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08 16:44: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这节课是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教材通过实际活动、具体推算,说明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得出1公顷的具体观念,再联系实际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接着,教材说明计算大面积的土地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大,然后让学生推想1平方千米土地有多少公顷,进而引出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得出进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会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自学,使学生学会自我探究学习,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了解更多信息的方法,学会网上学习的方式。

  (3)、情感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防沙造林的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A、 掌握公顷、平方米、平方千米这三者之间的进率关系。

  B、 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有所收获。

  (2)、难点:

  使学生建立起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概念,具有空间观念 。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具学具:

  利用Frontpage20xx制作的“土地面积单位”网页站点和相关网站链接。

  二、说教法学法

  1、引路指导法

  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炬,教师应是火种。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主要起到指点引路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进入不同的学习板块。

  2、自我探究法

  让学生利用网页上提供的资料、信息,自我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推导出结论,获得新知。

  3、交流沟通法

  让学生把自己从网上学到的知识互相交流,把收获与体会互相沟通,充分发表不同的见解,展示自己独特的才华,互相帮助,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群体作用,提高交往沟通的能力,共同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浏览学习目标,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网上学习具有目的性。

  (一)、评改日记,导入新课

  这个环节先创设让学生做“小小评改员”的情境,激起学生评改数学日记的兴趣,与语文学科相联系,说明日记的病因是“不够具体”,然后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到底什么叫做面积?面积单位有哪三种?……”引导学生修改日记,同时复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

  最后,让学生回答了日记末尾的.三个问题:“平方米是最大的面积单位吗?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测量我们市、我们省甚至我们国家还用平方米吗?”从而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单位。”

  (二)、浏览自学,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自学新知,并总结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自学“公顷”这部分内容,这张网页上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叙述的内容推出公顷与平方米的进率,填写在方框里,同时设有“智慧老人”进行帮助。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并结合一百米赛跑想象1公顷的大小,接着通过联系身边的例子,确实理解1公顷的大小,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

  2、“世界之最”这个环节,既是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让学生增长了课外知识,了解了两个世界之最,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接着,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障碍:出示了一个以平方米为单位的很大的数,让学生迅速地读出。当学生遇到了困难时,教师引导:原来它表示的是我国领土的面积,即使把它化成公顷仍不好读写,怎么办呢?从而引出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在学生浏览自学“平方千米”时,教师在网页上设计了自学推导出“平方千米与公顷的进率”这样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写出推导过程,这一设计提前渗透了“证明推理”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的进率,他们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4、巩固练习“做一做”采用动态HTML的做法,单击选择答案:单击正确的答案会突出显示,单击错误的,答案将消失。这样,使练习题具有趣味性,学生练得开心、玩得高兴,既巩固了新知、训练了思维,又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三)、练兵闯关,综合练习

  “练兵场”里有三项任务,分别通过敌人三个难易不同的岗哨,可由易到难进入,可自由选择,也可直接向最难的岗哨3挑战。

  其实,练兵场就是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的地方,通过让学生“练兵、闯岗哨”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乐意接受任务、接受挑战,积极地投身到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去。同时,三种难易不同、层层深入题目的设计,也为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即:分层练习)创造了条件,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产生成就感。

  (四)、资源丰富,拓展深化

  资源库里有着丰富的知识信息,供学生浏览拓展视野。如:“你知道吗”介绍了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大开眼界”介绍了许多外国的土地面积单位。还有许多的相关网站,例如:国家测绘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网等网站,让学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例如:测绘知识、土地测量、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土地资源等,受到“环境保护、防沙造林、善待地球、善待自己”的思想教育,并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单靠死板的课本,这点是很难做到的。

  (五)、互相沟通,架起心桥

  “沟通桥”这个板块,我是运用了“讨论组”制作的网页,让学生通过网络就“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公开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和最真的感受,每个同学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发言,真正实现了人机交互、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们交流了知识、思想和情感,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有助于今后的教学。

