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18 20:22: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锦集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逐渐增强,对身边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乐意亲自动手去探索。玩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沉与浮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我设计了《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本次活动意在用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去挖掘物体在水里的沉浮规律。《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学情分析: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幼儿的想象思维快速发展,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所以活动的内容设计可以更丰富些,不能仅仅局限于玩水的活动,而应适当的加入反映物体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根据知识经验、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一个三维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发现其规律。

  这是从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科学现象感兴趣,让幼儿亲身去观察,从而感受到科学的奇妙。

  (2)、积极思考的能力,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并用语言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这是从幼儿的能力培养角度考虑预设的目标,是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动手探索带来的快乐。

  这是从情感培养角度设定的目标,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感兴趣,愿意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尝试,是他们长大以后在科学世界中进行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动手操作体验各种物体在水里的沉浮并用正确的方式记录和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探索沉与浮的规律。

  (2)、教学难点: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五、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

  (1)、各种操作材料:大水盆、纸、软木塞、木块、橡皮泥、海绵、乒乓球、弹球、棉花、茶叶、贴有标签的分类篮子、矿泉水瓶子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5个人一组一份材料。

  (2)、记录材料:标有“上浮、下沉”标记的记录卡、记录表、记号笔。

  记录表

  六、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提问法:提问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将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2、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3、演示法:对于此活动中使用的记录卡,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卡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七、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

  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

  2、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的特征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3、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4、讨论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1、导入部分:以故事“掉进树洞的皮球”形式导入课题。

  内容:小明在树林里踢皮球,不小心皮球掉到树洞里。树洞很深,小明够不着,他很着急,谁能帮他想想办法?(激发幼儿的思考)老师:为什么往树洞里倒水能把球拿出来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找出其中的原因吧。 分析: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故事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体验。

  (二)、认识活动:2分钟

  出示沉浮标记和记录卡(指导语:你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上浮”、“下沉”的标志,为接下来的记录活动做好准备。

  (三)、操作活动:共18分钟

  环节1:6分钟

  初步认识沉浮规律:不同的材质,有的东西会沉、有的东西会浮。

  (让幼儿自主探索软木塞、木头、弹球、橡皮泥的沉浮)

  内容:(1)实验前: 教师先让幼儿预测这样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在记录表写下。老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四样东西,大家猜猜他们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将你们的想法写在记录表上。沉下去的用沉记号表示,浮上来的用浮记号表示。

  (2)实验时,教师引导幼儿关注“什么样的东西沉,什么样的东西浮”并让幼儿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记录,帮助幼儿总结结论并提醒幼儿将沉与浮的物体分类放在不同的篮子。

  分析:通过猜测可以让幼儿建立一定的观点,为后来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通过实验记录幼儿逐渐发现重的东西沉,轻的东西浮。

  环节2:6分钟

  知道有些东西通过改变其形状可以改变其沉浮状态。

  内容:向幼儿介绍新增的材料,一块比软木塞和木头都轻的橡皮泥,一个乒乓球、同样大小的泥球,一团揉成乒乓球大小的纸。同样让幼儿先猜测所给的物体的沉浮,再进行操作实验记录。

  分析:介绍材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集中注意力,明确老师的提出的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材料的共同性特征“材质相同”让幼儿通过想办法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材质相同的东西,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而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环节3:6分钟

  让幼儿认识有空气的东西会浮,当水把空气赶走后物体会沉。

  内容:此环节为幼儿提供既会沉又会浮的东西,如:海绵、棉花、茶叶,还提供了要它沉就沉浮就浮的东西,如:有盖子的透明小瓶子,开口的乒乓球。

  分析:对先前的沉浮规律有一个新的认识,有空气的物体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以上这3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启发提问的办法。

  (四)、讨论总结活动:3分钟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调酒技术》课程设计。我将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等五个方面来介绍。各位手上的资料打开的第一页便是我的课程设计框架结构。

