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17 15:22: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十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范文十篇

说课稿 篇1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愁绪。学习这首诗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在这之前学生已学生了杜牧的《山行》,对于诗中蕴含的情感已有所接触,因此,学起这首诗也有个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的要求,下面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通过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体会诗人思乡、思念亲人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情感。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在这些目标中,要求人人都能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情感、朗读和背诵此诗;但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意境的欣赏等,要求则高一些,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所发展。

  我针对此课的教材与目标,是如此设计《枫桥夜泊》的古诗教学的: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读题解题

  1、事先安排了学生查找有关诗人及该诗的一些资料,因此,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有关情况,为学习该诗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老师简介诗人张继(唐朝诗人,其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枫桥夜泊》较有名)。

  3、学生读题,尝试理解题意。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掌握什么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滂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前疏后密,前两句“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写了一件事情:卧闻寒山寺半的钟声。密处意象迭出,可以主画,疏处点石成金,意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扶放”结合的学习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学生学习第一、二句,通过师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所见到的景象,通过观察课文插图结合理解“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这几个词的意思。

  老师要讲解“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理解要调整词序并适当地进行补充,使其变得通顺,大意为:(看到这一切)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我)心里很忧愁,很难睡得着。

  老师指导学生串讲前两句诗意。

  老师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讲句意,便可理解诗句。”

  如此“扶着”学生进行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习。”

  2、“放手”学生自学三、四句。

  全诗的三、四句较一、二句,有些难度,所以先自学理解字、词的意思,再试着串讲句意。

  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讨论学习,然后派出代表汇报学习的'结果,老师正好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理解有所偏差的地方,及时予以纠正,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巩固了学习成果。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对诗句意境的欣赏是学生在理解诗意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进行朗读的前提条件,是古诗教学的关键之一,我主要采取了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想象法:

  提出: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情景?(从“霜、江枫”中可以看出是秋季,从“月落、渔火、夜半钟声”可看出是深夜)。

  在这首诗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月落、马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

  老师再提示:如果你一人出门在外,远离故乡多日,有一天夜晚泊船于枫桥边,看到了月亮落下了,满地的白霜……听到了乌鸦的啼叫及寒山寺的钟声,这时,你有何感想?

  这让学生立刻感受到了该诗灰暗而沉郁的色彩,强化了对词义句意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品味到了游子浓浓的愁绪。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全诗的内容,在认识上已有所不同,有了提高。

  四、指导诵读

  古诗音韵和谐优美,节奏鲜明,但如果体会不到该诗的情感,则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

  我这样引导学生:

  提示:1)带着游子出门在外思念故乡、亲人的时候,必中满满的忧伤来读。

  2)读时语调要缓。

  五、迁移训练

  要求:在该诗中选一句你最喜欢的诗句,为它配上一幅你认为最能表达它所描述的内容的画。

  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的智力及技能的训练,旨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同时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说教材: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

  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因而把“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即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

  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生:

  由于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离现实较远。而如今的独生子女已经习惯接受“恩赐”,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多以己为中心,他们对母爱熟视无睹,作为老师的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养成感恩的美德。

  四、说学法: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母爱”话题,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一:参读

  (“论其诗知其人”,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诗的创作背景后,自由诵读。)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二:试读

  1、范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指名读课文,有感情地读喜欢的段落。

  (教师对诗歌的节奏、语调、轻重、快慢、情感等加以引导,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味。)

  (三)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脑子中勾勒大堰河的形象。可投影显示大堰河的人物画像,给学生一点感性认识,再让学生抽象出人物形象。这样整体感知的训练为后面分析作者在人物中饱含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投影显示“你感觉大堰河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三:议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四)合作探究

  1、搜索意象 把握情感

  投影出示问题“关于大堰河,作者最为难忘的是什么?”

