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1-16 11:4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汇总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说课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种子的传播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所切身接触的,可以帮助幼儿去了解种子的传播过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自然现象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他们对于自然现象的变化却不一定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次活动,主要让他们通过亲自细致的观察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种子传播的认识,而在操作中,我们需要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在合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并且学会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目标

  1.知道种子传播的方法,了解并掌握种子播种的过程。

  2.乐意和同伴一起进行观察,讨论,并积极思考。

  三、重难点分析

  这次教学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种子的传播过程。

  因为这次活动名为《种子的传播》,也就是种子传播的过程,很多幼儿并不明白什么是种子的传播,更不知道是如何传播的,所以,我把这个作为重点解开幼儿的疑问。

  活动难点,幼儿学会使用铲子和锄,乐意与同伴合作。

  这一时期的幼儿大多不知道铲子和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更不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通过这次活动,正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锻炼操作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教学活动,更加深刻清楚的明白种子的传播过程,我作了以下准备:

  1.一个关于蒲公英的故事;

  2.各种植物的种子;

  3.铲子,锄头,小桶等工具。

  五、说活动过程

  1.听故事,导入主题

  教师讲述“蒲公英漂流”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乐趣中初步了解蒲公英的传播过程,为后面的讨论作铺垫,从而进行教学。

  2.幼儿讨论“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1)还有哪些种子会旅行?

  (2)这些种子是怎么旅行的?

  3.认识种子,探索传播过程

  (1)教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种子

  (2)让幼儿指认是什么种子,怎样进行传播的?

  (3)教师进行指导并举例

  (蒲公英的种子就像小伞一样,风婆婆带者她落到一个地方生根发芽,蒲公英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4.学习播种

  (1)教师示范播种

  (2)幼儿自己播种,教师进行指导

  说明:经过教师示范,激起幼儿想亲自动手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学习播种,教师在旁给予指导。

  5.活动延伸部分

  1 教师发给幼儿一些种子,让他们回家和爸妈一起种。

  2 让幼儿发挥想象,将种子制成漂亮的小饰品。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说教材——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本单元的地位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七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就学生群体而言,升入初中,对于城市学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从学习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由这些差异导致的一些适应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融人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教材设计了第一单元,并把单元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开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和两课内容构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由“新学校、新同学”和“创建新集体”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两课内容从引导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教学设计由近及远、层层深人,易于学生接受。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融入新集体;

  (2)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2)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

  (2)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适应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难点为: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

  二、说教法——本单元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方法理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过去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中学生大多虽属乡镇人,但是由于离县城和市区比较近从而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广,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

  鉴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问题教学法等,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有关具体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的介绍将在第四部分的说教学程序中体现。

  三、说学法——本单元学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我在学法指导上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工具书的能力。

  ②课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相互合作交流、相互探究中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品格。

  ③课后,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只有把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编撰大体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逻辑问题来设计和编排,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三W”法,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去思考教材内容和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原则上每框1课时,主题探究活动1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普遍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好。这些为本单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教学处理意见和教学意图

  1、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本单元从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的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有大量的问题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如第一框中“我遇到的新鲜事”“进入新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框中“用三个词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第三框中“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均体现了教材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践行,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乐学,增强育人效果。

  如在讲授“与朋友结伴成长”、“探索世界奥妙”时,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曲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以及播放一段埃及金字塔或宇宙的奥秘的视频,让学生在激情、动感的声像世界里,升华情感,激发求知欲,体会生活、学习的乐趣。

  在讲授“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时,采用故事启迪法:以课本P8南京师大三位院士的故事,启迪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在讲授“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时,通过引用《成功从脱鞋开始》的故事,启发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悟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最终形成自觉行动。

  在讲授“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时,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一开始就提出“怎样创建新集体”、“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问题,让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生成知识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源于对问题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3、重难点突破举例: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四个,在此,仅就其中两个重难点的突破举例进行说明。

  例1,在讲授“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重难点时,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和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结合教材中三位同学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

  ②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感受,进行归纳和分类;

  ③提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初中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怎么才能学好各门功课,做学习的管理者呢?