  (一) 课程定位

  首先进入第一大点:课程定位。

  我校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优秀的酒店技能型人才,我们与洲际,家园国际,石化酒店等行业一直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随着鸡尾酒文化的兴起,酒店对学生在大堂吧、酒吧、咖啡厅的调酒服务技能和中西餐的酒水服务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校在学生已有的中餐、西餐服务、客房服务,礼仪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咖啡、茶艺、调酒技术等课程,以辅助和完善学生在酒店的服务技能。调酒技术是一门以酒水知识为基础,学习鸡尾酒英式和花式调制,是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该课程有利于培养全方面的高星级酒店技能人才,并为学生自主创业或者升入高职大专院校夯实基础。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酒水的基础知识 、30种鸡尾酒的配方 、酒吧日常服务英语 、 酒吧经营与管理 等。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调酒技术的学习;英式和花式调制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整个教学中,我将始终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树立自信心,从而爱上调酒师这个职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第三大点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调酒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课程体系、以及重难点两个部分。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调酒技术的行业分析和初级调酒师考证需求,我们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调制技能和综合运用。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包括软饮料等九个方面,调制技能主要有英式和花式两方面,最后综合运用是指这三方面。其中,基础知识是调制技能的基础,而这两者又共同构成了综合运用的基础,三者的关系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关系。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四个模块下又有具体的任务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先让学生建立微博微信,以辅助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大家所见。我们将主要的学时安排在英式调酒流程和四种基本方法,完成吧台日常工作,会调制30种以上鸡尾酒及对客服务。在这一任务中,我们增加了凿冰技能,时下流行的中国风鸡尾酒以及鼓励学生自创鸡尾酒。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课程重难点的设立。

  课程的重难点:我的重难点设立依据是:调酒技术是为了培养熟悉酒水知识,能独立完成中西餐酒水服务和酒吧调酒师工作的人。 对应的重难点是熟练运用摇和法、搅合法、分层法,电动搅拌法等英式调酒方法调制30种以上鸡尾酒 。另外调酒技术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的年轻化,饮品的更新化 要求要求

  学生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能自创流行鸡尾酒 。

  这是我每学期的课程内容进度安排表。我将理论知识讲解分散到各个技能练习中,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英式调酒部分主要在第一学期,花式技能,鸡尾酒会和吧台对客服务主要集中在第二学期,自创鸡尾酒是一直贯穿整个教学。

  (四)课程设计

  第四个大的板块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本课程的课程设计。

  首先给大家呈现的是设计理念。

  1. 设计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依据“遵循培养目标、服从岗位需要、突出能力培养、注重人文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理论结合实践,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手段

  2、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职业中学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很多都是在酒店工作,严格规范和要求其调酒技能的操作手法和习惯会给其职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

  这些学生正处在17岁左右的年纪,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所以在此时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自学提升恰到好处。

  4、课程资源

  为了达到课程目标,突破重难点,培养信息时代优秀的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

  理人才,我们的课程资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本教材:教材是选自由刘雨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调酒技能》,这本书的理论知识全面、扎实,技能部分较少。

  2、自购书本:因此我们的辅助教材是由徐国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调酒知识与酒吧服务》,由中村健二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第一鸡尾酒》等书籍。这里特别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饮迷》这本杂志,微博上可以免费申请,内容非常专业,如果说上面一些书本都是基础的话,那么饮迷带给我的是调酒的另一个视角和思维方式。

  网络资源:

  接着这本杂志往下说的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教育资源公平的很好体现。这是我随便选的一个《饮迷》做的视频。这是我推荐给学生的比较好的调酒微博。

  行业资源:

  职业教育离不开行业需要。作为对学生的奖励,我们会带学生走进行业观摩学习,我也与很多调酒师保持很好联系。比如,洲际的大堂吧,香格里拉的mooneys’,兰桂坊地段酒吧,利兹卡尔顿的flair酒吧。另外也有一些是培训机构的调酒老师。

  5、教学方法

  根据调酒技术性质特色和时代发展需要,本门课程主要应用了摄像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摄像机辅助教学:

  工具很简单,手机、相机都可以。学生看见自己的影像被放出来,能提高课堂注意力,提升学习的动力。

  情景模拟、理实一体化。

  学校设有专门的调酒室,完全模仿酒吧布局。

  微课教学,翻转课堂:

  这种方式对于调酒技术来说仿佛是量身定做。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

  除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一些比赛外,我们自己也会举办很多比赛和展示,加入学校的招生宣传队。

  信息化互动教学:

  除了微博之外,我们建有专门的微信群 ,学生将学习成果发在上面,进行“线上”沟通交流。

  7、评价方式

  我们按照平时成绩60%和期末成绩40%的比例来给学生打分。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 、作业 、课堂得分 、课下得分 ,这个课下得分主要就是指网上学习得分。期末成绩通常是以技能考核为主,按照评分表严格量化打分.

