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2-02-14 09:54: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说课稿 篇1

  我今天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散文《老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来阐述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用的是平实的语言,但作者笔下的老王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像风暴一样强烈。老王一辈子孤苦伶仃,一生凄凉,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他心地善良。讲感情,知恩图报,即使在文革那样不正常的年代,精神上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能尊重遭遇不幸的作者夫妇,正是这样,不幸的他赢得了作者及家人的同情尊重。本文通过记叙作者与车夫交往的经历,既写出了老王生活的苦,老王内心的善,也体现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内心的悲酸,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不失为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同情心的佳作。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两方面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与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点的删选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练,思想认识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本文感情真挚,把“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八年级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说学法

  1、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好冲动,有叛逆性,而且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家长宠爱,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地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本文中老王这样的社会弱者,许多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关心,再加上本文特有的社会背景,深刻的思想意义,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

  2、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言基础,指导学生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部分:说教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此外,我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 了解欲扬先抑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 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 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

  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朗读法、对比探究阅读法法。

  四、 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2、 夯实基础

  (1)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小思和席慕容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创作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为更好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目的是“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此环节教师指导诵读,通过范读、指导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在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

  (1)、《蝉》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此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明确答案: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2、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贝壳》一文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贝壳》课文最后一段说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4)、这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研读赏析课文,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更深一步的分析体会两篇短文的写作手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要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明确答案:

  (1)、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3)、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叱咤风云的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用仔细、精致、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4)、明确: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5、课堂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6、布置作业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五、 板书设计

  短文两篇

  蝉 ——珍惜生命——欲扬先抑

  贝壳——把握生命——直入主题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内容

  《小猪变形记》是一本富有童趣,贴近幼儿生活,又富有哲理的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采用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小猪通过各种办法模仿其他动物的生活却屡屡失败,最后发现,做猪最快乐的道理。绘本中,小猪从“认识他人、认识自我、做自己最快乐”的思想历程,显得特别的幽默和轻松。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是人生的思想的飞跃,这个历程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基于这一点,我选择了绘本故事《小猪变形记》与孩子们分享,引导孩子们将故事中的情感迁移,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儿的能力、知识水平的发展情况,我为本次活动设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 能力目标:能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

  3. 情感目标:明白“做自己最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受年龄、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语句不畅通,表达不准确是常见现象,因此,让幼儿能够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连贯地复述角色对话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另外,绘本故事内容看似幽默有趣,实质蕴涵哲理,所以明白“做自己最快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 知识上的准备:事先让幼儿了解有关长颈鹿、斑马、大象等动物的特征,为故事中小猪根据长颈鹿、斑马、大象等动物特征如何进行变形的内容打下铺垫。

  2. 物质上的准备:《小猪变形记》绘本人手一本、课件PPT、我还给准备了绘本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字卡,这是为了让幼儿能更直观形象进行角色对话复述。

  五、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渠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根据幼儿的认知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 情景教学法: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选用了绘本教材以及各种动物图片和与故事情节相符的环境布置,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同时,让幼儿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小猪变形失败后的惨状,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

  2. 直观形象法: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和图片,让幼儿仿佛置身在小猪变形记中的故事情境中,便于幼儿更好、更加容易直观形象的理解故事内容。

  3. 问题讨论法:在活动中我结合故事的情节设计有效的提问,如:“小猪是怎样变形的?”“小猪变形成功了吗?”等问题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二)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所以我打算让幼儿通过以下两种学习方法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观察法:让幼儿在观察直观形象的图片中,能够更好、更加容易直观形象的理解故事内容。

  2.体验法:让幼儿在故事表演中体验小猪变形失败后的惨状,明白“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交流讨论法:主要是引导幼儿针对提出的问题主动探索、发现学习,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说一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学习的重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环节:“激趣导入——师生共读——分享体验——情感迁移——延伸活动。”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出示孙悟空图片,提问:“他是谁?他有什么本领?”让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开始关注“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这一问题的时候,把话题一转,说:“有一只小猪,他也想要变形,你们想看看吗?”由此引出绘本的题目,并展示绘本的封面,让幼儿发现封面上小猪的不同之处。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让他们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猪会变形吗?会变什么样呢?带着疑问进入阅读环节。

