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14 13:51: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说课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说课的课题是“合并同类项”,下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学习了代数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一次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所授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风气。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同类项、多项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能力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设置具体的问题情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愉快与收获。

  2、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二、设计思路:、

  1、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

  2、 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想、推理、论证、交流与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 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程序: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我的设计效果,我采用引导、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CAI辅助教学。设计以下主要教学流程:

  1)创设五个步步深入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

  2)问题探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与收获。感受成功的喜悦。

  3)火眼金睛与看谁做的又快又准:让学生加深对同类项的认识,加强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理解。

  4)例题讲解与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在多项式中判断出同类项和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运算的技能,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螺旋式上升。

  5)课堂小结: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6)拓展延伸与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我的教学目的能不能实现,设计效果能不能达到,就只能看我接下来上课的情况了!我的说课就简单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是在学习1——9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代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认识10的组成和写出数。

  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

  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

  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认识数字10

  难点:区别10基数、序数的含义。

  关键:通过看图,说力,操作认识数字10。

  二、教法学法

  作为刚进校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的思维过程都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特点。因此,根据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时,教师引入主题图,再通过学生观察图、说图、数点子图、抽象出数字10,并通过摆事实花朵加深学生对10的认识,最后通过教师演示计数器,让学生观察直尺图,点子图以及摆小棒让学生了解10的数序,比较大小。学生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说、操作达到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究新知,分工合作的目的,真正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教师始终放在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教学方法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需准备的教具有主题图、计数器、花朵、点子图、直尺图、小棒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1—9的数,不仅能够正确数出1—9,还能读、写这些数,知道它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二学习新知识

  1、学习数数和认数

  出示64页上10的主题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教师:图上画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数一数。

  学生数数,并交流自己数的结果。

  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再数画面上的人数和鸽子的只数,数后交流。

  让学生试着两个两个地数,看结果是多少。

  让学生观察64页上的点子图,并数出图上小圆点的个数。

  随着学生报结果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并引导学生读这个数。

  学生摆学具:在桌面上摆出10朵花。

  2、学习10以内是顺序和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比较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9颗珠子,再拨1颗,重点让学生感受拨9颗以后再拨1颗就是10颗的拨珠过程。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引导学生比较9和10的大小。

  三达标训练

  做练习九的1、3题。

  第1题先由学生在数轴上的方框里独立填数,然后交流自己填数时的“想”的过程,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

  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在表格里填10的组成,然后城完整地说一说10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2、学生说说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不能失信》是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最后一篇课文,本组的主题是“名人故事”。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名人在平凡的小故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赞颂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个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我不能失信》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迁移运用前三节课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抓住描写宋庆龄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感悟宋庆龄的可贵品质,然后引导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能力,从而达到自主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自己在做人做事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据题提问。

  同学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请你概括地说一说。学生概括地介绍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名人小时侯诚实守信的小故事。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然后指导理解“失信”的意思,找“失信”的反义词。教师追问:看了课题,你还有那些疑问?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概括介绍诚实守信的小故事,为学习本文做了情感铺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围绕题目质疑”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一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课前反馈,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纠正字音,指导难读的词、句。读后引导学生交流:预习提纲中的第五个问题。教师点拨、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共同补充介绍宋庆龄(即完成提纲2、3、5)

  2、检查生字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提纲4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完成。

  预习提纲:

  (1)自读文前导语,画出阅读要求。

  (2)利用资料袋和搜集的资料了解宋庆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把课文读通读顺,划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的字词和难懂句子多读几遍。

  (4)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记在文中。

  (5)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认为宋庆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预习,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课前师生共同交流,学生互相学习,查漏补缺,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迁移学法独立学习能力。)

  三、精读感悟,展示交流

  (一)精读品味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2、交流描写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反复读一读,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小组交流:

  交流要求:

  1、先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

  2、讨论怎样读才能读出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

  3、交流时要认真倾听,能听出好在哪里,哪地方说得不够完美,能够补充。

  (三)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句子:灯片出示句子

  这里我以第一句为例,说一说我是如何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品味小庆龄伟大人格的。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1、学生首先朗读句子谈感受。

