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06 16:41:2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一章前,很多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程序,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以为只要把问题原封不动的交给计算机,计算机就会解决问题了。计算机之所以能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事先给计算机设定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因此,当我们拿到一个问题后,首先要搞清楚做什么,再设计好一步一步怎么做,也就是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最后选择一种适合的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工作,得到正确结果。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设计算法、编写程序。

  本章中所涉及的题目都不复杂,算法也比较简单。“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这一节中所涉及到的算法和流程图的知识点很多老师都认为内容难、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所以经常把这一节教学内容省略或者放在后面简单的讲讲。这样就造成学生拿到题目后,往往不认真考虑算法,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句上。学习程序设计,如果只知道计算机语言的语法规则不知道解决问题的算法,就不能编出好的程序。于是我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先强调算法设计,让学生们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语言只是工具,算法才是设计的灵魂。只要算法正确,流程图无误,就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编写程序。本节内容难而且枯燥我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多举实践中的例子,多结合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注意寻找、发现身边的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设计出算法。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例子,但是算法仍然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只是开始、只是启蒙,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学生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了解算法和计算机程序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程序执行的基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问题、理解和熟悉用自然语言等清晰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确立算法的概念。

  2、通过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过程,掌握利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知道算法对于问题解决、程序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算法描述,锻炼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分析重、难点

  学习内容:了解什么是算法,掌握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重点: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

  如何用算法描述问题的解决;

  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学习难点:

  1、表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的描述及表示;

  2、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程序结构的表示、关键性条件的确定以及在流程图中的体现。

  二、说教法

  1)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形象地给同学们演示一些算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2)教师只讲解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而在站中每一种程序结构都提供了相应的例子,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说学法

  1)算法是学生们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而且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我想如果让学生单兵作战去理解这些内容的话比较困难。因此我就想能不能利用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在竞争的氛围中团结协作,更好的激起每个同学的智慧火花。于是课前我将全班35人分为7个小组,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和思考。7个小组互相竞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对于他组的成果懂得鉴别和欣赏。通过这种上课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2)由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的题目,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最了解,又要考虑到小组的积分,所以每位同学都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而且分值较高的题目,这样就达到了每位同学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

  引入:渡河方案的确定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描述:

  教师讲解流程图的常用符号及三种程序结构的表示方法,并以“输出两个数中的较小值”为例演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自选两道题,完成流程图。

  分析三道题的流程图。

  算法的择优

  2)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演示动画,展示渡河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动态教学网站,整节课的支撑平台,可以发布任务,上传作业等。

  3)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

说课稿 篇2

  《精彩的马戏》是语文思想品德第四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共六段。第一段写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到第四段以相同的结构写了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第五段简单介绍猴子骑车、马钻火圈、小狗做数学题三个节目。第六段写了马戏团的叔叔阿姨真有办法。它要求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本课的十二个生字,会读两个多音字,理解“喝彩、稳稳当当”等16个词语的意思,初步懂得一段话由几句话组成,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开始培养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体会马戏的精彩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如何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的,并从动物能表演那么精彩的节目是马戏团叔叔阿姨训练的`结果,知道还是人最有办法。我们在感谢动物给人们作了精彩表演的同时,更应该感谢马戏团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让学生:使学生初步懂得人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理解:“圆溜溜、好奇、观众、移动、紧张、哄笑、出色、稳稳当当、喝彩、听从、指挥”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懂得一段课文中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初步培养读懂一段话的能力。

  l一4册教材到了这一课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题目:课文第二段有几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而把读懂课文中描写马戏精彩的句子作为教学重点,则是由课文的内容决定的。课文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述让人感受到马戏的精彩。如果不理解这些句子,就无法知道马戏的精彩,体会不到语言文字是怎样为思想内容服务的,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学生反复地读来体会、感受节目的精彩和小作者的写法。

  本课教学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以情景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全课以“看表演---朗读---找精彩语句----说精彩的体会”为主线,借助CAI课件的三次欣赏,强化感知印象,整体感受课文,图文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点段的教学注意层次性,从导到扶再到放,并在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互议;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品词品句,如“你读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句句子?”“你画了哪个句子,为什么?”等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语句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就会变得枯燥无味,造成学生思维障碍。而根据课文的需要,适时选用相应的电教媒体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语境之中,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文中描写猴子顽皮的样子时,用了“直笑”,而在写黑熊紧张的样子时用了“哄笑”,这两种“笑”能不能调换?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区别“直笑”和“哄笑”这两个词呢?就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学生身临其景,真切地明白了两种笑的不同,加深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4、在复习巩固课文内容时,我以招收节目主持人的形式进行复述,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红领巾电视台近期要开设一个新的电视节目,专门为同学们播放精彩的马戏。听说二(`1)班的同学个个口齿伶俐,大方能干,现特向二班招聘讲解员五名,望大家把握机会,踊跃应聘。”由于此类游戏形式新鲜,有时代感,而当今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普遍较强,因此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的联系自己的亲眼所见说,有的模仿电台主持人说……趣味浓厚,气氛活跃。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让一位小朋友上台,应该多叫几个小朋友上来,增加学生的能力。