  6、教学实施

  下面我将为大家简单展示一堂教学课例,说明我是怎样运用以上资源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的。课前发布授课内容,上课时播放微课视频,小组观看讨论,然后练习实作,教师录制实作情况,指点纠正后模拟酒吧环境实作,最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结束后在:线上交流沟通。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内容编排:“语言和宗教”是本章继“人种和人口”之后的又一基础人文地理知识,从日常交流用的语言和精神领域的宗教信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主要语言”部分,讲述了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学生应能结合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这几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此外,学生应通过“阅读”材料,简要说出语言分布范围的变化和与人口迁移有关。

  “世界三大宗教”部分,阐述了三大宗教的源地、起源时间,又给出了典型建筑的图片,学生要根据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分布区域,并根据不同的宗教特色,进行尊重宗教信仰的.教育。

  本节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与后面将要学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联系紧密,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2、说重点、难点、关键:本节重、难点合二为一,即世界主要语言和三大宗教的分布。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需要。关键是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本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语言分布”图,说出六大语种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查找“世界宗教分布”图,说出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完成板书表格的填写。

  (2)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图片资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资料,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地理课教学实际,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书法与读图指导法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法是读图法和填表对比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判别能力。

  教具准备采用投影仪、挂图等,以辅助教学。

  三、说程序

  1、情感交流,并用英语宣布上课,从而过渡到“语言”相关知识的学习。(约用2分钟)

  2、教学过程和方法:师通过板书画表引领学生学习,并展开分组合作方式学习。(约25分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约5分钟)每讲完一个环节后,适时出示相关练习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讨论怎样让汉语分布到全世界这一环节,将情感教育推到高潮。

  4、总结(约2分钟):采取学生整理笔记方式进行总结,并提问本文讲了哪两个方面的知识,师根据生答板书课题--语言和宗教。

  5、知识运用:采用问答式进行。(约10分钟)

  6、课外作业:搜集宗教风俗的相关材料,同学间相互交流,进行合作。(约1分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三部分:

  一部分设计语言方面的表格,二部分设计宗教方面的表格,三部分是通过学生总结,师板书课题--语言和宗教。

  这样做使教与学条理清晰,对比明显,有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整理和记忆。

  五、附板书 略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九课的第二节内容。从与上一节课的联系来看,上一节《民族精神耀中华》主要从理论上来分析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内涵以及作用,属于学生感性认识,本节主要讲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上一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是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从逻辑关系上看,上一节主要讲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本节主要讲“怎么样”,是从感性认识到行为落实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家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青少年个人如何为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做贡献?

  3、了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根本任务、作用意义等;

  (二)能力目标:

  分清国家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不同方面的作用;掌握青少年个人的措施和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青少年必须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以实际行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的确立依据:

  之所以确立这样的三个教学目标,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统一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放在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人物来完成。所以,在设计这三个教学目标时,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国家和青少年个人分别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分清对待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或原则。

  二、说教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探究提升等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讲授重点内容辅助。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下面结合具体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1、歌曲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霍元甲》导入新课。

  2、自主预习。学生在通读教材内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导学问题中的题目,并用笔在课本上画出来。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3、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释疑解惑。

  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探究课本知识的运用要点,教师点拨易错知识。

  4、归纳梳理、明理践行

  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从而达到拓展提升的目的。

  5、达标检测

  教师运用归纳法,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强化巩固。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演)课文,以读(演)来体会人物,把握情节的发展。

  3、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夏洛克这个人物,体会莎翁是怎样表现这个人物的。

  4、训练学生把握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及高潮,进而了解话剧的戏剧冲突。

  【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戏剧文学和电影文学。首先,让我们走进在世界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的喜剧世界,来领略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领略话剧艺术的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学习莎士比亚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简要概括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后引出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解题】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人胜的喜剧。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第十二夜》《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等;诗歌作品:十四行诗150多首。

  【研习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充分体会人物性格,感受戏剧冲突。

  (解说:让学生充分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接下来的欣赏品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公爵的规劝,夏洛克理直气壮,对基督徒们进行了深刻、淋漓尽致的批判与揭露。“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

  【欣赏品味】

  这篇课文是《威尼斯商人》的高潮部分,所有的戏剧冲突都最后集中在这场戏里。故事充满悬念,十分紧张,丝丝人扣,令人欲罢不能。莎翁的语言诙谐、优美,富有感染力,富有音乐美;行文娴熟,紧张中含有轻松,轻松中暗藏杀机。