  (六)、实践园地,布置作业

  这其实是向学生布置作业的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以测量报告的形式整理上交,这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运用。

  四、总结

  这节课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精致的网页与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直到下课仍兴犹未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衔接较为自然,学生收获很多,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但是,由于服务器和下面机器运转速度慢,部分学生的机器未能正常工作,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另外,如能在“公顷”这部分内容中添加一个对比“公顷与平方米进率”的FLASH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效果会更好!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1课《初识Word》,是了解和认识Word20xx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按Word20xx的启动、Word窗口的组成,保存Word文档、退出Word顺序编写的,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四个知识点。

  二、说学生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电脑基本操作的基础,并且已经掌握在 “记事本”中进行文字录入的操作方法。四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如何合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成相关操作,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2)掌握Word的启动与退出、文件的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设计多种活动形式,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学习、了解Word软件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

  4.行为与创新

  借助所学知识,尝试用计算机表达思想。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方法;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2.教学难点

  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及主要功能;Word文件的保存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引导、示范,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设置了名侦探柯南进行成员招募的活动情境,以“小侦探侦察行动”为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我先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名侦探柯南为切入点,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招募启事”,思考、寻找制作的软件,明确本节课侦查的目标——Word。

  在介绍Word软件的环节,我考虑到如果光靠语言讲述,比较死板,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用课件出示了“Word档案卡”,通过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展示Word制作出的各类精彩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Word软件的作用和运用范围,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探究,通过观察发现之前展示的作品图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W,细化了Word图标的特征,为接下来打开Word这个操作任务奠定基础。

  “打开Word”的第一种方法双击图标操作学生完全能自己掌握,为了让他们进一步探究另一种方法,我适时引出柯南的任务,请学生按照要求在“开始”菜单中找到Word并打开。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自学我课前分发的“侦查报告”多种形式自主完成任务,加深了对操作方法的印象,并乐于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从而为自己的小组夺得“侦探徽章”,学习激情相当高涨。

  “Word窗口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设计了阶梯式的教学环节和任务,让学生先从已经学过的“记事本”窗口出发,对比word窗口和它的共同点:标题栏、菜单栏、插入点、编辑区,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既唤起他们的`旧知,又掌握了新知,再出示Word窗口更丰富的组成部分,带着学生一起了解并认识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任务窗格、状态栏,学生掌握了窗口各部分组成名称之后,出示“记忆力大考验”,进一步巩固了Word窗口组成部分的名称。由于Word窗口组成部分较多,要探究各部分的作用难度较大,我将此任务进行了划分,让学生分组侦查窗口组成的作用。学生在“侦查报告”中寻找“秘籍”的帮助,通过小组讨论、对窗口组成部分尝试单击的方式理解相关栏目的作用。最终汇总请小组代表上来介绍探究结果,学生在该行动中既掌握了自己小组探究的内容,又通过同学的介绍掌握了其他组成部分作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化简成学生触手可及的知识。效果较好。

  通过课件中出示菜单栏和常用工具栏两部分的对比,学生能直观理解到工具栏和菜单栏有相同的功能,如保存、打开等,而工具栏也有更快捷完成操作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学生知道了“寻找工具栏”的必要性。学生通过查看“侦查秘籍”和小组合作,成功完成了打开和关闭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的任务。