  因为诗歌靠意象表达情感,所以只有发挥联想、想象,在反复诵读中方能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从文中筛选信息:手、笑、哭、梦、泪、灰)

  (老师适当点拨,并板书)

  投影出示“这些具体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一环节学生分组活动,合作学习,首先找出具体描写的段落,其次运用联想与想象反复诵读,然后仔细体会,挖掘文学背后、细节深处所蕴含的作者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教师

  巡视检查讨论情况。这个问题及活动的设置,不仅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培养学生一种合作意识,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适当放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维撞击,产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教师总结并板书。

  2、探究修辞 体会作用

  投影出示“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如果说本文重点是“内容上”的探究的话,这个设计就是在本诗“形式上”的探究。如果说重点的设计是“写什么”的问题,那么这个难点就是探讨“怎么写”及“为什么这么写”的问题。对于这个难点我让学生找出诗中运用修辞的诗句并在反复读中体会,在设想“不用”与“使用”的比较中突破。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四:美读

  (饱含讴歌与赞美情感再一次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对比前面的朗读,在读中加深情感的领悟。)

  (五)延伸拓展

  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用情感来撞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找到文章与现实的联系点,抓住这一联系点,让语文回归生活。我设计了“本诗哪些语段让你联想到自己的母亲?讲讲你和母亲的故事。”这个问题是把对大堰河的感情升华为对母亲的感情的过程。这样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课文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讲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情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恩美德,同时也深化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五:比读

  (投影出示孟郊《游子吟》比较两诗的异同,并有感情地朗诵。)

  (六)布置作业。把“你与母亲的故事”整理成一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手

  灰 ↑ 笑

  ↖ ↓ ↗

  ↘ ↙

  人物形象 修辞手法

  思想感情———————————及作用

  ↗ ↑ ↖

  ↙ ↘

  泪 ↓ 哭

  梦

说课稿 篇3

  【关键词】内科学 肝硬化 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xx-3089(20xx)04-0248-01

  本次说课的题目是《肝硬化》,以下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及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依次展开阐述。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次说课所选用的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侯恒主编的全国高职教育卫生部规划供五年一贯制临床医学专业用教材《内科学》。说课内容选自本教材第四篇第十章《肝硬化》。

  本章是在介绍了消化系统疾病总论及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几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本系统常见、重要的疾病,掌握好本课内容将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能有重要意义。

  1.2教材内容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2.学情分析

  2.1学生心理特点

  高职院校生源大多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学习态度有待转变。而且由于之前学习成绩的影响,他们大多数长期处在不被重视的学习环境中,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学习信心。

  2.2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已经学习过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但知识掌握情况欠佳。而在专业课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对本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常用检查方法、治疗措施等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目标分析

  结合上述教材、学情分析,本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的宗旨,将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重点、难点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及治疗。

  3.2教学目标

  3.2.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具备对肝硬化初步诊断治疗能力。

  3.2.2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信念,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4.教法学法

  4.1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医学专业自身学习特点及课堂组织形式的可行性基础上,本课主要运用多媒体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贯穿分组讨论、诱导提问等互动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

  4.2学法指导

  通过教法的渗透转化,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完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学程序

  根据医学专业知识自身特点及学生在学习中已经形成的内科学学习思路,对这次课的程序设计分以下五步:展示病例,导入主题;理论讲授,辅助演示;再现病例,组织分析;角色扮演,探索治疗;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整个过程辅以板书。

  5.1展示病例 导入主题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份典型的肝硬化病例,并且给出医生对此病例的诊断。由此形成学生对本病的初步认识,消除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为学生介绍本病流行病学情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肝硬化作为一种常见病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从而引起在学习态度上的重视。

  5.2理论讲授 辅助演示

  接下来开始教授新课。医学是以实践经验和实验结果为理论基础的科学,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把握必须牢固,这是医学生素质能力的根基。为打牢这个基础,教师按照病因、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的思路为学生逐一介绍,并对重点难点内容着重温故知新,深入浅出的分析。在这看似循规蹈矩的教学程序中,结合丰富的多媒体演示、及时的总结提问始终吸引学生通过感受和思考参与到课堂中,领会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打牢理论根基,在达到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缜密的医学逻辑思维。

  5.3再现病例 组织分析

  在介绍了以上知识后,教师再次展示课堂开始给出的病例,同时提出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

  ①医生为什幺诊断为肝硬化?依据是什幺?

  ②为何没有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或者慢性肝炎?

