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初中

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2-02-09 19:44: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九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跑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各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我选择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教学内容为:障碍跑

  一、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以“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障碍跑作为小学教材体系中“跑”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在跑的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障碍物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自我保护的一种基本方法。越过障碍的方法有:跨越障碍法、绕过障碍法、钻过障碍法、穿越障碍法等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第一”,本课的组合内容,运用垫子安全系数高的器材设置出障碍物;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前进的困难,很不断超越自己目标的努力。更能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体能较好、且活泼好动,但参与运动凭兴致,有时显得鲁莽;而五年级学生毕竟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储备,他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障碍设置和活动形式。所以,本课将从跨越障碍、战胜自我入手,将本节课的实物障碍的跨越延伸到学习,生活中的障碍的跨越。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识记过障碍物的.几种具体方法,在快速跳动中手脚并用较顺利地穿越障碍;

  2、学生能在练习中体现出灵巧与全身协调,发展速度、耐力等体能;

  3、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在慢跑和快跑中安全地通过几种障碍

  2、教学难点:跨越各种障碍物的方法与技巧

  五、教学流程

  (一)热身部分:

  1、游戏一:动物模仿操 a.学小鸟 b.学大象 c.学小白兔

  (二)学习部分:

  2、游戏二:开火车(4人一组)--→(8人一组)后一人双手搭前同学肩膀,双脚并脚跳

  学习本课内容:

  1跨越小土堆(小垫子合起来平放在地上)。跨越最简单的障碍,将小土堆比作学习中的一个小困难,如:一道应用题、一篇日记、一个英语单词等等。

  2、跨越大土堆(小垫子打开,前后方向平放在地上)。跨越学习中稍难一些的困难,如:考试,上课听不进去,英语词组背不出等等。

  3、跨越高土堆(小垫子呈矮三角形放置)。跨越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如:太胖了,需要减肥、太矮了,需要长高、抵抗力太差,需要增强抵抗力等等。

  4、跨越尖土堆(小垫子呈尖的三角形放置)。跨越自己的人生梦想,如:考个好大学、当科学家、当艺术家等等(超越梦想)。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对本节课学习情况做总结。

  (三)放松部分:

  放松操:让我们荡起双桨,放飞梦想。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目标

  1、使孩子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2、注意培养孩子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及运算能力。

  二、说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难点是公式推导的理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平方差公式是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相关代数运算与变形的重要知识基础、

  1、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法直接计算得出的:

  与一般式多项式的乘法一样,积的项数是多项式项数的积,即四项、合并同类项后仅得两项、

  2、这一公式的结构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正数和负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等代数式、

  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运用这一公式、例如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形,例如,变形为,两个数就可以看清楚了、

  3、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在学习时应注意: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上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2)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公式中的和可以是具体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4)对于形如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相乘,就可以运用上述公式来计算、

  三、说教法

  1、可以将“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作为课题引入,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在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可能为四项、三项、两项中找出积为两项的特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加以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孩子观察、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孩子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即

  (a+b)(a-b)=a2+ab-ab-b2=a2-b2、

  这样得出平方差公式,并且把这类乘法的实质讲清楚了、

  3、通过例题、练习与小结,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这里特别要求孩子注意公式的结构,教师可以用对应思想来加强对公式结构的理解和训练,如计算(1+2x)(1-2x),

  (1+2x)(1-2x)=12-(2x)2=1-4x2

  ↓↓↓↓↑↑

  (a+b)(a-b)=a2-b2、

  这样,孩子就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不容易出差错、

  另外,在计算中不一定用一种模式刻板地应用公式,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经过变形后灵活应用公式,培养孩子解题的灵活性。

  四、说学法

  一、师生共同研究平方差公式

  我们已经学过了多项式的乘法,两个二项式相乘,在合并同类项前应该有几项?合并同类项以后,积可能会是三项吗?积可能是二项吗?请举出例子、

  让孩子动脑、动笔进行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

  两个二项式相乘,乘式具备什么特征时,积才会是二项式?为什么具备这些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会是两项呢?而它们的`积又有什么特征?

