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23 16:27: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左与右》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第一个内容。本单元主要分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二是度量与线段。教材安排的题1是判断自身躯干上的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左手、右手,左脚、右脚……教材安排的题2是以自我为中心观察左与右的位置,介绍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教材安排的题3是小丁丁和小巧在大街上过马路的情景,以小丁丁和小巧为参照中心,说出向左看到什么,向右看到什么。

  (二)课时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自身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2.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3.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三)课时知识点

  本课的知识点是:1.1说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1.2说出自己的左脚和右脚。1.3说出自己的左耳和右耳。2.1说出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2.2看图区分身体的左与右。3.1小丁丁向左看到什么,包括左前方。3.2小丁丁向右看到什么,包括右前方。3.3说出与小丁丁面对面的小胖向左看到什么。3.4说出与小丁丁面对面的小胖向右看到什么。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对空间方位的表征至少有三种形式: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征,二是自然标志的表征,三是去自我中心的表征。而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左右”的方位,就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的判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

  三、总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的设计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我的左右。通过.小游戏“跟我做”,感知自身的左与右。让学生观察图片,如果我是图片中的人,判断我的左与右,让学生知道要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图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第二层次是我的左边和右边。通过相互介绍,介绍自己的左右邻居“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再让学生改变站的方向,来介绍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使学生明白确定左右的位置要看自己的方向,方向不同的时候,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第三层次是小熊的左右。为了让学生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老师举手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你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确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通过小熊的考问: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再把小熊任意放在学生中间(4个方向)让学生判断小熊左边是谁,小熊右边是谁?接着游戏“排队”请学生来站队,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左与右。

  四、学生活动的设计

  第一层次:我的左右。学生活动有两个:一是游戏“跟我做”,通过伸伸小手小脚,摸摸耳朵肩膀等,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左右。二是观察图片说一说,通过把图片中的人物当作是自己来判断左与右。

  第二层次:我的左边和右边。学生活动有两个:一是根据自己的座位坐向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二是让学生改变方向后说一说“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左与右要看自己的方向,方向不同,所指的左右也不同。

  第三层次:小熊的左右。学生活动有四个:一是让学生判断老师和你们面对面站时,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二是观察小熊,判断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三是把小熊任意放在学生中间(4个方向),让学生说一说“小熊左边是谁,小熊右边是谁。”四是游戏“排队”,请学生来站队“请你站在小熊的左边,请你站在小熊的右边……”通过四个活动,使学生会根据参照中心来确定左右位置。

  五、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创设便于学生操作的情景,如:游戏——跟我做。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根据座位坐向介绍左与右——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把小熊任意放在学生中间(4个方向),让学生说一说“小熊左边是谁,小熊右边是谁。”游戏“排队”,请学生来站队“请你站在小熊的左边,请你站在小熊的右边……”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亲身体验左与右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桌椅排放整齐

  3.一个小熊玩具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说课稿 篇3

  1. 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汉魏晋五言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汉魏晋诗三首》(即《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的思路及基础知识,这节课打算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为一个突破点,上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

  根据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这节课应达到两个教学目标:一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与迁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① 教学重点在于:注重古体诗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进行综合、展示表达中学体验古体诗的情感魅力和艺术趣味;让学生在迁移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中了解个性独特的诗人曹操。

  ②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资料后要尽量多分析,筛选出自己需要的资料,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综合,在上课的时候按照什么思路来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2. 教法:

  通过学生扩展探究、展示表达、迁移阅读和交流提高的活动环节,培养同学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创造性的审美和探究学习的综合素养。

  (1) 依据:在学第二单元的时候,已经试过了自己查找资料介绍名人,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这次可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2) 目的:学习诗歌采用活动课的形式,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3) 选择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

  3. 教学程序:

  (1) 课前探究准备阶段 (分好学习小组,6或7人/组,共8组)

  在古典诗歌单元的教学结束以后,布置以下的探究活动作业:

  ①自选或编辑一段乐曲,进行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

  ②查找资料,制作PPT、Flash等形式的电脑,介绍诗人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

  ③ 查找关于“曹操”的故事,课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业要求学生在一星期内独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选形式)

  此环节设计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发挥同学们的个性优势,扩展课外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独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内展示表达和比较阅读阶段

  步骤一:教师在音乐声中导入

  ①导语设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说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中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中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但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与他们相提并论,这个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声渐稀,教师点明主题:这是一节知识扩展和探究的活动课,需要同学们的积极思考和参与。(这节展示课的目的和意义)

  ③由两位学生主持展开

  步骤二:课内展示(分两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学生组织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学生展示曹操诗作《短歌行》的配乐朗诵(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并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绍曹操和他的诗歌作品。(抽查一到两个组)

  ②教师归纳小结,对同学们的探究活动过程和作品做启发性的点评。

  步骤三:比较阅读

  ①节选《三国演义》中能表现曹操鲜明个性的章节(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点评。老师不作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②播放简短的有关曹操的影视片,加深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③教师总结,并提出思考题作为作业:曹操的文才在历史上素有争议,人们对他是褒贬不一的,你对他又有什么看法,查找相关的资料后写成一篇评论的。

  三步骤设计的目的: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提供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展示、点评的分析和表达过程中,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张扬个性化的语文学习。

  (3) 课后交流提高阶段

  课后交流以针对作品和个人评出以下奖项的活动形式展开:

  最具个性创意奖

  最具配乐完美奖

  最具诗人气质奖

  最具演讲口才奖

说课稿 篇4

  一、导语

  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曾经评价过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请大家猜一猜他是谁?(展示课件1,逐一让学生猜想说的是谁)不错,这位文人就是北宋的大文豪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艺通才,他在诗词文等各方面都开风气之先,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紧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尤其是他的词,打破了传统婉约的靡丽词风,开创了壮丽雄劲的豪放派词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课件2,题目),感受一下他豪放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

  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注意三个问题(展示课件3,目标),一是带着感情去朗诵苏轼的词作,二是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三是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在下面学习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课文

  1、听朗诵。(展示课件4)这首词很短,文字上没有多少障碍,我们直接看词的内容。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请大家认真体会,并注意纠正个别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请大家自己自由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体会其中的感情。

  (学生在读课文时,师板书题目)

  3、齐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尽可能慢下来,要注意抑扬顿挫。

  (二)分析题目

  通过刚才的诵读,我们基本上感知到了苏轼这首词的美。大家看一下这首词的题目,有两个部分组成。

  1、“念奴娇”是什么?(词牌名,只要词牌确定了,每句话的字数也就确定了)

  2、“赤壁怀古”是什么?(题目,告诉读者词的内容)

  3、我们知道中国古代诗词的.题材有很多种,比如送别啊,边塞啊,田园啊,这首词你觉得应该属于什么类型的诗歌?题目中有两个字已经提醒我们了!是怀古诗!它也是一种很典型的诗歌类型,这一类诗词有很多,下面我们会陆续遇见。

  (三)总括怀古诗特点

  这样的诗词,一般是由眼前所见到的景物,引起与之相关的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者胸怀。这样大体我们可以概括为:(展示课件5)观眼前之景、怀历史人事、抒一己之怀。今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不是也大约有这么三个部分组成。

  (四)分析眼前之景

  1、请大家速读上阕,思考一个问题,看是不是写了眼前之景?如果是,请大家找一个短语(用原话就可以)对所见到的景做一个概括。学生读完后请学生回答——江山如画。

  2、既然是“江山如画”,能不能找到比较典型的反应“如画”特点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我们再深挖一下,有没有哪几个词更加凸显了它的画面感?——穿、拍、卷。

  4、欣赏诗词,既要从整体上感知,也要从它细小的环节上去揣摩、玩味,去咬文嚼字。我们看看这几句话好在哪里呢?