  ③如需确诊,该患者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这是对前面所讲授知识的综合回顾、运用。以此锻炼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对疾病诊断的能力。

  教师请同学思考讨论后,个别同学作答,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形成最终结论。三题讨论结束后,提出第四个问题:如果你是医生该如何为这位患者治疗?请学生给出治疗方案。

  5.4角色扮演 探索治疗

  探索治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医学专业能力素质的最重要体现。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请学生扮演医生角色,就此病例的治疗展开讨论,讨论开始前教师先交代清楚思路,即可以从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分别展开讨论。

  讨论结束后要求每组给出一份治疗方案,并提供该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最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巡堂参与,通过聆听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十分钟讨论结束后,请每小组一名代表发言,针对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组同学可以赞同,也鼓励提出疑问,调动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思考。对于有创造思维的发言给与充分肯定,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针对不同观点的结论归纳分析,并对提出的最有争议的问题着重解释,最终形成正确的结论。

  5.5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课堂小结旨在将重点、难点内容进一步归纳、强调,并再次结合本课病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6.板书设计

  尽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是传统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本课的板书设计旨在明确体现知识结构,着重突出重、难点,直观形象。

  7.教学评价

  本课是传统教学方式结合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一次尝试,一方面为学生打牢理论知识根基,形成缜密的医学逻辑思维和端正的职业态度,培养对肝硬化的初步诊治能力;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讨论中将理论知识运用,从而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刘蕊的《父亲的谜语》。下面我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父亲的谜语》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围绕亲情这个主题,赞美了人间真情的纯真和美好。《父亲的谜语》是一篇叙事散文,以“猜谜语”为线索,深情回忆了小时候父亲教“我”猜谜语的情景及长大后与父亲的难舍难分,再现了作者童年及长大后与慈爱的父亲间一个个甜蜜快乐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展示了父亲对女儿那细腻、深沉的感情,也抒发了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文章构思精巧,选材巧妙,语言朴实、通俗、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学习本文,在理解文章感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是能唤醒同学们内心或已沉睡许久的内心,并通过学习本文中父亲眼睛的细节描写,来提高同学们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水平。

  2.三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加深同学们对父爱的理解,掌握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能够引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我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在下面单独呈现)确定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本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②欣赏课文独特的选材和精巧的构思。

  过程与方法: 读讲结合,运用设疑赏析文章选材与构思、品评语言文字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深沉的父爱,培养学生回报父母、孝敬老人的美德。

  3.教学重点难点

  在《父亲的谜语》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父亲的眼睛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将父亲对作者深沉、细腻的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所以,本着领会一篇文章,提升一个水平的目标,我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 学习文中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难点:体会文章以谜语贯穿全文,抒写父爱的精巧构思。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的因素,大多数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感情,甚至对父母爱的付出视而不见。另外,也根据同学们在作文过程中出现的共同问题——不能更为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希望可以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为深切的感受到身边浓浓的亲情,并且在写作水平上能有一定的提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实质是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和成功。基于这种理念,我选择了此法。为了能更明显的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设计让学生们仿写来体现这一特点。由开始部分的初步尝试,到学习本课后的加以修改,来巩固所学内容。

  学法:讨论、探究法:

  对父爱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课文,品评、讨论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反思:

  从预设效果来分析,通过课前练笔,以及课后修改这一环节,能够引导帮助同学们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课堂表现来说,不论是课前导入,还是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本,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启发同学们在情感教育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如何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还不能很好的做到收放自如。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最后,诚恳希望各位同事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内容。认识小数是传统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自己找到的带有小数的物品、资料等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体现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

  4、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

  2、 掌握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方法

  3、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的含义及表示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较为抽象,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规律,教学时我创设了帮小朋友读出价格的情景,使学生在充满爱心的情境中直观地认识了小数。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通过对分数的认知引导、类推出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表示分数的方法。教学中多次让学生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地探究知识,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出小数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法各抒己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中心,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一开始我便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三月)对,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你们愿意做小雷锋吗?(愿意)有个小朋友聪聪到百和超市买文具,可他看不懂标签上的价格,大家能不能帮帮他?(能)大家一起帮他读出这些文具的价格是多少好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爱心和自信心走进课堂。然后请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数,跟我们以前学的整数一样吗?那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通过小组同学交流发现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

  2、认识小数点

  通过师生交谈:我们以前学习的分数中间有一条线叫什么?(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小数点让学生经历知识迁移的思考过程,认识了小数点。

  3、教学读法

  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广度。聪明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读出小数,有的学生家长教过或听到过小数怎样读,所以我让学生大胆试一试,然后经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小数的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价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相信儿童的能力,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出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这一部分内容既是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分数的知识,告诉学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数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小数表示为0.1米。然后由学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进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然后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并了解到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又通过学生自己的测量活动、汇报身高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为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感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把练习安排成小动物的跳远比赛成绩,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从而巩固了对小数含义的认识。我又以猜谜语的形式展开练习第二题,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更多关于小数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寄于希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满分为1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用我们今天学的小数给自己打一个合适的分数。

  师:今天,大家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还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数学的奥妙!