  ④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学会找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⑤请某些组派1名代表将本组讨论、反思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⑥得出结论,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困惑,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意图:学会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化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主题探究活动教学: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开篇讲授新课时,先就班徽设计作要求,明确设计的宗旨,并作些分工;

  ②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分工、分组设计,可以采用电脑绘图、手绘等多种方式;

  ③课堂展示各小组设计的班徽,并进行评选,推选出全班同学认可的班徽雏形。

  ④在基本雏形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完善,最终制作出本班班徽。

  教学意图:集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集体对人的影响是良性的。对初中生而言,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潢溪中学学生多有才气,因此,把体现班级精神的班徽设计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新集体贡献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辉创造性的平台,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新班级需要怎样的形象和精神,引导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五、说板书设计

  本单元两课教学内容,从课题到框题到目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我在教学中均采取图表方式设计板书,呈现教学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设计板书,能突现教学内容的脉络联系,使要点更加明确,使人一目了然,简洁、美观,体现知识结构。(附上现场板书)

  六、教学反思

  由于这些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胆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

  并且我们这所中学是包含有六年级的所以和本课一开始所说的来到新的学校有所差别,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和课本冲突!讲的下面的小孩子在那偷偷的笑。所以没有做到课本与实际结合。

  七、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教学意图:

  玩具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最爱,并且各种各样的颜色对于他们来说也充满了好奇,这节活动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在玩小汽车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颜色的.兴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对颜色感兴趣。

  2.会将小汽车车轮或其他圆形的东西蘸颜色在白纸上滚。

  教学准备:为每个宝宝准备一辆玩具汽车,拉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你们猜猜是什么?

  2.在学生自由猜测时,教师掀掉布,给学生一个惊喜:

  (师:“看,是什么?”)(小汽车)

  师生一起说说小汽车的种类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这么多好玩的小汽车,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师讲清楚要求,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汽车玩。)

  二、引发兴趣,教师进行示范演示。

  1.师:小朋友们,快来看呀,老师的汽车会变魔术!

  教师把汽车车轮蘸上颜色在白纸上开过,边开汽车边念儿歌“小汽车,嘀嘀嘀,真有趣。”

  2.引导学生观察小汽车滚出来的画,师:厉害吧,老师的小汽车还会画画呢,看,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回答像什么时,教师要给与肯定。)

  3.师:同学们,你们的小汽车能画画,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动结束

  1、每人一个方向盘,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做开小汽车的游戏。

  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从教育、文学、绘画三方面反映出宋元文人的世界。既介绍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特征—注重哲理思考、富于情趣风雅,也介绍他们关注百姓生活,创作反映百姓生活的作品。文人世界的这些特征的出现实质起源于宋朝文化教育政策的改变。

  二、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宋朝教育政策的变化;了解宋元时期在教育、诗词、绘画、戏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宋元时期文人的特征;了解知识分子文化与市井百姓文化的互动。

  过程方法:分析宋初对文人政策的改变,联系宋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市井文化的繁荣对文人世界的变化的影响,搜集对比宋元时期文人与前朝文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词、元曲、宋元绘画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分析宋词元曲等来源于民间的事例,领会民众使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和传承文明的主体;了解文化世界变化与社会物质文化、政治政策变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宋元文人的特征;文人与百姓文化的互动。

  难点:分析宋元文人世界变化的相关因素;体会宋元文人作品中的哲理与情趣风雅。

  四、教学方法:

  阅读与材料收集、体会感受作品意境、分析讨论。

  五、教学活动建议:

  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宋词元曲导入,或者从北宋初年重文轻武国策的出台导入;可借由历史故事,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导入。

  宋代的教育:

  1.可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宋代文化教育、科举取士与前朝的变化(士

  人地位提高,学校教育普及,科举考试的扩大),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重文轻武国策。

  2.组织学生讨论:说说重文轻武国策的产生原因以及后果(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

  宋代文人的特征:宋代文人的两个主要特征——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注意让学生从具体丰富的材料和情境中感悟。如体会苏轼《题西林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蕴涵的哲理;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的意韵;体会宋元文人诗情、哲理入画的特点。可以大量引用课外材料。

  元曲(文人与民间文化的互动):

  1.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元曲的知识,如元曲四大家及著名曲目或关汉卿的生平,《窦娥冤》的大致情节。

  2.思考讨论:元曲在民间的流行说明了什么?(宋元时期士人关注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体现文人世界与世俗文化的互动)元曲的盛行反映的时代特征(浓郁的文人气息与世俗气息,世俗时代的体现)

  六、教学设计(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一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宋朝的“重文轻武”和“杯酒释兵权”,这样的环境直接促成了宋元时期文化的发达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最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设立和科举考试所取进士的大量增加。而学校的普遍设立导致了许多文章的出现,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谁知道这些文章的内容?