  成功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我以“柯南想认识各位同学”为契机,请学生尝

  试在Word中输入简单的自我介绍,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在他们输入的过程中,我边巡视边读出已经成功输入的孩子姓名,让他们明显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保存文件和退出word环节,我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意识,请学生在“侦查秘籍”和同学的帮助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他们上来汇报,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以至于在退出文件时有学生找出了三四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是高涨的,黑板上贴满了孩子们通过探索得来的“侦探徽章”;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打开、关闭、保存word的多种方法,也认识了word窗口的组成以及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认识Word窗口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对一些不举手的孩子关注度不够等。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探究任务的有效性,还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第一课时。我的说课分为五个部分。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在品社课的内容体系中地位如图所示。五年级上册的主题就是“我是中国人”。全册分别通过四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祖国,第四单元就是从多民族国家的角度认识祖国。本课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教材78页通过图片中几个学生七嘴八舌的交流来展示我国有哪些民族。通过78页民族分布图和79页的链接来展示民族分布情况。通过78页链接来告诉学生民族人口情况。79页 通过三幅图,提供了三个活动建议: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馆,上网浏览和唱一唱《爱我中华》的歌曲。我推测编写者的意图是,注重儿童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知识,不必 记下所有民族的名称,但要掌握各民族人口和分布情况。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注重拉近学生与少数民族的距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并且注重儿童的情感体 验。

  通过分析教材,我感悟到要想打磨高效课堂,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已有水平。因此将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立足学生已有水平,打磨高效课堂。

  该理论提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已有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打磨高效课堂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首先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已有水平,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达到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

  2、理解课标精神,把握本课方向

  教材的内容相对单薄且缺乏线索,需要教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课标中关于民族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

  所以取舍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加深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看能否增进民族团结,看能否使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尊重的态度,看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意愿。

  说学情:

  情感态度方面:多数学生对少数民族缺乏兴趣,尊重也无从谈起。学生之所以对少数民族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不甚了解。因此,通过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的智慧与风采,完全可以转变学生原有的态度。

  知识方面:每个孩子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 少数民族,并且每人都能说上几种少数民族。曾见过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同胞。部分学生知道傣族泼水节、回族不吃猪肉等节日习俗。总体上讲对少数民族知之甚 少。本课重点并不是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而是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新增的“亮点知识”,用逻辑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个初步系统的认识。

  技能方面:能识读百分数和饼形图,刚刚学会看地图的基本常识,但并不坚实。需要再次强化。

  基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对教材与课标的解读,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同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认同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是本课教学重点。

  对少数民族产生好感和尊重的态度,并有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愿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讲授式为主,探究为辅的支架式教学方式。

  并教给学生认识一个民族的方法:将人口、分布、服饰、饮食、节日习俗等信息综合起来系统地学习。

  为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使用《中华大家庭》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

  接下来叙述本课的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课前活动

  交流已知 调动情绪

  介绍概况 初步了解

  欣赏思考 深入学习

  践行方法 及时巩固

  课前活动:

  1、和家长聊聊少数民族。

  2、在临上课前,让学生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一种少数民族,在课上成为该少数民族同胞。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

  一、 课堂导入交流已知调动情绪

  伴着《爱我中华》歌声,走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情绪,向学生透露主题。

  出示我国版图。用激情澎湃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然后交流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在点评学生发言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进行归类,在无形间教给孩子归类的准则和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接下来开始从人口和分布的角度了解少数民族概况。

  二、 介绍概况 初步感知

  1、人口:这55个民族为什么被称为少数民族呢?

  出示全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对比图表。图表更形象,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图表的能力。

  2、分布和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不多,分布却很广泛。

  在讲分布的时候,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利用刚才抽签结果,问在东北的`民族兄弟请举手。学生就会特别关注,东北有没有自己抽到的民族。分布在这里蒙古族人口最多所以设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样就将分布人口和自治区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更便于记忆。

  最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记住这五个自治区的位置。

  接下来完成《中华大家庭》第五页的“找一找”,检验一下自己记忆成果。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地图,问少数民族的分布除了广泛外,还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还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民族团结对我们祖国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再问怎么做才能增进民族团结呢?