  又一次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首尾呼应,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说课稿 篇6

  师:上课

  师: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来,放松下来没关系。我们大家见过面的,一会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对吗?(王林博士曾经在两年前给这个班的孩子上过《我有有情要出租》)

  生:对

  师:我们今天上的题目在这里,一起念一下。

  生:故事中的“狐狸”

  师:平时你们读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或者知道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想一想,告诉我。

  生:狐狸吃葡萄。

  师:狐狸吃葡萄,可以简单讲述一下吗?

  生:狐狸想吃树上的萄葡,但是它摘不到,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师:狐狸吃葡萄的故事。好,谢谢,还有吗?

  生:狐狸和乌鸦

  师:简单的给我们讲一下。

  生:狐狸骗乌鸦张开嘴巴,把他嘴里的肉骗过来吃了。

  师:好像还有一个小朋友提到有一成语是什么?

  生:狐假虎威

  师: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

  生:狡猾

  师:(板书)狡猾

  师:在你们手里面刚刚老师都发了作业纸,小组一起来合作一下,(师在黑板上画示意图)这叫概念圈,划了好多线在上面,你们把你们刚才故事中的关于狐狸的印象写下来。先划一条线,写下关于狐狸的词语,小组一起写下来就可以。如果这个字不会写可以用拼音。

  师:除了狡猾,可以写其它的词语。好,这个应该比较简单。可以吗?

  师:好!最近在课外,老师安排大家读了一本书,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你们喜欢这本书吗?

  生:喜欢

  师:今天听课的老师没有读到这本书,不太清楚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们要不要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罗杰斯、高斯与比恩是你所遇到的最小气最卑鄙的人,狐狸先生每天都偷他们的东西,他们非常的恨狐狸先生,狐狸先生自有对付他们的妙计。

  师:什么样的妙计?他们想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杀死狐狸一家?

  生:一开始用铁锨,后来用挖掘机。最后用一百零八个人的包围圈,把他们围起来。

  师:那他们抓到狐狸一家了吗?

  生:没有

  师:狐狸爸爸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逃脱了三个饲养场主的追捕,其实书也不是特别厚,但是作家写的非常的幽默,让人觉得好笑。最后狐狸爸爸怎样逃脱了追捕了?

  生:狐狸爸爸挖洞,通往三个饲养场主的储藏食物的地方,还有比恩的苹果底窖。

  师:他最后挖洞,挖到了三个饲养场主的储藏食物的地方,因此他们一家都不愁吃不愁穿了,最后还开了一个宴会。

  师:这本书当中的主角是狐狸爸爸,书里面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想问一句,为什么你们觉得狐狸比较“了不起”?

  师:你们读过书了,刚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白纸,我们想用“作家椅”的方式,像一把椅子,在这个坐垫上我写的是“了不起”,椅子要坐,缺了腿以后怎么样?

  生:会掉下来。

  师:你们要从书当中找到的一些句子来说明狐狸爸爸了不起,你样可以用页码标出,我们还可以说狐狸爸爸怎么样?

  生:机智、勇敢、善良、聪明、关爱家人、有责任心、正义、冷静、有信心。

  师:好,很多的词语, 我们从书中找出描写这个词话的句子标出页码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你们不要只写了不起,你们可以写你们自己的。标出页码来。

  师:对,先把椅子画出来,然后从书当中找到可以说出你们的这个词语的页码,把他标出就可以了。

  师:快点的同学,你觉得有其它的形容词也可以找。

  师:好,可以了吗?现在请同学来展示一下。你连的是什么?可以说明段落情节。好,你说。

  生:狐狸很聪明,在第8页。

  师:大家一起翻到第8页

  生:读“……如果有人潜伏在……”

  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页码?

  生:18页,“他跳起来喊道,有办法了,快点,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呢?”

  还有39页,“我刚刚想到一点主意……”

  还有46页,“他们一起……他做的非常仔细,”

  还有59页,“我们一定不要做的太过份了……”

  师:谢谢,我觉得她找的非常的全,还有一些,我们没有时间再念了,这个时候我们填在这里词语是什么?

  板书(聪明)

  生:聪明

  师:刚刚我们填的是什么?

  生:狐狸

  师:那这两个词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

  师:还有其它同学填的什么?