  生:回答。

  师:中国古代的有些哲理和思想对今天21世纪我们学习仍有很大的影响。里面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

  师:两宋时教育的发达还体现在进士人数的增多。今天的中国教育事业也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封建社会的重视教育和今天我们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是不一样的,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归纳。封建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地主阶级,虽然两宋时期重视教育,使受教育的人的范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在古代的中国能够接受教育的毕竟还是少数人,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读不起书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古代三纲五常的约束,妇女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而我们现在,国家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已经规定了适龄儿童要接受义务教育,而且还实行了男女平等,不能对女性进行歧视,在有些方面,国家还对女性进行特别的保护。现在我们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已经新建了许多大学,让越来越多的人能接受高等的教育。所以我们应该为生在这一时代和国家而感到幸福。

  师:两宋对教育的重视给当时文人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所以在文学上,宋朝和元朝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最重要的成果是宋朝的“词”和元朝的“曲”。当然古代延续下来的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诗词。

  生:(活动)

  师:宋朝文人的另一个成就是绘画方面的。在我们同学中也有许多小画家。其中的“梅、兰、竹、菊”是画家们的“钟爱”。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宋朝的文人喜欢它们,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生:回答(略)(教师同时在多媒体上给出梅、兰、竹、菊的画,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和享受)

  (教师多媒体给出马致远的秋思,并配上画,一起欣赏)

  师:元朝在文学上最突出的成就是出现了新的文学题材——曲。

  师:在元曲上最著名的是谁呢?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我们来说说看。

  生:(活动)

  师:《窦娥冤》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中对统治者不满的一种情绪,也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低下。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时候经验,水平再高的文人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更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成果。

  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回答(略)

  小结:(略)

  课外作业:收集宁波市的文人以及在这方面的成就;收集赞颂梅、兰、竹、菊的诗句。

  教后记:(略)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教学预设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设计理念: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读

  《小摄影师》写了高尔基欣然答应一个孩子给他拍照,最后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孩子哭着离开。最后,高尔基还是准备要接待那个少先队员。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也表现了小摄影师所代表的少先队员所具有的诚信,聪明,有礼貌的品格。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

  四、教学预设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

  一、导入

  1、板书: 摄影师 联系实际说说对"摄影师"的了解。(随机板书:胶卷)

  2、补写板书"小"(小摄影师) (明白什么了 )

  3、质疑:(预设:小摄影师是谁 他给谁拍照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解决问题:

  (1)小摄影师是谁 给谁拍照 (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

  (2)田字格中范写"基",学生临写。

  (3)出示高尔基图像,了解高尔基。

  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广为流传,像《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和著名散文诗《海燕》等,深受读者的喜爱。文中所描述的高尔基当时正生活在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

  3、过渡:一个会拍照的小男孩跟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之间发生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板书:高尔基 小男孩)让我们好好去读读课文。

  【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上面的问题。)师巡视指导。

  2、出示:怎样标自然段序号。(第一自然段)指导后指名分段读课文。

  3、理清文路:发生了什么故事 (小摄影师为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4、引导:这个动人的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先来读读1—5自然段。

  理清文本思路,为下文的有效学习提供基础。

  四、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2、师生合作对话朗读(生——高尔基,师——小男孩)读中体会高尔基对小

  男孩的.关怀爱护。

  3、情境对话,朗读感悟(生—小男孩,师—高尔基)感受小男孩的聪明,大胆,会想办法,礼貌,出于无奈等。

  这个环节中主要抓细节动作,重点体会"按小男孩的吩咐 微笑 赶紧站起来"等词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味人物品德,走进人物内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与爱护,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4、过渡:我们的伟人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关怀爱护实现了小男孩的愿望,真令人高兴啊!故事会怎么发展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我以保持阅读兴趣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持续力量,正如新课标强调的要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结课设计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将阅读兴趣不断延伸。

  五、写字指导:

  胶卷

  1,1,字形难点:卷,弄

  2,学生练写,指导评议。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因此,我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板书如下:

  附板书:

  6,小摄影师

  关心爱护

  高尔基 小男孩

  崇拜热爱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轮椅上的霍金》是苏教版国标本第11册第9课,课文通过描写身患绝症的霍金不向命运低头,不断求索,在科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功的事迹,赞颂了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形象。启迪学生要向霍金学习,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屈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

