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12 13:04: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锦集8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张桂英,来自后栗园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12课《燕子妈妈笑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到小燕子与妈妈的心情变化,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为了教会小燕子观察的本领,三次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燕子妈的耐心指点下,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整篇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浅显易懂,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课文。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聊天;另一幅画的是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图画色彩先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感悟。此外,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还很低,我在讲读结束后安排了词语搭配、说句子的练习,使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先后观察了三次,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4、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5、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地观察冬瓜与茄子不同之处的喜悦,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朗读童话故事,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三次对话。

  3、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水果或蔬菜。

  七、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最会学习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上课,我就直奔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燕子妈妈笑了。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我在课题后边用红粉笔写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表扬质疑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直奔学习难点,了不起!老师相信,通过仔细读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样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也带着问题,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不同。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激情引趣: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和小燕子说事情呢?它们在说什么呢?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平时妈妈怎样对你说话,你们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对小燕子说一说吗?指名读,教师评价。所有的燕子妈妈都对小燕子说一说。学生齐读燕子妈妈说的话。口头填空:教师问: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学生答:(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好,请你们赶紧打开书,读读课文,找一找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思考。提问:谁能说一说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说教师板书:大小

  青紫

  细毛小刺

  让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对自己说话的,是为了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口头填空,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又渗透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小燕子每次回来后对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妈妈说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汇报交流:小燕子第一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学生矫正后自由读,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妈妈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教师出示课件,再次问: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矫正后体会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课件中的对话。可爱的小燕子第二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妈妈又是怎样说的?(随生说打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生生分角色读)聪明的小燕子第三次看回来后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教师引导:(1)“高兴的叫着”什么样?所有的小燕子都高兴地冲着燕子妈妈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2)小燕子这次说的和前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发现”。)

  小燕子这么高兴,妈妈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追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燕子每次去都有收获;它一次比一次进步;它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妈妈让它去那么多次,它都不怕麻烦,师:它很有耐心。多可爱的小燕子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发散练习,情感熏陶。)学生迫不急待地说:小燕子,你能把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都观察出来,你真了不起!小燕子,我也要像你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东西;小燕子,以后,我也要听妈妈的话。小燕子听到你们的`话,一定很高兴。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呢!你们快去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打出课件:让学生在读中知道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然后让学生把“冬瓜和茄子”图片贴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怎么样贴是“躺”,怎样贴是“挂”,学生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直观理解这两个词。学生贴的过程就是对“躺”和“挂”理解的过程,使识字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最后,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出示课件:自由填——指名填——齐读)

  (四)学以致用,说话写话。

  你们想不想像小燕子那样学习观察的本领?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出示课件:黄瓜图。学生观察,通过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黄瓜是长的;黄瓜是绿的;黄瓜的皮上有小刺;黄瓜的顶上有黄花。你们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出示教师的范文,学生读一读。看到这么诱人的黄瓜,你最想说什么?出示第二句话。通读描写黄瓜的句子,感悟写法。在生活中,有许多蔬菜和水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叫岀蔬菜和水果的名字。在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时,我们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手摸。”有的说:“可以用耳朵听。”有的说:“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孩子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蔬菜或水果吧!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介绍,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介绍,听后评议。

  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了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五)词语搭配,突出重点。

  通过你们的认真观察,你们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课件出示:认真()学生进行词语搭配,教师点出答案。再出示:()认真,学生填空,教师点出答案。读出所有的词组,开阔视野,为用认真说句子奠定基础。

  学生知道“认真”都能和哪些词搭配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认真说句子,随着教学进程,学生说出的句子越来越具体了。这样设计,既进行了词语积累,又使不同的学生学会了说话写话。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上,我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下去。

说课稿 篇2

  《猫》是郑振铎写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作者)家三次的养猫经历,表达了我和家人对猫的喜爱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郑振铎《猫》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在《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自己家的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特别是由于我的武断和粗暴造成第三只猫的冤死,使我深深的自责。另外,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作为农村孩子, 对于猫这种动物他们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对《猫》这类记叙小动物的文章应该比较容易接受。另外,经过几年的语文积累,对这类记叙类散文,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和欣赏能力,学习起来也不很困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重点) 能力与目标:

  2. 品味精彩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欣赏小猫图片,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小猫可爱滑稽的图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1—2分钟)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走进作者。 (请同学起来读)

  通过了解作者,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预习检测。(出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检查预习情况)

  本环节通过字音、字词理解的检测,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有利于文本的理解。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文章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在养第三只猫时发生了一个事件,我们就把它叫作“芙蓉鸟被害案”,针对这个事件,我让学生来做法官,来判定这个案件的性质。出示课件展示一系列办案程序。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前的表现:

  惩罚方式: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在知道真乡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让学生到文中去寻找相关的证据,我想这种方式更能激起学生到文中去筛选信息的兴趣

  教师小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将所学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七、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100字左右的小作文。这个作业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不能以个人的喜好去看待事情,否则贻害无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的聆听,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这个活动是我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小班上册中“好吃的水果”这一主题,自己创设的与主题紧紧相扣的、与幼儿生活又密不可分的、即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与环保意识的一个综合活动。

  一、 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水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富有营养,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这个活动我是以水果中的一种——香蕉为主体,之所以选它,因为它是水果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孩子们又比较熟悉的,实物一出示,就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且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香蕉的独特外型、与众不同的吃法及与众不同的口味,这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正如《纲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幼儿现状分析: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1)香蕉若干(多于幼儿人数);2)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3)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做。

  二、 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直观法

  这里使用的是演示法,通过演示变换实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香蕉有它独特的外型特征,又好吃,又易剥,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特有的外型又能给孩子们不断想象的空间;结合教师的变换操作及幼儿的亲身体验,动静结合,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易于记忆,从而是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2、谈话法

  在

  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

  3、游戏法

  游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以一根游戏主线——“香蕉香蕉变变变”贯穿始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更好地激发出幼儿的丰富想象力,并帮助幼儿巩固想象结果。

  4、操作体验法

  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体验活动:第一次是请幼儿拿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是让幼儿探索香蕉的外型特征,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想象结果;第二次是让幼儿吃香蕉,幼儿在剥一剥、尝一尝、看一看,说一说中获得感知,初步了解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

  此外,我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方式来获得知识体验,重点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发挥想象、大胆表述及表现。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自己或别人的想象结果。

  3、尝试法

  陶行知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环节后半部分我鼓励幼儿用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在分享活动中,我又充分给予幼儿尝试自己剥香蕉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 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这一部分是为了引起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一开始,我就出示一个方纸盒,用神秘的语气提出问题:“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它的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问题中表示香蕉特征的语句,如: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教师在表述时语速要慢,咬字要清晰,这样才能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结合以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有意识地猜出老师问题的答案。然后,我再从盒子里把香蕉拿出来,展示给他们看,肯定他们,给予他们自信和鼓励,既吸引了他们的视线,又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我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大胆运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一开始,我就抓住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开始提问:“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这样一说,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很新奇,不管他们信不信,我接着就已经开始变了,很自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看!香蕉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香蕉往下弯),你们看它这样像什么?”孩子们结合以又经验发挥想象并大胆表达,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教师可以运用启发联想法,引导幼儿去想象,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并允许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示。香蕉在这一环节当中有三种变化,教师在每种变化后,都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想象和表达时间。在最后一种变化后(即香蕉竖起来时),教师加入了师生互动:“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最后,还给了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这样,孩子们就全都动起来了,他们自己想,自己做,还可以学别人说,学别人做,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

  结束部分

  这一环节是一个分享过程。首先我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香蕉:“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这里幼儿尝试自己剥开香蕉皮,对动手能力较差的,不会剥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然后让幼儿观察、想象剥开的香蕉像什么?最后和幼儿一起分享:“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废纸篓。活动结束。

  此次活动内容体现了直接兴趣性,根基性,活动性、整体性和发展性。活动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原理,始终以动静结合融入的形式展开,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实践中接受。

  附:教案

  活动名称:小班综合活动《香蕉香蕉变变变》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发挥想像,并用语言、动作表达想象结果。

  2。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及初步的环保意识。

  准 备:

  1。 香蕉若干。

  2。 方纸盒一只,湿毛巾若干。

  3。 幼儿分组呈半圆形分布坐。

  过 程:

  一、 产生兴趣

  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小朋友,这个盒子里面有一样好吃的东西,样子长长的、弯弯的,皮黄黄的,要剥皮后才能吃,你们猜猜是什么?