  生:我填的是勇敢,

  师:勇敢,把它的页码也告诉大家,然后读一下。

  生:“如果有人藏在前面的暗处,就会……”

  师:把其它的页码也告诉大家。还有没有跟他们两位都不一样的。

  生:还有80页。

  师:你说的是勇敢。

  生:用心

  师:用心,好,说一下

  生:64页,“狐狸先生回到……”

  师:是他聪明的一个表现。好“用心”。我们还填过一些什么样的词语?你说。

  生:关爱家人。

  师:关爱家人。好,我们读完这本书以后,形容词就非常多了,对不对?

  生:对

  师:比刚才的狡猾就多了很多,这是这本书当中呈现出来的狐狸,老师为什么请大家填这个“作家椅”呢?第一个,你们就填写的时候,等于你们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第二个,我们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把具体的事情、情节写到里面去,语言要像作家一样去思考。比如说你们的姥姥,你们的妈妈关爱家人,你总得有具体的事情,这是我们去读书的时候要用心的一点,我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有不一样的填法。下课后我把作家椅收起来。读完这本书以后你可以把对狐狸的印象的词语添加到这个“概念圈”当中,黑板上没有你也可以自己填,总之,这本书看完之后,你们对狐狸的印象在观念上有没有改变?

  生:有,可怜。

  师:对可怜 ,看到狐狸被追杀的时候。也不光是狡猾。在这本书当中有很多词语都可以形容狐狸。

  师: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不是特别的明白,同学们可以告诉我,我读到其中有一章的时候,就是獾的疑问。獾的疑问当中这一章当中,狐狸偷了农场主的很多东西,獾的疑问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65页,“你一点也不为此感到担心吗?担心……所有这些都是偷窃行为”

  师:好,这是獾的疑问,獾觉得狐狸这是偷盗,我想你们谈一下对狐狸的看法。你们觉得狐狸该不该偷场主的东西。说“该”的举手?说“不该”的?是不是有既该又不该的。好,我们分别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好,觉得应该偷东西的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为什么?

  生:因为那三个饲养场主是最卑鄙、最小气的人。

  师:因为这三个场主是最卑鄙、最小气的,还有没有认为应该偷的?

  生:我觉的应该偷,因为各家族有自家族的习惯。

  师:因为狐狸的习惯就是偷窃。对不对?还有没有觉得应该偷的?

  生:我觉得应该偷,因为他是迫不得已的,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幸福。

  师:应该偷,要不然他的家人会饿死。

  师:那么有没有觉得不该偷的,这样是不对的?

  生:我觉得不该偷,因为偷谁的都是偷。

  师:偷坏人的也是偷,还有没有其它想法的?

  生:我觉得该偷又不该偷,我觉得为了一家人该偷,第一次偷是对的,他连续偷是不对的。

  师:不能总偷。

  生:饿死虽小,失节虽大,因为狐狸开始偷也没问题,他总是偷,所以农场主追杀他。

  师:因为他偷惯了,所以农场主迫不得已追杀他。

  生:我反对刘晨浩的意见,有句话说的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偷一点也是偷呀。

  师:他都不是对的,他还用了背过的句子来说明,你们想不想知道我的答案?他到底该不该偷呢?我没有答案。我有时候觉得他该偷,为了家人。但有时觉得也不该,哪怕偷的三个农场主是坏蛋。我不会给大家一个固定的答案,你们可以留在自己的心中,以后读书读多了的时候这样的答案会越来越清晰,我们读书的时候不一定会有一个答案,但是我们要讨论,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读完了这样一本书,大家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情节,我们讨论了一些问题,我们用“作家椅”的方式,证明你们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狐狸是儿童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形象,原来学过的一些作品如童话、小说,我还找到了一些关于狐狸的图画书,给大家来读一下, 8个小组分读,一会老师还会让大家填一下狐狸的“概念圈”。

  师:随便选,读之前老师先提一下要求:

  1、小组同学一起默读,要照顾读得慢的学。

  2、一边读,一边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狐狸,填写在概念圈里。

  3、小组发表,讲一讲故事的大致内容,并说出自己填写的内容。如果遇到不会的字,我们就跳过去,不用查字典,可以借助图画,只要说一下故事的大致意思,可以边读边填写。

  师:各组读完了以后,要想一想,一个是概念圈里填的什么样的词语,一会给底下的老师讲一下,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为了方便底下的老师了解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们给大家展示出来。

  (课件展示图画书内容)

  师:可以了吗?各组完成了吗?你们这个小组推选一个人,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讲了一个母鸡后面跟着一只狡猾的.狐狸,狐狸想吃掉母鸡,狐狸跟过了池塘跟到了蜂巢,成千上万的蜜峰都来蛰狐狸,最后母鸡按时回家去吃饭。

  师:这本书的名字叫?

