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初二语文说课稿

初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21 12:51: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二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说课稿集合七篇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㈠检查预习

  1、分组读课文

  2、字词正音(课件1)。

  陶弘(hóng)景晓雾将歇(xiē)丹阳秣(mò)陵

  夕日欲颓(tuí)与(yù)其奇者

  [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㈡导入

  1、导语(课件2)

  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葱笼,鸟的飞翔……无不让你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说明]:此设计帮助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

  2、解题(课件3)

  答谢中书书

  ①答:回复。

  ②谢中书:见课文注解①。

  ③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我国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

  3、作者简介(课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他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山林,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课件5)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说明]1、题目易误,故作解释,并交代文体。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决“书信”之常写内容与课文内容不同,给同学们带来的疑惑。

  ㈢正课

  1、齐读课文。

  2、疏通文意。

  ⑴请同学翻译课文。

  ⑵同学之间补充,纠正。

  ⑶教师明确,指出应注意的问题。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谈”,应译为“赞叹”之意。“猿鸟乱鸣”“乱”应译为“四处”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应译出得意之感等。

  [说明]让学生注意字词翻译时,要与文章所表达的意境相吻合,这样才确切自然。

  3、齐读课文。

  4、分析课文。边分析边板书(课件6)。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美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静

  具体描绘(高)(低)(远)(近)

  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动

  (听)(视)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总括全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说明]借助多媒体,以板书形式分析概括,使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齐读课文。

  6、评析语言特点(课件7)

  问:本文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试归纳语言特点?

  讨论并归纳: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语言精练生动,将描绘的江南山水之美写得清丽自然,毫无堆砌雕琢的弊病。

  [说明]设计这一步,使学生学会用确切的词语,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愉悦的美好景色。

  7、小结(课件8)

  文章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说明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课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解释加点词义(课件9)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共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一共)

  夕日欲颓(将要)

  欲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欲界”作一个名词,指人间)

  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想要)

  ㈤作业(课件10)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代诗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请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诗句相互交流,并试简评诗句特色。

  [说明]:借助课文的学习,引导同学们继续收集这方面的佳作,积累一定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并通过交流、简评,进一步欣赏情景交融的美文。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2

  《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个以写景记游为主的古代散文单元,经过前三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能把握这种游记的特点。根据要求,通过这些文章要学习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并学习文章的写景方法。《满井游记》作为一篇自读的记游小品,作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而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春色之美呢?根据以上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首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2、能力目标,重视诵读,力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次,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第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篇自读篇目,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听朗读,让学生自己想象文章画面,感受文章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个性化的写景特点,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学法上,力求让学生掌握通过画面想象,再现艺术形象,赏析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本堂课使用朗读带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情境。

  那么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1、首先必须说明,这节课是我上的满井游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将文章的字词意思及文章的脉络大体串了一遍,并且布置学生将其中的写景第二段改写为现代文。

  2、回顾上节课、分析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普遍问题(学生在赏析写景文章时都只是照字面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介绍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

  3、具体过程,介绍“四步赏景法”

  ①、再现画面,感受艺术形象

  通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艺术形象

  ②、动化画面,感受情境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由发言,说说对第二个步骤的了解,再由教师补充,加深他们的理解。让学生描绘第二段中的早春郊游图,感受如何将静态的画面动化起来。

  ③、品味修辞,把握景物特征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使他们能通过修辞把握景物的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④、归纳景点,把握写景层次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3

  《观潮》是宋代词人周密写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为线索,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潮中水军演习的壮观场面、吴儿弄潮的高超技术和吴人观潮的盛况,将写景和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生动形象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景画和风俗画,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互相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针对课文的实际特点——画面美和课文的类型——文言自读课,依据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我提出了四大学习目标:

  一、能力训练:训练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识学习:认识了解钱江潮,掌握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意义;

  三、审美教育:学习欣赏体会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学习“弄潮儿精神”——迎对风险敢于拼搏。