  课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展示了霍金的魅力。一是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甚至失去了说话的功能后,仍顽强地活下来。并且不断求索,获得巨大成功。其二是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霍金面对女记者的提问:“……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了太多了吗?”霍金的回答振颤人心,霍金对现状没有任何抱怨,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说教法: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文后练习2中的词语造句。

  3、 理解句子“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的含义。

  4、 通过阅读,能领悟霍金的人格魅力。学习霍金不向命运屈服,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重点、难点:

  1、 理解重点句,体会霍金身上的非凡魅力所在。

  2、 能结合主人公与自己,将霍金的魅力学为己用,用名人的精神激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不断求索。

  教学过程:

  一、 展示人物形象,揭题。

  请同学们先跟老师来认识两个人。

  (出示):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人称“宇宙之王”。

  齐读该句。通过这句话,请你说说这个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了这句话,同学们都说这是一位伟大的、了不起的、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出示2):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

  齐读句子。议一议,你读懂了哪些信息,这个他又给你初步留下什么影响呢?

  师:这是一个失去了行动和语言能力,令人同情的人。伟大的科学家是令人钦佩的,这位严重残疾者是令人同情的。你们知道吗,其实,这两个他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主人公——轮椅上的霍金。(板书课题)

  齐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对人物有整体认识。

  二、 初读课文。

  1、同学们一定对这样一个人物充满了好奇,读了第一二两个自然段后,你最想了解关于霍金的哪些问题?(生自由回答,教师简单整理)

  2、好,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边读边找一找刚才问题的答案。

  3、检查预习情况,请同学自由挑选最想读的或认为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正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几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理解词语“非凡”)

  默读课文,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要求在书上做记号,写批注)。

  交流。A首先,你能找到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向我们概括了霍金的“非凡”之处吗?

  出示:第6自然段 “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读该句,析句。

  B 第六自然段高度概括了“非凡”之处,那么,课文还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对霍金的了解更加深刻。师生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读后体会,理解“完全瘫痪”“长期禁锢”,两个“彻底”,两个“必须”,了解作者对霍金的身体状况描写得这样翔实,是为了突出霍金克服巨大困难所付出的艰辛,更深刻地体会他的勇敢顽强。

  (2)第四自然段

  出示句子: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得很远,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

  齐读。

  再出示文中原句:“………………”进行比较。理解文中用排比句的好处。知道原句写得很具体,对霍金的思维和成就有具体的认识。知道霍金在瘫痪,不能言语的情况下积极广泛的思维,获得巨大成就,也是他的魅力所在。

  (3)第五、六、七自然段

  霍金成功了,但他并没有沉醉于鲜花和掌声,他宁愿一个人静静地思考宇宙的命运。

  默读5、6、7自然段,找到体现魅力的地方。师生交流,通过“通常”“一定”“每天”等词句,体会霍金踏实的科学作风。

  (4)9——12自然段

  世人是如何看待霍金的呢?出示第9自然段,请学生读。找到反映女记者态度的两个词语:“深深景仰”,“不无悲悯”。体会女记者话的意思。女记者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

  当女记者提了这个问题后,为什么报告厅内鸦雀无声,一片静默呢?

  霍金是如何反映的。读“一段文字:…………”你如何来理解霍金回答的这一段话。学生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了霍金这位非凡的科学家身上的人格魅力,我们被他那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所深深折服。学到这里,我们再看题目,你能体会作者为什么要以“轮椅上的霍金”为题吗?(生自由回答)

  三、 拓展延伸,总结深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身残志坚的伟大科学家霍金,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感动着每一位同学。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像霍金一样的人,也许他们赫赫有名,也许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对命运的不屈服,他们勇于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疾,但他们的精神灵魂没有残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努力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这样的吗?

  (可以说,张海迪,桑兰,或者身边的普通残疾人)

  让我们从这些人身上汲取他们那种勇敢顽强的精神,我相信,学习、生活上的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

  作业:1、抄写霍金的一段话: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2、了解身边像霍金这样的人物,搜集具体事迹。

  板书设计:

  9、轮椅上的霍金

  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非凡的科学家

  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说课稿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2、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二、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使幼儿知道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

  三、难点:

  学习打电话的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手段,让孩子了解手机的部分功能。(解决重点目标)

  1、观察比较固定电话与手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知道手机的功能之一:打电话。了解手机的特性:小巧、携带方便,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它。

  2、比较照相机与手机,了解手机的功能之二:拍照片。(出示平时用手机给宝宝们拍的照片进行引导。)

  3、了解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打游戏、听音乐)