  幼:是香蕉。

  二、 想象活动

  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幼:信!

  幼:不信!

  师(轻轻地把香蕉摆放成弧形口朝下状):变变变——香蕉开始变了,你们看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桥。

  幼:像月亮。

  幼:像彩虹。

  幼:像挖土机。

  师(轻轻地把香蕉180度转过来):变变变——香蕉又开始变了,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像小床。

  幼:像小船。

  幼:像滑梯。

  幼:像木马。

  幼:像虫子。

  师(轻轻地把香蕉竖起来):变变变——香蕉真会变,瞧!它这样变又像什么?

  幼:像大刀。

  幼:像拐棍。

  师(把香蕉放在耳边):喂!

  幼:像电话。

  幼:像爸爸的手机。

  师: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

  (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教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香蕉除了可以当作电话外,还可以当作什么?请你们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好吗?OK?

  (大象鼻子、大象牙齿、shou枪、大炮等等)

  三、 分 享

  师:让我们剥开香蕉,看看剥开后的香蕉像什么?(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剥开香蕉皮,对不会的幼儿,教师适当给予帮助。)

  师:你们觉得剥开的香蕉像什么?(蜘蛛、花、喷泉等等)

  师:下面请你们一边吃,一边看看香蕉会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在吃的过程中感知、交流香蕉从“整体——>部分——>没有”的渐变过程,教育幼儿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

说课稿 篇4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乐见闻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体会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2)能力目标:

  1、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三、教学难点: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时机 说对象五个班学生年龄都在13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说教法将教学内容溶合在游戏中,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参与的游戏中无形间达到教学的初步目的。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较差,宜多做示范,以让学生模仿练习,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再做技术性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质量与兴趣。

  一、 游戏参与法将教学寓于“跳球游戏”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法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词)

  跳远是人体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即助跑和起跳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越过水平障碍的一项运动。整个动作由四个部分组 成(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1、助跑:为获得水平加速度。

  2、踏跳:为创造最大的腾空速度,即垂直速度

  3、腾空:获得空中水平距离。

  4、 落地:保护身体。

  着重讲解与重复示范本课的`难点——助跑与踏跳的结合部分的特点:

  1、放脚

  2、时间

  3、蹬地

  4、腾空角度。

  5、 原地起跳模仿教与练:

  (说词)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起跳腿自然弯曲在后,动作开始摆动腿蹬地,起跳腿向前迈出,并积极下放,模仿踏板、缓冲和蹬伸的起跳动作,同时两臂配合腿的动作,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要求身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重心迅速前移。

  5、 助跑3—4步结合起跳教与练

  三、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应用全体与个别指导、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规范优美的动作。

  四、障碍练习法运用助跑3—4结合起跳的方法跨越一定的高度。

  (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说学法指导

  一、 水平段练习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学习新事物的接所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目的:做到因人施教,保持学习兴趣并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注:分两个沙池进行教学)

  二、 大胆尝试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做跨越障碍练习。

  (目的:认识到我们面对困难或新生事物的时候有了尝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谈不上成功,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并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出最佳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程序设计意图课堂常规强调纪律、宣布内容 / 准备活动徒手操(4╳8拍)

  1、 腕、踝关节活动

  2、原地高抬腿

  3、 原地单腿纵跳

  4、全身运动做好准备,预防损伤。课堂游戏跳球接力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主内容教学

  1、 完整示范

  2、分解讲解

  3、学生练习

  1、 学习、改进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2、 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3、 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小结

  1、 整队

  2、 总结本课的学习目的

  3、 下课使学生认识“尝试”。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2.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易词造意法;

  3.难点: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是从鉴赏评价的层次来要求)。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2.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学过诗词,对诗词的一般性鉴赏方法已初步掌握。

  3.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其风格如何,故而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4.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二)学法指导:

  把握整体察背景品味词语反复吟

  联想想象悟主旨再现意境体诗情

  易词造意赏名句求同辨异见风格

  熟读背诵常积累改写运用争创新

  学生主要运用:快速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发现法、比较法、品析法以及讨论法。例如:

  1.诵读法:朗读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句法:主要是从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和情感入手;

  3.比较阅读法:将要学的内容与已知内容进行比较,求同存异,加深理解。

  三、说教法

  1.课型:自读、讨论、鉴赏。

  教法与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既激趣,又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诵读法是语文教育与学习的传统的优秀方法之一。结合诗论赏析法实际上是以前人的鉴赏理论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鉴赏法都是诗歌鉴赏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1)诵读法。大纲要求学生能“流畅地背诵诗词”。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通过诵读,使学生得出对本词的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2)情境法。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学生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研讨法。在高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课堂内的主题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名句鉴赏法。可选择一些名句进行具体分析。将这些名句和其他诗词进行比较,以增强学生内在的.比较能力。

  语文新大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引导和组织作用。语文教学主要是主题式探研。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此外还可灵活运用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和板书图示法。

  2.教学手段: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它既便于学生直观,节约时间,又能利用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快速进入角色。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听——读——析——赏——背——创

  步骤:

  (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这种写离情别意的送别诗特别多,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写离别的诗句。

  教师可适当提示:《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一面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本课的教学提供比较的材料,让学生很自然的进行新旧的联系与比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读

  试读:回忆过去所学词的知识,试读本词,考虑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将疑难之处标出。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试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

  听读:与自已刚设想的比较一下,与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

  点拔:词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读法,本词中领字的停顿。此类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而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理解词意。既是训练朗读,又是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在诵读中体味诗歌的意境。获得感性认识。

  (三)初步理解

  1.推断词义

  (1)“寒蝉”“初”“念”“堪”等词的意义。

  (2)“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处”应做何解?与“今霄酒醒何处”的“处”相同吗?

  (3)“此去经年”课本注为“一年”,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质疑:学生互相质疑解疑。高二学生可培养这种质疑的态度与自已通过查找书籍解疑的能力。

  2.讨论: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上下片各写什么内容。

  视学生讨论的具体情况,相机点拔。结合板书理解此词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感情和结构。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词的内容和结构,相对而言,这还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并不是难点。

  (五)赏析

  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1)精讲:简要讲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

  注重其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联系,主要让学生明确在文学鉴赏评价中经常使用一些近义概念。

  (2)教学目标:中学教材中涉及的术语虽然不多,但学生普遍感到混乱。澄清这些相近的概念是学生准确运用这些概念的基础。

  2.赏析名句:“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问: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2)教学目标:名句鉴赏是诗词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先从语感入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感受来说。让学生理解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由意象组成。而意境制约着其中的每一个意象。一个成功意境中的诸意象几乎是无可置换的。

  (六)背诵

  学生互背互检,要求当堂能背诵。“腹有诗书语自华”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七)课堂练习

  讨论:

  1.王国维有一句很著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词中写景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所抒发的感情。

  2.作者在写这三个场景时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3.自古以来写离愁别绪的诗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结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前者写别前的环境,后者写别后之景,但给人的感觉却没有此词写离别写得这么曲折详尽、缠绵细致,意境深远,试讨论此词在写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处?

  点拔:

  1.抓住文中的三个场景,“别前”“别时”“别后”,进行分析。

  2.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几乎纯用典型景物刻划别前环境氛围,写景为主,而又笔笔含情。

  3.引导学生从文体入手,“词”相对于“七绝”来说,篇幅较长,它要求而且允许作者拓展笔墨,大开大合,充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

  (八)总结:

  结合板书总结:1.词的主要内容;2.艺术特色;3.名句鉴赏方法;

  精讲:可适当补充自己对此词的感悟与认识。从理性的高度整体归纳评价全词,为阅读欣赏提供一个范例。

  (九)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属于-——教材,我分以下几部分说课:1.指导思想 2.学情分析 3.教材分析 4. 重点、难点 5. 教学目标 6.教学过程 7.组织教法和学法 8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作指导方针,更好地落实国家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突破口,让体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运动的满足,同时让学生在运动中健身,在运动中合作,在运动中创新,在运动中享受,在运动中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主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情况,场地器材加以分析