  2、其他同学补充感受。

  3、想象说话: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小庆龄心理可能在想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追问:那你们能把自己体会到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4、指名感情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一评哪地方读得好,为什么?教师点拨、指导朗读。特别指导读好三个叹号,(这里如果学生读得还不到位,教师可以范读)学生自由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5、教师追问:这段话是通过描写小庆龄的和来展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生:动作、语言(教师板书语言、动作)

  6、继续展示交流。(教师板书表情)关于展示交流其他句子的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再详说了。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挑两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五)师生共同质疑解疑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重点朗读、品味、交流了描写小庆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格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真正的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自读自悟,展示交流感受、分角色感情朗读,轻松地感悟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宋庆龄说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感悟,一首歌曲、…

  首先学生自我酝酿,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总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对宋庆龄崇敬,渗透语文的人语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受到启发,明白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从而转化内在的行动。)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名言记在采蜜本上。

  2、读一读课外诚实守信的故事。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通过多种方法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课堂氛围,实现了“三个课堂”的有机结合,努力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语文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说课稿 篇4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破坏性地震会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目前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的成绩是第一位的,而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孩子进行自护、自救方面的教育,还没有很好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现在的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任何事情都有父母包办代替,自理能力特别差,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更是束手无策,所以,汶川地震中才会使学生的伤亡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学生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所以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一下地震的应对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用知识保护自己的生命。

  根据这一教材编排的目的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简单了解地震的形成。

  2、了解地震发生前有什么预兆?

  3、知道遇到地震我们应该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自救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德育目标:

  1、在了解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心教育。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震灾害的发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教学难点:形成地震的原因。

  二、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在“观察、查找地震的前兆、探究地震的形成、体验地震来临时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借助汶川地震这一人人关心的话题入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愿意用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让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和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拨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学生准备

  1、在课前两个星期,安排每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地震相关的资料。

  2、课前两天指导每个学习小组就地震的形成、地震前的预兆、以及地震来临时采取怎样的办法来保护自己三个问题细致研究,再次进行处理信息、整理资料,并填写身处环境不同、采取不同方法的调查表,做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师对学生研究的三个问题也要充分的查找资料,为灵活驾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汶川地震发生时的影片。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看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震与应对。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了解地震的形成原因

  1、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两块木板(一块厚的,一块薄的),在教师的要求中 亲自实践,了解地震的形成。

  2、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后,让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刚才的三个环节的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发现:

  (1)折断厚的细木片用力大。

  (2)折断薄的细木片声音响。

  (3)这一现象与坚硬的地壳在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时造成断裂和移动的原理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时实验中时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

  教师总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和移动而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希望同学们不要恐慌。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的形成,感受地震带来的巨大威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正确对待地震。)

  四、了解地震的危害

  (本环节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才会激起学生了解地震前的预兆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欲望。)

  五、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让同学们汇报,你了解到的地震前的预兆,更好的避免灾难的发生。

  1、通过汇报,教师总结:

  地震异常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2、以地下水异常和生物异常这两种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做细致的了解。

  如:(1)地下水异常包括哪些现象,并课件出示人们总结的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2)生物异常

  主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反常的情形,通过人们总结的顺口溜了解地震前的预兆。

  (此环节让学生提前预知地震预兆,减少灾难的发生。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六、地震时的应对

  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避免汇报形式的单调,我将采取三个步骤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1、亲身体验,评价中学习逃生方法。

  每一个学习小组派一个学生出来参与。假如在这个课堂上忽然发生地震,你会选择什么地方躲避?并采取各种评价方式:本组同学评价、其他小组同学评价和请本小组的学生评价本小组代表的躲避方法是否合理。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参与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出首先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在室内的逃生办法。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课前调查表中的不同环境下,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3、结合汶川地震中被埋压学生的逃生经验,学习逃生方法。