  其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并恰当地表达出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我设计制作了融声音、影像、图片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用真实可感的形象说话,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欣赏美。另外,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鉴赏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课堂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展开教学,以目标导航定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的放矢,力求学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总之,课堂教学要“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是我对《观潮》课堂教学的一孔之见,请多多指导!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五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总的来说,从八年级的整个教材体系来看,本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优美,无论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说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者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我初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在培养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⑴ 理清文章思路,复述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能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价值观: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及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解决办法:扣住文本,设身体验。)

  ⑵ 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解决办法:多读。)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解决办法:深入浅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情感体验不够真切、很难与文本的内容产生心灵共鸣,筛选、提炼、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达能力也较差。

  根据教材特点、初中学生思维行为特点,设计五步教学法,思路为:导──读──悟──赏──结。力求做到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其中导包括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课上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读则是研读文本;悟和赏则是对人物,对主题、对语言的理解和赏析,结则是小结。

  本方法是一种较好的结合学生实际,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能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法设计

  1、个人情感体验法:

  以读为本,先速读,再精读,朗读、默读、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学习: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方面善于与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选用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海伦、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观音的舞蹈。

  音频播放《爱的奉献》,烘托课堂爱的氛围。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课文预习:

  ⑴ 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自,扫清字词障碍。

  ⑵ 对比较感兴趣的句子请在文中划出,并在此句旁边注明欣赏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读文章,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课外准备:

  ⑴ 搜集整理有关作者的信息;

  ⑵ 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⑶ 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课外的准备,拓宽学生知识面,利于对课文内涵的深入理解。

  二、课堂环节

  1、直观导入,初步感知(5分钟)

  ⑴ 播放《千手观音》:

  由《千手观音》导入新课。

  此时无声胜有声。真切的视频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和又一次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敬仰,这种静静的观赏最能激发孩子内心的美好情感。

  ⑵ 过渡语: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身残志不残的勇士们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伦·凯勒。(教师课通过屏幕出示有关画面)

  是谁引领海伦·凯勒走上了漫长的'人生路,是谁把海伦·凯勒带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是谁给海伦·凯勒再塑了生命?

  老师动情的介绍,为整节课的开场渲染了感人的气氛:这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生齐读题目。

  2、粗读文本,理解主题:

  ⑴ 析题:

  从题目入手,指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信息,带着思考进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再塑谁的生命?

  她原来的生命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结合文章内容做答)

  指导学生由题目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主动提出问题,有利于其自觉的梳理文章的思路,获得整体印象,较好的体会文章的主题;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⑵ 读文:

  ① 快速浏览课文,见证重塑生命的历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1~13);

  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种抽象事物(22~39)。

  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复述)

  通过复述,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对人物的理解。

  ③各抒己见:

  读完本文,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第五段的关键句她就是那个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

  3、赏读文本,自悟体验

  ⑴ 赏读文本:

  (如果有自已比较喜欢的句子、段落,让学生朗读、点读,甚至有选择地背诵。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也可小组交流所想)教师可推荐课文第二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敢于体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此文语言清新朴实,有的含意丰富,很适合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已选择喜欢的句子,尊重他们的阅读爱好。

  ⑵ 难点突破:

  ① 请说说对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安妮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使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此问题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难点。解决好这个问题,学生就能抓住本文的灵魂。在课堂开头,学生已有一定的理解,经过反复的研读,学生会有更深的体悟。

  ② 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发言,师生一起总结:

  A、莎莉文老师的帮助:

  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充满爱心、耐心。

  B、自身因素:

  内心敏感、求知欲强、好奇、好学自强、不屈不挠。

  本文一体两面,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沙利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设计此问题,是希望学生正确看待一个人的成功,从老师身上学习她真切的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以达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4、拓展延伸,小结全文:

  ⑴ 莎莉文小姐认为: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许多关于爱的经历吧?写写看你心中的爱是怎样的呢?