  这场戏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冲突。开端便剑拔弩张。公爵试图规劝夏洛克这个“心如铁石”、“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放弃这一种处罚”。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我喜欢这样”、“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总结】

  在欣赏品味中注重分析冲突的形成、发展、高潮和解决。在话剧中,故事的发展就是靠戏剧冲突的发展来完成的,人物性格也是在冲突中完成的。

  【《威尼斯商人》点评】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里不妨套用一下:平庸的课是相似的,好课各的各的精彩。

  楼老师,是我们的老前辈,教学经验丰富,因此,在教学时给我的总印象:设计的几个教学板块井然有序,师生互动,教风学风扎扎实实,没有搞花里胡哨。要说他这堂课的亮点和精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戏剧特点教学。“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本课所选的是“庭审”一场,它的主要特点是戏剧冲突尖锐,气势扣人心弦,语言更是精妙经典,可以说沙翁的这场戏把话剧的特点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中:,单元的目标明确指出:学习时,要注意课文是怎样在戏剧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的,又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设计体现了单元目标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也把握的准。

  2、充分的教学预设。整堂课中教学过程清晰,读(整体感知)赏(自主探究)悟(个性体验)三个板块的预设很合理,操作过程也很自然,与学生学习常态保持一致,从整体感知到自主探究,再到个性体验,有层次感。

  3、语文是一门最富感情的学科,语文教师应该是感情丰富之人,语文课堂则应该是情深深趣浓浓的快乐时空。我们的楼老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善于创设情境,煽动学生情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学习全过程。

  4、重视朗读。课堂上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故事,更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现代的语文教学提倡自主学习,而且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个将外部语言文字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种内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因此,朗读应该是现代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如果说不足之处,楼老师课堂上虽然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也进行了推荐性的范读,重视了朗读,但是,我认为,既然安排了这个环节,那么为了照顾到实效性,读后最好能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评价,由学生自己来评议,他读得怎么样,评后再读。读一读,议一议,评一评,再老师进行指导,学生悟一悟。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老师的架空的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人物的个性的理解融入到朗读和语言学习活动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协调地统一起来。

说课稿 篇6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的: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六.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七.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

  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说课稿 篇7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基础。

  2、教材地位:本节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小数、加深对小数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2)能力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B、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5、教具、学具准备:直尺(10厘米以上)

  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1、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2、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旅程中来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以教导学生学会怎么学习为己任,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

  1、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

  2、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新的故事:有一天,小新跟妈妈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小新跑到熊仔饼的货架上拿熊仔饼,突然,小新叫起来了:“妈妈,妈妈,快来啊!熊仔饼怎么涨价了?”小新妈妈,跑过来一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标价上写着“5.00元/盒”,可是之前买的时候是5元钱一盒。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新妈妈为什么哈哈大笑吗?

  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1)复习: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尺(10厘米以上),比比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引领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距离,说明: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并出示课件)

  (2)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仔细观察思考:

  A、1分米是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

  B、10厘米是1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

  C、100毫米是100个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3)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出示上面三道题的答案,并与同学们共同推导出0.1米=0.10米=0.100米。

  2、观察0.1米、0.10米、0.100米,概括小数的性质

  ①从左往右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②从右往左观察、比较这三个数,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归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④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做一做:比较0.3和0.30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涂色并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问题:

  ◆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

  ◆提问:从图上可以看出0.3是三个,0.30是30个,也是3个,那么0.3和0.30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0.3=0.30

  ◆这里运用了什么规律?

  3、呼应课始,引导学生揭示奥秘:(出示课件,唤起学生的记忆)由于小新妈妈掌握了小数的性质,知道5元=5.00元,所以才会哈哈大笑的。

  提问:那么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呢?(让学生运用知识)

  4、联系生活,再现新知:

  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本书标价:4.50元/本。

  设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提问:4.50元中的“0”可以去掉吗?3.05呢?