  教师适时补充汶川地震中被埋人员表现勇敢的事例,感染通讯,让他们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

  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尝试、体验活动,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八个字,告诉学生逃生的方法。

  地震与应对

  头脑冷静 灵活应对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品味文美、情美,背诵全文。

  2、理解融情入景、“卒章显志”的手法,感受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

  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4、同《岳阳楼记》比较阅读,感受古人不同的人文情怀和文采技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文章游记的内容和“与民同乐”的主题。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确立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三、课时安排:3课时(此设计为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以对前节课的学习总结导入。

  2、背诵课文,检测词义。

  找个别同学背诵或集体齐背,抽查字义。

  3、与《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第一板快:异中求同,进行类比归纳。

  教师提问:

  我们学习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两篇散文,文采横溢,交相辉映,能说出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基本结论:

  ①两篇文章在写景在时候,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② 这两篇文章在写景时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第二板快:同中求异,训练创造思维。

  教师提问:

  两篇文章在写景方面除了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基本结论:

  ①两篇文章在写景的色彩上有所不同。《岳阳楼记》写洞庭湖景色,景色很浓;《醉翁亭记》写琅琊风光,却比较清淡。

  ②在句式上,《岳阳楼记》写景,都是四个字一句,非常整齐;《醉翁亭记》句子有长有短,不是很整齐。

  ③范仲淹写景时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欧阳修写的却是自己眼前的实景。

  第三板快:激励求索,培养探究精神。

  教师提问:

  说说这两篇文章在主题上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基本结论:

  ①两位作者都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他们表达的一个共同主题就是,与民同悲,与民同乐。

  ②两篇文章的侧同点不同。范仲淹抒发的是一种“忧”情,欧阳修表达的是一种“乐”意。读了《岳阳楼记》,总觉得范仲淹胸怀旷达,抱负远大;读了《醉翁亭记》,总觉得欧阳修有种自我陶醉、逃避现实的感觉,在“与民同乐”的背后,也寄托了自己被贬以后的抑郁之情。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认知并体验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受挫后不同的思想感情

  小结: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比较了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点,同学们分析得很深刻,并有独到的见解,真正做到了读者与作者“共鸣”。

  4、作业布置:

  根据我们对两篇文章的认知和体验,试着完成下面对联的下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课外阅读《丰乐亭记》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g

  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适合学生审美的特定情境,培养学生接纳美的胸襟。课前我先给学生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我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元和十年,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课文。

  (二)分析课文

  《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主要写了几个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语、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五个内容。

  2、下面我讲讲对内容的分析。

  主要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我就从这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这个方法。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此部分。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3、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4、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c,侧面烘托的手法。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品味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感人。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文字是一座桥梁。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座桥,读者与作者见面,不久见面,并与作者的观点相契合。”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体会作者的“三感”来领会诗人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主题的内涵。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第一次感悟问题: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琴声时怎样的心情?

  这两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通过环境描写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节,是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的主题,重点分析诗人和琵琶女的四个相似点:都是从京城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是才华横溢、怀才不遇的人,都有从荣至衰的遭遇,都怀有满腹的“幽愁暗恨”。两个形象心灵沟通,爱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四)课外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课题研究,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的能力,选取白居易的《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诗文,分小组讨论它们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五)作业

  让学生背诵全文,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播放琵琶曲《春江秋月夜》让学生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 3 M Friends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P.A Let’s learn Let’s find ut 两部分。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生词friends, lng hair, shrt hair, thin, strng, quiet,以及会运用句型 M friend is… He has…

  2.教材的地位

  本单元围绕“M friends”展开教学,重点学习描述外貌特征和爱好的词汇与句型。教师在教学中,可联系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描述动物外貌特征,通过以旧引新的方式,进行教学,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同时,教师在教学描述人的体貌特征的形容词时,可适当介绍语言背景。

  1、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的'单词friends, lng hair, shrt hair, thin, strng, quiet

  听懂歌谣,并按节奏念出本课时的chant.