  (当乘式是两个数之和以及这两个数之差相乘时,积是二项式、这是因为具备这样特点的两个二项式相乘,积的四项中,会出现互为相反数的两项,合并这两项的结果为零,于是就剩下两项了、而它们的积等于乘式中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继而指出,在多项式的乘法中,对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我们把它写成公式,并加以熟记,以便遇到类似形式的多项式相乘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以后经常遇到(a+b)(a-b)这种乘法,所以把(a+b)(a-b)=a2-b2作为公式,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用语言叙述公式、

  二、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1+2x)(1-2x)、

  解:(1+2x)(1-2x)

  =12-(2x)2

  =1-4x2、

  教师引导孩子分析题目条件是否符合平方差公式特征,并让孩子说出本题中a,b分别表示什么、

  例2计算(b2+2a3)(2a3-b2)、

  解:(b2+2a3)(2a3-b2)

  =(2a3+b2)(2a3-b2)

  =(2a3)2-(b2)2

  =4a6-b4、

  教师引导孩子发现,只需将(b2+2a3)中的两项交换位置,就可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课堂练习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a)(x-a);(2)(m+n)(m-n);

  (3)(a+3b)(a-3b);(4)(1-5y)(l+5y)、

  例3计算(-4a-1)(-4a+1)、

  让孩子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孩子解题情况,让采用不同解法的两个孩子进行板演、

  解法1:(-4a-1)(-4a+1)

  =[-(4a+l)][-(4a-l)]

  =(4a+1)(4a-l)

  =(4a)2-l2

  =16a2-1、

  解法2:(-4a-l)(-4a+l)

  =(-4a)2-l

  =16a2-1、

  根据孩子板演,教师指出两种解法都很正确,解法1先用了提出负号的办法,使两乘式首项都变成正的,而后看出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相乘的形式,应用平方差公式,写出结果、解法2把-4a看成一个数,把1看成另一个数,直接写出(-4a)2-l2后得出结果、采用解法2的同学比较注意平方差公式的特征,能看到问题的本质,运算简捷、因此,我们在计算中,先要分析题目的数字特征,然后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就能比较简捷地得到答案、

  课堂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

  (l)(-a+b)(a+b);(2)(a-b)(b+a);

  (3)(-a-b)(-a+b);(4)(a-b)(-a-b)、

  2、计算下列各题:

  (1)(4x-5y)(4x+5y);(2)(-2x2+5)(-2x2-5);

  教师巡视孩子练习情况,请不同解法的孩子,或发生错误的孩子板演,教师和孩子一起分析解法、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

  2、运用公式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公式特征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

  (2)有些式子表面不能应用公式,但实质能应用公式,要注意变形、

  四、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l)(x+2y)(x-2y);(2)(2a-3b)(3b+2a);

  (3)(-1+3x)(-1-3x);(4)(-2b-5)(2b-5);

  (5)(2x3+15)(2x3-15);(6)(0.3x-0.l)(0.3x+l);

  2、计算:

  (1)(x+y)(x-y)+(2x+y)(2x+y);(2)(2a-b)(2a+b)-(2b-3a)(3a+2b);

  (3)x(x-3)-(x+7)(x-7);(4)(2x-5)(x-2)+(3x-4)(3x+4)、

说课稿初中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三节《保护个人隐私》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

  个人隐私权属于人格尊严权中的一种,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在皇权至上的国和父权至上的家里,向来得不到承认和尊重,更不要说未成年的孩子了。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孩子们进行保护个人隐私的教育,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是建设文明法制的现代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时代和社会意义。但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惯势力,学生对于个人的隐私权缺乏自觉的认识。故而在教材编写上,将其专门作为一节,足见本课在第六单元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本课的基础知识有:

  A隐私权以及对隐私权的尊重程度的社会意义;

  B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特别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3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A了解个人隐私的内涵及保护隐私的必要性;

  B理解个人隐私权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c学会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从个人隐私权的被尊重体会人的尊严;

  B学习我国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建设现代文明国家。

  5教学重点:什么是个人隐私权和隐私权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因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媒手段越来越进步和普及,人们更加需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和空间。

  6教学难点:在接受教育时,未成年人如何维护个人隐私权。因为在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缺乏未成年人的隐私意识;再者,个人隐私的界定也难于把握。

  二、说教法

  1引导和阅读教学

  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在阅读教材时设置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2情景式教学

  设置一些侵害个人隐私的情景,让学生来推测、想象事件的结果,最后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验式教学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在讨论中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根据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参与学习的方法。

  1、自主探究:针对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分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培养情感。

  2、参与学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尽可能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使学生都能动起来,活起来,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名画欣赏导入课题

