节描写背后蕴涵的深切感情,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体验中感悟和体验。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三、说学法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我打算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点评优美词句,积累语文知识;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和感受生活的方法,进行人生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

  主要步骤:情景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情景导入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投影)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积累词语。)

  2、听朗读录音

  要求思考:①课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在课文的哪一段?将相关的句子在文中用直线标注出来。

  ②试给每一次的背影之前加一个恰当的修饰成分(_______的背影)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三、重点赏析

  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逐层展开,引导学生从作者独特的描写角度中感受父爱的质朴深沉。

  个性化处理:

  (1) 先让学生抓住文眼"难忘",直接切入重点段落(第六段)。

  (2) 接着重点赏析父亲过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外貌描写 . 两个"黑"、三个"布"体现父亲的朴素和心情沉重。 "我"用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可见平时父亲总是把好的留给我。

  动作描写。 蹒跚地走、慢慢探身、 攀、缩、倾 体现父亲年迈,爬月台艰难。 "我"年轻,动作利索,但父亲却不让我去。 可见父亲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儿子受累。这是艰难的背影。体现父亲深爱儿子的感情。

  通过对形容词、动词的赏析,突出文章的细节描写,使学生体会父亲那难能可贵的精神;通过对比,学生更能进入角色,真切地体会父亲灾祸劳累自己一个人扛,把安逸幸福留给儿子的爱子深情,并能达到自我反省的效果。

  然后针对本课难点设计问题:平时也多次见到父亲的背影,为何这次的背影最难忘?因为这是在家庭遭变故、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父子分别的特殊情况下的背影,更能体现父亲把苦留给自己,把爱都给儿子的深沉伟大的父爱。

  通过结合2、3两段,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既能对父爱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明白2、3两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父亲买橘回来,作者仍是抓住了他的动作进行刻画。让学生圈出动词,进行换位思考,体会"一股脑儿放"、"扑扑"、"轻松"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父亲买橘回来时作者看到的是他的正面,为何不对他的正面形象进行描写呢?本题让学生理解本文角度独特,构思精巧,主题突出的特点,从而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四、布置作业

  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捕捉生活的细节,如:妈妈的手、爸爸的旅行箱……,写一篇作文。

  (让学生从文本回到生活,有所悟,有所得。)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主要步骤:复习导入、深入研读、细处品味、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研读

  研读第三、四次提到的背影,体会作者的感情。特别是第四次提到的背影不只是月台买橘的背影,而是父亲形象的缩影,更是父爱的缩影。它在文中不仅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而且升华了主题。

  三、细处品味

  1、让学生把目光投向4、5两段和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语言朴实中见真情,父亲的行为平常中见真爱,理解段落与中心的关系,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感悟作者的孝子形象。

  ①四次流泪:伤心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

  ②对自己曾经不理解父亲而感到自责。

  ③理解父亲的苦处,对父亲的老境颓唐、身体不佳感到心疼。

  在对父爱进行浓墨重彩的分析后,分析作者作为儿子的孝心,体现父慈子孝的中华美德,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四、课堂总结

  父爱如山,伟岸而坚强;父爱如海,深沉而博大。有诗赞曰:"舔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让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读懂父亲,用生活的点点滴滴回报父亲。

  (投影诗句,播放歌曲《懂你》,营造深情氛围。)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做点事,递上一杯热茶,或是端来一盆暖暖的洗脚水,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与感激。不能回家或是爸爸妈妈出差在外的同学,就打一个电话问候他们,或是给他们写一封信、或寄一张明信片,让青春勃发的我们与父母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让爱你的爸爸妈妈更疼你,让你爱的爸爸妈妈更懂你!

