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邀请函通知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3-11 17:07: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东、南、西、北是在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对方位的再一次认识,它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方位知识和看简单的路线图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东南西北、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教材在设计上都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次之前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但是学生在面对地图时,对东南西北的辨认就有一定困难了,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力目标:学生能识别平面图上的不同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建构的特点,我把掌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八个方向的定义,并能辨认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辨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关键是充分利用空间位置,引导学生认知方向、辨别位置。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图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是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学生的位置感只是从生活中的经验认识所建立的表象,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水平方向分的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是比较困难,因此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1、说教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生生到动,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新知识。

  2、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凸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进行如下教学:

  (一)谈话激趣,倒入新课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好自己后,把你前后左右分别是谁也跟我介绍一下?;转个方向再次介绍,从而引出“为什么同一个人,他一会在你的左边,一会又是在你的前面呢?从而引出新课。

  教师板书:东南西北

  课始师生的谈话,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为后面认识东南西北埋下了伏笔,同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知

  第一层次:学生介绍辨别方向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辨别方向的方法,如:看太阳辨别方向,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等等。这样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汇报、交流,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教师提问:我们站在校园里,你能辨别现在的东南西北吗?你们感觉东在哪里呢?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并且说说学校的东面都有些什么物体?让学生将物体与方向建立联系,有利于学生对方位的.记忆。“东找到了,你们现在还可以找到哪个方向呢?”预计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西,并且理解东与西相对,南与北方学生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注意进行方法的指导: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的方向排列的或将学生置于学校的具体情景进行理解,从而明白南北相对。这里教师不对学生做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习惯。认识了东南西北,接着我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站队时东南西北分别站着谁?

  随后安排一个开火车找方向的小游戏,让学生闭眼想象,睁眼判断,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层次:辨别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教师出示课本上的主题图,介绍在地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设计的。

  然后板书: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立一个中心点:岗亭,标出东南西北。在找出东、南、西、北方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呢?换新的观察点,找相对方向的建筑?如:我们现在新华书店,那它的东面是?北面是?让学生在相互的说,在不同观察点的不同建筑。

  (三)综合应用

  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所在城市:重庆,在看看重庆的东、南、西、北方都有些什么城市呢?

  (四)课堂小结

  课到此时,我想每一位学生都有很多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收获与遗憾,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遗憾,因为这是急需解决的。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致力于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4页“买新书”(乘除和连除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买新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的混合运算,是本学期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应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我知道解析应用题的核心是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用三个环节处理这个问题,首先采用看图找信息、根据信息提问、读题、找关键句子等过程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上;其次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采用了让学生汇报思路想法,教师点拨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很多有关应用题的问题,如:比多比少问题、连乘法问题等;也曾学习了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有关计算。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最大的困难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分析数量关系。学生学习数学时能正确分析把握数量关系一直是个难点。需要对加、减、乘、除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连乘等两步运算,而对于连除法数量关系是第一次接触。面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就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手段和一定的方法。学生由于个性的影响,遇到解决问题的题型,个别学生没有搞清题意就着急动手计算;再有部分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因此理解题意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独立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良好的情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讲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运用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管理图书室的刘老师在整理图书时,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板书:“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根据这几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师适时板书。

  2、我们先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

  3、师:谁能把这些信息和刚才的问题完整的描述一遍。

  (先指名读,然后全班齐读题目。)

  4、师: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有思路的同学把手举起来,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5、汇报:找不同的写法到黑板板书。

  (1)200÷2=100(本);100÷4=25(本)。

  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呢?请结合这道题的信息,给大家讲讲。

  (2)200÷2÷4=100÷4=25(本)。

  师:这样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想法和(1)这种想法一样吗?

  (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算式的写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叫第一种方法(一)。

  师:观察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连除的运算,按顺序进行计算。)

  (3)2×4=8(层);200÷8 =25(本)。

  师:这样列式的同学请起立。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200÷(2×4)=200÷8 =25(本)

  师:观察综合算式,思考: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必须先算2个书架有多少层,如果不加小括号,就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就不符合题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师:这两种算式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叫第二种方法(二)。

  师: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样不一样,分别先求什么?