  通过欣赏土耳其著名漫画家奥斯曼的杰作《偷窥》,提出若干问题,初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隐私意识

  (二)新课教学

  因为教学内容有不同的侧重点,我把本节内容设计成两个板块,每一板块重点解决一个问题:

  第一板块:解决“‘隐私’是什么”的问题即什么是个人隐私,什么是个人隐私权。这是本节重点。为了突出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追根溯源――案例分析――火眼金晴

  追根溯源: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本P44法律导航第一部分“个人隐私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案例分析: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李某认为警方这么做是侵犯他的个人隐私权。你们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对个人隐私权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眼金睛:

  给出实例,判断是非

  A小琳在取款机前取钱时,好几个等待取钱的人围着她。

  B李某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发现有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Cxxxx年10月某娱乐周刊在报上以地图的形式登出了冯小刚的家庭地址。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白宫5月13日公布的一份联邦财务报告,布什和他妻子劳拉申报了xxxx年拥有的财产。布什总统还汇报了所收礼品情况,其中包括价值400美元的随手小折刀,最贵的礼物是一辆价值2700美元的山地自行车。

  活动要求:每一小组组员合作判断上述材料哪些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哪些没有。如果其中一小组的剖析,另一小组有不同看法,可以直接提出。

  通过此活动,学生能更好理解个人隐私权的范围以及对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认识和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合作能力。

  第二板块:解决“请保护我的隐私”的问题即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两个内容。这板块是本节难点,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安排了三个环节:法律导航——角色扮演——老师支招

  法律导航:用引导和阅读法,通过学生查阅课本P44“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归纳总结出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有哪些规定,培养学生的从阅读到归纳的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来表演课本P43情境研讨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当这些矛盾激化时,究竟该如何处理?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及老师的监护、教育权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树立隐私意识,懂得要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样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方法是法律。

  老师支招:学生现在知道出现问题时要运用法律,但法律并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几种更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与父母、老师之间矛盾

  具体方法:

  1、当未成年人发现父母、老师想打听自己的秘密或侵犯自己的隐私时,应该平心静气的告诉父母老师这是自己的隐私,自己有权得守护这些秘密;

  2、如果父母老师已经偷看、窥探,那么就违反了法律,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反映,请相关机构对父母老师进行批评教育;

  3、如果父母老师侵犯自己的隐私给自己带来很大伤害,未成年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停止侵害、陪礼道歉甚至赔偿相应损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请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今天这堂课的感言。这句话里应包括“社会、隐私、法律、道德”

  小结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能体会隐私与法律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如何依法保护隐私权”做准备。

  (四)作业布置:

  辩论会:“分数属不属于隐私”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准备好辩论资料。

  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关于隐私权学习的实际效果,在生活与法律的矛盾冲突中去学习隐私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6.3保护个人隐私

  一、个人隐私权

  1、个人隐私的含义

  2、尊重个人隐私的意义

  3、个人隐私权的含义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规定

  2、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系统、一目了然,即体现教材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说课稿初中 篇4

  各位尊敬的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中国山水画欣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属于讲解中国山水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且对一些山水画进行赏析,使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法以及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还可以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及其风格,为以后深入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

  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四、学情分析

  本科教学的对象时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绘画技巧以及审美水平,还有几本的构图基础,对于陌生的知识会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欣赏法:通过欣赏各个画家的山水画,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以及技法;

  2、讨论法:通过讨论来解决山水画方面的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结果的理念,并且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

  3、讲授法:通过讲授,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印象;

  4、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采用一些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关于中国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及相关图片)

  学具:毛笔,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1、提问: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3、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

  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三)、赏析《富春山居图》

  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并展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讨论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

  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五)、教学总结

  八、教学评价

  本课运用教学课件以及多媒体使用,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的因素也是同样重要的。

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重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所任教的洋浦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重锤线、橡皮泥,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刻度尺,斜面,光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如下几个环节:

  四、教程分析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约5分钟)

  1、首先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从而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万有引力,知道重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的引入,类比联想,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物理天地,鼓励学生要向牛顿那样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将来能够学有所成,唤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约22分钟)