  (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板书设计:

  疼爱

  慈父 孝子

  怜爱

  难忘的 伤心之泪

  艰难的 背影 流泪 感动之泪

  离别的 惜别之泪

  泪光中的 思念之泪

  自责

  理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准确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甘肃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模块二第8课,主要内容是电子邮件的概念、申请免费邮箱的方式以及收发电子邮件的操作步骤。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了如何从网上查找信息,在生活中对于QQ邮箱也略有耳闻,这都为教师顺利展开本节内容奠定了很好地基础。

  二、说学情

  了解完教材,再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我所教学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且对于信息技术这类科技含量较高的学科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活泼好动,又有很强的操作欲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多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环节,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整堂课的教学中来。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因此,设置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什么是电子邮件,能够自己申请邮箱并独立收发电子邮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并总结收发电子邮件的步骤,提升归纳总结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堂好课要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因此在本课中,我将申请免费邮箱的步骤设置为教学重点;将信息技术发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设置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网络给朋友写封信,并将上节课做好的‘桥的研究’演示文稿发给朋友”。预设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会说出“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方式将作品发送给朋友”,此时我会顺势提出“其实我们也可以用电子邮件实现这一过程”,接着向学生演示一遍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顺势引入本节课——《电子邮件》。

  通过向学生演示发送电子邮件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电子邮件相较于传统发信方式而言更加快捷方便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顺利展开本课打好基础。

  (二)任务驱动,讲授新知

  在新课教学环节,通过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我将从以下四个任务进行讲授:

  任务一:电子邮件

  任务一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首先请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独立归纳出电子邮件的概念、用途、特点并提问,在学生回答后作出相应的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对于电子邮件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待学生明白什么是电子邮件以及电子邮件的特点之后,我会进一步提问学生“对比传统写信的方式,电子邮件有哪些优势”,相信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对于传统写信方式的认识,准确地说出电子邮件“更加方便快捷”。

  请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归纳总结电子邮件的概念,是因为这一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性不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一任务,通过归纳总结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提炼知识点、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请学生对比分析电子邮件和传统邮件并说出电子邮件的优势,能加强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任务二:申请免费邮箱

  在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首先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的实际事例,请学生自己阅读,阅读完毕后,请学生以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并总结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的区别。学生通过对比事例并结合教材内容,能够归纳出:收费邮箱在安全性和信箱容量方面均比免费邮箱更加出色,我从而向学生介绍两种邮箱的区别,并提醒学生养成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学生了解了两种邮箱的区别之后,我会提问学生“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该怎样给朋友发邮件”,学生能够回答出“需要先申请一个自己的电子邮箱”,进而过渡到对于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的讲解。讲解前,我将先向学生介绍邮件地址的格式、输入时的注意事项和特殊符号的使用。对于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我会带领学生一起,以一问一答的方式,结合教材分析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1.在IE浏览器中输入网易免费邮箱的网址并进入;2.在126首页单击“注册免费邮箱”按钮,进入注册界面;3.输入用户名;4.输入其他相关信息;5.注册成功并登陆邮箱。将操作步骤分析完成之后,我再将操作整体示范一遍,然后请学生自己模仿操作一遍。学生操作时,我将在组间巡视指导。

  以实例引出收费邮箱和免费邮箱并请学生小组讨论说出二者的区别,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两种邮箱的区别,初步形成一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保护个人信息意识。以一问一答、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的方式得出申请免费邮箱的操作步骤,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来说更具引导性和趣味性,既可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任务三:发送邮件

  这里我会使用演示法,先进行一次整体的操作,请学生观察并回答“老师在刚才发送电子邮件时进行了哪些操作?整个操作是在邮箱的哪个模块下进行的?”相信学生通过观察能够说出整个操作是在“写信”模块下进行的,并能描述出发送电子邮件的大致步骤为:1.打开126页面,登陆网易免费邮箱;2.在“写信”模块中输入收件人电子邮箱地址、电子邮箱正文内容;3.在“附件”按钮下添加名为“桥的研究.PPT”的附件;4.单击“发送”,成功发送电子邮件。待学生回答完成后,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并且简单补充两点:1.将同一封邮件同时发给多个人,可以在收件人后继续添加其他收信人地址,也可以采用抄送的方式;2.在发送电子邮件时,可以同时添加多个附件。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