  师:科学家可聪明了,他们发明的手机本领越来越大,除了可以打电话、拍照以外,你还知道手机有什么本领吗?(如听音乐,可现场演示)引导幼儿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二、运用手机的最大功能学习打电话:(解决难点目标)

  师:宝宝现在想不想爸爸妈妈,可是,我们在幼儿园,爸爸妈妈在上班,怎么办呢?(教师在这里要注重情感的引导)

  教师有选择性地提供一组号码的小圆点,让孩子数数小圆点的数量,数对了,电话就通了,并让孩子真实地与家长进行对话。

  教师在小结时要提醒幼儿不能随便打电话。

  三、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去关注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摄像、闹钟、上网等功能),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我对这个活动设计的思考:

  1、能从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中选材。我们对孩子的教学既要来自于生活,又能回归生活,为生活所服务,我所选择的“手机”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孩子在家中经常接触父母的手机,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陌生是因为手机中有许多功能是孩子不熟悉的,因为父母怕孩子弄坏自己的手机而不让他们玩,所以这里就有许多教师可以挖掘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感受科技成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注重各领域的结合。在第二环节中我设计了打电话,通过打电话游戏,让孩子初步感知点与数的对应,通过真实地打电话学习打电话的方法,在这里,既注重了各领域间的整合,又培养了孩子的口语能力。

  3、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除了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外,还有其情感因素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打电话、发短信,向朋友或家人表示问候,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在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组的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所在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选择了哪些材料,而且从中学习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一是留心周围的事物,做个有心人;二是认真观察,多看、多听、多问;三是勤于动笔。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渗透训练重点尤为重要。通过这一训练项目为后面学习读写例话作一铺垫。教学时先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写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积累材料的基本方法(本课时主要是留心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以此指导学生的作文。

  说学情:

  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优点是阅读面较广,接触到的中外名家名篇挺多的,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挺强的。

  本课就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个性化阅读为指导,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意思。

  2、在体会聋哑青年品质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4、通过对课文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主线:

  以自主研读,主动探索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 感悟生字

  出示课文中的几个重要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让学生个别读、轮读,再是集体读,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充分的认识,接着让学生自己理解能理解的词语,通过查询工具书、找近义词、造句等方法,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开门见山,设疑解难。

  读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再总结概括出两个最主要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我创设了一个生活常景,从俗语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读书,整体感知,互相交流。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并且通过再读书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相互合作学习,尝试解答。课堂上也应有生生互学的场面。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由小组代表写在卡片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排序。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样的设计也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克服课堂上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

  三、抓问题共性,自主感悟。

  在学生讨论问题,解决容易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发现问题,并结学生不理解的共性问题加以罗列: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教师精心引导罗列课文的共性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价值。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这是小学阅读的心理规律。阅读教学应顺应这一规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引导学生读、思、议。学生再次读书讨论,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及时对共性的、重点的、难点的词、句点拨精讲:如体会青年的特别时,抓住文中的“忘我”“融为一体”逐层深入,在这其中穿插想象说话练习: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金鱼画时,人们会怎么赞叹?又会在议论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想像中感受年青人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学生体会词句内涵的同时,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中间不失时机地穿插朗读指导,在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也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的积淀。]

  4.理清关系,升华情感。

  在体会“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基础上,再出示最后一段,以一个“先”字为切入点,来理清两者的关系,此时在水到渠成之感。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再给学生充分发表独到见解的`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老师小结:聋哑青年因为爱鱼,才会细致地观察鱼,鱼儿游到心中后才令鱼儿游到了纸上。那文章中的作者又是用了什么方法使我们的眼前呈现了那栩栩如生如生的画面的?引领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回顾全文,细细品味文章。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首先应该反思的就是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把“厂徽”的“徽”字写成了“辉”字,还是学生帮我指出来的,我想这是作为教师最不该犯的错误了吧?这就说明我在备课上还不是很细致。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一点。

  在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

  首先理解“举止特别”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举止特别”。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但总的感觉,今天我在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时,没有让学生细细地品位,只是浮于表面,单纯地为了读而读,为了理解而理解。这是我值得反思的第二点。

  另外,我对学生没有及时进行表扬,即使表扬了也是几句“很好!不错!很棒”之类的话,语言非常的匮乏,这跟自己平时的积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自己看的少,听的少,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知该怎样去表扬他们。这是值得我反思的第三点。

  今后应该多注重语文教学读的理念,激发学生读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再给予点拨,以培养学生读完课文后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