  2、 重力的大小(重量)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教师演示测重力的方法。

  (1)提出问题: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科学猜想: 针对问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想,学生可能猜想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形状、体积(大小)、密度(材料)、质量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请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支持自己的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借助手中的器材分组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科学合理。然后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得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50克数量不同的钩码的重力,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内,然后引导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作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并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4)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用g来表示,约为9.8牛/千克,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大胆猜想、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数学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知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3、重力的方向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演示实验:物体自由下落,用细线把小重物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自由下垂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锤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教师先根据教材插图13.2-6进行讲解,再让每组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看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桌面是否水平,并分析其工作原理,从而得出重锤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学生常常把重力的方向误认为跟接触面垂直,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教师做演示实验,请学生观察:分别悬挂在水平桌面和斜面上方的两条重锤线方向是否相同?与水平桌面和斜面是否垂直?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让学生观察“想想议议”中插图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对重力的方向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这一部分的教学,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锤线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的学习,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力求突破难点。)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怎样用一个手指把刻度尺托起来?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再向学生说明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人在不同姿态时的重心位置不同,原因是人的几何形状改变了。

  对于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方形薄板、球、粗细均匀的棒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并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同时向学生展示光盘,说明有的物体重心不在物体上。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

  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的确定比较困难,利用悬挂法可以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的较薄物体的重心。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不倒翁”“高空走钢丝”“交通部门为何规定不允许运输车辆超高”等利用重心的知识,体现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三个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约10分钟)

  自我检测从基础巩固、能力提高、发展思维三个层次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设计意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个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约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反映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达成情况,还有过程的体验、方法的获得以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情况,教师根据情况再进行小结。)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约1分钟)

  A组:教材59页,1、2、3、4题

  B组: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如果失去了重力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提高,学会科学想象。符合新课标“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联想、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和实验等物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六、评价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采用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注重科学探究,力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智力得到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树立学好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调整好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说课稿初中 篇6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七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同时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树立“好好儿活”的信念。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综合运用了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真情。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

  据以上分析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赏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伟大、无私的母爱。(2)合作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3)积极思考,探寻“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教学难点为:学习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设计的教学时间是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课文所写内容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在介绍作者的同时也就交待了课文的创作背景。因此我就设计了通过介绍作者来导入新课的方式。

  在中国当代的文坛上,有一位“硬汉”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史铁生写出这么多震动中国文坛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史铁生,从他所写的这篇文章《秋天的怀念》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全文,整体把握。

  1、我从网上下载了本篇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回答。因为本篇课文作者是以“看菊花”为线索

  来写,我在本课时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为线索来分析文章内容与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

  文中几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简要叙述。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第一次(第1自然段):。母亲是怎么说的?我什么态度?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母亲: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第二次(第2自然段):

  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这一个问题,只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做过多的分析。通过以上三看菊花的叙述,学生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内容情节与作者的感情变化,下面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三)、三看菊花见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感情线索,但在具体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研读赏析时是各有侧重的,以避免授课方式重复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对第一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母亲与我的言行描写的对比中,发现母亲关爱儿子的深情,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1、一看菊花,对比之处见真情。

  问题:第一次看菊花时,“我”是什么样的表现?有怎样的情绪与心态?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呢?她为什么想让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绪上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四周的墙壁。

  心态上悲观绝望:“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母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红红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好好儿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觉。

  母亲不愿看到儿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让儿子走出去,走出这个压抑的.空间,走出心理上阴影。

  总结:母亲生病,默默承受——儿子生病,脾气暴躁

  母亲生病,儿子毫不知情——儿子生病,母亲默默鼓励

  通过这样一个直观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母亲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况下,对儿子的暴怒无常依然能够理解并宽容,并坚强地鼓励儿子要好好儿活。她对病痛的艰难忍受,对儿子的宽容理解、坚强鼓励都源于她对儿子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2、二看菊花,细微之处见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侧重于从细节描写方面来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明白母亲的爱不仅是伟大的、无私的,也是最细腻的。

  问题:从本段中找一找,你能从哪些地方发现母亲的细心,母爱的细腻?

  学生在浏览、讨论后,会指出以下细节描写的地方,然后师生共同明确: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为什么要挡在窗前?

  怕儿子看到窗外萧瑟的秋天景色而触景伤情。

  (2)“她忽然不说了??比我还敏感”。

  由于儿子瘫痪,怕跑与踩一类的字眼勾起儿子伤心。

  总结:这是一位心细如发的母亲,疼爱而又理解儿子,她在乎儿子的感受胜过她自己,这样的母爱是细腻的。

  (3)这样的一位细心的母亲,怎么会让“她侍弄的花儿都死了”呢?