  采用先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再由学生说出操作步骤的方式展开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操作步骤上,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任务四:接收邮件

  这里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法,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之后请一位学生分享其操作步骤。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说出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步骤为:1.单击“收信”按钮,选择需要打开的邮件并打开;2.单击“下载附件”按钮下载附件;3.将附件保存到特定的位置。待学生明确操作步骤之后,请学生进行操作。

  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步骤较少,且前面已经学习了接收电子邮件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因此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展开这一部分的教学,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给同组的同学发送电子邮件并交流学习心得。

  既可以引导学生再次整体回顾一遍本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一列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从第一个人开始,说出收发电子邮件的第一步,第二个人说第二步,直到复述完整个操作流程。

  采用这样的小结方式,既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也乐于参与到这样的小游戏中,又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作业:找一找邮箱自带的电子贺卡功能,并给朋友或亲人发送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

  现在许多免费邮箱都带有电子贺卡的功能,通过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寻找该功能的位置,并运用该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于126免费邮箱的界面和功能的记忆,自行寻找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在里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新功能,可以加深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三、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四、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五、教学程序的设计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流程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2分钟)

  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流程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8分钟)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才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认为线段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线段的端点是怎样表示的?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请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有哪些线段?摸一摸线段的特征,和同桌说一说线段在哪儿,端点在哪儿?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我认为要真正的教好一节课,首先就是要对教材熟悉,那么我就先来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基本不等式》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和证明过程。本章一直在研究不等式的相关问题,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之后基本不等式应用的必要基础。

  二、说学情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工具,是载体。但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学生的,高中学生本身身心已经趋于成熟,管理与教学难度较大,那么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已经非常成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以应该积极发挥这种优势,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结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课标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并且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而作为高中内容,命题的严谨性是必要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以及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想要很好的呈现以上的想法,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讲授法,练习法,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而教学方法的具象化就是教学过程,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试图通过我的教学过程,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一)新课导入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新课导入环节。

  我先PPT出示的是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提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到不等关系么?

  引出课题。

  通过展示会标并提问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直入课题,可以很好的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内容:推导基本不等式。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

  1.通过导入的问题,学生思考:通过赵爽弦图推可以发现哪些不等关系呢?

  学生小组探究:利用赵爽弦图推导出基本不等式。

  之后请学生把证明过程进行板书:

  (2)“探究”,几何证明。

  分析法是从结果入手,由果索因;几何法是由几何中的不等关系,进行证明。此类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理解简单,几何法稍难。学生通过两种证明过程,加深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还练习了证明方法。

  至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在我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下,一步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发现基本不等式,通过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基本不等式。重点得以突出,难点得以突破。

  (三)课堂练习

  当然一节课只得出结论还是不够的,作为一节数学课要及时对知识进行应用。所以我设计了如下两道课堂练习:

  (2)一段长为36m的篱笆围成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能够兼顾到本节课的所有主要内容,并且问题具有层次性,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基本不等式应用中“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的规律,为后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基本不等式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开放性问题: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证明基本不等式?可以利用书本资料,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这样的作业设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今天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爱之链》的第一课时。《爱之链 》是一首爱的赞歌。通过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乔依这两件事情,说明爱是可以延续,可以传递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会更美好。

  二、教学目标的拟定:

  根据高年级学龄段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以下三点: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理解重点词语。

  2读通、读畅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其中第二点是重点为第二课时更好学习打下铺垫,第三点是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再结合第一课时的内容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设置情境,谈话导入2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畅3再读课文,梳理文脉4指导书写

  (一)、设置情境,谈话导入

  课前播放《爱的奉献》营造浓烈的爱的氛围,初步感受爱的伟大,从再从爱字引入说话,激起对爱的感性认识,从而对爱意更浓,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做到正确流畅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三遍全篇课文。首先激励自由读一遍,接着穿插一个字词认读的基础训练,旨在完成第一目标,并为读通课文打好基础。在这里通过带着感情色彩读词来指导孩子理解词语。

