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12-25 12:31:3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汇编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说课稿汇编4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P117——P119页复习、例1、例2、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想一想、做一做及P120页T1-4。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2、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分析等理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里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写好题目的纸条等。这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解方程、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更深入的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热爱自然科学的品质。

  二、教学教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采用了下面几种方法进行教学:讲授法、对比法、分组讨论法。在准备阶段,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可以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此题,从而为今天学习较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在新课阶段,应用讲授法和对比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例1和准备题的内在联系,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从而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同时也能理解掌握本课的难点。在小结阶段,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在练习阶段,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教学步骤

  在教学步骤上,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准备

  教师出示复习题,学生读题后说:“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解答这道题。”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二、新课

  教师出示例1,请学生思考: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想: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X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X千克 5千克7袋 40千克

  解:设原有X千克。

  X-5X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教师:“用方程解答应用题也要检查答案对不对。检验时,要先检查方程是不是符合题意,然后再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对不对。请你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例1的答案对不对。”

  教师出示例2:

  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想: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8.5元 4X0.1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0.1

  4X=8.5-0.1

  4X=8.4

  X=8.44

  X=2.1

  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想?列出方程来。

  教师:从上面的例题可以看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答出来。

  三、小结

  教师:大家分组来总结列出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再写出答案。

  把例1中的前两个条件改写成“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问题改成“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该怎样解?

  四、练习

  1、下面两题,先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

  (1)小明买4支铅笔,每支x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1元。

  —————————————=0.1

  (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X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

  —————————————=7

  2、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就此结束了,还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同行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感受、领悟到见微思著,独立思考、契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2、教学目标

  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本课重点:

  第二自然段: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第七自然段: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本课的三个例子:

  1、洗澡水的漩涡,

  2、紫罗兰的变色,

  3、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所设计的问题:

  l 、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2、你是怎么理解课题这句话的?

  3、文中讲了哪三个故事?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4、“?”和“!”的含义是什么?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以课题导入——学习词语——初步感知课文——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检查词语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课文写了哪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四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反复对比,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科学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引导学生齐读第二和第七自然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四、存在的不足:

  课堂的后半部分,回归课文主题还不够。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1) 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

  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2) 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卡片、格子纸、硬币等工具。

  三、 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出示课件)篮球场和教室两个场地,叫学生来分配人数打扫这两个地方。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分配方案?

  生:我们小组分的人数是打扫篮球场20人,打扫教室10人. 师:说说你们组这样分的原因

  生:因为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

  师:原来是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

  (分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由此引出面积)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

  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三)、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 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

  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指板书)

  (四)、联系生活拓展。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学生直接使用“面积”一词进一步观察、比较和描述,加深了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

  (1)制造认知冲突。

  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长方形面积大

  生:正方形面积大。

  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办法知道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

  (2)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附页2中图5) 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 生1: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长方形共摆了10个5角硬币,而正方形共摆了9个硬币,所以我们认为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小结 :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在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画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3)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1、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2、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会飞的图画》,说课程序如下: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学法。三、教学设计。四、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会飞的图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教材第15课。

  2.教材分析:《会飞的图画》是一篇充满情趣的课文。课文从爸爸给小明的来信引出邮票,再通过妈妈介绍,小明了解到邮票就是“会飞的图画”,最后以小明想象自己画的邮票飞向四面八方结尾。近年来,手机、电脑的普及,让人们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渠道更多,书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被弱化了,被忽视了,以致于许多的学生只听说过邮票,但对邮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作用都不太清楚。教学中我以这个为突破口,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以及邮票画面上所承载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喜欢邮票的情感,激发想象力。

  二、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枯燥的书本学习转向生活实践学习,由单调的分科学习变为学科融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把让学生感受邮票的画面美,了解邮票的作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让学生感悟邮票“会飞”的特点进行难点突破。整个教学设计立足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会飞的图画是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抓住邮票画面美丽和能够帮助寄信这样两个特点,时时处处让学生感受邮票的美丽与神奇;最后鼓励、指导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欢的邮票。在知识层面上,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词汇;在能力层面上,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以及画面上所承载的知识;在情感体验上,培养学生喜欢邮票的情感,鼓励学生搜集邮票,了解邮票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1.以质疑促思考

  2.以形象促感受

  (1)实物介绍,拉近距离

  (2)播放课件,激发情趣

  (3)激情朗读,培养语感

  3.以情境促感悟

  4.以实践促培养

  四、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在教学中,多媒体vcd对教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揭题,展示各式各样的邮票,它用声音、画面营造了一个“立体”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尤其适合在低年级教学中使用。

  2.新课程标准为课堂注入了新活力。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把师生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使课堂成为一个开放的课堂。本节课我抓住学生年龄小,爱提问的特点,精心设计了看vcd、读课文、听介绍、悟感受、画邮票等几个环节,以形象促感受,以情境促感悟,以实践促培养。学生们在这个全新的课堂上,兴趣盎然,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言语畅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将语文教学与智育、德育、美育的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要把多媒体教学资源用“活”,用“巧”,为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推进工作添砖加瓦。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