  引导学生再次说出小数的性质。

  这时我让学生尝试做题(出示例题,从旁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获取新知):

  (1)把小数化简

  0.70=0.7 105.0900=(105.09)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_ 3=_

  提示: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

  (三)巩固深化,扩展思维

  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2、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达到及时整理思路、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一题

  【设计意图】:这一道题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 0.1米=0.10米=0.100米

  做一做: 0.3=0.3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雪》

  一、说教材

  《雪》是苏教版,九年级(下)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诗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诗。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象中。鲁迅为人们谱写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温暖心声,在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深远的情思。

  (一)教学重点

  1、读懂《雪》的文字,了解写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4、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二、说学法指导

  人们常因鲁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语言而感到深奥难懂,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

  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语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并摘抄、背诵。加强语言积累。

  3、通过小组探究、品味,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以形成个性化的评价。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以诗词、画、导入

  看到“雪”的画面,你会想到哪些诗句,或说一下画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诗人岑参笔下的诗句向我们展现出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展现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壮丽雄浑的图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多么静谧的风景画。鲁迅笔下的“雪”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让我们随着鲁迅激扬的文字去领略雪的水晶世界去体会鲁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了解写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面对凛冽的朔风。漫天飞舞的雪花的`壮美之景。引起了鲁迅美好的回忆和辽远的遐想。此时,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三)融入文本

  1、师范读,学生倾听想象。提问:文中描绘了几幅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感知全文内容

  要求:(1)有感情去读 (2)字词过关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说后出示投影)

  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两段)

  (四)诵读美读

  《雪》是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反复诵读感受其美质,品味。谈一点心得

  5、学生分组、分段去读、去品味、去评析

  如第一段,暖国的雪景图。要读出作者喜爱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之情。

  第4、5、6段,朔方雪的壮美。使作者的生命升腾,应读得高亢、激昂

  (五)学生质疑 研讨

  1、鲁迅对雪情有独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都写了雪地的乐趣。本文又写了“塑雪罗汉”

  场面。体会融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作者从哪几方面细致写南国的雪的(①暖国雨,单调,反衬。雪花灿烂⑵直写雪质颜色⑶雪野中花草来衬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闹,写雪野的生机勃勃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种雪?

  4、综观全文及对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

  5、如何理解结尾句

  学生探讨,老师点拔

  (1)诵读结尾句

  (2)南北雪联结来写的用意,“文如其人”这两种雪使我们想起了哪两种性格?

  (3)学生各抒己见

  (是对雪的赞美,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表白。从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坚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种生命的升腾)

  (六)小结

  本文通过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贯串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体验活动

  1、面对中考:我要像鲁迅那样

  2、谈雪:(可谈雪之美、雪之乐、雪知识、雪幻想)

  (八)作业

  1、收集写雪的诗句,并谈谈最喜欢一诗句

  2、背诵后三段

  四、说课后感:

  1、散文诗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体味诗化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后的背诵有助于学生体会其深刻的内涵。

  2、本文的难点是对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学生品读DD体会感情DD教师点拔DD学生各抒己见的步骤,循循善诱,达到分解、弱化难点的目的。

  3、针对作者写雪,其实也是其自身灵魂的呈现面对中考。应让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难耐的孤独)用拼搏去笑对人生本设计也是育人教书的一种体现吧!

  五、板书: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润美艳 冰冷坚硬

  相互粘结 如粉如沙

  蕴含春温 抗击严寒

  晴日渐释 蓬勃奋飞

  对美的向往与追求 对严寒的抗争

  柔软 坚硬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选修《诸子散文》共安排七个单元,即《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先秦诸子选读不是一般的知识型课程,宗旨是通过向学生讲授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选文,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文化传统的热爱,增强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培养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论语》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这一单元具体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生讲授选文,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涉及材料的思想、表达艺术及语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三是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论语》选读的第三课。这一课我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师生配合,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还有特殊句式的用法,了解每节选文的内容。第二课时重在鉴赏品读。重难点是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

  二、说教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时采用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完成教学任务。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讨论。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内容。学生的学法应在教师的教法引导下进行。教师给学生教法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个目标。

  本节课主要是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联系实际,感悟孔子的生存智慧。这就要求学生要自主讨论,学会讨论,学会联系实际,总结出自己的感想并将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世间的智慧有很多种。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孔子的生存智慧。 (二)组织讨论交流

  问题设计

  1. 结合文章的内容,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 2. 根据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自己的过错呢?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4. 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5. 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全班分成四组,一组又分成四个小组,一组一个问题,用十分钟时间充分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发布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加以点拨补充。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设计的这个板书(板书设计附后),能体现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即“联系实际,品读选文,感悟人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提高自己的品性修养。”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了解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六、说作业与练习

  书面作业

  整理本文所涉及到的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素材,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整理几篇。

  附:板书设计

  为人处事————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错就改 要讲信用与人相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为政做事————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打算 人需要磨砺 懂得惜时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