  ①把这三句话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②这几句话好在哪里?——从不同的角度诉诸不同感觉,“穿”“惊”“拍”都是比拟,“雪”借喻,“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5、景的特点

  大家看一下,苏轼笔下的景物美不美?能不能在“美”之前再加一个字,能够更好地概括苏轼景物的特点?——壮美!

  6、重读上阕,体会壮美特点

  所以,在上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壮美的如画江山图景!现在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三句话,要读出“穿”“拍”“卷”的气势来!——学生齐读。

  (五)分析历史人事

  1、引出历史人事。上阕写完了眼前之景,看看有没有对历史人事的联想?文中哪个词已经明显地告诉我们联想到历史人物了?——遥想公瑾当年!

  2、上阕中哪一句话把眼前之景和历史人事自然地串联起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一时”是什么时候?——三国。

  说到三国时,你的脑海里都想到了哪些三国人物?——(选择一排,每人说一个三国人物。)

  4、苏轼想到的是谁?——周瑜。

  请找出一个既点出了时代有点出了他名字的短语——三国周郎。

  5、读下阕,找出作者联想到周瑜的哪些事情?用文中的话概括。——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几句话看出周瑜什么样的特点?年轻、英俊潇洒、儒雅风度、指挥若定。

  6、总结填表。

  7、用原文中一个词概括周瑜的特点。(周瑜很雄姿?周瑜很豪杰?周瑜很风流?)

  8、集体读一下,要读出周瑜的风流倜傥,潇洒儒雅,指挥若定。“遥想”轻一点,飘渺一点,“小乔初嫁”轻一点,“羽扇纶巾”儒雅风度,“谈笑间”指挥若定,“灰飞烟灭”有蔑视之感!

  9、三国历史人物众多,苏轼为什么要写周瑜?(从作者的遭遇经历的角度思考)(展示课件——介绍苏轼黄州状况)

  10、对比人物形象。

  周瑜是怎样的形象?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无论哪一个方面自己都是和周瑜相差甚远啊!

  (六)分析一己之怀

  1、集体读“故国神游”至最后。

  2、文中找出一个短语,精炼地概括他的感怀。——人生如梦

  3、哪一个词体现了他的失意?——多情(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对壮志难酬的感叹)

  4、除了失意,还有什么情感?哪里体现出来?——笑,嘲笑,自我解嘲,释怀,表达出旷达乐观的情感。

  (七)回顾总结苏词——豪放词的词风。

  景是壮美之景,人是风流之人,情是旷达之情,苏词把写景、咏史、抒情完美地融合在一首词之中!总的来说,苏轼的词气象阔大,境界雄浑,豪情壮志,奔放驰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情旷达而不哀伤。这就是苏词。

  (八)我们一起朗诵一下课文,最后体会一下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现代作家黄飞写的一篇小小说。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告诉人们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篇文章立意新奇,它打破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常规立意,把主题放在歌颂人间的至亲至爱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间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给人新鲜独特之感。另外,它结构严谨,妙用对比手法。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通过送奶糖、吃奶糖、埋奶糖、化奶糖,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通过多处对比手法的妙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性格的写法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能力

  c、培养学生善于挖掘材料、巧于立意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我家庭、爱我社会的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以反映当代生活现实为题材的作品。许多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等已经接触过一些类似的生活画面。很多人已经形成了共识:“离异的孩子渴望得到爱",”“离异的孩子不幸”“后妈可怕”。对生活是美好的认识不够,在生活中充满爱,即使是离异的孩子同样可以得到人类的关爱.