  技能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及其特征。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乐于听、说英语,乐于模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描写人物相貌特征的词汇。

  (2)难点:quiet的发音

  三、说教法

  1、教法设计

  英语的习得过程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交替复现的过程。在本节课导入新课时,我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温故知新。在操练单词时,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强化记忆。我还发挥英语歌曲、chant、游戏比赛以及TPR活动的激趣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多种活动来操练重点单词和句型,突破教学重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2、学法指导

  通过说、唱、玩、演、比赛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合作意识。

  3、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借助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及利用活泼的歌谣、激烈的竞赛、有趣的游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目的。

说课稿 篇8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歌曲《数蛤蟆》。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数蛤蟆》.《数蛤蟆》这首四川童谣,它的歌曲和曲调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学生听起来虽然感觉风趣幽默,但学习起来却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动,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模仿力强,能模仿教师的简单节奏;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的认知还很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辅助学生对音乐进行认知是很好的手段。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唱歌曲《数蛤蟆》。

  2、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

  3、找出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4、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找出歌曲《数蛤蟆》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

  五、教学流程:

  1、快乐猜谜 兴趣引入

  手提问,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学生拍手回答的游戏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学习欲望,同时又向学生渗透了歌曲节奏和歌词。

  2、初听歌曲 渗透德育

  在第二个环节,首先是欣赏歌曲范唱动画,课件的动态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伴随着歌曲,孩子们看到小蛤蟆在荷叶上跳来跳去,捉着虫子,都被小蛤蟆调皮可爱机智勇敢所感染。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小蛤蟆吃什么?它帮我们捉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孩子们此时对小蛤蟆的喜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并表示要保护它们。此时,已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情感之中。

  3、尽情游戏 练读歌词

  接下来是“小蛤蟆找妈妈”的游戏, 这个环节把枯燥的按节奏读歌词的练习变成了孩子喜欢的游戏,而且在游戏里,师生头戴蛤蟆的头饰,扮演蛤蟆妈

  4、卡拉OK 学唱歌曲

  《数蛤蟆》这首歌曲的学唱有一定难度。我在正式学唱歌曲之前的环节中,巧妙的融入了歌词渗透和练习,使用《数蛤蟆》的旋律作为部分教学环节的背景音乐??这些细节设计为学唱歌曲做了铺垫。

  歌曲的学唱,我一改以往的教师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唱方法,创造性的使用了卡拉OK学唱法。我设计了卡拉OK形式的.动画课件,将歌曲的范唱和伴奏的动画,配以同步的歌词字幕,让学生以最简单、最直观、最活灵活现的方式学唱歌曲。

  5、仔细观察 辨别乐句

  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还非常少,对于乐谱或者声音是否相同,没有太强烈的感觉。反而对文字、色彩这些直观的因素更为敏感。在让学生听辨歌曲的同时,我播放了

  歌曲词谱的课件。课件中,找出将相同的乐句的文字使用的相同的背景颜色,利用文字色彩的巧妙搭配,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帮助学生进行辨别,使孩子们有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究,从而进行难点突破。

  6、开动脑筋 创编歌词

  最后是为歌曲创编第二、三段歌词的环节。我在歌词课件中,制作了第二只和第三只小蛤蟆的出现,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画面,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加入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时间,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再加上教师充满童趣的语言导入,学生热情高涨的自主探究,第二、三段歌词的创编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现如今孩子们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并不懂得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想要的?结合大班语言活动《逛市场》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羊羊快乐的旅行为主线,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情景并亲自体验消费,逐步的理解选择需要的,而不是选择想要的。从而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

  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⒈、认知目标: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幼儿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含义。

  ⒉、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初步建立理性、合理消费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交流、选择、分享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

  ⒈、认识了人民币和标价。

  ⒉、有在超市里和在游乐场消费的经验。

  材料准备:

  1.多媒体课件《羊羊快乐旅行记》。

  2.场景布置:在教室里布置游乐场的场景(附各类商品或游玩标价图,但有的是免费的)。

  3.供幼儿选择、记录用的操作卡片等。

  二、说教学教法

  1.教法设计:针对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提问法、语言评价法。

  2.学法设计:本着“开放、自主”的原则,幼儿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等几种学法。

  3.教学手段:主要是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孩子感受不同的生活情景,在情境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5个环节,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具体流程如下:

  ⒈、引导幼儿观看超市图片,导入活动主题

  活动刚开始,教师展示PPt,运用谈话形式引入活动主题。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这么多东西,你想买什么?是不是想要的东西就能买、就要买呢?那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呢?