说课稿 篇9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情朗读、锤炼语感,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一开始,我之所以会选择这篇课文来上,是因为去年吴丽萍老师已经上过这课,并且十分精彩,我想学习已经磨得很成熟的教案,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一篇教案,两位不同的老师,上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我没能学到吴老师的精髓,自叹不如,深感惭愧。于是,我又根据顾治民老师提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又请教了吴小芳老师、黄教导、俞校长,在她们的精心指导下,完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现就简单讲述一下本堂课上的几个教学意图:

  一、倾听鸟语,朗读中感受鸟语带来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鸟语带来的乐趣,个别读、集体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学习燕子的呢喃软语时,指导学生带着节奏读,体会其中的乐趣;和布谷鸟对话,“你做什么?种田织布。你喜欢什么?勤劳刻苦”分角色的朗读,加上布谷鸟的叫声读,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体会作者与布谷鸟那无拘无束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交谈”中的押韵这一知识点。之后,我又变换布谷鸟回答的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正是根据布谷鸟的特点来想象它的鸟语的`。教学“我与喜鹊之间的交谈”一部分,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适时引发学生想象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仿照前面布谷鸟的对话形式,让学生说说,想象补充,引导孩子在完成对话时也能关注到“押韵”。通过有趣的一问一答,此时学生内心表现的是的愉悦、欢快。此刻他们仿佛也是一群无拘无束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欢叫,在枝头呼朋引伴……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读懂了文本,深切感受了这种乐趣,仿佛走进了鸟语的世界。

  二、解析句式,语言训练中感悟鸟语给人的启示

  倾听着鸟儿们的丰富的语言,悟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句子的特点,前面都是写鸟儿的特点,后面都写了这个特点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并通过多种读和完成填空的方式试着记住这个句子。接着,我又设计梯度式的说话训练,先从课文中的布谷鸟、喜鹊入手,然后拓展到课外的鸟儿。为了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我又给出同学们熟悉的乌鸦、小鹰、啄木鸟等,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鸟语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又给予我深刻的启示,我与鸟儿建立起异常深厚的感情,最后由衷地发出了一声感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学生的感悟在一次次语言训练中得以提升,身心得以陶冶。再读“鸟儿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学生的情感已经达高潮。

  三、解读文本,隐写法指导于课文学习中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提问:“从这里看作者爱鸟是分哪两个方面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之后,我又总结:“题为文眼,根据课题我们就可以确定文章主要内容。”简单的一个小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围绕题目的中心词,这样就不会偏题。

  课文要让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体会什么叫好朋友,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听爷爷讲公冶长的故事时我内心多么渴望,和布谷鸟对话时那么无拘无束,对喜鹊那充满希望与安慰的喳喳声那么期盼,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给予你启示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催你上进的动力吗?基于这样的解读,在教学完布谷鸟与燕子的部分,我提问:“这两部分都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再总结:这两部分都写了与鸟儿交流的快意,从鸟语中得到的收获,还加入了有趣的鸟叫声,为课后作业小练笔做好铺垫。

  在教学第七小节时,我抛出问题:“上文作者写了和布谷鸟对话,听喜鹊报喜,这里又写了画眉、黄莺、百灵这五种鸟,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聪明的孩子们一眼就发现了详略不同的特点。但我并没有停留至此,而是进一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挑选布谷鸟、喜鹊进行具体描写呢?”,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的事例能称得上为典型,我们该如何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有详有略。

  不断地试上是一个磨砺的过程,感谢所有帮助我成长的老师,同时也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问题。也请各位在座的师长们能多提宝贵意见。当然,在今后的日子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春夜喜雨》是首五言律诗。本单元共有八首关于春的古诗,对于它们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达到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本诗写于公元761年春,杜甫这时在成都定居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旱灾,经历了旱灾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欧歌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诗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美

  3、再次朗读古诗,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4、学习本诗的写法美 全诗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说教学安排:

  一课时

  说学情:

  本班学生虽已学会理解诗意的方法,但在运用上还不是很熟练。

  说教法:

  我采用预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再指导,再总结。

  说教学流程:

  1、根据题目确定朗读基调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把握朗读节奏,找出韵脚,明确押什么韵,然后朗读体会古诗和谐的韵律美。

  3、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在此基础上再次朗读古诗,读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4、品味古诗语言的凝练美,着重抓住“知、潜、重”三个字来体会。

  5、学习本诗的写法

  6、教师小结,指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发挥你的丰富合理的想象力,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一幅画面。此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