  四、教法指导分析:

  《甜甜的泥土》是一篇具有时代色彩的文章,教师在指导学习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学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时,要充分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全文内容,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形成共感.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探究,解决学生的疑惑.使用激趣法、归纳法、问题导引法、分组讨论法和诵读法,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学法指导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除了自己运用工具书,自学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外,更重要的是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并能积极发问、主动发言、认真进行讨论探究、认识小说的人物性格,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感悟文章立意。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认识过离异的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处境吗?他们是怎样对待生活的,今天我们学习《甜甜的泥土》这一课,让我们感受一位离异孩子的人生观。(说明:悬念能激起人的好奇心,使人产生求知欲望,凝聚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查工具书,自学生字知识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防止学生的依赖性思想又能发挥工具书 的作用,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

  (说明:这是教学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让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困难,便于在交流中增加注意力度,变学习为主动探究,自发学习。)

  〈3〉、互动交流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师生互动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

  〈三〉、探究练习:

  1、 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说明:此设计主要是指导学生运用小说的常识,进一步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加深对文章立意的感悟,同时加深对小说的认识。)

  2、 问题:小说之中的“她”是怎样一个人?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王小亮的至爱亲情?

  3、 问题:王小亮从后妈那里得不到应有的爱?后来他从哪里得到母爱?

  (说明:问题1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悟母女血浓于水的亲情,问题2设计为了让学生感悟文章的立意,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 总结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

说课稿 篇6

  在两个月的工作时间里,参加了一次县优质课评比,我把它当作一次公开课。本次优质课评比,我选择《落日的幻觉》。教授这篇课文,开启了我第一次对说明文教学的思考,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反思:

  语文素养和考试,在纠结中前行?

  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唐老师一直跟我谈这个问题,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但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感受却很不一样。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求取两者的平衡。慢慢地,我认识到:1.这两者是不矛盾的,更不应该分开来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是既能给学生好的成绩,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2.教师在面对这个问题,之所以会那么纠结,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的建设的不够完善有关。当我认清这两个问题后,内心的纠结也就慢慢淡去了。这是工作半个学期,一直萦绕我心中的一个主题。有了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和大方向的把握,才有了下面种种。

  说明文教学学生需要学什么?我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想法:

  说明文作为一种以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文体的教学价值。这点希望学生关注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区别,关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之于第1点的思考,于是有了“说明文是怎样进行说明的”这个具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就有了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赏析等教学内容。

  说明文行文思路的严谨,具体表现为说明文的顺序。

  说明文的目的:将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说明白,以便人们读懂了解,普及科技知识。

  稍许权衡了以上几点内容之后,我觉得《落日的幻觉》可能适合在说明顺序和说明目的这一角度上选择教学内容。于是,试图以这篇文章作为“写作内容选择和写作顺序安排与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有关”的例文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的过程,关注什么?我的基本想法:

  1.清楚明确地表现教学目标:我要教什么?“教学内容有了”和将“教学内容表述为教学目标”是再一次对自己要教什么进行梳理的过程,是对教师思维的又一次挑战。这次设计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几经纠结,但力求在目标中表达清楚我的教学内容。

  2.简明而多层次地呈现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设置务求简明(一是环节要少,二是每个环节的教学目的要明确),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三个板块:板块一:检测预习;版块二:研习课文,学习新知;板块三:巩固与运用。三个板块在顺序的排列上也符合学生的接受新知识的规律,也较为合理。

  3.明确而有效的作业更进。因为时间仓促,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需要教师重新设计,因此并未在课堂呈现。

  教学实践过程,我缺少什么?

  我的反思:

  1.核心问题:怎么接好学生抛过来的“球”?所谓“球”,是学生对教师“抛”出去的问题的'回应。也许是因为新老师,我很早就发现自己在接学生“球”的时候,“平均”水平不够,时好时坏(放松时,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敏锐,可以较好接“球”),综合实力不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很精彩,我没有预料到学生这么快就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因此有些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接“球”。当然,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不是很到位,我也没有意识到,从而错过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契机。总体感觉:优秀的学生,不够优秀的老师。