  教师概括,板书学生答案。

  政策平等 尊重

  尊重从了解开始。因为在交往中,无知往往会引发误会。

  比 如我到西藏去旅游,看到一个藏族小孩,找到抽到藏族签的学生。哎呀,太可爱了。(伸手摸一下他的头)坏了,闯祸了!咋了?藏族人的头是不能随便让别人摸 的。只有德高望重的活佛才能摸别人的头,那代表祝福。可见,尊重必须从了解开始,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这样自然过渡到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

  三、 欣赏思考 深入学习

  这一部分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认知了解少数民族,展示少数民族的风采。

  1、首先是人民币,这上面有民族人物头像,有民族特色名胜古迹,还要民族文字,而且还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呢。

  我国将这些印在人民币上,象征着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2、民族饮食。

  美食最能让人产生好感了。问学生少数民族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美食我们该对他们说什么呢?谢谢

  3、文艺。少数民族不仅值得我们感谢还值得我们尊重。名人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公认了不起的人物。了解这些名人的少数民族身份会有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尊重的态度。

  4、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历史人物恐怕要比演艺明星更了不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少数民族参与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有力证据。

  而抗日民族英雄更能引起学生的敬佩。因此,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抗日英雄马本斋。

  5、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接下来,作为奖励通过精美的视频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看完后让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和节日风俗异同。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服饰和节日习俗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与当地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民族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也都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认识一个民族也要综合多个信息来整体认识。通过板书,强化方法的学习。当然最好的强化方法莫过于亲自实践。因此安排了践行方法的环节。

  四、 践行方法 即时巩固

  通过《中华大家庭》教材目录,迅速查找自己扮演的民族并做简单介绍。

  教师点评并总结:让我们一起默默地回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该怎么样了解一个少数民族?让我们在这静静的默想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教材来源:在成人的世界里,邮票是及普通但又很重要的。邮票是小小的方寸之地,但是它所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民俗。它包罗万象、丰富多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电话、Q天、电子邮件等等大大的取代了旧时的信件。作为21世纪的新生代,了解邮票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

  1、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2幼儿欣赏并认识邮票,知道邮票的用途。

  3、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幼儿学会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的排列设计邮票。

  活动难点:设计新颖但又符合标准的.邮票。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邮票,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邮票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设计邮票的环节,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邮票的知识

  五、说教学流程

  1、以认识、欣赏邮票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教师自己发生的一件事引起幼儿的关注,同时用直观的物品——集邮册,引起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途吗?

  2、师生讨论:

  ——你看到邮票是怎样的?

  ——如果你是邮票设计师,你准备设计怎样的邮票图案?

  3、设计邮票。

  (1)注意设计标准邮票的规格和要求。

  (2)将你心里想的邮票图案画给小朋友看。

  4、分享、欣赏、评价作品

  (1)谁愿意将你设计的邮票介绍给大家听听。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称象》。下面我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讨论,解决,延伸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样便可促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升华。

  二、说教材

  《称象》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大象的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过程的介绍以及与大臣称象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曹冲的机智与聪慧。本文内容充满生趣,语言通俗易懂。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只要平时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将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低学段学生思维活跃,模仿性强的特征,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称象说课稿|称象说课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说出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习曹冲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精神。

  掌握称象的过程是对课文理解的关键,所以我将曹冲称象的过程定为重点。

  探究称象方法的原因,低学段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将学习曹冲遇事多观察动脑定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低学段学生好奇心强,爱动手,敢质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所以我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质疑提问法:

  学贵有疑。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2、自学讨论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而小组合作讨论正是其精神实质的体验。在教学中我将合作性学习大量用于“释疑课题问题,讨论官员,曹冲如何去称象”等重要环节。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3、朗读理解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既是重要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我在重要段落,个别字句均采用齐读,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朗读更加准确的把握主体思想。

  4、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应用会更加直观,形象的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通过课件演示及实物操作,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使得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针对教法又制定了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

  2、读中思,读中悟

  3、在分析比较中领悟

  4、口述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针查,检测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以瞬间识字法,对上节课所学生字进行巩固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用谈话启发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三)初读课文,解答质疑