  生:《母鸡萝斯去散步》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填的词语是什么?

  生:可怜

  师:可怜的狐狸,他抓不到一只鸡。好,我先把这个词语写上,这个小组已经发表完毕,这个小组汇报一下。

  生:我们读的是《我们和小狐狸》。这本书讲的是光美和小狐狸的故事,小狐狸非常温柔,知道感激我们人类。

  师:你们填的词语是什么?

  生:欢快的,感激的。

  师:欢快的,感激的。还有哪一组要来发表。告诉大家你们读了哪本书?

  生:我们读的是《火焰》,从前火焰不是熊熊燃烧的火而是一只狐狸妈妈,斑点和红毛……不知什么时候森林里传来了奇怪的声音,火焰带着他的宝宝,可是他的宝宝斑点被猎人给抓住了,最后火焰救出了她的孩子。

  师:把那你填写的是什么?

  生:填写的是“勇敢和机智”

  师:勇敢和机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每一组同学的观点一一介绍给大家。这组,你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读的是《咕噜牛》,小老鼠去找吃的,这时候来了一只狐狸,狐狸问他要去哪里呀?……

  师:你觉得这个故事像什么样的故事呀?

  生:狐假虎威

  师:狐假虎威的故事,你填写的是什么?

  生:胆小怕事和贪吃。

  师:来看我们的“概念圈”里有很多的词语,各种书里当中不同的狐狸,我们现在对狐狸的印象深刻了,狡猾不光是狡猾,不光是聪明了。我们读的那本书里那是一个很有爱心的故事。你对狐狸的了解是不是更全面了?

  生:全面了

  师:我小时候读到狐狸,就会想到狐狸那张三角形的脸,我在网上找到一首描写狐狸的小诗,叫《我喜欢你狐狸》,有哪位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来给我们大家读一下。

  生:“你是一只小狐狸,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

  会变得漂亮无比,

  尾巴像红红的火苗,

  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 ,

  你的狡猾是机智,

  你的骗人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

  师: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有没有同感?

  生:有

  师:比如:你的狡猾是机智,你的骗人是有趣,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前,我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身边有没有开始不喜欢的动物和人,由于后来的一些了解,读过一些书呀,想法有所改变,又渐渐的喜欢他了。谁来说一下。

  生:我以前最不喜欢的动物是黄鼠狼,因为黄鼠狼吃鸡,因为我非常喜欢小鸡。我从电视上看到,黄鼠狼不仅吃鸡,还吃老鼠,我喜欢他了。

  师:还有没有其它同学说一下

  生:我以前不喜欢猫,因为它让我身上起了好多小疙瘩。现在小猫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所以我喜欢猫了。

  师:最后有一首诗,对老鼠的一些看法,你们可以自己读一读

  生:《致老鼠 》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

  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

  可是还是那……”

  师:在课后呢,我们可以把它改写成故事,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用诗歌来表现。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白杨》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流程等四方面来简要说说我这节课的预想。

  一、说教学目的

  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品关键词句,初步领悟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向结合来体现白杨特点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白杨的喜爱。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还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

  本文主要讲了在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车窗外闪过的白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通过父亲的介绍,让儿女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同时借白杨赞颂了西部建设者,也表白了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而我主要发掘教材中如何通过对白杨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来体现白杨的特点。本文文笔清新,语言准确,人物描写生动,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将白杨和西部建设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走进西部”为主题来编排教材的,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词自学能力,所以本课字词以学生自学为主,师只是作以简单抽查,针对疆字比较难写作以重点指导。本年段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具有一定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对一些有难度的重点句段还要教师做适时适度的点拨引导。据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品关键词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学生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为学生对对文章表达手法的领悟还一定难度,所以我讲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领悟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来体现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课堂中主要运用谈话法、实践探究法、引导发现法和迁移运用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合作讨论,采取读、思、写同步训练,使学生既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同时也初步领悟到作者是如何来表达的`。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堂新授课,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嘛。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在师生之间架起的沟通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师生的心会更接近。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所以开课,教师便从家乡的环境和森林树木入题,用亲切的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顺利导入新课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引入新课后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通读课文使学生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对生字词的自学一是为本文的后续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学生以后学文的方法步骤。