  第二环节:师生共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我会用生动语气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给幼儿讲述故事的开头和第一次变形。对照绘本,让幼儿倾听故事。并用“小猪接下去会变什么?是怎么变的?”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围绕问题展开简单讨论和猜想,然后进行余下故事的阅读。在小猪每一次变形之前,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猜测小猪的心理,然后再继续故事情节,以此培养幼儿学习阅读时先观察倾听,后表达讲述,以此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发展创造思维。

  第三环节:分享体验。

  这一环节我准备了各种动物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幼儿顺利感知故事发展,同时结合绘本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通过字卡“你不是……你是……”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故事重点情节的描述。

  本环节涉及到了活动难点的学习,所以我将带领幼儿从头开始翻阅绘本,在了解故事大概情节的基础上,仔细观察我出示的图片,边想象边叙述故事情节,在小猪每一次变形时,启发幼儿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进行表达。让幼儿反复练习的方法,不断巩固幼儿对于复合句式的运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从属复合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四环节:情感迁移。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幼儿发现绘本中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小猪很聪明,它能根据其他动物的特征来变形,变形得连小尾巴都不放过,绘本图画非常有趣。特别是小猪变形前后情感的变化。我让孩子们先观察小猪在变成动物时的表情,感受它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在每次小猪变形失败后。提问幼儿:“看见小猪这样子,你想对小猪说什么?”,目的是使孩子能感受到小猪的惨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小猪从充满激情到最后惨不忍睹的对比,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变成别人并不快乐”。读到最后,当看到小猪在泥潭中快乐打滚时,对“做自己最快乐”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活动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第五环节:延伸活动

  这一环节我准备让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排队走的样子,以“搭火车”的游戏结束本次活动。同时在区域活动时,引导幼儿在语言区自主讲述故事,在表演区根据故事内容进行适当的表演。以此加深对“做自己最快乐”这一道理的认识。

  七、说设计亮点

  绘本内容的选择符合大班幼儿爱模仿的生理心理需要,能引发幼儿阅读兴趣;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期待原理,让幼儿边读边猜想,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整个活动采用多种形式阅读,注重培养了幼儿早期文学阅读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各种动物的认识。

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的题材是听说游戏《盖楼房》。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语言发展很快,他们已不满足于会使用简单句来说一段话,而转向为词汇的丰富和会说一定的合成句,要理解掌握并且运用都需要经过一定场合的练习。而听说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为主,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幼儿在听和说的理解和表达方面。听说游戏就能有意识地帮助幼儿练习,让他们通过专门的集中的学习迅速地把握某一种句法的特点规律,并在尝试运用过程中提高熟练使用的水平。我选择的《盖楼房》这一听说游戏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二、说话动目标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

  2、注意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同伴的发言,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不重复别人的语句。

  目标中提到: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习运用“ΧΧ越ΧΧ,就越ΧΧΧ”和“ΧΧ越Χ越Χ”的句型。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话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课前已学习过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讲话。 2、鼓一面,录音带一盒。 3、两栋楼房墙基和可移动的楼层图若干。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中幼儿更好的进行学习,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主要采用了倾听法、示范讲解法、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

  倾听法:教师敲鼓、放录音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兴趣。

  示范讲解法:老师范讲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

  游戏法:在谈话过程中,如何使幼儿都积极发言,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幼儿对

  大班说课听说游戏<<盖楼房>>

  游戏本身有兴趣,用游戏法来刺激幼儿主动发言,克服困难,积极发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说话动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一、设置游戏情境。二、交代游戏规则。三、引导幼儿玩游戏。四、幼儿自主游戏。