  三.教材分析

  本次课的教材为————教材,属于——系列,单元,模块。并对这一教材简要分析。得出重点,难点。

  四.重点、难点

  五.教学目标

  从教材的分析,重点、难点确定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的设计和学练,知道团队精神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作用。

  2.在练习中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拓展练习内容,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大胆实践,活学活用。

  3.学生在活动中能与同伴合理分配角色,体验人际关系和竞争合作的重要。

  六.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和教学活动

  目标认知学段

  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并提出学习目标

  集中注意

  解释学习目标

  激发愿望学段

  激发兴趣

  提供多种内容的选择

  产生动机

  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

  认识信息

  讲解、示范或展示教学辅件

  回忆相关知识

  与已有的生活经验性挂钩

  信息加工学段

  粗略加工信息

  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信息交换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改进纠编

  分析问题,进行指导

  二次加工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效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效果评估学段

  自我评估

  提供评估方法

  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介绍知识的应用

  再次激发

  提现新的目标

  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评估教学效果

  七.组织教法和学法

  1.遵循学生的认知、情感、交往和生理心理机能变化等规律,根据学生的经验背景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

  2.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把课堂学习作为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和途径,通过分散和集中结合的组织形式和小组间的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成为生动活拨的课堂。

  3.采取开放性大课堂教学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实现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教学目标。

  八.总结

  本课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完成目标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融合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改精神,以后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找到新的教学切入点,来调适自己的教学,这也是我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的方向。

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散文——《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考虑到我班学生对天游峰险峻的特点没有形象的了解,对扫路人的艰辛也没有切身体验。基于以上对教材简析和学情分析,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其中目标2、3是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谈话揭题,板书课题后指导读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并相机正音,读准多音字瘦削xuē,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课文第二自然段以准确生动的比喻描写了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由于我班学生没人游过武夷山,也无切身体验。我设想先让学生读读这一段,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天游峰的录像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在小组内由组长安排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我准备安排三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研读交流、拓展延伸。

  1、复习导入。课始,以“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初步回顾上堂课的学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信豁达开朗

  2、研读交流。

  课文第三段(4-12)“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我设想让学生走进对文本的研读,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给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空间。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朗读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如,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我准备进行这样的预设:

  第一步:学生自读,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第6、10、12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

  第三步:如果学生理解有偏差,真以为老人扫山路是轻而易举的事,我将引导学生围绕:“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

  第四步:引导学生回顾朗读第2自然段,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五步:对照第7自然段从游客登山的表现:“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是十分艰辛的。

  第六步: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七步:指名朗读第10自然段,你从老人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扫路人与山的情感之深,乐在其中是热爱自己的工作。读出对老人的敬佩,进一步体会老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第八步:朗读“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引导学生从“三十年后”这个表示时间跨度的词中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第九步: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然后指导学生抓住“充满自信、豁达开朗”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我将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8自然段中对老人外貌的描写,如从第八自然段中的“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句中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健朗、和善可亲的老人。

  最后,我将根据板书进行总结。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

  这堂课我始终以“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为主线展开学习,通过读读、画画、议议,让学生各抒己见,当学生感受不到位时,我适时点拨;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我顺势引导,从而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有效地组织好读书活动。

  3、拓展延伸。

  课文中人物外貌描写准确生动,语言刻画细致传神,我将设计以下小练笔(任选其中一题):

  (1)运用准确生动的词句,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的外貌,要写出他的特点。

  (2)“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自信豁达开朗

说课稿 篇8

  说课内容:初一语文第一册第5课——《童趣》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 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说学法

  1、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童年》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

  心里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义。

  3、品味趣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译读激趣。

  学生诵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意。通过小组和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四)理解课文,析读品趣

  1、课文写了哪些趣事,你是如何理解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最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是哪里?

  (五)拓展延伸,想象创趣。

  1、你的童年生活里有哪些趣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作者身处尘世,却超然物外的恬淡,理解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永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即时春天远去,我们眼里也到处生机盎然、春暖花开的春天!

  五、最后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2、 时间分配: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2分钟)

  (三)疏通文义,了解内容(15分钟)

  (四)扣住“趣”字,品味童真(15分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六)课堂小结(2分钟)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