  课文第三部分师生的回答中,有几个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含义,也可以模仿着写几句话。

  课文中讨论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类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

  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的云彩。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⑵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象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

  ⑶ 课文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学生齐读):啊,如果我有三天视力的话,我该看些什么东西呢?首先,我想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 麦西夫人的脸,她就是靠温柔与耐心来完成教育我的困难任务。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

  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师生共同总结,

  (屏幕显示文字、音频播放《爱的奉献》)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再次点出主题,这主题由海伦说出显得更自然。

  用简洁的话渗透爱的教育理解文中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5、布置作业:

  ⑴ 写给海伦·凯勒的一封信;(屏幕显示)

  ⑵ 拓展延伸的第一个问题;

  ⑶ 好书推荐:海伦 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铁生《好运设计》。

  作业灵活,重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渗透人文教育。

  以书信的形式比单纯的读后感更为亲切,学生更易吐露心声,心灵更易得到净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义,爱的意义。

  总需时间:45分钟。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让爱在心中荡漾——<好雪片片>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共分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好雪片片》是高教版职中语文教材“基础板块”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活动重点是“认识专业树立信心”《好雪片片》一文,记述了一个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作者从他身上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从而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境况如何,都不能失掉一个人的好品质,都要学会给他人温暖”

  我所执教的是服装营销班他们普遍文化课基础较差,思想单纯幼稚一些同学喝酒抽烟打架玩游戏样样占全,把无知当潇洒,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彷徨茫然,缺少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立思考但是他们个性活泼、外向、好动,短期竞争意识比较强,比较愿意接受动态的知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深入学生内心,以情动人,帮他们树立自信,提高思想素质,使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

  综合以上情况,我制定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朗读欣赏方法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与“我”的形象

  (二)、能力目标:

  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情境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体察他人的善意,发现身边的美;也学会善意的对待他人,为别人送去一片温暖

  教学重点

  通过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体会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为他人送去温暖的优良品质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教与学相互融合,结合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综合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采用多媒体、网络图片、视频等手段来辅助教学

  2、分组PK教学法将时尚元素引入课堂,赋予学生以竞争机制,短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

  3、交互式教学法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交互,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善于归纳和总结学生的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4、情景创设法引入心理暗示效应,创设现场情景,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讨论学习法、整体感知法、圈点阅读法来自主学习

  三、说过程

  教学过程可概括为1个点、2个结合、3个环节、4种能力

  (一)1个点:以诱发同学“善意”为出发点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共鸣,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流浪者“图片,抛出问题:“同学们,当你们在街头碰到他们,你会怎办?”请选择

  A:厌恶他们,立刻闪开

  B:没感觉,各走各的

  C:害怕他们,放慢脚步,想躲开

  D:同情他们,想去看看他们有什么需要

  此环节的意图与效果:通过以上图片的再现,问题的设疑让学生关注到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缺吃少穿,流浪街头,从而诱发他们的“善意”,同时激发他们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2个结合:游戏与教学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1)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和探究课文,结合他们的短期竞争意识还比较强,特别是给“对方”找茬,他们更是兴奋的特点我在课堂中引入了PK赛

  课前,我把全班随机分成6组,每组6—7人,选出组长以备课堂进行PK赛PK赛的规则:每次或每环节PK胜出的小组长到老师处进行抽牌,老师处有五张牌,分别是2、3、4、大鬼、小鬼2、3、4分别代表分数,大鬼代表4分的双倍,小鬼代表2分的负分分数累计,算最后得分,得分最多为赢家

  PK赛分为朗读PK和问题PK

  朗读PK:把文章分成6部分,每组同学分别进行朗读PK;没朗读任务时要跟随“对方”默读,发现问题就要记下,呆会给他们“找茬”完成后选出最好的组,现场抽牌随后抛出问题:“你觉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样的人?谈谈你的感觉”

  此环节的意图与效果:好的朗读能传递许多言外之意,好的朗读能唤起读者、听者的共鸣通过这种PK式朗读,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投入了这篇课文,提高他们整体感知的质量和“朗读”能力,还可以有效防止他们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因此,回答随后的问题时,场面热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问题PK:根据文章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3组问题:

  1、本文写了流浪老人哪两件事?采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突出了老人的什么特点?在文中把描写流浪老人外形与生活情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文章写“我”与老人的'事是通过那些事表现出来的?“我”的感受如何?找出这部分中描写老人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明这样写的作用