  2.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在执教时,缺少“第三只眼睛”看课堂的能力,对于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的学习节奏,教师都缺少一种课堂的敏锐感。例如,因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这堂课不够完整。当然,我不是一味地追求课的完整性,只是这堂课是可以通过努力调整成完整的。

  以上两点虽然都与教学经验相关,但不应该成为我逃避的借口。

  前辈的建议: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否可以选择更实际的内容?比如,说明文的语言赏析。

  2.新授知识之前,是否能够让学生多花一点时间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可利用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3.在导学案的语言上要简练。

  如何改进我的短板?思考了两点:

  教学实录片段分析。可以给自己的课堂录音,课后选取交流的高潮片段做出实录并分析,若能每周一次,进步肯定大!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课。指导教师在听完课后能够坦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的指导,我要客观分析,虚心接受。

  曾经在面试天然写作新教师的时候,问过所有老师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当其中一位老师回答我“是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难以言喻。反思是一个新教师成长起来最有效的手段,这个成长不仅是在教学上的成长,更多的是他(她)面对这份职业在内心上的获得的一种对自我清醒的认识和自信,甚至,这种认识和自信会慢慢地迁移到他(她)的生活中,影响、改变他的生活。

  优质课的反思结束了,但我对生活和教学的反思将不会停止!

说课稿 篇7

 (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3.完成练习七第1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

  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课根据新课标“目标统领教材,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健康第一”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前滚翻练习为主线,以主体参与为策略,以合作创新为核心,通过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自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精神,整体教学构想,立足于新课标的五大领域,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依据《新课程标准》(水平二)的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了:

  1、前滚翻。

  2、纸团游戏。这个教材虽然不是很有新意,但是好的设计与组织还是可以让这堂课有着不一般的效果,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一些基本的知识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班级凝聚力、荣誉感强,学生守纪乐学,爱好文体活动,这给我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多的生机与便利。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

  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动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方法。身体健康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前滚姿势、身体姿势,力求为以后的发展与提高打下基础。心理健康目标:使学生养成正确面对困难,正确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纸团接力赛,使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本课重点:低头团身紧。

  本课难点:滚翻圆滑。

  四、教学方法运用:

  1、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外,还采用了示范法,以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情感,以及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场地与器材准备:

  在一块篮球场把二十床垫子摆成一个圆圈,中间放一块大垫子以供老师示范用。准备录音机一台,小纸团40个,框子8个。

  六、教学过程:

  1、身心导入阶段:准备活动时利用行进间运动在圆上做热身运动,并用“听数报团”游戏很好地就把学生调到了老师布置的场地。

  2、身心发展阶段:利用一个小实验来引出我们的主教材——前滚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最好的翻滚方式,并通过自制的纸团做练习,帮助学生突破动作重难点——团身紧、翻滚圆直。给予学生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展示平台。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来创造滚翻练习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身心满足阶段:发展学生智力,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勇敢、自信、团结奋进的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小组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4、身心平缓阶段:在欢乐的舞蹈中结束学习,使学生肌体在快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和恢复。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练习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为165次/分左右。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说教材——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本单元的地位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七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就学生群体而言,升入初中,对于城市学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从学习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由这些差异导致的一些适应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融人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教材设计了第一单元,并把单元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开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和两课内容构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由“新学校、新同学”和“创建新集体”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两课内容从引导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教学设计由近及远、层层深人,易于学生接受。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融入新集体;

  (2)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2)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

  (2)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适应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难点为: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

  二、说教法——本单元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方法理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过去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中学生大多虽属乡镇人,但是由于离县城和市区比较近从而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广,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

  鉴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问题教学法等,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有关具体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的介绍将在第四部分的说教学程序中体现。

  三、说学法——本单元学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我在学法指导上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工具书的能力。

  ②课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相互合作交流、相互探究中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品格。

  ③课后,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只有把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编撰大体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逻辑问题来设计和编排,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三W”法,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去思考教材内容和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原则上每框1课时,主题探究活动1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普遍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好。这些为本单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教学处理意见和教学意图