  讨论后明确:这样一位细心的母亲,爱花的母亲,她怎么会漠视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无力。母亲病得那样厉害,还要为儿子日夜操劳,她柔弱的肩膀实在无力承受这么多啊!可她还是将自己的病痛隐瞒,唯恐自己的病情会给儿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点的负担,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啊!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第三次看菊花,侧重于从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生活态度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设计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1)第三次看菊花时,母亲已经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仔细阅读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相比较,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促使了这种变化?

  第一次时,作者情绪上暴怒无常,心态上悲观绝望,可以从动作与语言的描写中看出来。例如:“望着望着天上??四周的墙壁。”“我狠命捶打??我可活什么劲!”

  第三次时,“黄色的花淡雅??好好儿活”,对花的描写,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捡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决定与妹妹一起“好好儿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

  是母爱促使了这一转变。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写母亲病痛的句子或表现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讨论一下:

  示例: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睡不了觉。

  B.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已经病成那样。

  “我”在生病时只顾着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了母亲的身体状况;而母亲却忍受着病痛与心痛鼓励儿子,这怎能不让“我”感到愧疚与自责呢?正是这种愧疚与自责,带给“我”心灵的震颤与反省,让我彻底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与懦弱,也获得了重新生活的动力与信心。

  总结

  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伟大无私的、坚强的母亲对儿子理解、宽容与关爱,也深情地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与怀念。

  作业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一看菊花 二看菊花 三看菊花

  我: “不,我不去” “什么时候” 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母亲: 听说北海??去走走北海的??去看看吧

  母爱:伟大、无私、细腻

  我: 怀念 愧疚

说课稿初中 篇7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现在进行时为话题,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基本句型和知识重点,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谈论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

  二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现在进行时的基本句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内容有进一步的巩固并能熟练运用。

  三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和操练来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现在进行时。

  四 情感态度

  通过复习,阅读,写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做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 教学目标

  (一)语言目标

  (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现在进行时。

  (三)学能目标

  帮助学生利用现在进行时进行写作。

  六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录音机

  七 教学手段

  任务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八 教学过程

  一 Word Game

  教师活动: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单词

  学生活动:说单词,进行比赛

  活动设计理念: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巩固所学单词。采用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 Chant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念

  学生活动:拍手,跟节奏朗读

  活动设计理念:复习所学动词词组,运用chant形式进一步巩固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记忆力,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 Ask and Answer

  教师活动:进行对话示范,复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it is … "句型

  学生活动: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活动设计理念: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复习所学过的句型

  四 Let`s guess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鼓励学生参与竞猜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猜测图片中的人物正在进行的活动

  活动设计理念:采用猜测图片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进行回顾和复习,仍然用竞争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五 阅读和写作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范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并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学生活动:阅读范文,回答问题,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设计理念:读和写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有了读的语言输入,就为写作的语言输出打好了基础,通过教师的写作指导,增强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 家庭作业

  学生活动:对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帮助同伴修改作文

  活动设计理念:《新课标》对高年级的口语技能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能对一些话题进行口语表达。

  七 教学反思

  略

说课稿初中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男生女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二框题。本框包括两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第一个目(“让我们荡起双桨”)从男女生来往的一样通常方面来谈,包罗两层。第一层是从男女生各自的上风、差别、互助中归纳综合出异性同砚间积极来往的意义,既是增长性别意识,也是美满本性、促进来往本领的进步。第二层是从详细来往情境中探究男女生之间怎样举行正常、康健的来往,并归纳综合出一些异性来往的根来源根基则。第二个目(“掌握芳华,掌握情绪”)从男女生来往的特别方面来谈,包罗三层。第一层是谈怎样准确了解异性同砚之间的情绪、来往与情谊;第二层通过情境和案例探究怎样在异性情绪来往中做出卖力任的选择,并学习鉴别这些情绪;第三层是谈在与异性来往中学会怎样掩护本身,以促进康健的男女生来往。本课筹划摆设的讲授时数为一课时。