  再读第二遍:抓重点段落指导朗读,在读文中识字、理解词语。“语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识字理解这一环节中我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当堂学以致用。

  读好课文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这一环节重点。因此我采取抓重点段指导。比如第一节环境的描写以及衬托出的心情变化,指导孩子读出冷的.感受;第三节人物说话的神态,安慰的语气与神情;最后一节“喃喃的说”,让孩子知道朗读到底应该怎样读。

  另外小说具有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种体裁是孩子初步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应该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因此我在孩子第二遍读完全文时,提及文章结尾引导孩子说出当时的感受,从而初步让孩子认识到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作者精于构思,环环相扣,最后点出事情的真相,这就是巧妙!以及小说另一特点“人物不知道,读者知道”,让孩子总体感知课文,从而再回到课题“爱之链”,这样使课堂首尾呼应。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再读课文(第三遍)之后让孩子进行课文内容的概括,在此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梳理文脉。通过指导抓主要人物,概括主要事情,让孩子学到概括能力,以及梳理脉络的能力。

  (四)指导书写

  书写是学生语文素养主要之一。在这里抓住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字进行指导,做到以点带面。由于汉字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我在这里又加了一个3个撇的规律。从而指导孩子今后的写字,服务一生。

  当然以上的设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而且在上课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我会灵活驾驭课堂并充分利用课堂临时生成资源。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咕隆-咚"这一教学活动介绍的是现代生活中出现的售货机。《纲要》告诉我们: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本次活动所选的教材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我想让孩子们感受我们的城市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身边出现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也越来越多,这就是我选择这个活动的原因之一。其次,故事本身生动有趣,小老鼠的形象是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的,我以小老鼠这一幽默、诙谐、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FLASH动画,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小老鼠的心理活动。动画因它的动感与色彩吸引孩子的眼球,动画的形象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因此尤为让孩子入迷。而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他们会想到底这个"咕隆-咚"是什么?(自动售货机)这个问题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在认识了自动售货机后,我在黑板上展示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投币设施,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动售货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说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分为二大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自己身边的投币设备。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感受现在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教育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欣赏动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投币设备,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体会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学活动中的结构及投放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问题情境的探究点,有时甚至影响到活动的成败,我为活动做了以下的准备:

  FLASH:《咕隆一咚》大图书、自动投币设备的图片、录像等等

  五、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教法:直观法、提问法、讲述法。

  采用直观法突破教学难点:课件直观的展示了小老鼠了解"咕隆-咚"的过程,生活中常见投币机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更有效地理解教学难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动画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动画图片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提问法和讲述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的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用启发性的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课件和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六、说学法

  我们总说教学方法,可见学法和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参与探究,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了解自动售货机的使用方法,感知其便利。

  七、说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引出自动售货机。

  先观察"咕隆-咚"的故事,生动活跃的故事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再提出问题,让幼儿同过生动的课件和影象刺激孩子在头脑中浮现自己搜集的资料相关的方法,为孩子大胆发表观点和讨论活动做好了准备。

  2.我们知道的"咕隆-咚"(引出自动售货机)。

  待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便出示各种"咕隆-咚"--自动售货机图片,问幼儿认识这种东西吗?并说说它怎么使用,然后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