  此环节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来导入活动有利于涣起幼儿已知的知识和经验,教师适时的提问使幼儿初步产生对“需要的”和“想要的”思考。

  ⒉、情境一——买鞋记,让孩子初步了解“需要的”和“想要的”的含义

  此环节主要通过懒羊羊买鞋的情境来告诉孩子“需要的”和“想要的” 的含义。故事为:羊村要举行一次快乐旅行,懒羊羊决定买一双舒服的鞋去参加旅行,它在买鞋的路上看到沸羊羊穿着一双运动鞋,走起路来好轻便,懒羊羊心想:就买一双运动鞋吧!一路上,它又看到了美羊羊漂亮的溜冰鞋,喜羊羊粉红的雨靴,暖羊羊崭新的拖鞋,哇,这么漂亮,我都想要啊!想着想着,懒羊羊来到了鞋店,懒羊羊掏出只能买一双鞋的钱,很苦恼……

  引导幼儿幼儿讨论: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么做?孩子在讨论之后轻松的理解了运动鞋是“需要的”,其它鞋都是“想要的”,应该买运动鞋!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多媒演示故事,让故事变得有形有色,充分调动了幼儿多种感官,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更能激发孩子的继续开展活动的兴趣。

  ⒊、情景二——绘画比赛。师生互动,巩固“需要的”和“想要的”经验。

  旅行途中慢羊羊村长决定举行一次野外绘画比赛,羊儿们需要准备哪些物品呢?

  孩子们思考之后,我请几名幼儿到白板上点击鼠标。如果选对了,商品会移动并发出声音“对了,就买需要的。”如果点错了,发出声音“想想吧!”在白板上点击选择对幼儿来说是新鲜的刺激的,大大的激发了幼儿上台操作的欲望,为了避免一名幼儿操作时台下幼儿的等待,这个环节我还将多媒体技术与常规教学操作材料相结合,为每位幼儿准备了操作卡片,让台上的幼儿和台下的幼儿能形成互动。

  ⒋、情景三——游乐场。联系实际,体验合理消费。

  此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人在游乐场独立生活一天情境。羊儿们来到了游乐场,村长给每只小羊发了10元钱,由羊儿们自己解决一天的吃饭和游玩问题。游乐场里吃的东西和标了价的游玩设施都是要花钱的,没有标价的游玩设施都是免费的。请你选择你一天中最“需要的”合理消费,尽情玩乐。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消费这10元钱?

  之后我又出示了记录表,对幼儿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游玩过程中,把一天的生活及消费情况记载下来。体验结束后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记录表,同伴之样相互评论,比比谁的消费更合理,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此环节中游戏情境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消费场景,体现了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而对电子记录表的展示,则让幼儿对记录要求一目了然。

  ⒌、总结经验,扩展延伸

  完成了以上几个环节,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在生活动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们应该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合理消费,要买就买需要的,少买想要的。

  征对幼儿在游乐场消费过程中没有用足10元钱的情况,我对幼儿提出了一个扩展延伸:如果买了“需要的”的物品,还有多余的钱,你会怎么办?让幼儿带着新的问题结束本次活动。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本题既是第一课第一框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的延伸,也是后一框题“价格变动的影响”的铺垫,而这一课的理论属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因此本框题不仅为整课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也为整个教材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并结合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知能力,但理性认知的能力较差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影响商品价格的各种常见的具体因素,并懂得这些因素影响商品价格的途径和渠道。理解供给与需求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把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及其运用。