  第一环节,设置游戏情境。

  活动开始时,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对幼儿说:闭上你们的眼睛,用你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敲鼓,敲鼓的力量由轻到重,速度由快到慢。启发幼儿用“ΧΧ越来越Χ”的句型表述。接着播放录音,录音机里传出来的风声由大渐小,猫叫声由响到轻,狗叫声由轻到响。教师根据幼儿对已有的词汇经验,提出问题:你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表达?启发孩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来表达事物变化的过程,如:风越刮越小,猫越走越远,狗越叫越响等。我可以请一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来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倾听法、提问法,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孩子们将听到用语言描述出来。“ΧΧ越Χ越Χ”的句型,反映的是一个事物的变化过程,采用组织孩子倾听各种声音变化的差异感受事物的变化,创设游戏的情况。这种方式更能使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过程,也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作铺垫。

  第二环节,交代游戏规则。

  没有过多的去讲究环节上的花样形式而是直接通过语言向孩子介绍游戏规则,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容易,也能理解。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楼房墙基图和可移动的楼层图引起孩子们了解游戏规则的兴趣。我说:“今天我们来玩盖楼房的游戏,不是用砖、水泥那些建筑材料而是让你们来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说话,回答正确的小朋友就可以给你所在的这一小组盖上一层楼,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盖的楼房高?”这是游戏规则一,规则二是提醒孩子注意倾听别人的说话,不能重复同伴讲过的内容;规则三是不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谈话的孩子,说得不恰当或重复同伴语句的孩子,均不能给他盖楼房。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引导幼儿玩游戏。

  教师面向全体孩子,鼓励孩子们运用“ΧΧ越Χ越Χ”的句型编说完整的句子,进行“盖楼房”游戏活动。如孩子们会说“太阳越升越高”,“气越打越足”,“花越开越美丽”,“人越长越高”等,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时教师引导

  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即“ΧΧ越ΧΧ,就越ΧΧΧ”及“ΧΧ越来越Χ”,让孩子认识区别,鼓励孩子仿照“ΧΧ越ΧΧ,就越ΧΧΧ”的句型结构,说出新的句子来。如“风刮得越大,树就摇得越厉害”,“天越黑,小明就越害怕”。

  活动中我设计组织孩子思考、比较两种句型是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孩子在原有语言经验的基础上,习得新的语言经验,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强调了重点,难点在这也突破了。

  第四环节,幼儿自主游戏。

  这一环节,我采用分组“盖楼房”的竞赛游戏方式,先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请两组的孩子用“ΧΧ越Χ越X”,“XX越XX,就越XXX”的句型创编语句,当某一组的某一孩子讲得正确又不重复别人语句的情况下,给这一组添上一层楼。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楼房盖得最高,给最高的楼房插上一面红旗,表示这组小朋友齐心协力赢得了胜利。

  在大班开展竞赛性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竞争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促使孩子更主动地参与游戏,发展孩子的听说能力。孩子们开展竞赛游戏活动中,除了鼓励孩子积极大胆的发言外,我还注意教育孩子发扬竞赛风格,与同伴友好相处。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有练习参与的机会,游戏多玩几次,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们成为真正活动的主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教材。鱼跃前滚翻(新授)

  二、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以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特点,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上,本课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练习的难度、练习伙伴,学生自主的练习,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僵化的教学分组转化成为动态的临时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合作机会。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同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成,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三、学情分析

  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人,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初二的学生经过新课程的学习,在学习方法上已有很大转变,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自练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练中具有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自控能力。我们的班级纪律性好,集体荣誉感强,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对鱼跃前滚翻已经有了基本的技术动作,为本课次的授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材分析

  从课的性质上看;“鱼跃前滚翻”属于滚翻类教材,属于体操的范畴。“鱼跃前滚翻”教材在初二教材中首次出现,难度较大,所以定为新授课,鱼跃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鱼跃前滚翻”的蹬、跃、撑、滚等各技术环节,同其他滚翻类动作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好“鱼跃前滚翻”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初中滚翻类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鱼跃前滚翻”动作要点概括讲四人字:蹬、跃、撑、滚;重点:蹬、跃;难点:跃和撑腰结合。经常参加鱼跃前滚翻可提高身体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培养学生动作灵活,反应敏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践指导作用。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集体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艺术操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和鉴赏美能力。

  六、教法与学法:

  收心热身———愉悦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育心强体————增智促技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分层递进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小团体练习法、小团体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恢复身心阶段。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七、教学过程:

  (一)收心热身阶段 1——2’

  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2、有效无效口令。5——6次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兴奋性。

  (二)愉悦身心阶段 8’

  教学步骤:

  1、游戏“组着地点” 3’

  2、结合技巧特点: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垫上健美操。六节,4*8拍 5’

  3、诱导练习:团身滚动,4次。 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练习,5次。

  目的: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

  (三)增智促技——育心强体阶段 30’

  1、鱼跃前滚翻 18’

  教学步骤:

  A、前滚翻练习,2次; 要求:在练习过程中两腿有伸直过程。

  B、手撑标志线做远撑前滚翻练习3——4次;要求:双手远撑。

  C、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

  D、学生在保护帮助下自由练习鱼跃前滚翻。

  E、跃过同伴平举的手做鱼跃前滚翻动作并逐渐过渡到穿越呼拉圈动作。要求:根据练习者要求可自由调整平举手的高度和远度。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多次用语言强调学生在空中膝关节不要弯曲,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F、根据自己练习情况结合教师评价,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选择练习难度,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练习难度分三组,基本完成组(A组)、达标组(B组)、创新提高组(C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分组后对基本完成组同学要进行重点辅导。

  G、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能分析动作,然后教师客观评价,并小结鱼跃前滚翻练习情况。

  (四)恢复身心阶段 5’

  教学步骤:

  A、教师领做放松操,学生模仿练习。1。5’

  B、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2。5’

  C、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1’

  目的: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八、教学用具:

  8块大垫子、录音机一台、磁带二盒、4根接力棒、20个呼拉圈、一个篮球场。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预计课平均心率130——140次/分。运动密度35——40%。预计教学的技能目标达成:8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5%的学生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一种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受;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同时,学生互帮互学。小集体的共同意识、责任感,与他人的合作及人际关系得到培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

  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

  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

  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

  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

  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

  (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

  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

  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

  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

  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

  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

  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

  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

  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

  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

  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

  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

  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

  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

  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

  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课下留意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日记里写一写。

  3.课下搜集关于屈原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交流交流。

  五、说板书

  教师设计的板书,重点介绍端午节、粽子、屈原的关系。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吃粽子

  六、说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点难度,教师指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方式朗读长句子,这样对于学生的朗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本单元是一个涉及面很宽的单元,涉及到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的内容,前面两个课题主要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和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本单元重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按知识内容看,它不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属于知识的扩展和运用的范畴。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它的教学要求并不高,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内容。但是本课题的知识有利于联系社会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一些性能和常见的用途。

  2、技能目标:

  学生在不断实验中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不断提出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三、说学法:

  1、由于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来完成。为此实验探究学习法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2、本课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材料,查阅相关资料等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主要会采用情憬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实验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补充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

  五、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认识部分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其性能,从而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通过以下程序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

  1、创设2个教学情景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的形成的教学中,我采取让学生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在填表的过程中认识什么叫有机物,什么叫无机物,同时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指导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而自然引出有机物中: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的概念。

  (2)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服务与生活、我会用自己事先收集的服装标签让学生辨认

  服装的号型、面料的种类及含量、及洗涤说明等内容。

  2、安排2次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第一次探究:亲笔填写课本99面的活动与探究,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从计算中体会有机物中的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

  第二次探究:通过灼烧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学会区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3、穿插三次讨论交流

  第一次:在学生探究出热塑性塑料的特性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能否用这类塑料制做:电视机的外壳、电脑外壳和电源的插座?在讨论中了解热固性塑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次:在学生探究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鉴别方法,知道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优缺点后,讨论:为什么通常把合成纤维和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来制成各种面料。 第三次:在学生比较全面的学习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用途后讨论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利与弊。

  4、组织一次自学

  给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看课本103面,了解合成橡胶的性能和广泛用途,并简单介绍课本没有介绍的内容——天然橡胶。

  5、配套5道练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七、说小结

  1 有机化合物:一般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 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2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八、说教学反思:

  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科学使用合成材料。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同学们兴趣浓厚,结合试验、自学、练习,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本节内容,完成了学习目标。

说课稿 篇8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的预测等五方面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简介