  3、“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并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操控:请六组的组长出来抽题,抽到相同题目的两组进行PK,同学们按照题目要求,制作成“阅读卡片”,老师现场实物投影同学习作,从语言表达是否全面,书写是否工整等方面评比,胜出者抽牌

  此环节的意图与效果: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学生之间有机会合作探究,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综合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老师在阅读方法上进行点拨,利用圈点法来获取关键的信息此外,这次PK以抽签方式进行,增大同学合作讨论的兴趣,这也有助于小组讨论的开展

  整个PK赛,以游戏带动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凸显了教学目标

  (2)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课堂植根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活动一:同学表演自编情景剧《购买上帝的男孩》

  主题: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带着关爱的目光来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许多感动我们心灵的东西(引出下面活动)

  活动二:播放学生的摄影作品,请优秀作品的摄影者,现场给我们说一说相片背后的故事

  主题:我们的学生习惯被老师、家长批评,他们都在一些质疑、冷漠的眼光下成长,让他们慢慢也习惯地用一些质疑的、冷漠的眼光来审视他人,所以他们容易忽略身边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善意”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心存善良,心存感恩,便懂得关爱别人

  此环节的意图与效果:通过这种活动方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使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情景表演中,提高学生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勇气与自我反应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满足和成就感

  (三)3个环节: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课堂延伸

  从感知到探究到延伸,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下,我带着同学们回想本课的主要内容,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流浪老人与“我”的善良,从而诱发他们的“善意”

  小结: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境况凄凉,但仍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片片“好雪”吧让“爱”在我们心中荡漾……(播放《你的笑颜》背景音乐)

  (四)4种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

  整节课通过朗读PK,分组讨论,情景表演,图片解说等,综合训练了同学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的精华体现这节课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做到简明扼要,让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与主要知识

  人物形象特点表现手法

  流浪老人外表肮脏、境况凄凉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善良

  “我”善良、敏锐动作、心理描写

  五、说教学反思

  教师心得:这节课基本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既有知识学习,又有实践活动;既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师生的合作探究既突出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不足之处:最后一个活动的时间安排稍有些仓促,如果时间的分配再完善一些或许会更好

  努力方向:作为教师我会积极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方法,勤于思考,找到最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

  附:

  购买上帝的男孩(情景剧)

  演员人数:6人

  道具:四张桌子、一元硬币、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

  场上有三家商铺:爱心杂货店、甜心面包店、称心服装店(用A4纸写上店名,贴在桌子上,各派一个同学充当店主)

  剧情:

  1小男孩:(手捏着1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2甜心面包店店主:没有没有,快走快走!(把他撵出了店门)

  1小男孩:(手捏着一块钱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3称心服装店店主:别添乱,快滚!(把他撵出了店门)

  1小男孩:(手捏着1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4爱心杂货店店主:(六十多岁的老者,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热情地笑眯眯地接待了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

  1小男孩:我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叔叔帕特鲁把我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我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4爱心杂货店店主:(老者眼圈湿润了)你有多少钱?

  1小男孩:一块钱

  4爱心杂货店店主: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元(边说边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1小男孩:(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开心地叫嚷着绕场一圈离场)我把上帝买回来啦,我把上帝买回来啦,叔叔很快就会好啦!

  场景转换(一个月后,小男孩和叔叔在医院服务台办出院手续,用A4纸写上“医院服务台”贴在桌子上)

  5叔叔:护士,我要办出院手续,请问我的医疗费是多少?

  6护士:十万(屏幕打出:医疗费十万)

  5叔叔和小男孩:(差点吓昏过去)天呀,这么多

  6护士:别担心,有个老者帮你把钱全付了那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来的

  5叔叔和小男孩:(激动不已)谢谢,真是太谢谢了,我想当面感谢这位老者,

  请问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6护士:不用找了,他已经出国旅游,他留了一封信给你(递给叔叔一封信)

  5叔叔和小男孩:(一起看信)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屏幕展示信的内容,配乐朗诵,背景音乐《爱的奉献》随之响起)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6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目标定位】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适当积累文言文词句知识。”)

  2、理解作者思想,领会文章寓意。(新课标提出“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渗透,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是根据“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特点所决定)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前置性学习:

  印发“前置性学习指导”,每个学生1份。

  1、收集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图片等。(能利用书籍、网络、周围亲朋好友等有效资源)

  2、诵读课文

  (1)读通。即正确朗读,读音、停顿正确。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读音和语句停顿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读懂。即读懂大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读译结合。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读有感情。运用吟读法,读出文言文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或悲痛,或愤怒,或嘲讽,或鞭挞。并能配合说明朗读处理的理由。重点语句能在课堂上投影展示、示范朗读。

  3、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及写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据此设计板书如文章思想内容、主旨意蕴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并讲解。

  4、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收集古今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的人物事迹。

  5、说说你的经历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快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起分担或分享。

  6、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千里马的唯一出路?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如果你是“伯乐”,你应具有怎样的才能,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还未被发现的“千里马”,你应该怎么做。

  学情预设:

  对于前置性学习,学生尚未熟练掌握,因此需对自学任务、方法及交流环节等给予较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引导学生充分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相信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表现出让我们惊讶的学习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探究答案。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设计理念:

  设计前置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让我们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

  【教法运用】

  1、诵读品味法。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教有千法,朗读为本。读品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郭思乐教授“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创造性学习法。相信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马的文字图片,师引导:你看出什么了?(约1分钟)

  学情预设:有同学会说是大大的“马”字,会说是许多不同写法的“马”字,更有会说是一匹扬蹄奋进的马。

  设计理念: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进入文章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约5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屏显)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交流、探讨前置性自主学习成果,组织安排组员汇报展示的内容和顺序(各小组长抽签确定本小组汇报内容)

  设计理念: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扩大学生知识面,获取深层次感悟的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进入“乐知”、“好知”的学习生态。

  (三)班级交流展示:

  1、走进文本(约24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1——3题的内容,先小组汇报,再班级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以读为主,展开朗读、品读、译读、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并配合投影讲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情预设: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时,由于每个组员的领悟、表达等各方面素质能力有高低之分,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独占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较少甚至不发一言的现象。在此环节要强调小组整体性,要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展示的内容和平台,或读、或讲、或议、或写、或投影图示,这就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

  1、(屏显)班级交流一:说说你知道的“马’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等。(约2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2、(屏显)班级交流二:读通文章(约4分钟)

  ①小组汇报展示(读,配以投影讲解重点字音停顿)——全班讨论,提难质疑。

  ②小组可领着全班同学通读一遍。

  〖学情预设〗读音、停顿问题对学生来讲应能借助资料解决

  3、(屏显)班级交流三:读懂文章(约10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读、译结合,投影重点字词归类解释并讲解)rarr;全班讨论〖学情预设〗对有些词类活用可能无法解释清词性变化的具体情况,但只要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即可。对一些一词多义,尤其是“之”一类意义、用法复杂的,学

  生可能一时无法归纳完整,不过在全班的交流讨论中会逐渐补充完整,即使有当堂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可让学生做下记号,下去再查找资料解决。

  4、(屏显)班级交流四:读有感情(约4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以段为单位朗读,并说明理由,投影重点语句讲解)——全班交流讨论。

  ②各组挑战赛读(某些语句)

  学情预设:此环节对某些学生来讲可能有一些困难,可特设计竞读环节,由朗读能力较强,领悟较快的同学在竞读过程中领导着大家领悟语句内容和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5、(屏显)班级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约4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结合思想主旨结构示意图即板书设计讲解)rarr;全班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应有较深的理解领悟,再结合前置性学习中了解的有关背景资料等,此环节应能水到渠成。

  (四)班级交流展示2:走进生活(12分钟)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4——6题的内容,小组汇报,班级讨论探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经验和感受,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不仅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1、(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一:说说你所知道古今历史上“伯乐”和“千里马”式的人物事迹(3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同学们通过课内外资料搜集应有内容可讲,关键在于要限制时间,力图语言表达的流畅、简炼。

  2、(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二:说说你的经历感受(4分钟)

  老师引导: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快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起分担或分享(1分钟)