  第三环节是品读文段,领悟写法。

  课堂中,引导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直接描写看到的白杨的句子。通过品读句子、个性朗读,体会出直接描写中所体现的白杨顽强的特点。再通过对新疆戈壁滩恶劣环境的了解,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生命力顽强,同时明确环境描写对突出事物特点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爸爸所说的话的细细品读,悟出白杨内在的多种可贵品质。文中无论是对白杨生长的环境的描写,还是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特点,都是为凸显白杨特点而服务的。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通过总结,可以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储存信息,巩固记忆。最后总结写法:当我们要描写某个物时,除了用直观的方式来直接描写外,还可以恰当的运用间接描写。在本文中,间接描写是通过环境、人物介绍等方式来呈现,只有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有机的结合,才能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

  第四环节:学以致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通过本节课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实践运用,并加以巩固,实现学生学是为了用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可以说是最简单的教学设计。本课我的板书为两大块,左侧上半部分是白杨的三大特点,下半部分是直接描写,右侧上半部分是环境和介绍,也是间接描写在本文中的呈现方式,右下侧是间接描写。这样的设计既凸显本课教学是从品味关键词句入手,又概括了白杨的主要特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一得是学习文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

  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生成也有许多未知的部分,所以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我的课堂预设做细微的调整,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西安是体育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学习前滚翻接纵叉组合动作。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既严谨又愉快的气氛中感受技巧项目带来的乐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勇敢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是小学生喜爱的`教材之一。其中滚翻、纵叉等内容是发展学生柔韧素质的重点教材,也是技巧项目的基础教材。本课所选教材是前滚翻接纵叉组合动作。其中前滚翻为复习内容,纵叉为新授内容两个动作之间的衔接是本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连贯性、稳定性以及动作协调性,在多次练习中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为以后更进一步技巧教学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1.生理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骨骼硬度较小,关节囊及肌肉的伸展性强,韧带较容易拉长,可塑性强能够完成本次课所选内容。

  2.心理特点:此阶段的学生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兴趣较高,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设计多种而有趣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3.运动技能: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滚翻基础,但是技术还不稳定,容易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在多次练习中增强动作的稳定性。

  四.教学目标:

  ㈠认知目标:学生初步体验纵叉时的肢体感受。

  ㈡技能目标:复习前滚翻,初步学习前滚翻接纵叉组合的技术动作,发展髋部柔韧性。

  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一腿跪垫,一腿前滑,逐渐着垫,逐渐下振。

  教材难点:身正、髋正、脚面绷直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法 3.讲解示范法 4.互助合作法 5.学生展示法

  学法:1.观察法 2.模仿练习法 3.游戏法 4.比赛法

  七.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内容前滚翻接纵叉组合动作是新授课,教学内容对于(水平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此组合动作是由两个独立动作衔接完成。因此在教授动作时,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我将本课分为两步进行教学,先情境导入让学生复习前滚翻成蹲撑,再初步教授学习一腿前滑成纵叉动作。通过若干个人和小组练习达到逐步了解。

  八.场地器材:

  1.平整场地一块

  2.体操垫(根据现场学生而定)

  3.手 绢(根据现场学生而定)

  4.标志垫4张

  5.音响设备1套

  6.黑板1块

  九.运动心律与负荷:

  1.运动心律120-130/分左右

  2.运动密度:40-50%左右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这部分教材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打基础。例题通过分别求大客车和中巴车、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座位这两个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心理上喜欢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然后教材分别以学生自己探索的形式呈现了多种算法,大致有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有序的数数获得相加的和;第二个层面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获得结果;第三个层面是运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口算方法,防止混淆,教材还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比较,借以渗透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思想。“想想做做”第1—3题分三个层次: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把形象的动作计算与抽象的思维计算结合起来理解算法;第2题使学生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体会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同点,进一步掌握算法,巩固算法;第3题应用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是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关键是领悟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原理。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概括算理、形成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和比较能力。

  3、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演示:停车场相继开来大客车、中巴车、和小轿车。分别向小朋友们问好并自我介绍: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设问: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式?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例题,学生从中收集信息,积极主动地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探求新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提问:你们知道45+30=多少?我先让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然后学生自我探索算法,然后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2、再全班汇总算法,交流时边媒体演示边请学生讲解:先将4捆小棒和3捆小棒合

  起来,先算40+30=70,再把7捆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再算70+5=75,最后再请学生