  邮件合并功能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邮件合并是OFFICE的一个综合应用;可以进行批量打印信函、信封、、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它可以通过word的【工具】里的【信函与邮件】下的【合并邮件】来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节课的内容充分的体现了“从生活走向信息技术,从信息技术走向生活”,“学以致用”的新的教学理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用途,掌握word20xx文档中邮件合并的基本功能。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word20xx文档的邮件合并的实现过程,掌握邮件合并中的主文档、数据源等组件的概念。

  集体参与,共同亲历信息技术过程。

  3. 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来辅助学习,培养自学习惯及小组协作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和使用“邮件合并”功能

  二、 说学情

  在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上过本册课本的第二节内容《无处不在的模板》,在这个第二节内容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怎么样制作明信片模板。因此,在这堂课中可以直接利用上节课创建的明信片模板进行课程的导入,而且在这个单元的前两节课中学生们对word这个工具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从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出发,这堂课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讲,知识理解上应该问题不大。符合学生们的认识特性,引入课题更加自然。

  另外这节课的实用性非常强,可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三、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新课导入法

  新课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便于联络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自身的教学激情。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阶段最常使用的教学法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以应用为主,开放性任务驱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协作精神,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3.示范教学法

  教师直接进行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利于教师主导,学习过程可控性好,学习效率高。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的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探究学习法

  科学探研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我在这里通过现实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比如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制作、得出结论等都是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形成一种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本节课讨论与评价作品时,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四、 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3分钟)

  创设情境:圣诞节给朋友们送贺卡、举办晚会发放邀请函为例,引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需要处理的文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变化。例如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成绩单、获奖证书等等,引出课题。

  (二) 提出课题,出示板书(1分钟)

  板书:巧用word的邮件合并功能

  (三) 明确问题(1分钟)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如何才能快速的制作出200多张晚会邀请函?

  (四) 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

  通过网上搜索,先自学“word20xx邮件合并”相关知识,理解什么是“邮件合并”,它有哪些功能?然后尝试利用网上资源,去完成任务一:晚会邀请函

  (五) 教师总结、讲授(15分钟)

  总结学生的活动,然后讲授“邮件合并”的相关知识以及应该如何操作。

  (六) 学生拓展任务二(10分钟)

  处理成绩单。此为拓展任务,要先正确完成任务一再做,同时此任务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操作经验。

  (七) 课堂小结(5分钟)

  “邮件合并”是word的一项高级功能,学好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邮件合并还有更丰富的功能,比如信封的制作、奖状的打印等等。而且邮件合并除了可以使用由excel工作簿创建的数据源之外,可以利用的数据非常多,像word、access数据库等文件内容都可以作为邮件合并的数据源。

  (八) 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教师讲授等方法,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从独立思考到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

说课稿 篇9

  一.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为指针,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课以蹲踞式起跑为主教材,复习原地运球。在教学中创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了学校体育与生活、快乐体育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蹲踞式起跑,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的技术。

  2.通过复习篮球原地运球,使学生熟练掌握和进一步提高篮球原地运球技术。

  3.通过教学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反应和力量等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1.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各”、“预备”、“鸣枪”三个环节。它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并获的一个较大的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

  2.篮球的原地运球技术:包括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四个环节。最大的特点是底重心,侧身护球。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语言法、直观法<示范法>、纠正法和分解与完整法。

  2.学法:自学法、自练法、观察模仿法和自评法

  五.教学组织形式

  1.全班教学:全班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同时模仿做蹲踞式起跑的三个环节。

  2分组轮换:将学生分男女生,进行轮换练习,男生先蹲踞式起跑,女生复习篮球技术原地运球。十五分钟后交换。

  3个别指导:对差生进行单个指导,让他有所提高。

  六.教学步骤

  课题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说课稿】相关文章:

《燕子》说课稿10-15

太阳说课稿10-21

《雨花石》说课稿10-23

《春》说课稿10-24

《荷花》说课稿03-03

《鲸》说课稿03-06

《风筝》说课稿03-07

《雷雨》说课稿03-08

散步说课稿11-05

白鹭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