  1、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本单元从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的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有大量的问题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如第一框中“我遇到的新鲜事”“进入新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框中“用三个词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第三框中“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均体现了教材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践行,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乐学,增强育人效果。

  如在讲授“与朋友结伴成长”、“探索世界奥妙”时,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曲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以及播放一段埃及金字塔或宇宙的奥秘的视频,让学生在激情、动感的声像世界里,升华情感,激发求知欲,体会生活、学习的乐趣。

  在讲授“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时,采用故事启迪法:以课本P8南京师大三位院士的故事,启迪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在讲授“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时,通过引用《成功从脱鞋开始》的故事,启发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悟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最终形成自觉行动。

  在讲授“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时,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一开始就提出“怎样创建新集体”、“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问题,让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生成知识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源于对问题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3、重难点突破举例: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四个,在此,仅就其中两个重难点的突破举例进行说明。

  例1,在讲授“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重难点时,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和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结合教材中三位同学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

  ②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感受,进行归纳和分类;

  ③提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初中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怎么才能学好各门功课,做学习的管理者呢?

  ④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学会找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⑤请某些组派1名代表将本组讨论、反思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⑥得出结论,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困惑,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意图:学会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化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主题探究活动教学: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开篇讲授新课时,先就班徽设计作要求,明确设计的宗旨,并作些分工;

  ②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分工、分组设计,可以采用电脑绘图、手绘等多种方式;

  ③课堂展示各小组设计的班徽,并进行评选,推选出全班同学认可的班徽雏形。

  ④在基本雏形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完善,最终制作出本班班徽。

  教学意图:集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集体对人的影响是良性的。对初中生而言,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潢溪中学学生多有才气,因此,把体现班级精神的班徽设计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新集体贡献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辉创造性的平台,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新班级需要怎样的形象和精神,引导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五、说板书设计

  本单元两课教学内容,从课题到框题到目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我在教学中均采取图表方式设计板书,呈现教学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设计板书,能突现教学内容的脉络联系,使要点更加明确,使人一目了然,简洁、美观,体现知识结构。(附上现场板书)

  六、教学反思

  由于这些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胆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

  并且我们这所中学是包含有六年级的所以和本课一开始所说的来到新的学校有所差别,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和课本冲突!讲的下面的小孩子在那偷偷的笑。所以没有做到课本与实际结合。

  七、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10

  《工作表的编辑》一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这一教材第三章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会建立工作簿后,学习怎样对工作表进行编辑修改。是学生继续学习美化工作表、统计分析数据及建立图表的基础,是教材第三章《表格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的重点之一。

  根据教材的地位及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工作表编辑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删除单元格”与“清除单元格内容”的区别。

  2、技能目标:掌握单元格的修改、移动和复制的'方法;掌握插入或删除一个单元格、行或列的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关于本课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并不十分明显,其中“移动和复制单元格”与“插入、删除”两部分内容都可以说是重点,但由于“移动和复制单元格”使用方法与第二章中“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和复制”的使用方法类似,掌握了“移动和复制单元格”,也就意味着复习巩固了“文件的移动和复制”这一知识点,因此我把“移动和复制单元格”作为本课的重点。而“插入、删除”这一部分则作为下节习题课的重点。

  因为“清除单元格内容”和“删除单元格”极容易混淆,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清除单元格内容”和“删除单元格”的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愉快的学习,提高上课效率。教学从复习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和复制入手,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效应,突破“移动和复制单元格”这一重点。

  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于始终。在我校还没有配备投影仪的情况下,采用教学软件广播演示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这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多种操作方法。

【说课稿】相关文章:

《燕子》说课稿10-15

太阳说课稿10-21

《雨花石》说课稿10-23

《春》说课稿10-24

《荷花》说课稿03-03

《鲸》说课稿03-06

《风筝》说课稿03-07

《雷雨》说课稿03-08

散步说课稿11-05

白鹭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