  复述一下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3、整理算法: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后交流:不管十个十个数,还是摆小棒,或者是拨计数器,都是要把30和40相加,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75。

  4、学生练习:36+20 30+56 33+50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这一层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交流45+30各种算法,从动手操作教具,到脱离实物思考,使学生明确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的道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1、谈话:根据刚才的口算,你能很快想出45+3怎样算吗?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交流算法。

  3、教师整理算法,媒体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5和3想加等于8,再40和8合起来是4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8,40+8=48,强调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4、学生练习:65+2 3+56 26+3

  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算的。

  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进行计算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进一步理解了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类推能力。

  第三层,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内交流,再师生共同得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通过两道题计算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发现、比较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原理,突破了难点,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应用算法: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个是基本练习(直接口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第2个练习是游戏——给燕子找窝(学生带头饰,根据卡片上题目的得数找相应得窝)。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第3个练习时应用练习(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个练习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形式多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激励评价:“这节课大家学得很专心,投入,获得了不少的新知识,请小朋友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好吗?”通过学生谈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全课,不仅使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梳理的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说课稿 篇10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课堂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构想。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前后的知识联系

  《牛顿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本节课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之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是单个物体在不同的力学情境下所遵循的规律问题,但是自然界是物质的,不同的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力,不能脱离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而独立存在,讨论时必然要涉及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所遵循的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揭示的恰恰就是这一规律,正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才使得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才得以圆满顺利解决.

  2、本课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相对性。第二部分“牛顿第三定律”,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讲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

  (1)高一学生通过学习之前的力学内容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归纳、具体和抽象的思维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和对问题进行反省的能力,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思维能力的准备。

  (2)高一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为本课题的学习做好了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准备。

  4、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说教法

  从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上: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原理,学生在对力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掌握的基础上,这堂课我设计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是对以上知识的拓展、引申及补充。设计的内容主要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客体发生作用,把这节课的新知识与原来的知识经验想结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根据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掌握知识。如让学生自己参与观察、体验、设计实验、分析总结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总之,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3、在环境的设计上,根据布兰斯福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子。他们主张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我在开始上课时就把学生引入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习与生活接壤,让学生思考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上:

  1、以动为主,以讲为辅。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思考是本课教学的根本,教师的讲解只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

  2、以活动为抓手,以思考为目的。组织活动只是本课教学的途径,教学并不在于简单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是通过活动引起学生的思考,自觉获取知识。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知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4、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大量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决不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而要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本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为了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获取、深化知识,本课布置研究性课题:探究拔河比赛的输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说学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观念的转变。我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初步感知②观察归纳----形成共识③讨论研究----深化认识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演示遥控小汽车的`正常运行及把后轮架空后的情况。针对现象提问:为什么架空小车的后轮它就不能正常运行呢?

  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讲授新课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通过(1)两个穿溜冰鞋的同学A推B、B推A、AB对推

  (2)全体同学为做演示的同学鼓掌致谢

  (3)老师演示“风扇小车”的实验

  三个过程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分析讨论中达成共识。老师适时的总结及练习题的巩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定量地研究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1、 教师结合实例,提出问题: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去探究。老师适当启发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探究什么?如何探究?应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2、老师利用力传感器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总结。

  3、师生共同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以上三个过程,让学生深刻感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4、播放视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感受科学知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励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同时解释一上课预留的问题,做到前呼后应。

  (三)问题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

  由问题引入(设问:作用力,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作用效果能抵消吗?)

  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老师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一对平衡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异同。

  整个过程让学生积极动起来,主动获取知识。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五)课堂检测

  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布置作业

  1、研究性课题

  大人和小孩进行拔河比赛,为什么赢的总是大人呢?小孩如何能赢?

  这样布置目的是为了 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

  2、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评价设计

  我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形式,采用测试、板演、提问、观察等手段。重点评价学生行动的目的性、互动性、主动性以及学生行动的实际效能;学生认知水平,即学生对教学信息的领悟程度,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感受深度,以及学生接受新语言学习项目的敏锐程度;临场机智,对学生在现场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创造性等进行有效评价。评价中我坚持鼓励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既积极鼓励学生,给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可操作化的测量、反馈。

【说课稿】相关文章:

船长说课稿11-15

《白杨》说课稿11-16

说课稿范文11-19

《石榴》说课稿11-19

太阳说课稿11-19

《翠鸟》说课稿11-22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

风筝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