  2.能力目标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理解不同层次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透过经济现象认识“价值决定价格”这一本质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能辩证看待商品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要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提高学习劳动价值论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理解“价格由价值决定”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教材地位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理论性较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作基础。所以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感性认知能力较强,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采取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但我校作为农村高中,多数是农村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加以点拨、引导,多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直观演示与列表对比法、活动探究与集体讨论法、逻辑反证与课后反思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地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种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合作交流法、反思总结法。

  四.说教学程序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的思想。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为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我展示出教材p11“四则镜头”,让学生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从而导入新课。图片往往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二)讲授新课

  1.供求影响价格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为突出这个重点,我从具体影响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两方面来分析。首先我利用前面“导入新课”的例子,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一小组讨论一个例子,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分组讨论的形式体现了新课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更活跃了课堂气氛。

  (1).具体影响因素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

  (2)直接影响因素

  在得出影响价格的具体因素之后接着设置一个探究活动:“这些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价格的?”让学生利用表格填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也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还学生的主动权。

  现象因素供求影响

  雹灾苹果减产气候因素供应减少苹果价格远远高于往年

  皮衣在秋冬季的价格不同时间因素秋冬季需求大夏季需求小秋冬季价格高夏季价格低

  在东北热卖海南没人买地域因素东北需求大,海南需求小在东北价格高在海南价格低

  石油减产生产因素供应减少石油价格狂升

  接着展示教材p12两幅图片并让学生填表,知道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这个知识教材没作过多的要求,以“名词点击”和图片的形式出现,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没必要作过多讲解。

  供求关系商品缺余购买者销售者俗语价格涨跌何方有利

  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争相购买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价格涨高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商品过剩持币待购竞相出售货多不值钱”价格跌落买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这是本节课第二个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首先,通过设问:“商品价格会不会无限上涨或下跌?为什么?”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合作交流法可以增进同桌之间的感情,实现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目标。

  (2)商品的价值量

  这个问题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为了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结合了一些具体事例,用逻辑反证法,让学生思考:“如果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会导致什么后果?”,从而推出“会导致出现奖勤罚懒这一不合理的现象,而且会出现一个商品一个价的奇怪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衡量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要求学生作过深的发掘,而是以相关链接形式纳入教材,供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学习,所以没必要作太多讲解。

  情景一:在一个简陋的工作坊里,生产者纯靠手工生产,生产一双皮鞋要1小时。

  情景二:在一个现代化生产厂房里,生产者生产同样一双皮鞋要20分钟。

  情景三:根据社会调查,社会上大多数的皮鞋生产者生产同样一双皮鞋要花40分钟。

  (3)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在得出上述结论后,学生可能有这样的疑问:&ld

  quo;既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那么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有什么影响呢?”

  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探讨刚才展示的例一和例二,分析这两厂家的命运将如何?他们该怎么做?从而得出结论: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利(盈利)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利(亏损或不亏不盈)

  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通过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4)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商品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的影响这是本框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先列表,对比这几个知识点的.关系,从而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本知识点。

  单位时间生产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多减少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增多不变增多

  然后对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分别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通过图表以提问的方式作总结,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这种归纳总结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这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新课标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有所弱化,对其讲解主要是在总结以上内容后得出的,是本框的总结。对这部分教学,我是通过启发的方法并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自己推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课堂小结

  我让学生先自己归纳、总结,然后我再以“物以希为贵”这句俗语做总结。既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可当堂检测学生45分钟的听课效率,真正让学生夯实基础。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体现的是商品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当然不否定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

  (四)课堂练习

  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一道来自生活的作业进行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有句俗语:同样的生意不一样的财利。意思是:从事同一种经营不同的生产者获利不同;同一生产者的经营在不同时间里获利也会不同。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我讲究简洁、美观的板书,可以把知识点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2.1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具体影响因素

  2.直接因素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2.商品的价值量

  3.个别劳动时间对具体商品生产者的影响

  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

  课后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运用情况;

  2.我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实际;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应如何培养。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