  3.我们不了解"咕隆-咚"。

  出示视频,与幼儿一起欣赏,并总结介绍各种生活中不常见的投币设施:点歌机、投币洗衣机等。

  4、延伸活动。

  让幼儿回去自己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的自动投币设备,并且尝试使用它,让孩子能亲身感受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总体来说我班孩子对这个活动还是挺感兴趣的,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长在孩子生活经验上的不重视,孩子的前期经验不足,因此在活动开始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动售货机是什么东西,请他们说说生活中常见的投币机时有些孩子就说不出。还有一些孩子在活动中及兴奋,一直围绕着自己的思维,把老师提问的问题放到一边,重复着自己想说。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简析: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林海雪原》由“北国风光”和“资源宝库”两部分内容组成。活动重点是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自然条件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从而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开发、建设得更加美好。其中第一课时“北国风光”,主要利用图片、文字的提示及问题引领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体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然后以材料为依据探究人们的生活与环境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当地人为了适应环境而采取的种种方法,初步明确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道理。在对东北地区民风民俗的了解方面,教科书设计的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使他们能够感受当地文化的独特性,体会祖国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东北的气候特点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特殊气候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通过收集、调查、分析各种信息及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形成

  原因,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分析信息,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四、活动准备:

  1、 师生收集北国风光的各种风景图片及相关知识资料。

  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以课堂教学创新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以展示交流为特征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兴趣导入,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师:去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闯关东》在荧屏上点起了一把“大火”,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关东”指的是什么地区吗?

  1、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学生寻找东北地区范围。

  师:“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一带,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东北地区。

  2、话题交流:老师课前曾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有关东北的资料,说说你印象中的东北地区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知道的东北,然后老师找同学们分组起来汇报。(组长汇报,组员补充)

  生1;东北到处是冰雪。

  生2:那里的气温很低。

  生3:东北千里冰封的时候,南方可能是春暖花开了。

  师:刚才听同学们的回报,都讲到了东北很冷这一点。的确这也符合东北的特点,那东北除了冷之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走进这北国风光。(课件缓慢翻页展示一组展现东北地区风貌的精美图片)

  二、走进东北,感悟北国风光

  1、我从同学们或欣喜或惊叹的表情中,看到了新的认识与感慨,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好吗?

  师:同学们都说东北很美,是的,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解)看!这北国的冰雪美景,城市中处处以冰为点缀,以雪为衬托,而冰灯、冰雕则是当地一种独特的艺术,她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每到冬季,十里雾凇令整个世界如同琉璃仙境。人们在这里打雪仗、滑雪,尽情玩乐。就连东北虎都不甘寂寞,想参与进来呢。看到这里,我们真想醉倒在冰雪魅力中。

  三、探究气候特征,揭秘东北之“冷”

  东北为什么会这样冷呢?(幻灯片)

  看,这是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大部分处在温带,而东北地区又在我国的北方,地处我国中温带与寒温带范围,因此造就了东北的冬季寒冷又漫长,一般长达半年之久,最北处可达八个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在-20℃左右。最北部漠河最低气温曾达到-52.3℃,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而同时间海南岛的均温是20℃左右。

  四、走进东北人,了解他们的生活

  1、这么冷的天,不仅要让我们疑问了:东北人如何过冬?(指名说一说)

  在东北,冬天人们出门时要穿上皮衣,戴上皮帽、手套、耳罩。为了保暖防寒,房屋的玻璃都是双层的。一家人围坐在烧的暖烘烘的火炕上吃饭、唠嗑,其乐融融。

  2、关于东北人,同学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通过电视,看到了一种节目类型:二人转。

  快乐的东北人还出了不少著名的幽默大师,你知道他们都有谁?

  生简介,如:赵本山、潘长江、范伟……

  师:东北地区有许多大师和东北人创作的作品都红遍了大江南北,并且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可是东北人的骄傲,也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

  五、拓展

  1、你知道东北人的哪些生活习俗么?老师搜集了一些觉得非常有趣,怎么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更多的了解一下这些可爱的东北人。

  民俗一:窗户纸糊在外

  民俗二:养活孩子吊起来

  民俗三:十七八的大姑娘叨烟袋

  六、布置作业,课外调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深的解到了东北,惊叹于东北的美景,人们的朴实,其实东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形成了它独有的资源优势。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东北有哪些资源?你可以提从东北林区的优良树木、主要的野生动物和著名的特产几方面搜集资料。下节课时,我们一起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