  课上下来,也反映出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如课件的切换,有些语句分析的还不够透彻等等,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多提意见,能让自己有所收益、有所进步。

说课稿 篇3

  教材简材: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尝试表演。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深刻含义。

  过程和方法:

  (1)、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理解故事内容。

  (2)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故事中人物的 内心。

  (3)抓住重点词句,读议结合,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其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师)、面具(学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尝试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1、出示卡片:

  ( )信( )疑 ( )摇( )摆 ( )张( )望

  神气( )( ) 狐( )虎( ) 眼珠( )( )

  2、“狐假虎威”的“假”是(借助、利用)的意思,“威”是(威风、威势)的意思。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狐狸和老虎之间发生的故事,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

  4、逐段讲解。

  (2)这一小段主要讲了什么?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分角色读第二部分(2~5自然段)

  (3)集体讨论:“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狐狸在想什么呢?“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那么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板书)

  (4)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朗诵课文。

  (5)上面四小节是讲狡猾的`狐狸用编造的谎言来蒙住老虎。

  (6)引读6至8自然段。

  讨论(分组)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5、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讲述:尽管老虎松开了爪子,但对狐狸的话还是半信半疑,如果狐狸立刻逃命,一定会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狸主动要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从而让老虎对它编造的谎言信以为真,真正地放了它。

  6、引读第8自然段:——看见狐狸( )。再往狐狸身后一看( )。前一句读慢,后一句读快,要读出惊恐万分的语气。(板书)

  7、狐狸带着老虎到森林深处,百兽都吓跑了,读最后一小节。百兽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

  总结:人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说课稿 篇4

  【设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因此,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效率的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地改进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途径,使他们达到能在终身学习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从而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其听说读写领域中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因素,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这些因素,进行系统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的品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呢?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实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积极开发课外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挖掘、利用“书本知识”及“现代网络技术”,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内容也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与我一起去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类。这样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由于学生没有汇编的能力,在网络教材中也想设计一些新颖的东西,所以第一次由学生们邀请计算机老师协助。

  2、问题是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是凝聚、汇集、激活学生知识技能的“触发点”。问题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把握和理解。语文学科的有些课文内容不是学生能直接面对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在本文中,学生在提问阶段便可通过阅读网络教材,在脑海中再现黄山的真实场景,通过网络技术,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足以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

  3、探究问题阶段,我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出一个研究的平台,开展伙伴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场所,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在这个环节中,着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资料阅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展示、发表出来,会受到时空和途径的制约。所以我便在最后创造、运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虚拟一个展示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真正展现了综合化学习的风采,也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第二次创造性的搜集、整理、汇编作品,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教师只给适当的帮助,与第一次截然不同的原因旨在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将资料进行内化积累;将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收集资料,齐制网络教材

  1、收集阶段:

  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去搜集有关黄山的各类资料,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影片、录像。

  2、整理阶段: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儿童参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由学生将所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如:

  分成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3、制作阶段:

  让孩子们自己去邀请计算机老师帮助汇编资料,协助制成网络教材,根据学生分类,把课文内容与黄山的资料进行链接,只需在分类词上(如怪石)轻松一点,就进入集文字、图片、影片于一体的丰富的网页中。

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分析】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意义和比的化简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属于按比例分配的内容,但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名称,目的有两个,一是由于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易把解决问题变成套用方法。二是如果引入,学生易问什么是比例?,这样,在学生刚引入比的概念时,又要去区分比例是什么?而忽视了比的概念,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从多角度思考,用比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学具准备】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探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通过汇报交流确定按两个班的人数比,也就是3:2分配比较合理。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给人数不同的两个班分橘子,怎样分合理,来引入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

  第一层是明确如何按3:2分配。具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第二层是解决如何将具体个数按比例分配。这个层次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3/5=84(个)

  140*2/5=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师生讲评中发现新的解答方法,再着重分析这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这样在解题策略的开放过程中:即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这些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程序,是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过程。正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由于,按比例分配在生活中的运用很广泛,所以在练习的设计上,主要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渗透思想教育,体现应用题的趣味性和德育价值。

  具体的练习设计如下: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3、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4、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课后的练习题是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反馈,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觉、兴奋地投入到加深练习中,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生谈收获,回顾如何用比的意义进行问题的解决。

【说课稿】相关文章:

《燕子》说课稿10-15

太阳说课稿10-21

《雨花石》说课稿10-23

《春》说课稿10-24

《荷花》说课稿03-03

《鲸》说课稿03-06

《风筝》说课稿03-07

《雷雨》说课稿03-08

散步说课稿11-05

白鹭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