  2、课堂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课堂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视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出现的对异性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2)知识目标:知道男女同学之间怎样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把握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课堂教学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其理论依据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已有很强的性别意识,讨论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不能仅仅停留在不一样上,而是要引起学生的性别意识,注意到男女生交往和一般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彼此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由于身体发育的结果,八年级学生面对自己与异性的这些变化产生了兴奋、好奇,对异性产生了朦胧感的情绪体验,两性都分别意识到了自己想注意对方,但表面上有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外界的压力,所以,我把本课时的难点定为:“如何把握青春,把握情感”倡导男生女生建立正常的友谊。

  二、说学情:

  从年龄特点来看,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便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针对我校部分班级出现的“早恋”现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我的设计:

  三、说教法:

  (一)课堂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二)课堂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问题式课堂教学法,活动式课堂教学法,启发式课堂教学,情景式课堂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

  为了顺利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我再来谈谈我设计的学法指导:

  四、说学法:

  我注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

  (1)合作学习:在教授“男女生各有优势”知识点时,我设计活动,让男女生进行比赛,看看谁的优势多,并且还可以了解异性同学的优势。

  (2)探究学习:在教授“男女生怎样正常,健康交往”时,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参与课堂课堂教学的现场讨论活动,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究愿望,积极主动地在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3)体验学习:在教授“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时,我让学生现场尝试青苹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过早恋爱的苦果。

  最后,我来谈谈课堂教学过程:

  五、说课堂教学过程

  根据课堂教学程序,我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一】活跃气氛,导入新课(约3分钟)

  (活动:“猜一猜”)

  课件演示:教师课前搜集的一组男女生不同时期的照片,让他们猜一猜哪些是男生,哪些是女生,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男女有别。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的相片,学生在积极竞猜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互动交流,学习新课:(约37分钟)

  (1)合作学习,突出重点。(约10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一:“男生,女生优势PK大赛”

  1.以竞赛的形式,时间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让男女生列举各自的优势,把描述性别优势的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2.见课本P36页,讨论并确定男女生各应承担什么任务并说明理由。

  3.谈谈你对“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句话的理解。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把握本课重点:男女同学交往的重要意义。(见P37页)

  设计意图:通过PK大赛,同学们既了解性别差异,增强性别意识,也增进男女生的交往,培养了与异性同学积极交往的态度,使本课的课堂教学重点在愉快中被学生接纳了。

  (2)分组探究,过渡衔接。(约15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二:分组探究:“男女生怎样正常交往”

  活动内容;通过P37页四个情景辨析,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学习如何进行正常的“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1.我们班有这种现象吗?

  2.你喜欢和哪幅图中的男(女)同学做朋友?

  3.图中交往情景中不恰当的交往之处,并讨论正确的交往方式。

  (分小组讨论后请代表总结发言)

  4.教师引导概括出男女交往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见P38页)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案例的探究,学生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有分寸地与身边的异性同学交往。

  (3)亲身体验,挑战难点。(约12分钟)

  课件演示:活动三:“小敏的烦恼”

  活动内容:把P39页的两个案例,串联成一个故事,让学生们讨论“小敏这样正常吗?他们这段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

  他们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发展吗?

  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

  时间和精力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经济上不能独立,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

  学习上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业

  老师、父母的态度反对

  同学评价不佳

  活动四:“尝一尝”

  活动内容:请部分同学尝一尝老师为大家准备的青苹果,并说一说是什么滋味儿。

  教师趁机小结:苹果本来是又香又甜的,过早地品尝就会是这种味道。有些事情也是这样,如过早恋爱。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的成熟,会过早的凋谢。我们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作秋天的事。

  设计意图: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和一次苦涩的尝试,学生们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深深地把握了本课的课堂教学难点。

  【三】表白心声,结束新课。(约4分钟)

  活动五:说一说:你最欣赏的男生,你最欣赏的女生。

  老师总结:同砚们,与异性同砚来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必要我们慎重看待,理智处置处罚。末了,让我们荡起情谊的双桨,共度芳华长河,一起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竣事新课。

  计划意图:通过学生们的心田独白,旨在教育学生与异性间的情谊是必不行少的,也让各人在回首中重温了整堂讲授。

说课稿初中 篇9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同学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同学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同学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同学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同学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同学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page]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同学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同学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同学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同学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同学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 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客户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page]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4

初中物理说课稿11-24

初中数学说课稿08-29

初中音乐说课稿12-13

初中数学说课稿02-16

初中体育说课稿02-23

初中化学《甲烷》说课稿09-16

【推荐】说课稿初中3篇11-27

【必备】说课稿初中3篇12-10

初中语文说课稿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