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1-12 16:42: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语文第十册的26课《郑和远航》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教材简析:

  《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深度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引导学生用怎样方法的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如: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站,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后人的纪念等等,通过筛选、组合,建立了这个专题站,供孩子们浏览。为了增加网站的开放度,我在网站上做了许多超级链接,链接到许多正规的官方网,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满足他们收集着整理信息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

  网站设计

  本网站应用了动易的设计模板,功能强大,交互性强。

  本网站设计了六大板块,分别是:

  1、自主学习。里面提供了电子课文、学案设计、生字生词等内容。特别是超文本的电子课文,把文中的重点词句做了超链接,用视频、声音、图片等形式做了诠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阅读障碍。

  2、郑和轶事。有郑和生平事迹和后人纪念他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更全面翔实地了解郑和,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宝船之谜。多角度地介绍郑和远航的奇遇和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到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和当时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4、远航历险。带学生进入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体会大海的惊涛骇浪,海盗的凶残冷酷,从而体验郑和和他的船队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大无畏品质。

  5、 友好往来。了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以及时间跨度。了解郑和远航为世界文化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6、世界航海。介绍了世界航海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几位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如哥伦布、麦哲伦等,让他们的事迹与郑和相比较,感受郑和的伟大,激发自豪感。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他航海家的资料。

  2、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4、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策略: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采用“复习质疑,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网上浏览法: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

  2、成功激励法:在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利用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于电子课文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准确的读准生字。借助于电子文本的超链接,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除阅读障碍。

  浏览网站的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历险过程、友好往来,初步感受郑和远航的壮举和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准备“怎样看”,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借助于专题站丰富自己的认知。

  [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借助媒体,精读起航

  在这一部分里,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

  在学生交流时,相机播放有关视频,或点击相关图片,感受船队的宏伟壮观,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来自文本的体验。

  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视频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或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渲泄的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

  最后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

  [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一设计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现象与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规模之大、宏伟壮观、威武豪迈”的感悟。]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部分学习引导分为两大步:第一步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第4节“友好交往”或第5节“战胜凶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点击专题站,进行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学,效率将会很低,因此,我得给他们提出自主探究的目标,这个目标出现在网站的自主学习导航里,分别是

  A、友好交往部分重点自学讨论:

  1、从哪些词句你能读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画面(视频),展开丰富的想象,小组内说说,他们怎么交流、说些什么,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3、读到这儿,你对郑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B、战胜凶险部分重点自学研讨:

  1、 用“ ”划出中心句。

  2、你是怎么理解“凶险”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凶险? 网上又有那些故事让你难忘?

  3、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4、 读着课文,想象着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想对郑和说些什么呢?

  第二步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渠道解决的。这一环节用一再现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特别是方法的呈现,教师及时点拨,形成共识。

  第三步回归到课文的朗读,再次指导朗读这两部分,让情感的积淀更浓厚一些。

  [这两部分的学习研讨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必须体现学生能动的主体性,要使得学生能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因为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网页既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也有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材料,而这些材料正可以成为学生获取、建构的素材。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综观这一部分的教学,既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于引导、启发、组织等细微末节,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使得教学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四、围绕主线、感受写法。

  略读第二部分6、7小节

  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7次,为什么作者只详写了第一次,而略写其余六次远航?在表达方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第一次远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详略得当的写法,引领学生在语文中走个来回,让体会“如何写”触及学生心灵。

  [写法的指导,有一阶段成被我们的语文课堂忽略,当我认为,它仍然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旋律之一。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例子就包括教材所具有的语文运用规律的基础性规范性的特点。一篇优秀的范文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让学生通过规范文体的研读,逐步构建自己的写作方法体系。]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总结课文内容从让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与体会,感受郑和的伟大,感受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由衷地自豪。如时间有空余,则让学生全文感情朗读。

  最后,出示作业超市:

  (1)进入专题站,阅读郑和的有关资料、故事,向别人介绍一下郑和。

  (2)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理后出一期以郑和或航海为主题的电子小报 。

  (3)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相互交流。

  [这样设计既有基本题,也有发展题的;有的是必须完成的,有的是选择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品尝“作业”时,就不会厌烦。通过练习,学生可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纵观这一节课的设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调控。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师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贯彻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更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专题网站的有效利用为学生课后语文实践活动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湖》。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1、本节课分四个部分内容,分别是:朗读、书写、思考回答问题以及背诵。

  2、本节课贯穿了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阅读与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

  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3、本节课联系了写景和与抒情,在以后学习语文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情感的关键。

  接下来我要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

  等词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预读与体会情感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

  的求知欲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那我们再看看这篇的重点难点是:

  重点: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难点: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

  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

  知识的成功与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读、写、思考等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以上为我这节课的思路。

说课稿 篇3

  小学社会学科是引导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基础学科。三年级的教学主题着重是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社会。《城市公共交通》一课属公共生活单元,主要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城市公共交通的工具、设施和规则,使学生认识到公共交通在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识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的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作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 生活模拟,“乐中学”

  1、 设置情境,产生兴趣。我在一堂课的开始,就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出示南桥三线的站牌让学生知道我们南桥有很多线路,上海更多,及时出现上海公交线路篇,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上海的车实在太多了。从而让学生自己领悟到上海交通设施的发展重要。

  2、 提供样式,指导行为。我模拟生活中乘车的样式,让一小部分学生先模拟,其他学生观察,辨别,评议,让学生在行动中知道乘车要依次排队,先下后上,不要争先恐后等。

  二、 主动学习,引导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六。”所以,在社会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获取知识。因此我在教学认识站牌时,注重让学生自己去研究71路站牌,知道的懂得的'让学生尽量讲,学生不易理解的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让学生懂得站牌上有车辆行驶依次停靠的各站站名,行车方向,票价,以及车辆头班与末班时间等。又通过玩翻牌游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上海的站牌还有许多,拓展孩子知识面。最后又出现上海线路表,通过看表,让学生产生心的问题,让孩子针对新问题进行新的探究,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等能力。

  通过这课的试教,以及今天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社会课的教学必须面向社会,体现社会性,同时面向全体,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说课稿 篇4

  说教学内容:《卷纸动物》是新课程二年级的内容,通过几种基本的卷纸方法来卷小动物,并能举一反三,卷出更多的动物,进行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已经具备基础的、简单的美术创作能力。同时,思想天真烂漫,敢想敢说敢做,愿想愿说原做,喜爱小动物,乐于和小动物交朋友。

  说教法: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材,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2、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使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和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猫和老鼠》中的汤姆和杰克,认识它们吗?叫一叫它们。(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又非常感兴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卷纸动物猫和老鼠,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引出本课的内容)

  二、探究方法

  1、它们的身体分别是什么形状?学生分析形状:圆环状、漏斗状。

  2、学生试着做做看,请会了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做,小结方法:卷(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看看书本中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是用这种方法卷的?

  4、从这两个形状你还会联想到其它什么小动物?(举一反三,拓展学生的思维)

  5、课件出示各种卷纸公鸡,讨论这些公鸡除了这些方法还用了哪些装饰方法?教师示范

  三、作业

  1、同桌讨论:用什么卷法做什么动物?准备怎样进行装饰?

  2、交流

  3、同桌合作做一只卷纸动物,全班的作品布置成“动物乐园”。

  四、作业展评

  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只动物?为什么?请小作者谈谈自己的创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评)

  五、课外拓展

  说说该怎么保护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动物。(为课后参与复杂的实践活动作准备)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是九年级的语文教师薛春英,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语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下面我将从以下六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课流程:

  一、设计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一、设计理念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融入我们学校的课改理念,采取“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经典之作,它阐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感情强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有一定基础和能力,通过孟子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学习,学生对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把重点、难点定为“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所采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独学,二、对学群学,三、组内展示,四、班级展示,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提前一天发导学案,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理解情况。

  这是教师第一次对学生独学情况的调查。

  (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由“卧薪尝胆”的故事和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鹿与狼共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1、学生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在独学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问题:

  (1)、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

  (2)、结合作者思想,联系个人的经历,思考忧患意识的现实意义。用“读了这篇,我明白(懂得)了 的道理。”句式组织语言。

  本环节进一步落实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问题探究拓展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从语文小课堂走向了生活大课堂,唤醒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五)组内展示

  组员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辩论材料。

  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更是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关注社会。

  在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巡视指导或听取组长反馈,准备大展示。

  (六)班级展示

  1、由各组组长组织,在组内选一人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本组组员可以补充。其他组组员也可补充或提出疑问。

  2、辩论: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这个观点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展开辩论。

  此环节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学生自信心,辩论使学生认识到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个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这样更能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客观理智的从容面对生活中的逆境与顺境。这一环节的设计更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整理学案、达标测试

  学生整理导学案,用双色笔在导学案的“收获与反思”一栏中写下了本节课的收获与有待提高的地方。

  达标测试进行背诵检测,由组长负责检查背诵。

  教师要进行“三查”:了解学生背诵情况,尤其关注中下等生。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看松鼠做巢》是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我”认真地观察,生动地再现了松鼠表演以及做巢的过程。本文语言通俗、描写生动,详略得当。对松鼠细致的观察,跃然纸上。阅读这篇文章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受到松鼠做巢的执着,还能引发他们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说目标: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梯,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且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看松鼠做巢》这一课的特点,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松鼠精彩的表演。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2、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4、写一段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读课文时,能找出“看松鼠表演”“看松鼠做巢”的段落。3、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理解。

  体验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松鼠机灵可爱。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对动物喜爱之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重点:弄懂松鼠是怎样锲而不舍自己找落叶做巢,了解松鼠做巢的执着。

  教学难点:在理解中体会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关爱和赞美之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交流、体会、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注重讨论、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程(第二课时)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我所思考的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让课堂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让课堂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让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把训练贯彻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活化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复习导入-----通读,直奔重点-----品读,会情悟意-----总结提升

  一、复习导入:

  导入设计要以“一石击水”之势,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我采用了复习导入,用引读的方法,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的内容.。

  二、通读,直奔重点。明确文中主要围绕在小松鼠做巢时,“我”给了小松鼠的哪些帮助以及小松鼠时怎么做的。我设计了让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想想:小松鼠做巢时,“我”给了它哪些帮助?为什么这么做?小松鼠的执着,文中其实通过了“我”帮助小松鼠后的得意与小松鼠的行为形成对比,衬托出了小松鼠的执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想首先必须把握“我”对小松鼠的帮助有哪些,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帮。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我对小松鼠的那份关爱,为后文体会小松鼠的执着做铺垫。

  三、品读,会情悟意。领会“我”帮助小松鼠的得意之情、关心之情!悟小松鼠的执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感受我的得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设计了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9自然段,勾画出:每次帮助小松鼠时,我得意的想法的句子。交流后让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我很得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学生的读、议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教师的点拨尤为重要。最后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再现我的得意!有点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我的得意!

  2、学习课文3-9自然段,感受小松鼠的执着。我如此得得意,那小松鼠是怎么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会非常想知道每次帮助小松鼠,小松鼠是怎么做的!我设计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画出写小松鼠怎么做的句子!这样我的得意和小松鼠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学生很深切感受到小松鼠的执着!此时,教师简单介绍关于松鼠做巢的小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感情朗读做准备,多次点读体会小松鼠的执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还设计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去掉“竟然、竟、依旧、想不到”这几个词语,感受“我”的意外,衬托了小松鼠的执着,再进行第二次感情朗读,设计了练读、点读、师生对比读,多种形式的读,做到以读悟情,以声传情。

  3、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为什么不再尝试帮助小松鼠了?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孩子们不得不思考:人与动物的相处了!

【说课稿】相关文章:

《翠鸟》说课稿11-22

《赵州桥》说课稿11-26

《乘车》说课稿11-28

《掌声》说课稿11-28

养花说课稿11-29

《爱莲说》说课稿11-30

穷人说课稿12-01

对鲜花说课稿12-03

《望月》说课稿12-04

《荷花》说课稿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