  学情预设:如果有同学不好意思说,老师可讲述自身一段经历引导。相信同学们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一定会有倾吐的欲望。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3、(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三: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5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相信同学们都很有兴趣,会积极踊跃的参与。关键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自信自知,善于表现自己

  适应环境,发挥潜能学会欣赏别人,要有团队精神

  (五)小结:学生展示背诵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名句、哲理句…(约2分钟)

  设计理念:能当堂熟读成诵全文或部分语段。

  (六)作业:请根据文言文考点设计一份试题。在下节课交流探讨。(卷面100分,可以是你已知的,也可以是你疑惑的)(约1分钟)

  设计理念:巩固掌握已知知识,同时对课堂讨论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教学反思】

  1、读是教学之本。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解读到一定深度,朗读也自然到位。

  2、本节课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课堂上老师的引导仅用了3分钟左右,其他皆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组织学生积极有效的发言讨论,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积极发言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发言无序、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只要老师加强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以欣赏的眼光给以鼓励和肯定,我们一定会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初二语文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作者胡适。我说课的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过程设计六大部分。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他们或追述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学习时要引领学生对人生和生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要对课文涉及深广的人文,社会背景有所拓展。本单元课文均是叙述性作品,适于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细心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的母亲》是胡适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而行文又极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二、学习目标

  新课标中重点指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这方面要求,结合本文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了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学习评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母爱,学会感恩回报。

  三、重点难点

  时代不同了,“母亲”的形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天下父母心”在每个时代都是相通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母爱,学会感恩回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法分析

  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

  五、学法分析

  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六、过程设计

  (一)教师导入:母亲是天底下最神圣的一个称呼,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法国有位伟大的作家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那就让我们跟着胡适一起来回忆母亲,一同回到世间最美丽的情境中。

  (二)环节一:“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设计说明:概括地说写了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人格的污辱,表现了母亲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又很刚气的品性,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又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同时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思维能力。)

  环节二:“细品文本”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设计说明:这些笔墨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之外,其实不然,母亲对我的教育不仅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我”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我”的影响上,因此可以理解为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设计此问题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体现教学重点。)

  环节三:“声情并茂”

  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段,深情地朗读出来。

  (设计说明: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把这“掏心”的真情朗读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

  环节四:“人物再现”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因为 ”的句式为母亲作一个评价。

  小组讨论后,把母亲的美德写到黑板上。

  (设计说明:母亲温和,仁慈,刚柔并济,在分析形象的`过程中穿插对胡适及其母亲资料的补充,用胡适的伟大来衬托母亲的伟大,印证教育的成功)

  环节五“课堂练笔”

  请为这位伟大的母亲写一段文字简介。

  (设计说明:母亲是一个很懂教育的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教育,不但进行言传,更注重身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胡适在文中称自己的母亲为“慈母,严父,恩师”,“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母之爱”,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由文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

  示例:十六岁嫁入胡家,四十六岁辞别人世。三十年含辛茹苦,历尽人世沧桑。忍辱负重只求家庭和睦,严格管束惟愿望子成龙。温和是你,仁慈是你,坚强也是你。慈母,严父,恩师,你一人身兼三职,用柔弱的双手把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推向了历史大舞台。

  (四)盘点收获

  一堂课下来,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明确整堂课的学习收获很有必要,从作者资料,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三方面做梳理归纳,以知识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直观形象。

  (五)堂清练习

  1、字词的掌握。

  2、词语的品析和锤炼。

  (六)推荐阅读书目,拓宽学生视野。

  老舍: 《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老鬼: 《母亲杨沫》

  七、结语

   新课标下文本的学习,不应仅满足于课文学完,会读会背,而更应注重用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去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而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则应多读书,多学习,丰富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我们才会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引领学生不断开拓美的领域,,让我们的学生在求知路上收获颇丰!

【初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上册《爱莲说》说课稿09-09

《端午鸭蛋》初二语文说课稿08-29

初二语文说课稿天上街市08-29

初二语文人高贵在于灵魂说课稿08-29

初二政治说课稿11-21

语文说课稿03-15

初二政治说课稿9篇11-22

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01-10

猫语文说课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