  师范读。感知课文大意。释疑课题采用分组讨论,以此加深理解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通过官员与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明确曹冲的聪慧与敏锐。师生,生生合作讨论,课件,实物演示更加深对曹冲称象过程的理解。并做口头复述。

  (五)扩展延伸

  深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想象,挖掘内在潜能,不断充实进步。

  六、说教学评价,板书设计

  教学中运用生评生,师评生,师引生评的方式在朗读,讨论,操作中进行,评价语言应形象,丰富,指导性强。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又可以提升学生的口语及思维。

  板书设计以官员和曹冲解决称象办法的对比,直观的显现出曹冲的睿智。板书突出重点,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记忆。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苏教版这一类文章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美化自然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重点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说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说教法《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文字优美。学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读。因此教学本课时,我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说学法

  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准备板书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作业

  设计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理清诗歌的脉络。同时引导学生分析1、8小节,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特点,从而拎出“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两个重点词语,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主要分五步来教学(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三-七自然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五)朗读背诵全诗

  (一) 复习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拎出的两个词语,再让他们想像“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两幅画面,从而在学生脑中形成一种对比。

  (二) 学习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写了植树造林美化了自然,改变了生态环境。教学这一部分时,着重以学生自学为主,先引导他们读,在读中感悟,再说说令自己印象深的场景,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场景的体会,来感受植树造林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调换了次序来理解的,主要是想通过3-7小节的学习,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从而顺利引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让学生更深的感受植树造林的好处。教学时,还让学生再次补充植树造林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保护自然,共同美化环境的思想感情。

  (四) 再次学习首尾自然段

  在学生学完了整首诗歌后,让他们再次看开头结尾,从而更好地来理解学生在一开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的含义。

  (五) 朗读背诵全诗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朗读背诵是让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植物的叶》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植物》第五课。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一些树叶,能够辨别分类。

  (2)通过指导观察,让学生学会辨别哪些叶是同一种叶。

  (3)观察树叶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2、科学知识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树对生态的重要意义。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3、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的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所以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区分哪些叶是同一种叶,因此,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师准备:一些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六、说设计流程

  质疑→讨论→比较:观察→描述→总结

  让学生通过上述一些基本的探究活动,能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地观察;同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对叶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比较观察。

  七、说设计理念

  本课是由整体到局部转变的一课,不仅植物有生命特征,连它的叶子也有生命特征。尽管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丰富的,但对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子的生命特征认识不够。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观察叶子:(1)观察捡来的叶子是不是同一种叶,发现叶子的相同结构;(2)观察新鲜的叶与落叶,显示出叶子的生命特征;(3)观察同一枝条上叶子的变化过程,了解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八、说教法、学法

  教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导入绚丽多彩的叶子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通过观察比较树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不同,描述叶的生命特征,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3、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做每个学生的学习伙伴。最后总结出叶的生长变化,层层深入得出结论,同时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做到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学法:

  1、自主学习。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2、耳闻不如一见,直接参与科学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九、说教学设计

  1、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当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利用课余时间,引领他们到校园、公园等大自然中学科学,用科学。没有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同时,告诉同学们收集树叶时,不要随意摘树叶,使他们意识到树木同样具有生命,是人类的朋友。注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一步到位。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记录、讨论等方法。最后得出结论,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比较容易。有几种树叶的统计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种”的概念可能还不十分清晰,还不能抓住“种”的分类标准对树叶进行分类。活动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让他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确定这些树叶是同一种树或不是同一种树的叶子。学生汇报时要注意让他们出示他们所说到的那些树叶,鼓励其他的学生进行质疑。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学习叶的结构时,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3、科学运用教材

  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在设计本课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本节课的教学中,达到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效果。“用教材教”而不是 “教教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上。在观察叶的生命特征时,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来参与,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知道通过观察、记录的方法就能得到一些科学知识。把教学目标定向“引导”“体会”“明白”。教师利用教材,做学生学习行为上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