  师:观察两种思路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

  [在此环节采用让同学互问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解决问题的办法,澄清模糊的认识,进而达到解决的目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用乘法、除法解决问题。

  6、练一练:1题

  要求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反馈。

  问题二:看完书我们得运动运动了。(练一练2题)

  1、学生自己读题目,理解题意。

  2、这道题中,哪句话你不明白?(请理解题意的学生讲讲他自己的理解。)

  3、师:那你能不能解决?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吧。(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4、汇报:写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师:谁和他的思路不一样,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怎么列算式?

  三、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

  在“亚东会”来临之际,学校把做240朵花的任务,交给了三年级的2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要做多少朵花?

  本道题的安排可以使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来分析数量关系,并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乘法估算不是单一的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而是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还要求学生学会估计得数的范围,也就是估计得数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个难点,教材的安排是:例题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牧场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大约”,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然后通过思考、交流、引导、小结,用语言表述出来,指出2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即估计得数的范围,以及得数大约在什么左右。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该学习内容。

  2、教学目标

  应用新课标理念,依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环境中,创设适当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应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为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应用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学法指导上,我重视观察法、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获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学中,严格遵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带领学生在数学空间尽情漫游。

  三、说教学过程

  恰当的目标,科学的方法,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关键还在于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出示例题,教师解说,明明邀请我们去他家美丽的牧场参观,谁来替他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你能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

  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9×42=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牧场情境引入,在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计算之前,老师把问题分类,先请大家估计,明明家1天大约最多可挤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①最少可挤奶8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800多。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字都看小,20×40=800。)]

  ②最多可挤奶15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比1500少。为什么用“多”这个字?(把数都看大,30×50=1500。)

  3、再请学生估计出明明家一天挤奶的千克数最大约最接近多少吗?

  学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样估算的?估计29×42的得数在1200左右。为什么用“左右”这个词?(把数都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讲清、讲细,让学生理解清楚怎样估算)

  4、计算验证:

  有什么方法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用竖式)请你试一试,做好的同学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第3种,最接近;第1、2种估计出了算式的范围)

  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成绩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

  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指向性明确,分散了难点,把乘法的估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范围,先分散后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40×20xx×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组3道题,上下2道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道题要列竖式计算。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组题进行计算。

  (2)独立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自己的发现。

  (中间算式的得数比上边算式的得数大,比下边算式的得数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

  (4)那这个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们也来估算一下。(学生估计,全班交流)

  重点说一说第3题的中间一题,这里出现了35这样的中间数,当出现这种数的时候,我们一般看另一个乘数,看它接近哪个整十数,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游戏:选一选(“想想做做”第3题)。

  课前发给每个学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数字卡片。

  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如果你认为你手中的数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师出示的括号中,请起立。

  教师逐个出示

  24×53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第1题可引导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理清题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围;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28×32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数比()大,比()小;在()左右

  让选择正确或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适时反馈。

  小结:两个乘数分别看做比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而把乘数分别看作与他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最接近。

  3、书本P37第4题

  师:其实估算不仅在我们数学计算时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了解。

  出示题目。

  说说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估计这里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列式估计)

  全班反馈。

  4、“想想做做”第5题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种比较合适。

  [本课的练习分了专项练习,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三类,练习设计有针对性、层次性、思考性。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介绍“你知道吗?”

  五、布置作业

  六、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结构,同时也为日后的回忆提供了线索。本课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估算

  (1)20×40=800

  估计(2)30×40=120

  (3)30×50=1500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构建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这个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发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结合学生摆小棒的例子,鼓励学生猜想、验证,逐步抽象概括,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展示:学生摆出了2个,还剩1根。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摆一个原有的图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然后接着用十根小棒摆正方形,并列出横等式及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摆正方形能摆几个余几根的除法横等式。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上册《交通与数学》说课稿11-26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03-09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3-25

三年级数学笔算除法说课稿09-04

三年级数学《吨认识》说课稿09-08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05-17

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说课稿11-21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说课稿12-04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02-14

数学统计说课稿11-09